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5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5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時王安石的《元日》中,描寫的當時過年習俗。

每個地方過年的習俗、美食都不一樣,家鄉的年味也自然是獨特的,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家鄉莆田過年時必不可少的一種美食——紅團。

紅團是蒸食,由皮與餡做成,餡料可以根據各自的喜好做成不同的.材料。現在一般是香甜軟糯的糯米餡或甜而不膩的綠豆餡。兩種不同的餡,口感也不同,糯米餡吃在嘴裏又粘又軟,綠豆餡在口中則是滿腔綿密,比較有嚼感。

還有的人喜歡吃鹹味餡的,那麼只要在糯米中拌上肉、香菇與花生即可。

再說皮吧,先用開水灌入糯米粉,揉成麪糰。製作過程當中,要先加入一種可以食用的紅色粉末,這樣蒸出來纔會是鮮豔的紅色;水一定不要放太多,否則整盆都是白色漿糊,遇到這種情況還得再加麪粉,一直到能揉成團而不粘手爲止。然後,從揉好的麪糰中,揪出一塊,捏成巴掌大小,把搓好的餡放在皮的中間,小心翼翼的包好,絕對不能露餡。包好後在麪粉當中打一個滾,這樣紅團不會粘在模具上。然後在模具裏一按一敲,墊上葉子就完成了。

介紹完畢,我準備親手嘗試製作了。

麪糰、葉子、餡料、模具都已經準備好了,我迫不及待的開始製作。

由於我還是個初出茅廬的“萌新”,所以在做麪皮時就栽了跟頭。

我和好的麪糰粘糊糊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沾上了一層面粉。我掌心託着裹好麪粉的麪糰,一隻手輕輕地壓着,壓出來的皮與餃子皮一樣薄,我只好再加了一些麪糰,這下可好了,“餃子皮”變成了春捲皮。我意識到自己壓的太用力了,只好重新再做,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剋制着力度,終於捏出了一張像模像樣的餅皮。

接着我用手拿起了一個捏好的糯米糰,剛把它放到皮的中間,它就不聽話的粘在了我的手上,我迅速把他用皮嚴嚴實實的包住,然後裹上一層面粉,甩進模具裏一壓,輕輕一抖,一個紅團掉了下來。

最簡單的就是剪葉子了,只要目測估好大小,用剪刀沿着邊沿剪好就完成了。再上鍋蒸十來分鐘後,香噴噴、紅豔豔的紅團就可以出鍋了。

紅團象徵着紅紅火火,團團圓圓,還代表着幸福快樂。

這就是紅團一一莆田特色美食之一。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2

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名字大家應該耳熟能詳,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中國”。

聽說爺爺奶奶正做餃子,我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閒人,也是該露露手了,便趕過去幫忙。我摩拳擦掌,把時時刻刻不離手的手套都脫了,隨手抓一個餃子皮,學着爺爺的樣,轉轉捏捏,往裏頭添餡。最後似變魔術一樣捏了一道邊,餡就老老實實地“躺”了裏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餃子上會出現“皺紋”。我開始“加工”了起來,越捏越糟,適得其反,還破了一個洞。我把餃子扔給奶奶,想讓奶奶幫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剛剛某人還說…”我的臉瞬間漲的.似滴出血來,一把抓過餃子,道:“看好了,我會!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臉色的卻是青一塊白一塊!”表哥調侃我道。我冷哼一聲,學着奶奶的樣,把餃子放水裏滾來滾過去,一個光滑無比的餃子響噹噹地誕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卻站不遠處笑吟吟的看着我,頓時明白他用的是激將法,向他投一個堅定的眼神,我便繼續埋頭苦幹。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子陽大師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餃子花樣百出,改頭換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狀,愛心的形狀,成了我“蔣氏的創意餃子組!”

“煮餃子嘍!”隨着爺爺一聲大喊,餃子被端到了廚房,我們把餃子放入了鍋裏,餃子一個挨一個的鍋裏沸騰。

等着,盼着,新出鍋的餃子來嘍!幾分鐘後,衆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魔爪伸向盤子,狼吞虎嚥。我也不例外,辛苦了這麼多時辰,就坐等這一刻了,我一人就佔了一盤,不一會兒就吞了下去,這麼幾個都不夠塞牙縫,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機!”趁表哥的目光天空中飄蕩,我抓住機會奪過他盤中的蘿蔔餡的餃子,迅速往嘴裏一個接一個的送,滑溜溜的進了我的肚子,等表哥發現時,盤中已經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餃子,香香濃濃,無比美味,有種清香直達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環繞舌尖上,更有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3

