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精華】端午節作文集合十篇

【精華】端午節作文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端午節作文集合十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過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習俗,中國人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裏有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就是紀念中國歷史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到了端午節那一天,咱們一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吃糉子。糉子的形狀有三角形、四角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糉子裏面的陷也有很多種,有豆沙、黴乾菜肉、芹菜肉、還有紅棗的',味道非常好。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先把外面的繩子解開,再把糉葉剝掉,啊!真香,我吃了一個還想吃第二個,可惜我的肚子已經裝不下了。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着船槳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地奮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幹勁,勇往直前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非常壯觀。

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且傳承着中國的傳統文化。啊!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2

經過昨晚下了一夜的暴雨,今天變得涼快了,連早上都沒做夢。 在陽臺上看到小區裏排了一溜兒的婚車,雖然天空依然陰沉沉的,但婚車上點綴的鮮花讓小區充滿了喜慶。我家的曇花又掛着一朵花苞,如果晚上回家太晚,估計也看不到它盛開的瞬間。愛情有時也像曇花一樣,等不到你回味,就謝了。

時間是個殘忍的殺手,不僅讓容顏蒼老,也會讓人心蒼老。 寫這些話,有詛咒的嫌疑,所以還是衷心祝福今天的那對新人白頭偕老。 爸爸打電話來說,老家今年的端午節可熱鬧了,不僅有龍舟賽,還有美食節,其中以生魚片爲主打節目。聽得我心裏癢癢的',好想也回去看看,嚐嚐老家的生魚片,粉仔,餈粑,灰水糉、涼粉.....早就應該這樣做了,鬱江兩岸水土養人,如果推出手工作坊的美食和水文化旅遊,應該能把經濟帶動起來的。其實老家那片半島型的土地,曾經是我童年的天堂,那些連綿的青山,那些金黃的稻田,在夕陽中默默無語的古塔,還有鳴笛而來的渡船。

我一直想寫一部以桂南風土人情爲主的小說,可是功底還不夠成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死而無憾。 昨天上午收到《西江月》兩本樣刊,看到自己的小說和詩歌變成鉛字,還是很開心的,我瀏覽了一下目錄,發現就我一個人用了筆名,不知道會不會給人矯情的感覺,但我想“耳朵”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爲我太喜歡音樂而已,與其他無關。連作協的黃自林先生,文聯的羅金陵主席他們也只記得我叫耳朵。 對了,明天是端午節,不能不說一下糉子,學院的蘇阿姨給了我們十二個小糉子,很好吃。

以前在老家習慣吃的是灰水糉,性涼,因爲糯米用石灰水泡過,可以驅趕夏天帶來的溼氣,糉子還要沾着白糖吃,棕身以金黃、軟口而不粘爲上等,曾祖母就是包糉子的能手。蘇阿姨包的是柳州地區的三角糉,有大肉和綠豆,屬於熱糉,味道不鹹不膩,恰好。 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到底是屈原造就了端午節,還是端午節造就了屈原?

換到今天,我可不喜歡他,死,有時不一定是愛國的最好方式。

端午節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裏,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裏投糉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糉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的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有一次,他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皇帝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年於此日投五色糉子於江中,以驅蛟龍。後來,把這一天做爲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只有奶奶會包糉子,所以每到端午節,我們都要回老家。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紅豆分別洗一洗,再吧紅豆呼成豆泥,把豆泥搓成2釐米左右的長條,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一個豆泥條,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又大又胖。奶奶把糉子放到大鍋裏煮,足足煮了半天,當棕香飄滿滿院了,奶奶把糉子撈出來了,我不顧燙手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包開,咬上一口,真好吃呀。

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有懸艾葉。每到端午的早晨各家門上都懸掛上綠色的艾葉,傳說艾葉是可以劈邪去病的。

在棕香和艾草的香味中我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5

我到外公家玩。當我做完作業後,只看到媽媽正在包糉子。我對媽媽請求: “我可以一起報糉子嗎?"媽媽笑笑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開始仔細地觀察媽媽包糉子。

媽媽首先把四片糉葉疊成寬約5釐米,將一段和中心重疊,就像一個小漏斗,然後裝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與小漏斗重疊起來,在露出的一個小洞裏填上米,把糉子裏塞結實。最後用一根針把糉葉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緊,這樣一個好吃的`糉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包糉子,這樣以後就可以幫媽媽的忙了。

名師點評:

小作者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自己跟媽媽學習包糉子的趣事,文章選材很好,敘述也很生動,展現出了家庭生活的溫馨和美,也讓讀者掌握了糉子的包法。

文章的條理性也很好,起因、經過依次敘述,結尾小作者再用簡潔的語言總結,這樣讀者閱讀起來就可以一目瞭然了。而且全文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作爲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這篇文章寫得很不錯啦!小作者不僅要學會包糉子幫助媽媽,還要學很多的知識,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這是對媽媽最好的回報啦!

