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精選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八篇

精選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八篇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1

端午節快要到了,我和媽媽回到了老家。一進門就聽到哥哥的歌聲:“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咦,這是什麼歌呀?一問哥哥才知道,原來是關於端午節的兒歌呀。

過了一會兒,媽媽往我和哥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繫上了紅,黃,藍,白,黑五個顏色的絲線。然後,然後在每個門上插上了許多看似草的東西。我好奇的問哥哥:“爲什麼要這樣呢兒?”哥哥裝做老師的樣子對我說:“端午有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正在我聽哥哥“講課”的時候,爸爸命令道:“你們快來打掃房間。”咦,家裏不髒呀?一問爸爸才知道。原來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的孳生。“

處處留心皆學問。我終於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端午節裏的學問真大。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期盼的日子。

這一天,我想學包糉子,可媽媽始終不答應,生怕我包的不像樣,沒法送人,但我並不氣餒,非要包給她看才行!

下午媽媽開始包糉子了。我目不轉睛地看着,把媽媽包糉子的每一步方法牢記在心。接着,我偷偷拿了兩張糉葉,包了一些糯米,躲在自己的小房間練習。練了一遍又一遍,我覺得差不多了,就跑到媽媽面前說:“媽媽,我會包糉子了。”媽媽用似信非信的眼光看着我說:“你包一個試試。”我說:“試試就試試。”我拿了兩張糉葉,先把他們疊在一起,然後折成一個上圓下尖的錐形,接着把泡好的糯米和大紅棗捏成一個三角形,再拿一根細長的糉繩,把糉子纏得結結實實。

媽媽看了連忙誇讚:“真不簡單,這麼快就學會了包糉子,第一個就包得這麼成功。”我聽了,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經過我再三懇求,媽媽終於同意我幫她包糉子了。我非常高興,包了一個又一個,越包越好。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3

大家猜猜我今天介紹什麼節日呀?六一節?教師節?國慶節?都不是。是端午節。

如果端午節到鄉下去,也許你會發現每家每戶的門前會有:龍船花、石榴花、菖蒲、艾葉、蒜頭這五樣植物。鄉下的人說,菖蒲掛在門前,可以辟邪。艾葉像一面小旗,可以招屈原之魂。對了,忘告訴你,這就是“五端”。

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也是有來歷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國家被滅(楚國),五月初五那天,抱着一塊光滑的大圓石投進了汨羅江裏,汨羅江附近的漁民得知後,便都划着船,打撈屈原的肉身,但一直追到了洞庭湖,也沒撈到,便紛紛把飯糰丟進湖裏,說是希望魚、蝦、蟹、龜等水族不再吃屈原的肉身,這就是吃糉子、划龍舟的來歷了。端午節每到時,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還會划龍舟紀念屈原呢!

端午節自然少不了吃。“五黃”這就是一大特色,有黃魚、黃瓜、或鴨蛋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對了,南方端午節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

哎呀,說了一大堆,還沒告訴你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對了端午節還叫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還有許多習俗呢!沒時間了,哎,再見!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4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民族詩人,叫屈原。他空有滿腔抱負,無處發揮,最後跳江而死。後人爲紀念他,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把糉子投入江中,由此人們習慣在那一天包糉子吃糉子。

端午節那天,大街小巷都飄着濃濃的糉子香,走過那兒的人都會口水直流。

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先把糉葉拿在手上圍成一個圓,把糯米和肉放進去,再把糉子包起來,用線把它繫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把我包起來的糉子和媽媽的包起來的糉子放在一起,一看,還不如媽媽的好,我想媽媽能包那麼好,我就不能包得更好嗎?