今年的這個年我是在家鄉過的。這個年是我感受到了舌尖上的年味,是那麼甜美,那麼柔滑,那麼濃厚。

”啪啪,啪!“鞭炮聲已經想起來了。預示着新年的到來。村民們也開始忙活起來。我和哥哥已經把買來的年畫貼在了門上。雖然這門已經好幾年沒裝修了,但貼上了這年畫,我覺得它格外漂亮!家家戶戶也貼起了年畫,爲家鄉增添了幾分色彩。在我們這裏,常常流傳着一個關於年獸的故事。所以每家每戶都會在村子裏放鞭炮。假如你來過這裏,你就可以發現,大路上並不熱鬧,熱鬧的地方則是小村莊。

開始剪窗花了,我們都準備好了材料,動手開始做了起來。說實話:窗花其實並不難剪。仔細來看就是一個簡單的對稱圖形,只是中間的圖形有點難剪。因爲今年是猴年,所以我就剪了一隻猴子。窗花做好了,我們把它貼在了玻璃窗上。預示着猴年大吉,顯得格外好看!

美麗的煙火映入眼簾,五彩繽紛的火花在蔚藍的天空中綻放,看上去特別明亮,彷彿照亮了真個小村莊 。火花在天空中綻開了那五顏六色的花朵。看看這邊的.煙火,那邊響起了;看看那邊的的煙火,這邊又響起了。左看右看,怎麼也看不夠。這真是太美了!

最開心的還是吃團圓飯了。大家圍在一起,喝酒乾杯。一邊賞景一邊吃飯,你說舒服不?我看着那美麗的煙火,祝福大家平平安安,團團圓圓。將自己的心願流向遠方,願心願早日實現。吃着年飯,看着煙火。多麼幸福呀!

我們這兒還有一個習俗,稱爲”守夜".我還是挺喜歡這個習俗的,因爲夜裏我都睡不太着。半夜,我坐在小溪旁,看着那微波粼粼的溪水,那煙花的倒影。使我想起了與同學們在一起美好的時光,我想:她們應該很開心吧!

一年又過去了,時間匆匆流逝,似流星穿過星空,似煙火綻放的一刻,似白雲飛過藍天。 我們即將有一個新的開始。我又長大了一歲,爲生命喝彩,爲生活而努力!

今夜我感受到了舌尖上的年味,是那麼甜美,那麼柔滑,那麼濃厚!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4

過年啦,滿城皆掛紅燈籠,洋洋的喜氣瀰漫開來,其中總是浸滿各種菜的香味,這便是年味。民以食爲天,爲使這個新年年味更足些,我做了一道“宮保雞丁”的名菜,讓我們全家人的舌尖上也充滿濃濃的年味。

“宮保雞丁”這道菜的發明者是丁寶楨,他在光緒年間曾任四川總督,烹飪很有研究,受醬爆雞丁還有一些川菜的吸引,他發明了一道新菜——將雞丁、紅辣椒和花生米下鍋爆炒的菜餚,沒錯,就是宮保雞丁。

這回,我便要做一道宮保雞丁。

首先,讓我們清點所需配料:一份醬好的雞丁,一根新鮮的黃瓜,一根鮮嫩的胡蘿蔔。清點完畢後,開始備菜,一根綠色的黃瓜,如何將它變成人見人愛的.配菜呢?很簡單,跟着我做,打開水,放上去,搓一搓,切掉頭,切掉尾,切成絲,好了。

別覺得簡單,我在切時便是提心吊膽,一方面怕切壞,因爲那黃瓜很脆,還有一方面是源於對21世紀由合金與鋼融合成的德國產的冷兵器——菜刀的恐懼,這種心理上的恐懼很難克服,只能用動作彌補。切好後,這黃瓜絲便如小草一般養眼讓人內心一下子便充滿生機,令人欣喜。切胡蘿蔔也是相同的,只不過切好的胡蘿蔔相比黃瓜更加熱情,將兩者放在一個碗裏,再將切好的蔥,蒜放在另一個碗裏,備菜就完成了。

隨着藍色火焰緩緩燃燒,真正的烹飪便開始了,一盤有彈性的雞丁跳入鍋中,在油中緩緩凝實,鏟子左右撥動,上下挑動,雞丁的顏色漸漸泛黃,體態漸漸嬌小,透明度漸漸降低,終於散發出香味。我倒了些辣椒進鍋中,爲了追求鮮味,我倒的是家裏磨的辣椒。待味道散發開來,我便將雞丁盛入碗中。