端午節作文 篇6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今天,我就來說說端午節。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創立的。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蒿、掛彩葫蘆、喝雄黃酒、纏五彩繩各種風俗活動南北各異、遠近不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纏五彩繩。

五彩繩,從漢代開始流傳,據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宋代著名詩人蘇軾也曾寫道: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五彩繩由五條不同顏色的細線編織而成,赤、白、黃、青、黑,五色代表五行。纏在兒童的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有的也掛上香囊,並在香囊裏添加上香草,驅趕蚊蟲。五彩繩要在端午節前幾日戴上,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雷雨天,把五彩繩拋在雨中,讓它隨着雨水漂走,這樣可以使孩子無病無災,平安長大。

每年,爸爸都爲我親手編織五彩繩。別看爸爸手粗糙,但是卻很巧。他先認真挑選出五條顏色鮮亮,質地柔滑的細線,再像編辮子一樣編織成串。然後爸爸拿編好的五彩繩比量着我的手腕、腳腕、脖頸大小,小心地剪去多餘的部分,最後再打好結實又漂亮的結,五彩繩就做好了。小小的五彩繩裝滿了爸爸對我無限的愛,我戴着它們,感到心裏暖洋洋、美滋滋的。

五彩繩的傳說各有不同,端午節的習俗也在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髮生變化,但卻絕不會消逝,因爲那是愛的傳承對家人的關愛,對祖國的熱愛,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摯愛。

端午節作文 篇7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們家就開始包糉子,準備好餵我肚子裏的'蛔蟲了。說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說起端午,我們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我們先開頭說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作文 篇8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爲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爲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糉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糉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糉子。我想:爲什麼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爲什麼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麼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糉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爲祖國做貢獻的人。

端午節作文 篇9

在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除夕,端午節,中秋節……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節曰,這裏面還包含着一個故事呢!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他是楚國的大臣。楚王原先非常重視他,可是後來因聽信讒言,將屈原趕出國家,最後使國家滅亡。屈原知道後非常悲傷,無法自拔,便跳入汨羅江自盡。老百姓知道後非常傷心,害怕魚呀、蝦呀什麼的'會吃屈原大人的屍體,便紛紛扔糉子下去給它們吃。以便使屈原大人的屍體不被吃掉。

在端午節,我們還可以自己做糉子,先用糉葉包成漏斗形,再放一些煮熟的糯米,再放一些煮熟的綠豆,還有一點豬肉和火腿,最後放一個小鳥蛋,最後放進鍋裏煮熟,拿出來享用,香噴噴,讓你忍不住想咬一口。

在端午節,我們還可以看龍舟賽,看着大小哥在小龍舟上,銅鑼咚咚敲,吶喊鏗鏘響的威風模樣,心裏好生羨慕。當然,女孩子是不可以上去划龍舟的。聽媽媽說,她們小時候可以去浸泡一整天水,大人也不會管她們。還可以採草藥,在溪水漲上來時,她還用瓶子去裝聖水,誰肚子疼,喝了就不疼;誰眼睛朦了,洗一洗就亮了!真好!而且聖水放久了也不會壞,奶奶家裏就有好多瓶聖水。

我喜歡端午節,可以吃糉子,還可以看賽龍舟,真好!

端午節作文 篇10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着風來到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神往。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橈手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帶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耀耀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隻支支離弦的箭,在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聲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了一起,在江上回蕩,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糉子呢?我們的糉子是所有糉子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糉內鹹餡,有鹹肉,買黃,燒雞,叉燒,香菇等;甜餡有蓬蓉,綠豆沙,慄蓉。棗泥等。

這一天還得帶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鏡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是絲線做成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做成索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戴香囊一種民俗,同時也是一種預防的方法,夏季傳染病開始擡頭的時候,古人爲了確保孩子的健康,用中藥製成相當香囊,拴在孩子們的衣襟上。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其中蘊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