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做人不能太自私作文

做人不能太自私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人不能太自私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做人不能太自私作文

做人不能太自私作文1

古人云:“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的確不錯,我們生活在一個合作的社會,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須學會與人相處,善待他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與人爲善地面對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拿一塊善意的磚,帶一片友好的瓦,和諧的新中國大樓將會屹立大地。

孟子曾經說過:一個人給他指出缺點,他就高興。如果聽到有益的話,他就當面向別人拜謝。摒棄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快快樂樂地做好事,這纔算是一個真正的君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學習古人的思想品德,取長補短,努力做一個進步的人。當別人向我們學習時,不能自私,幫助別人,關照別人。

繼堯稱帝的舜,他可是人們的好榜樣,雖然舜家境貧寒,歷經坎坷,從事各種各樣的體力勞動,但是,他的與人爲善的精神實在讓人敬佩。相傳他在山東雷澤湖的旁邊,看到年輕力壯的漁夫都在搶着在魚多的地方捕魚,年老體弱的漁夫只能在魚少的急流淺灘中找魚。舜看到人們這樣自私,只管自己,不顧別人,便走入人羣,對那些見利忘義的人進行指責;如果看到有人肯謙讓,舜就稱讚表揚他們,而且拿他做榜樣,讓大家向他學習。就這樣過了一年,大家都互相照顧,捨己爲人,自覺地把容易捕到魚的地方讓給年老體弱的人。舜在製作陶器時,也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做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無論他走到哪裏,人們都追隨着他。

是啊,如果我們都能像孟子一樣虛心向別人學習,善意的對待身邊的人,我們的`學習、思想將會更上一層樓。如果我們都能像舜一樣,幫助他們,照顧需要幫助的人,所有的人將會生活在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裏。就像一首歌裏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果每個人都有誠心、愛心、與人爲善的精神,我們生活的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在每時每刻,我們都應該互相幫助,理解和寬容他人,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我們友誼的雙手;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在家裏孝敬父母,幹自己能幹的事;同時多參加社會的公益活動,多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成爲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爲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發一份熱,出一份力。

讓我們都與人爲善的生活吧,因爲“善待他人,就等於善待自己。”

做人不能太自私作文2

寬容包涵的藺相如對待位居己下的廉頗的挑釁,與之爲善,大度謙讓,書寫了千古流傳的“將相和”的美談,造就了和諧的將相關係。生活中的我們無時無刻不與着他人打交道,這便要求我們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要擁有一顆像藺相如般寬容、諒解、友善的心。因爲學會善待他人,纔是使得自己真正快樂的源泉。

有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盲人。這位盲人有一個在別人看來十分怪異的習慣,那就是每次走夜路的時候,總是右手拿着竹竿探路,左手還提着一個明亮的燈籠。我們知道,盲人是看不見光亮的,那他手中的燈籠豈不是畫蛇添足?於是就有人不解地問他。聽了人們的質疑後,他樂呵呵地笑着說:“雖然我自己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手裏的燈籠卻爲明眼的人照亮了路啊!這樣大家的路就都好走了。”

提燈的盲人用自己的善舉爲別人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同時也讓自己避免遭受到碰撞。生活中的我們,何不學習一下提燈盲人呢?善待別人也就方便了自己,讓別人因有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同時也讓別人的幸福來裝飾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快樂。

孟子曾經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往往容易獲得成功;而那些自私吝嗇、斤斤計較的人,不僅覓不到合作伙伴,甚至可能成爲孤家寡人。

皖南山區某縣有一個農民,他種的水稻品種好,產量高,他總是將自己的優良水稻品種無償地送給村裏人。村民問他:“你這樣做,不怕我們超過你嗎?”這位青年農民回答:“我將好種子送給你們,其實也幫助了自己。”他知道,周圍的人們改良了他們的水稻品種,可以避免自己的水稻品種產生變異,導致減產。

生活中也常是這樣,對人要像青年農民那樣,多一份善心與愛心,最終也就是對自我的支持和幫助。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同中國有句話說的那樣: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給別人一片晴朗的天空,就是給自己生活頻添快樂。身爲90後的我們,在實際交往中,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諒解;少一些嫉妒,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提防,多一些真誠。有人道:“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力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同周圍人的相處。”你想做個幸福、快樂的人嗎?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做個與人爲善、快樂自己的90後吧!

做人不能太自私作文3

我的朋友很少,不是因爲我很內向,而是因爲我很自私。

新學期開始了,有些同學長高了,有些同學長胖了,而我也不例外,也長高了。又到了分新座位的時候的家紛紛排好隊但是由於我太高,就被安排到了最後幾桌,我本身就好強好勝,不想做臺後面而且有些看不到,可想而知我是肯定不會坐在那個位子的。

於是,我便打了一個電話個媽媽,說我並不想坐那裏,而且又看不到,想讓媽媽幫助我跟老師說一下,便讓老師把我調一下座位;但是過了許久,老師反而一點反應也沒有,我便又打了一過去,問媽媽有沒有打,媽媽說她沒有時間,而且很忙,就讓我自己跟老師說。唉,沒辦法也只能這樣了。

我找來了羅泳佳,要她陪我一起去,她答應了。來到了老師面前,我鼓起勇氣對老師說明了一切,我還以爲老師會個我一個滿意的答覆,沒有想到老師卻說:想換位子沒有那麼簡單!這已經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便以爲哭是最好的辦法,晚上打了一個電話給媽媽,哭訴着晚上半夜起來睡不好,而且飯也吃不下,老師上課時候看的模糊,雖然有些過分,但是這也全是真的,媽媽說讓爸爸打,爸爸又說星期五的時候跟老師說;而我又怎麼可能等到那一天呢?我便天天跟老師說我看不到,我知道這樣不僅打擾了老師,還影響了老師,我這也是迫不得已啊!但是依然沒有任何動靜,直到一天晚上,我大膽的託人寫了一張紙條個老師,我本以爲這樣老師看出了我的心思也可一個我換了,但誰知換的同學她竟然不同意,我也苦口婆心的開始跟她調解再調解,但是最終的答案還是一樣的。

很快,星期五來臨了,爸爸來接我了,爸爸也對老師說明了一切,但是隻要她願意,我就可以換,如果不願意,那老師也就是沒辦法了。回到了家我寢食難安,睡睡不好,吃吃不好,媽媽無奈之下便給老師的了個電話給老師,老師說假如我換到前面那其他同學也會擋住,是啊!將心比心,我也要想想別人,我便提出了左右換,老師同意了。

這件事便過去了,而我卻對老師但到了深深的歉意,所以,我想老師說一聲對不起,我不應該去打擾老師的,然而,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是不能強求的,要不然自己也會不快樂,所以在今後的日子裏,我一定要和同學好好相處,不再做一個自私的人。

做人不能太自私作文4

在我們年幼的時候,老師教我們與人爲善;論語說,人之初,性本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迴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爲上策。慮者將他人輕鬆的好意化爲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並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覆。

一家拒絕,以爲是施捨——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餘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於分享。所謂“人爲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並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並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善者,受於外物,發於內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麼日後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麼日後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範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裏。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飢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麼讓人心寒!比起施捨,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繫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衆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築起冷酷高牆,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