鍋中的油不用倒出,繼續炒配菜,蔥薑蒜爆一爆,配菜倒入,上下左右翻炒,鍋中黃色、綠色、白色構成一幅美麗的畫,等到熟後,倒入已炒熟的雞丁,繼續翻炒,然後倒入醋,料酒,醬油,糖入味,啦啦啦終於盛盤啦。

拿起筷子嚐了下,因爲醋放多了,不免有些酸,我便倒了水又回鍋炒了下,總算好了,媽媽嘗後說很好吃,但我知道,就算再難吃,媽媽也會說好吃,因爲我知道母愛便是這樣。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5

新的一年又如約而至。那古樸的村莊比起城鎮更添了些許年味兒,村口掛滿了紅紅的燈籠,院子外傳來陣陣鞭炮聲,家門口的春聯也已更新……但在我們小孩子眼裏,年味其實是凝結在舌尖上的。

雖說今年的春節有些特殊,但作爲中國的傳統節日,過年是必定得吃上一頓餃子的。今天我們家包餃子,我自告奮勇要求參加,媽媽負責調餃子餡,奶奶負責和麪,我在邊上幫忙。奶奶先是將一些麪粉倒入盆中,又端來半盆水,就準備開始和麪。奶奶一邊將水一點一點的倒進麪粉中,一邊用手不斷的擠壓、揉捏、捶打、翻轉,沒過多久,只見奶奶的手中出現了一個胖胖的麪糰。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和麪,幾分鐘後我的手已經微微發紅,忙活了好半天才將麪糰揉成形,此時我的手也早已痠痛。爲什麼要自己和麪做餃子皮呢?不直接買餃子皮呢?我將心中的這個疑問對奶奶說了,奶奶應聲道:“年味、年味,不是自己做的怎麼能稱作年味呢?”

和好面以後,奶奶又把它分成一個個的'小麪糰,再用擀麪杖將這些小麪糰擀成一個個圓圓的餃子皮。此時媽媽的餃子餡也已經調好了,開始包餃子啦!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要包餃子!”“好,好,好!”奶奶樂着點點頭,又手把手地教我:“首先拿好餃子皮,然後舀一勺餡放在皮子中間,注意,不能放太少,太少不好吃。也不要放太多,太多包不住,搞不好餃子皮還會破掉……”奶奶一步一步耐心地教我。

得到奶奶的真傳後,我就迫不及待的準備一顯身手了。一個、兩個、三個……我發現我做出來的餃子不是餡太少,像個乾癟的瘦子,就是餡兒太多包不住,好似一個吃撐了的胖子,又或者是口捏不緊。哎,那一個個奇形怪狀的餃子排着歪歪扭扭的長隊,惹得大家哭笑不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沒過多久,熱騰騰的餃子就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咬破餃子皮,那濃濃的肉香和純美的湯汁就源源不斷地涌了出來,在我的舌尖上打轉,跳起了“華爾茲”。讓我的味蕾與餃子相撞,來了個親密接觸,不禁讓我胃口大開,吃了一碗還想再來一碗。

那熱氣騰騰的餃子,那廚房裏傳出的陣陣笑聲,那全家圍坐在一起的幸福,伴着我進入今夜的夢鄉……

那濃濃的年味兒,以其特殊的方式,伴着我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漸漸長大……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6

小時候,外婆總是過年前說一句話:小孩子望過年,大人們望種田。對於我來說,兒時的春節都是一些縈繞舌尖的記憶。年,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美味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我們的小嘴就不曾閒過。“二十三,祭竈官”。這天,用米粉做的送竈粑粑,香氣會驅走整個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漿,母親還會抽空煮豆漿時撈幾張豆腐皮出來,晚飯時和小蔥芝麻一拌,最下飯不過了。

再後來的這兩天,好吃的會更多。首先,外公會去殺年豬的人家割肉,遇到親戚家殺豬,我還可以跟着蹭頓“殺豬飯”吃,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是不會吝惜豬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盤大碗,極其解饞。如果沒有吃過癮也沒關係,母親正家裏殺雞呢!每當此時,母親會將雞雜用大醬炒了再和泡好的黃豆一起煨制,雞雜黃豆甭提有多香!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炸圓子的香味。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這天都一下不見了蹤影,他們都自家的鍋臺旁圍着呢,第一鍋圓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鍋臺旁的小饞貓都等着吃呢!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東西吃多了傷了脾胃,會鍋塘裏事先放兩個紅薯,就着柴火烤熟,這樣的烤紅薯最解油膩。