糉子包好了,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過了幾分種,我聞到了糉子的香味,媽媽說:“已經熟了。”終於可以吃了,媽媽把糉子放在盤子裏。我拿了一個糉子,把外殼剝了,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過端午節真好,不僅讓我學會了包糉子,又能吃到美味的糉子。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5

你知道幾月幾日是端午節嗎?對,是五月五日。在民間,端午節主要有賽龍舟、吃糉子等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入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把糉子投入江河,主要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打擾已故的屈原。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再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晚上,一家人圍在餐桌邊,一邊吃着美味的菜餚,當然其中肯定少不了鹹鴨蛋和糉子,它們是端午節大家必吃的東西;一邊還欣賞着精彩的電視節目,看什麼呢?當然是賽龍舟了,你聽,1、2.....1、2......,那聲音是那麼的響亮,那麼的振奮人心!

忘了說了,學者聞一多先生說過,端午是龍節,是四五千年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節要吃“五黃”,即鴨蛋黃、黃瓜、黃魚、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還要佩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囊。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好了,關於端午的一課已經上完了。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6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每年的這個時間,人們都要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呢!比如說插艾草、賽龍舟、佩戴香包、喝雄黃酒、包糉子。糉子有很多不同的口味,有蜜棗、花生、臘肉、魚肉、火腿腸。其中,我最喜歡吃蜜棗的,首先要把糉子裹成一個錐子形,然後抓一些米,放裏面,再放一些餡,蓋些米,然後順着一個方向裹去,要裹成一個三角形的形狀,還不能露米,接下來,我又包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看。

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可是屈原向楚王說要加強兵力,使國家不被欺負,使國家富強,這個說法遭到了一些小人的強烈反應,最終,讓屈原開始流放,流放期間,他寫了《離騷》、《九歌》,而《離騷》是屈原的著作。當屈原聽到了自己的國家被秦國佔領,心就如刀割一般,便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跳江自殺了。一聽說屈原死了,楚國的鄉親們萬分哀痛,漁夫們便去打撈屈原的真身。有一個漁夫把家裏的'雞蛋、米飯扔到江裏說:“魚兒吃了這些東西,就不會吃屈大夫了。”還有一位年長的醫生把雄黃酒倒到江裏,說這樣水裏的猛獸就被薰暈了。從此以後,就在這天包糉子。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應該世世代代去紀念他。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7

端午節的香包

奶奶一個星期前去杭州小住了幾天,今天終於回來了!奶奶這次回來給我帶了不少東西,其中有兩個香包。

我可喜歡這兩個精美的香包啦!有一個全身都是火紅火紅的,還用金色的線縫了兩個金色的平安,另一個也是火紅的,上面繡着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可是裏面都有一股中草藥的味道。

我問奶奶:“奶奶,奶奶!香包裏爲什麼有藥味啊?告訴我吧!“奶奶說:“那不是藥,是艾草。”

我不知道艾草有什麼用,去百度搜索了一下。一查,原來艾草是以前人們防蚊子的,端午節都要把艾草掛在家門口,我還順便查了一些以前端午節的習慣,比如端午節那天要給孩子用雄黃粉在肚臍眼、額頭上寫王字,據說這樣也可以防蚊子,還要喝雄黃酒呢!

這個端午節禮物真棒!我喜歡!

四年級:千黛千尋

端午節四年級作文300字 篇8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詩人文秀寫的一首詩,主要描繪了端午節和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

相傳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楚國國王不務正業,整天沉迷在酒色中。楚國大夫屈原多次勸阻無效後投入汨羅江自盡。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啄食屈原的屍體,於是就將飯糰投入江中,魚蝦吃飽以後就不會再去吃屈原的屍體。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後追趕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由此就演變成現在端午的習俗,吃糉子,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媽媽都會包幾種口味的糉子,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媽媽剝開一個香噴噴的糉子,撒上白糖遞給我,我嚐了一口,那清香的糉葉包出來的糉子真是美味。吃完糉子,我們全家坐在沙發上觀看划龍舟比賽。爸爸對我說:“划龍舟必須要齊心協力,動作整齊一致,才能劃得更快,團結就是力量。”

現在一些年輕人追求時尚過一些西方的節日,而我卻熱愛樸實無華的中國傳統節日,它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是愛國精神的延續,我們要把這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