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一首詩作文

一首詩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首詩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首詩作文

一首詩作文1

我喜歡春雨輕輕打在我身上,

這時,我可以邊盪鞦韆,邊對春雨說,

“春雨,春雨,慢慢下。

讓花兒開放,讓小草成長。”

我喜歡春雷轟隆隆的聲音,

這時,我可以趴在窗前對春雷說,

“春雷,春雷,你給我們報告春天的喜訊,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轟隆轟轟隆。”

我喜歡夏天的陽光灑在房間裏,

讓我快樂地和小鳥玩耍。

讓花兒開得更加豔麗,

讓螞蟻開始築巢。

我喜歡夏雨結束後,

蜻蜓翩翩起舞。

有的竊竊私語,

有的比賽飛行。

我喜歡秋天豐收的情景,

紅紅的.蘋果像一張張臉龐。

黃色的香蕉像一串串月亮,

紫紅的葡萄像一顆顆寶石。

我喜歡秋天的葉子,

秋天的葉子飄落時,

像蝴蝶一樣飛舞,

那是給人秋天的氣息。

我喜歡冬天的雪,

那是冬爺爺給人類的厚禮,

我們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生活在童話世界裏。

我喜歡冬天的花――梅花,

它是花王國的白雪公主。

在雪白的地上開出紅色的花,

有四季如春的感覺。

一首詩作文2

“又是九月九,重陽節,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九月九的酒》優美的旋律在空中飄蕩,不知道牽動了多少遊子的羈旅之心,使我不覺吟起了我最喜歡的一首詩,這就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是作者17歲時寫的,詩的第一句中的“獨”“異”兩字,寫出了外鄉人孤獨寂寞的飄零感。佳節是親人團圓的日子,對流落外鄉的人來說,在節日懷念家鄉是十分自然的。“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質樸自然,卻包含了無限內容,深得人們的.喜愛,成了千古名句。

現在,九月九日被稱爲“重陽節”又稱爲“老人節”,這是個有意義的節日,提倡大家要尊老愛老,讓人們有個幸福的晚年。在這一點上,我媽媽爲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她是一個尊老、愛老的人:每週六,她燒了許多好吃的菜,不管多少,都要給外公外婆送去,給他們品嚐;95歲的老太太生病住院了,媽媽每天吃完晚飯,就匆匆地去醫院看望老太太。我也是個像媽媽一樣的人:每次吃好東西前總要先分給外公、外婆一些,平常還給她(他)們分藥、捶背……

感謝古人給我們留下了一首首古詩,用最少的字句,描繪了最美、最真的意境,讓我們在一篇篇古詩中不僅得到許多知識,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一首詩作文3

有人喜歡描寫春天景色的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有人喜歡小草頑強的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人喜歡含有濃濃傷感的思鄉之詩:“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而我卻喜歡吟母詩《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大詩人孟郊抓住了一個看似平常而飽含深情的.臨行縫衣的場景,不僅寫出了慈母爲將要出遠門的兒子細針密線製衣服的動作情態,顯得十分真切感人,而且寫出了母親的一些內心世界,她怕兒子遲遲不能回家與自己重逢,一起過無憂無慮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生活,在面對這般樸素而偉大的母親,大詩人孟郊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淚流滿面!他最後還用了一個反問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來表明如寸草之心的兒女,無論如何也難以報答像春天陽光那般廣大而溫暖的母愛。

我想這首詩,那一個個畫面頓時在我的腦海中跳躍着。母親冒着雨騎車上班的情景,下班後,急急忙忙地做飯,晚上還輔導我做作業。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帶我騎車從外婆家回來,把外衣給我披上,回家後,不顧自己地噓寒問暖,又爲我泡牛奶……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一定要多多孝敬媽媽!