炸圓子的香味還嘴角邊縈繞時,轉眼就到了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飯,吃的那就更多了。當然,這桌年夜飯,也有不給動筷子的,那時的條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過年時纔會準備,似“年魚”和“鴨胗”。這些菜燒好後,平時是不端出來的。即使年夜飯時,它們的出場也只是爲了做做樣子。外婆說,這樣的菜是拿來招呼客人的。記得那年,母親帶我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吃飯時,六歲的弟弟看着眼前的鹹鴨胗口水直流,最後實忍不住了,伸筷子夾了幾次,回家的路上,母親狠狠的批評了弟弟。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其中緣由。

大年初一,孩子們都有一個固定的節目——拜年。我們會早早起牀,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戶的拜年。拜年會得到一些好吃的,幾顆糖、一把瓜子都會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我們總是會嫌衣服口袋小。於是正月裏,我們會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紙都會被夾書本里珍藏着。

元宵節那香糯的湯圓下了肚後,年味就慢慢淡了起來。外婆會笑着對我們說:“小舌頭也要休息咯!”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經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縈繞的濃濃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舊。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不知不覺中,新年鐘聲敲響,豬年來臨。回顧春節,年味蘊藏在其中

每到大年三十,奶奶總是會包一些糉子爲年夜飯做準備。她準備好一大盆糯米,然後再準備其他一些餡,有紅棗、豬肉、花生,我不解地問奶奶:“往年不是都用豬肉的嗎?今年怎麼還有花生啊?”奶奶笑着說:“糉子裏放花生寓意着新的一年會運氣好,事事順意,事業節節高升,是一種好運的象徵。”我恍然大悟。

奶奶把生的花生洗乾淨,然後和在拌好調料的糯米中,然後拿起兩張糉葉開始包起了糉子,伴有肉餡的糯米和花生交融在一起,秀色可餐,讓人不禁想象煮好糯米的飄香。

奶奶幹起活來麻利得很,三兩下就包了很多個糉子,我呢邊看邊學,好半天才包了幾個,還是不太合格的,一個個糉子匯聚一堂,蹦蹦跳跳地跳起了舞。不一會兒,整個廚房裏香氣四溢,我迫不及待地撥開一個糉子,“哈哈!是個肉糉子。”雖然沒有媽媽運氣好抽到個夾花生的肉糉子,可是這味道還是美味極了。

今年我們家的年夜飯有魚有肉有菜,這麼豐富的菜餚,繽紛的色彩,令人賞心悅目,垂涎三尺。全家人圍坐在桌前,一邊吃飯,一邊讚賞奶奶的.廚藝,特別是她包的糉子,手藝真的好。飯後,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吃着零食,一邊談論着春晚的節目,一邊分享着搶紅包的戰果,房間裏洋溢着溫馨、祥和的氣氛。

年味如油,在愛中升溫。有人說,過年不像從前那樣熱鬧、有人情味了。但我不這樣認爲,年味只是隨着時代變遷而變化。從短信、電話祝福變成了微信祝福,從送紙質紅包變成了搶微信紅包,方式變了,但情意不變,過年最重要的還是家人團聚、享受親情啊!

窗外五彩繽紛的煙火接連綻放。爆竹聲中,年的味道深深地藏進我的每瓣味蕾裏。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8

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名字大家應該耳熟能詳,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中國”。

聽說爺爺奶奶正在做餃子,我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閒人,也是該露露手了,便趕過去幫忙。我摩拳擦掌,把時時刻刻不離手的手套都脫了,隨手抓一個餃子皮,學着爺爺的樣,轉轉捏捏,往裏頭添餡。最後像變魔術一樣捏了一道邊,餡就老老實實地“躺”在了裏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餃子上會出現“皺紋”。我開始“加工”了起來,越捏越糟,適得其反,還破了一個洞。我把餃子扔給奶奶,想讓奶奶幫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剛剛某人還說…”我的臉瞬間漲的像滴出血來,一把抓過餃子,道:“看好了,我會!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臉色的卻是青一塊白一塊!”表哥調侃我道。我冷哼一聲,學着奶奶的樣,把餃子放在水裏滾來滾過去,一個光滑無比的餃子響噹噹地誕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卻站在不遠處笑吟吟的看着我,頓時明白他用的是激將法,向他投一個堅定的眼神,我便繼續埋頭苦幹。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子陽大師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餃子花樣百出,改頭換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狀,愛心的形狀,成了我“蔣氏的創意餃子組!”

“煮餃子嘍!”隨着爺爺一聲大喊,餃子被端到了廚房,我們把餃子放入了鍋裏,餃子一個挨一個的在鍋裏沸騰。

等着,盼着,新出鍋的餃子來嘍!幾分鐘後,衆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魔爪伸向盤子,狼吞虎嚥。我也不例外,辛苦了這麼多時辰,就坐等這一刻了,我一人就佔了一盤,不一會兒就吞了下去,這麼幾個都不夠塞牙縫,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機!”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飄蕩,我抓住機會奪過他盤中的'蘿蔔餡的餃子,迅速往嘴裏一個接一個的送,滑溜溜的進了我的肚子,等表哥發現時,盤中已經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餃子,香香濃濃,無比美味,有種清香直達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環繞在舌尖上,更有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9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什麼是年味?在我看來,年味不僅是寫春聯、貼窗花、掛燈籠、放煙花……還有舌尖上的年味,而且這年味裏,家的味道最濃。

在吃年夜飯的前幾天,奶奶和爸爸就開始準備食材了。他們一同前往菜市場,蒼翠欲滴的蔬菜,紅白相間的豬肉,活蹦亂跳的魚蝦,在他們眼裏都是一道道可口美味的菜餚。

左盼右盼,可是盼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這一天一大清早,爸爸就開始準備晚上的年夜飯,冰箱裏的魚肉,羊肉,牛肉,雞肉以及各種蔬菜,都將會成爲今晚的一盤盤美食。爸爸做的拿手好菜就是羊肉煲,把羊肉連骨頭切成小塊,直接放進清水裏,加少許鹽,燉兩三個小時,再蘸上用辣椒,醬油,蔥等製作的的祕製調料,可以讓你回味無窮,吃完後再喝上一碗羊肉湯,喝完你甚至會感覺腳底都在冒汗!

扣肉這道菜,可謂是年夜飯必備菜品,肉皮紅亮,厚厚的肥肉晶瑩剔透,最好吃的'可謂就是肥肉!肉質彈牙,肥而不膩,一股濃厚的肉香在嘴裏迴盪。

當然啦,過年嘛,必不可少的還是屬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餃子啦!白白的外皮,飽滿的肉餡,活像一個白胖子。我最喜歡的餃子是牛肉餡的,因爲牛肉,香且有嚼勁,所以非常好吃。奶奶做的餃子猶爲好吃,皮薄,餡足,煮出來後都看得到裏面的餡!夾起一個餃子,蘸一點兒醬油年味在嘴裏充斥着。

每當春節臨近,大街小巷裏的年味漸漸就濃了,路燈上掛起了燈籠,廣場上也建起了與春節相關的標誌物,花市開始了,春運展開了,年味到處都是。但我想在這些味道中,唯有家的味道最是深入人心,它不僅是遠在他鄉依舊令人魂牽夢繞的美食的味道,還是是家人之間互相關愛的味道,更是祖祖輩輩的中國人是對傳統文化延續的味道。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0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倏地心頭涌起一股溫暖的感動,突然想起過年這個老話題,在我的記憶裏佔據了多少分量。大人盼插田,小孩盼過年。原本只是家長們的一句調侃,卻也是個大實話。不過,和現在的孩子相比,除了玩得更加自由,便是從此有了打牙祭的盼頭。

不必是名貴的吃食,那些家家戶戶必備的手工製作各色乾糧足以擔當。進入臘月,圍繞過年的準備便開始了。不知從哪一年開始,母親學會了熬糖,不再需要請鄰居幫忙便能完成。一家人圍着一口大鍋樂呵呵地涎着臉,盼着鍋裏翻起的浪花快點凝結成糖飴,也好先入口爲快,早些感受到逼近的年味。

母親用大大的鍋鏟撈起濃厚的糖飴,看那流動的線條,確定竈膛裏該留什麼樣的火候。差不多了,母親退下鍋臺,由父親頂了上去,盛出部分糖飴,直接往鍋裏倒入早就炒好的胖嘟嘟白花花的泡米。