一首詩作文4

在心懷希望的人眼裏,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一首詩。清晨的鳥兒啾啾鳴唱着的,是一首沁人心脾的詩;晌午的知了陣陣嘶鳴着的,是一首催人奮進的詩;夜晚的微風輕輕吟唱着的,是一首撫慰人心的詩……在我的眼中,生活處處充滿着詩意,每一天都是一首詩。

“喂,小A,你說等到咱們上了高中,還能像現在這樣做好朋友麼?”

“當然能了,那時你還會是我最好的朋友!”

剛剛進入中學的我,懷揣着希望與夢想輕輕的踏入了這個校園。在純真而簡單的生活中,我漸漸找到了友誼,它像是一把靜靜燃燒着的火炬,點燃了我原本有些寂寞的.生活。這純淨澄清的友誼,使我的生活變得像一串歡騰跳躍的音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那時,每一天都是一首詩,帶着那熾熱的友誼,載着那充滿希望的熱切目光,一路飄向遠方……

伴着西下的斜陽,你我坐在操場的雙槓上一起暢談理想,一起回憶過往的點滴,

一首詩作文5

詩能使人陶醉,能在頭腦中描繪畫面,許多人紛紛讀詩,我也不例外。

小時候的一天,家人從新華書店買來一本《唐詩三百首》,從此我的讀詩生涯開始了。當天下午便開始讀詩,一打開書就看見五個五個,七個七個的字連成的句;讀不懂句,只知道字,使我看一眼就暈頭轉向、糊里糊塗。結合詩下面的註釋,漸漸略懂一二。翻到一首《七步詩》,看了幾眼,心想:這什麼“煮豆燃豆萁”,煮一個抖,萁還要燃起來,又不是煮萁。想到這一點,我便哈哈大笑起來,又結合註釋和寫作背景,才知道這是來比喻人的。

讀詩讀多了,對詩的瞭解也加深,更學到讀詩的方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區區一潭水,不是大海,爲何有千尺深?我剪了張紙條圍成圓,放在桌上當成潭水,聯繫下句,又把紙條假設成另一面情。這就恍然大悟,詩人用了誇張手法說明汪倫和自己的`情誼深厚。“飛流直下下三千尺”,對於這一句,同樣反覆提問問自己,廬山的瀑布爲何有三千尺?這樣問,體內總會涌出一種非要解決的感覺,自問自“解”便是我讀懂詩的方法。

不僅要把詩讀懂,還要記詩,當然,記詩也講究方法。讀完《江雪》就開始記,剛開始死記硬背,只能勉強背完。第二天來讀背昨日學的,腦袋一片空白,覺得十分鬱悶的我,出去散散心。走到河邊,我自言自語道:“有人在釣魚啊。”突然,腦袋一亮,脫口而出:“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由釣魚想到船、垂釣,從而想到了畫面,最後一排排詩句就現身了。我記詩的方法就是儘可能記住詩中的景物,可以由景物聯想到詩句。

讀詩、背詩也靠方法,把這方法匯成一首詩,一首如癡如醉的詩。

一首詩作文6

也許真得不知道究竟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很遠就看見了,但依然措不及防每一場雨說來就來,冬天不下雪的日子樹枝在灰色的天空中抽搐,這座收拾整齊的城市被香水和汽車簇擁着,在無數的路口季節和季節綠和綠無聲地流。

你從沒有年輕過,象稀疏的雨,風吹過就幹了,那些闊葉樹那斷壁殘垣中那巨大的虛空,安安靜靜地說吧你要求被忘記,筋疲力盡地慢慢凹進去,象一個洞一箇中空地帶黑暗墜了下來,黑黑黑,惡狠狠地黑這日子是空的,你想說,每扇窗戶虛構一個光的幻覺當眼淚不得不向裏流,沒有一扇可以打開可以關上的'門那被肢解成一半一半的所有東西的一半,一邊夭折一邊衰老你聽見自己在掙扎,在呼救。於是,你醒着睡着了一動不動站在窗前,和房子一同被遺棄你總想坐得更深一點,深到底到極限,否則那高處,那高處,你煩燥不安心不在焉,否則你突然興奮又神情沮喪,否則怎樣忍受這蛻皮的疼痛甚或忘了病在那裏?沉重的喘息,越來越急促的呼吸像這首詩中隱身的人,要求被忘記……

一首詩作文7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蘇軾的《水調歌頭》,蘇軾是唐代八大家之一。他寫的詩都是十分出名的,如有《後赤壁賦》、《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等……

我喜歡這首詩無非是它可以唱而且好聽“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我還沒學這首詩時我還以爲是一首歌呢,因爲我在第一次接觸這首詩時是聽到的。那個詞的優美加上柔和的女聲十分動聽。但現在我要加一條喜歡的理由——他表達了蘇軾對人們的美好祝願。

現在我已學習了這首詩所以對這首更加了解,知道了這本來是一首詩,後來是被別人加上了去變成了一首歌。這首詩是蘇軾熙寧九年的中秋節懷念自己的弟弟蘇澈寫的。這首詩分爲上下兩闕,上闕寫的是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闕寫的是作者望月懷人、曠達樂觀,表達了對人們的美好祝願。作者以積極的親情緒看待人生,人雖有悲傷、離別,但也有歡樂、團聚。約雖有陰、缺,但也有晴、圓。這都是常理,不必要傷感。人身不求長聚,只要兩心相照在同一輪圓月下。未嘗是一個美好的`境界。詩人從美好的想象中得到慰籍,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學完這首詩,讓我更加喜愛這首詩,所以我總是樂此不疲地哼唱這首詩,也是一首歌。這首歌就像爲那些遠在他方的親人,讓他們不必在圓月下傷感,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人生,就算大家相隔萬里不了能相聚,但心心相印在同一輪圓月下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享受人生豈不很快樂?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啊!只古以來這種事就難以周全,但還是要祝願天下的人都能夠團圓。

一首詩作文8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是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常久,千里共蟬娟”。這首詩叫做[水調歌頭],它雖然沒有豪志的詩句,但卻蘊涵着耐人尋味的遐想。這就是它的點精之處。也正是我之喜歡它的原因它沒有我最喜歡的'一句,只是我都喜歡罷了。

每次讀這首詩時,我都忘不了它的“照”“眠”“圓”“難”這幾個字眼,都引起我深深的回憶。李白當年也不是舉着酒杯,望着明月,思家思親的痛苦也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當我讀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把作者從對月亮的埋怨,責怪月亮故意捉弄人,實質是借月來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中秋佳節,明月是那麼的圓,我望着明月。把我的思念與祝福託付給明月帶我傳向遠方的父母,如此之看,明月並不是沒有優點,“何事常向別時圓”,敘述了爲什麼偏人們分離時圓呢?人們啊!你們只在痛苦,分離悲痛的心情下看到了明月圓,就對月亮埋怨,又根本只看到了明月的表面,“別時圓”也許是明月對下次團聚做預告呢?如果“別時圓”是人們分離時看到的景色,把分別的痛苦毫不會的算在了無辜的明月身上,讓明月揹負一個不雅的名稱,如果離別時,明月是缺陰,那麼人們豈不是說明月不近人情,我痛苦,“你”幹嘛是缺一半,不就是在嘲笑我離別家人,孤身一人呢!無論在麼樣的環鏡下,人們都會責怪明月,明月不是很委屈!很無奈嗎?離別並不是痛苦,離別也許是在預示着下次的團聚呢!把所有在心中的鬱結拋開,把心胸開闊的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開啓,用另一個方位去看待一件事物,必將有所啓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一首詩作文9

夜,無月。夜空中只有星星在閃爍,微涼的風輕輕拍打着樹葉。在這個寂靜的夜晚,我的淚水悄然留下,我想起了外婆慈祥的笑容。

幾年前,外婆生病了,年幼的我只知道是一種很嚴重的病。病魔無情地傷害着外婆的身體,使她臉色蒼白,頭髮脫落。外婆臉上漸漸失去光彩,取而代之的是皺紋和憂愁。

那是,我曾天真地認爲外婆馬上會好起來,會在廚房裏給我做我最愛吃的.糖醋排骨。可是我錯了,外婆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最後外婆去世了。我哭得很傷心,我知道我今後再也無法聽到她叫我的名字了,再也吃不到她親手做的糖醋排骨了。這彷彿一首悲傷的詩。