這是熬糖和切米糖同時進行。以前母親不會熬糖時,有時是用買來的白糖塊作爲粘合劑。自己熬糖可能要費些柴禾和功夫,但這些在鄉下人眼裏算不上成本,卻能省下點錢。而對我這樣的`孩子來說,最大的收穫便是從頭至尾親眼見證不起眼的麥芽和大米怎麼變成了令人垂涎的白糖。當然,最後會每個人輪流品嚐一下鍋裏盛出的糖飴,那濃烈的甜味以從未有過的衝擊力直達心底,感覺到全身都在享受着那一刻的快意。

除了熬糖切糖,準備其他的炒貨吃食也是等同視之的隆重和熱鬧。炒泡米的時候,一定會一同炒些玉米、蠶豆、花生、山芋角等乾糧。這些吃食,花生數量較少,算得上過年吃食中的上品,一般不給小孩子任意搬弄,而只在有客人來時才端出來,這時倒可以趁機吃到一些。

鄉下人沒什麼營養保健方面的講究,過年裏對孩子吃零食基本不加干涉,從除夕之夜起,那些準備已久的零食正式對孩子們開放。有了這些精靈般的東西,孩子的小嘴總是沒得閒着,早晨出去便不見了蹤影,家人也不急着喊回來,反正口袋裏裝得滿滿的出去,定不會餓着。時常在暮色裏趕回家,才發覺中間少了一餐,卻奇怪怎麼不覺得餓呢?這是年飽。母親笑着說道。本來是想趁過年多吃些魚啊肉的,卻不知不覺中被這些粗糙的零食佔據了胃的大部分,總有心不甘情不願的一絲悔意。可出門前總還是不忘帶上一些,那可是一年裏只在這個時候纔有的。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1

有人說,年味是天空中五彩繽紛的煙花,是守歲時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也有人說年味是車站碼頭擁擠的嘈雜聲,是遊子匆匆趕路的腳步聲?,而在我看來,年味就是凝結在人們舌尖上過年時的美味佳餚。

每年臘月一到,在我母親的老家諸暨挨家挨戶就開始上演打年糕的戲碼了。

自家嬸嬸們將早早泡好的糯米洗乾淨,放入鍋竈中蒸煮。家裏的叔叔伯伯們則排着隊開始打年糕。只聽一聲叫喚“出鍋了!”嬸嬸們將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只見叔叔立馬掄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邊的伯伯需要配合着翻動糯米糰。你一錘,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諧。

我看得入神,不知過了多久,一顆顆粗糙的糯米在木槌的造化下,變成了一個個俊俏的白面書生。光滑的糯米糰從石臼中被請到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兒就要交給有着二十年經驗的老師傅了,只見他雙手不停地搓,揉,按,麪糰好像和他很投緣,乖乖地隨他折騰。等到圓鼓鼓的麪糰化身成長長的條子,只見他拿着一根細細的白線,用力拉緊後,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塊糯米糰拉成了幾塊大小、長度、寬度一模一樣的年糕。

流水線似的工序還沒有完結,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就要交給我了。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紅水輕輕地印在年糕上。陽光下,潔白的年糕鑲着鮮豔的福字,寓意來年日日高。

大人們憧憬着來年美好的願望,而饞嘴的我卻抓起一塊沒有成形的熱氣騰騰的年糕,往芝麻糖碗裏重重地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小嘴巴包着年糕,用力地咀嚼着。年糕的韌勁有道,芝麻的脣齒留香,好吃得讓我無法忘懷,希望來年甜甜蜜蜜。

而在我父親的老家安徽,又有着不同的年味。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炸糯米圓子的香味,寓意團團圓圓的圓子可是過年時舉足輕重的一道美食。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們,這天可一下子不見了蹤影,他們都在自家的鍋臺旁圍着呢!第一鍋圓子要炸得透透的,鍋臺旁的小饞貓們都等着吃呢!我也被這美味深深地吸引了,流着口水伸長了脖子,盼着圓子早點出鍋。炸好的圓子黃亮亮、圓滾滾、香噴噴的,咬在嘴裏,美在心間,這就是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年味凝聚着家的味道,無論走到哪裏都無法忘記。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樣的年味中,慢慢地長大了。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不知不覺中,新年鐘聲敲響,狗年來臨。回顧春節,年味蘊藏在其中……

每到大年三十,爸爸都會炸一些肉丸子來爲年夜飯做準備。他先把一大塊肉放在砧板上,切細後不停地剁,肉片也隨着“咚咚”聲變成了肉泥。爸爸要我準備6個鴨蛋、6小包餅乾、2匙麪粉,我一邊攪拌着鴨蛋,一邊不解地問爸爸:“往年不都是用雞蛋嗎,今年怎麼改成了鴨蛋?”他笑着說:“這是鄉下來的土鴨蛋,比雞蛋粘稠,營養更好,炸出的肉丸更鬆軟漂亮。”我恍然大悟。