我經常夢到外婆。

外婆生病以前,我和她住在一起,她最愛聽咿咿呀呀的京劇,每次聽都表現出很陶醉的樣子。我並不喜歡,便大叫:“煩死人了,怎麼會有這麼難聽的曲子!”外婆不理我,直到一部曲子聽完後,她才關掉收音機,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這個京劇是中國傳統戲劇,是文化遺產,我們要繼承,並且把它發揚光大!”

任性的我聽不進外婆的話,捂着耳朵跑出去了。

後來外婆就生病了。我倚在病牀旁,忽然,外婆對我說:“孩子,把外婆的收音機拿來,外婆想聽京劇。”我看到外婆消瘦的面龐,不忍心拒絕。便拿來了收音機,隨着熟悉的聲音想起,外婆的臉上出現一點紅暈,嘴角也有了笑意。外婆示意我坐到她邊上。這是一首幸福的詩。

我聽着京劇,靜靜陪着外婆,一曲放完,我才發現外婆睡着了。祖孫兩人靜靜地聽着京劇,這難道不是一首精緻、典雅的小詩嗎?

外婆口中流出啖水,我輕輕拭去,看着外婆臉上幸福的表情,我開心的笑了。

一首詩作文10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在一把摺扇之中,那裏有詩詞,有詩意,有詩境我們每天都是一首詩,裝點成我們詩情畫意的一生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我在感慨,在感傷,爲何世界每日變幻,消退激情,淡默思念,漸漸找尋不回初次的美麗風月只能一日滿,暗自神傷悲殘缺

可它就是一首變化的詩啊,每日如流水有着它的律動的美,所以每天才會有不同的精彩,而非一成不變當美好拂去面紗,呈現着哪怕不完美的容顏,依舊要相信,人生何其美,只因每天都是一首律動的詩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哪有萬全,哪有無憾若四季如春,草長鶯飛,每日伴着春泥的清香入睡,也是一大樂事吧但那怎能惹人回憶腳踏楓葉的清脆,夢想白雪紛飛的童話世界既然不可兼得,既有殘缺,何不學會欣賞也許正因爲總有遺憾,纔會有追求的動力盡可能地去彌補空缺,不斷地把溫暖、美好裝進心匣每天都是一首殘缺的詩,所以讓我們學會欣賞,並且不斷地追尋美好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海水再深再闊,怎道得盡我們的相思之情時間緩慢卻從不停歇離開的腳步,一併帶走昨日的歡樂和昨日的故人我們總在思念着遠方的人,期待着重逢,念舊的人總害怕離別但每個浪潮都有它獨特的美麗,不同時期的故人在你的生命中扮演着最恰當的角色,所以釋懷吧,既然存在過,那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了每日都是一首帶着離別的詩,告別這時的草木,這時的歡笑,繼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昂首闊步,面向陽光,尋找最光輝的一瞬即使再大的`風浪怎能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我們的人生,我們的每天就是這樣一首激昂進取果敢的詩

每日的詩歌裏,充滿了鳥語花香;詩情畫意的一生裏,天天都是一首絕妙的詩

一首詩作文11

有時候,負面的思想猶如惡魔與妖巫之出世,霸佔名曰“良知”的地盤,這時該由誰來爲你指點迷津?誰來救贖你困頓的心靈?這時如果沒有一個“當頭棒喝”,恐怕掉入私慾之海的你,連翻身的機會多沒有。

大約在我四年級的時候,我常認爲媽媽總是對弟弟比較好,因而大發脾氣,再加上我個性倔將,於是從此不和媽媽講話,常常和弟弟吵架,本來我是很尊敬媽媽的,可是每次媽媽總要我處處讓着弟弟,我知道兄友弟恭的道理,可是我就是吃醋,就是不想把媽媽讓給弟弟,直到我讀到了一首白居易寫的詩: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顧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爲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備,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看完了這首詩,罪惡感不禁涌上,眼淚悄悄的滑過我倔將的雙頰,我錯了,媽媽對不起,我不該因爲吃醋,就懷疑您對我的.愛,連烏鴉都這麼孝順,我真是其心不如禽,我知道我從小就非常獨立,可是家人的關愛對我來說也很重要,從此以後女兒必定以此爲戒好好孝敬您。那天晚上,我跪在母親面前懺悔,媽媽說她也有錯,她忽略了我的感受,我忍不住抱住媽媽說我愛你,我們一起哭了好久好久……

如果沒有這麼一個當頭棒喝,我永遠也不知道媽媽是多麼重要。

一首詩作文12

5000年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詩詞的長河星光璀璨。回首過往雲煙,唐詩宋詞已經數不勝數,在這之中有描寫人物的詩句,有描寫人情世故的詩句,當然也有描寫景物的詩句。

記得錢塘湖春行中有一句詩叫做“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那麼我們就從這首詩中展開無限的想象。

早春的清晨還是有些寒冷,當人們還處在夢鄉中時,鳥兒們就已經在樹枝上蹦跳着鳴叫了。又到了週末,終於又可以睡到自然醒了,可是今時不同往日,因爲春天來了。天還朦朦亮,太陽躲在雲層裏不肯出來,本想一覺睡到中午的.美夢,又被嘰嘰喳喳的鳥兒打破了,它們在枝頭叫着唱着譜寫出了一首隻屬於他們的讚歌。一隻只努力着,往更高的枝頭飛去,不是怕被人們打擾,而是在尋找高處那幾縷溫暖的陽光。

忽然屋檐上發出了奇怪的響聲,伴隨着響聲一起出現的,還有時不時從天上掉下來的樹枝泥巴,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善於觀察的人們總會注意到這些細微的地方。春天到了,原來是燕子們又飛回來了啊,擡頭望去屋檐下又被沾上了髒兮兮的泥巴,去年的空巢也終於再次迎來了鳥兒們的光顧。

似乎今年飛來的燕子又多了,或許是人們終於發覺要好好保護環境了吧,燕子們在屋檐下盤旋着,就像是在感謝人們賦予他們這塊風水寶地,可能總會有些頑皮的孩子會拿着長長的竹竿去捅燕子們辛苦搭建的巢穴,但這時大人們和孩子就成了統一戰線,一院子的人們相處得其樂融融。

早鶯暖樹新燕春泥都具備了,這才能堂堂正正的被稱爲春天,詩中的風景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才能被稱爲有靈魂的詩。

一首詩作文13

今天,我讀了一首詩,名叫《童年》,於是我記憶的閘門開啓,時間好像倒流……

我的童年是憂傷的。記得在我小的時候,表哥特別愛到我們家來玩,可是他的爸爸從不讓他出來玩,他就像被囚禁在籠子的小鳥一樣,只有在春節表哥纔可以來我家。那年春節,他來了,我非常高興,就帶着表哥這轉那跑玩了一天,後來他就回家了。我於是總盼着過春節,春節到了,表哥就來了。可是當表哥走的時候,我的眼淚就情不自禁地落下來……

童年是幸福的。我記得有一次媽媽給了我十元錢,我和媽媽一起去縣城買東西,我們進了玩具店,裏面的玩具很多,有奧特曼,大狗熊,各種汽車,兒童槍———我看見一個玩具上面掛着牌子:超過十歲的兒童不打折。後來又看到一個牌子上寫着:低於十歲的兒童買東西一律打九折。我急忙拿着媽媽給我的十元錢,買了一個超人玩具。當時,我拿着這個玩具,覺得幸福極了……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我可以約上小夥伴,來到綠色的田野,捉綠色、黃色的`大螞蚱,而後穿成串,用野草,樹枝點着火,烤熟,儘管是發着黑糊糊的顏色,但是那香味太誘人了,我們便爭搶着吃一頓屬於我們的美餐。有時也逮着肚子鼓鼓的大蟈蟈,我們還比比誰的蟈蟈叫聲大而響亮……