爸爸把餅乾切成碎末,放入攪拌好的鴨蛋中,再加入麪粉、少量水和鹽等調料拌勻,最後放入肉泥再快速攪拌,肉泥表皮塗上了一層均勻的黃色,肉蛋交融變得濃稠、飄香,讓人不禁想象炸出後的美味。

爸爸打燃竈火,向鍋中倒入大量的油,等到油逐漸升溫,接二連三地冒出小泡泡,發出“吱吱”聲響,就可以開始炸肉丸了。他用左手從大碗中抓起肉糊,用力握拳,擠出一個小球,用勺子一刮,輕輕放到油鍋裏。一個個肉丸匯聚一堂,蹦蹦跳跳地跳起了舞。不一會兒,等肉丸外表金黃,便用筷子夾出,這樣,肉丸就做好了。廚房裏香氣四溢,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粒,外酥內嫩,美味極了。

爸爸將幾顆肉丸放在燉好的雜燴湯中,給平凡的湯畫上點晴之筆。不一會兒,年夜飯也完成了。豐富的菜餚,繽紛的`色彩,令人賞心悅目,垂涎三尺。全家人圍坐在桌前,一邊吃飯,一邊讚賞爸爸的廚藝,特別是肉丸子,獨具特色。飯後,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嗑着瓜子,一邊談論着今年的節目,一邊分享着搶紅包的戰果,房間裏洋溢着溫馨、祥和的氣氛。

年味如油,在愛中升溫;年味如肉丸,在愛中燦爛。有人說,過年不像從前那樣熱鬧、有人情味了。但我不這樣認爲,年味只是隨着時代變遷而變化。從短信、電話祝福變成了QQ、微信祝福,從送紙質紅包變成了搶微信紅包,方式變了,但情意不變,過年最重要的還是家人團聚、享受親情啊!

電視裏,主持人齊喊着“3,2,1,過年好!”霎時間,五彩繽紛的煙火在窗外接連綻放。爆竹聲中,年的味道深深地藏進我的每瓣味蕾裏。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3

穿過盤旋而上的盤山公路,帶着昏昏的睡意,到了太婆家。樹上路旁,滿是雪。

那年那月裏的上週村,冷風陣陣,大街小巷瀰漫着濃濃的年味。火紅的燈籠掛滿街頭,熱鬧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吉祥的春聯掛滿門簾……好不熱鬧!那是我第一年在太婆家過年。

那時候太婆的身體還算硬朗,每逢過年她總要親自蒸糯米,打次餈粑,寓意來年步步高昇,也正是這種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恆的記憶。

臘月裏,黎明總是姍姍來遲,我與太婆來到街上買糯米時,天還未亮透。但這絲毫不削減村上鄉親們採購年貨的熱情——絡繹不絕的行人和三輪車將古老的小鎮擠得水泄不通。吆喝聲和鞭炮聲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來。“金金啊,你想吃什麼,太婆給你買。”太婆帶着鄉音,問我。我搖了搖頭,“我只想吃餈粑!”“好,我馬上回家給你做。“

回到家,太婆用把糯米倒入鋪好年糕葉的蒸籠裏蒸煮了。這時候,外婆終於能揩揩汗,靠在沙發上稍適休息。這時候,又把太公叫了過來,準備打餈粑。當蒸熟的糯米被擡過來時,那裏已經準備好了打餈粑的石窯,有一面鼓的大小。如白雪一般晶瑩的糯米被倒進石窯,清香在屋中散發開來。太公掄起了特製的木棰——柄有一米多長——開始砸向窯內的糯米。山裏的冬天格外寒冷,但屋內的氣氛卻是熱火朝天。隨着一聲聲有節奏的撞擊聲,糯米在木棰的起落中失去了原有的.結構,漸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大塊潔白如玉的糯米糰。它巨大的黏性使得太公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提起木棰。太公就脫了棉襖,穿着單衣,仍然揮汗如雨。太公打一下,太婆翻一下,這默契的配合,定要幾年纔能有。

不一會兒太婆便收拾好了,利索的把餈粑掰成幾個小團,在上面撒上幾顆芝麻,遞給了我。熱騰騰的餈粑在我口中回味無窮,暖在了我的心裏。

有人說,一種味道,便可喚醒一種記憶。我領悟了這句話的道理,爲何我對這餈粑有着深深的眷念?原來這舌尖上的美味背後,隱藏着太婆對習俗的傳承,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愛的延續呢?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4