童年是開心的。小的時候,我們就是富翁,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揮霍。因爲那麼小,爸爸媽媽啥活計都不讓幹,可以想去哪裏就去那裏,可以愛怎麼玩就怎麼玩,什麼事也不用牽掛,什麼事也不用放在心上……

讀着這首童年的小詩,我的眼淚一滴一滴落了下來,我是多麼懷念我的童年呀!可是我的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一首詩作文14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題記

聽媽媽說,我剛出生不久,媽媽把我抱在懷裏,輕輕地吟唱“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句。我躺在媽媽的懷裏,一動不動地,靜靜地聽着。偶爾我哭鬧的時候,只要媽媽一吟唱“慈母手中線……”,我就會止住哭鬧,聆聽這首我還不知名字的詩句。後來,我才明白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這首詩也是我最早會背誦的.詩歌。當我學會走路時,我已經會背誦好幾首古詩了。記得有一天,媽媽叫我背誦古詩,我猶豫了一會,然後把《遊子吟》一字一句地背了出來。媽媽聽後,微笑地親了親我,表揚我真棒。我心裏可高興了。

還有一次,媽媽讓我在客人面前“表演一番”。我一開始不敢,後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大膽地背了起來。當我完整而流利地背誦出《遊子吟》時,客人們都說我很厲害。有個客人還誇我說像“棒棒糖”一樣棒呢,我高興極了。二年級時,老師教我們學習古詩《遊子吟》,這首我早就會背的詩。

老師教課文時,讓同學們朗誦。有些同學讀得結結巴巴的,有些同學讀得斷斷續續的,全班幾乎只有我一個,能流利地背誦。我驕傲地在同學們面前背誦這首詩,贏得了老師和同學熱烈的掌聲,我開心極了。課後,老師還表揚我了呢。如今,媽媽除外去打工了,雖然常常打電話回家,可我總忍不住思念媽媽。每當思念媽媽的時候,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遊子吟》這首詩,我就會想起媽媽教我讀這首詩的情景,彷彿媽媽就在我的身邊。

《遊子吟》這首詩,是媽媽教我如何成長的一首詩,是媽媽教我怎樣學習的一首詩,更是媽媽教我好好做人的一首詩。我一定會記住媽媽的話,把這首詩牢牢地記在心裏。

一首詩作文15

我學會的第一首詩是《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

五歲時,一次在錄音機裏播放這首是,我聽了覺得有好玩,便開始也死記硬背了。幾天後我和錄音機一樣,滾瓜爛熟地背拉了出來。可是這首詩的意思我卻一直也不懂,我很想知道這首詩的意思。

到我升到幼兒園大班時,我們老師剛好給我們講到這首詩的意思。老師爲了我們能聽懂講得又生動又仔細,她說:李白乘着小船將要離去,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得聲音。桃花潭水深達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我對這首詩有了一些瞭解。

四年級時,我有在一本書上看見李白和汪倫的'故事。在安徽省有桃花潭附近住着一個叫汪倫的隱士他對李白仰慕已久,總想有機會見上一面。但李白第三次到安徽時,汪倫投書相邀。汪淪幽默地稱:此地千里桃花,此地萬家酒店。於是李白欣然前往。

李白來到桃花潭後發現上當,不但沒有生氣,而且被汪淪的真情實意感動,李白受到汪淪和村裏人的熱情接款待。臨走那天,汪倫戀戀不捨地唱着山歌,村裏人踏地爲節拍,爲李白送行。李白的船遠去,他回頭看見汪倫任站在岸邊,向他揮手。李白很感動,詩興大發,口占了這首絕句〈贈汪倫〉。

這首詩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離不開朋友,朋友的相伴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