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名字大家應該耳熟能詳,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中國”。

聽說爺爺婆婆正在做餃子,我一個名副其實的大閒人,也是該露露手了,便趕過去幫忙。我摩拳擦掌,把時時刻刻不離手的手套都脫了,隨手抓一個餃子皮,學着爺爺的樣,轉轉捏捏,往裏頭添餡。最後像變魔術一樣捏了一道邊,餡就老老實實地“躺”在了裏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餃子上會出現“皺紋”。我開始“加工”了起來,越捏越糟,適得其反,還破了一個洞。我把餃子扔給婆婆,想讓婆婆幫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剛剛某人還說…”我的臉瞬間漲的像滴出血來,一把抓過餃子,道:“看好了,我會!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臉色的卻是青一塊白一塊!”表哥調侃我道。我冷哼一聲,學着婆婆的樣,把餃子放在水裏滾來滾過去,一個光滑無比的餃子響噹噹地誕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卻站在不遠處笑吟吟的看着我,頓時明白他用的'是激將法,向他投一個堅定的眼神,我便繼續埋頭苦幹。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子陽大師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餃子花樣百出,改頭換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狀,愛心的形狀,成了我“蔣氏的創意餃子組!”

“煮餃子嘍!”隨着爺爺一聲大喊,餃子被端到了廚房,我們把餃子放入了鍋裏,餃子一個挨一個的在鍋裏沸騰。

等着,盼着,新出鍋的餃子來嘍!幾分鐘後,衆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魔爪伸向盤子,狼吞虎嚥。我也不例外,辛苦了這麼多時辰,就坐等這一刻了,我一人就佔了一盤,不一會兒就吞了下去,這麼幾個都不夠塞牙縫,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機!”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飄蕩,我抓住機會奪過他盤中的蘿蔔餡的餃子,迅速往嘴裏一個接一個的送,滑溜溜的進了我的肚子,等表哥發現時,盤中已經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婆婆家的餃子,香香濃濃,無比美味,有種清香直達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環繞在舌尖上,更有種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5

小時候,外婆總是在過年前說一句話:小孩子望過年,大人們望種田。對於我來說,兒時的春節都是一些縈繞在舌尖的記憶。年,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美味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我們的小嘴就不曾閒過。“二十三,祭竈官”。這天,用米粉做的送竈粑粑,香氣會驅走整個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漿,母親還會抽空在煮豆漿時撈幾張豆腐皮出來,晚飯時和小蔥芝麻一拌,最下飯不過。

再後來的這兩天,好吃的會更多。首先,外公會去殺年豬的人家割肉,遇到親戚家殺豬,我還可以跟着蹭頓“殺豬飯”吃,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是不會吝惜豬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盤大碗,極其解饞。如果沒有吃過癮也沒關係,母親正在家裏殺雞呢!每當此時,母親會將雞雜用大醬炒再和泡好的黃豆一起煨制,雞雜黃豆甭提有多香!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炸圓子的香味。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這天都一下不見蹤影,他們都在自家的鍋臺旁圍着呢,第一鍋圓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鍋臺旁的小饞貓都等着吃呢!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東西吃多傷脾胃,會在鍋塘裏事先放兩個紅薯,就着柴火烤熟,這樣的烤紅薯最解油膩。

炸圓子的香味還在嘴角邊縈繞時,轉眼就到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飯,吃的那就更多。當然,這桌年夜飯,也有不給動筷子的.,那時的條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過年時纔會準備,像“年魚”和“鴨胗”。這些菜燒好後,平時是不端出來的。即使年夜飯時,它們的出場也只是爲做做樣子。外婆說,這樣的菜是拿來招呼客人的。記得那年,母親帶我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吃飯時,六歲的弟弟看着眼前的鹹鴨胗口水直流,最後實在忍不住,伸筷子夾幾次,在回家的路上,母親狠狠的批評弟弟。後來,長大才知道其中緣由。

大年初一,孩子們都有一個固定的節目——拜年。我們會早早起牀,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戶的拜年。拜年會得到一些好吃的,幾顆糖、一把瓜子都會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我們總是會嫌衣服口袋小。於是正月裏,我們會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紙都會被夾在書本里珍藏着。

元宵節那香糯的湯圓下肚後,年味就慢慢淡起來。外婆會笑着對我們說:“小舌頭也要休息咯!”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經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縈繞的濃濃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