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精選23篇)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精選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精選2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精選23篇)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

科學老師曾做過許許多多的實驗,令同學們“大開眼界”但我認爲,最有趣的一次,就是製作鵝卵石了。

那天,我們排列整齊地來到了實驗室。同學們早有先知,一路上嘰嘰喳喳,偶爾碰上老師嚴厲的目光纔會住嘴,但內心卻是怎麼也遮掩不住的喜悅。不一會兒,聽課老師來了,我們也紛紛“對號入座”,老師的大嗓門開始發揮作用:“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製作鵝卵石。”大家早就知道要做實驗,沒想到這實驗竟這般有趣:竊竊私語的現象開始出現……科學老師一看,事不宜遲,馬上噼裏啪啦的講起了課,如炒豆子一般。但精彩的內容並沒有吸引我們。直到老師說出:“下面開始實驗。”纔是全班沸騰的時刻,小組的成員們迫不及待地從牛皮紙袋裏掏出報紙、錘頭、磚頭。我們先把報紙平鋪在地面上,然後用錘頭猛烈的敲擊着磚頭。由於用力過猛還有一塊小磚頭竟“穿過萬水千山”,蹦到了聽課老師的聽課本上去了,看着她那驚恐的模樣,我們趕緊別過頭,繼續實驗。

好不容易砸好了磚頭,我趕忙拿出早就接好了水的礦泉水瓶將小磚頭塞了進去,然後蓋好瓶蓋,使勁搖晃起來,直到手臂發麻纔將這個任務轉交給了別人。正當我們忙的不亦樂乎時,下課鈴打響了。我掏出鵝卵石的“半成品”它的顏色雖然沒有變,但卻磨平了棱角,變得圓溜溜的。組長髮話了:“每人拿一塊作紀念吧!”我挑了一塊不是最大卻最圓潤的,我將它捧在手心想:“再磨上100年,它就會變成‘正宗的鵝卵石’了吧!”

這次實驗可真有趣!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2

上星期,聽老師說,雞蛋放在醋裏,然後再放在鹽水和清水裏,會變得一大一小,我聽了很納悶,雞蛋爲什麼會變大變小呢?帶着這個疑問,我回家做了一次實驗。

我先把兩個雞蛋分別放在兩個碗裏,然後倒進了米醋,最後,我靜靜地等待,突然,我眼前一亮,興奮地大喊:“起泡泡了!起泡泡了”好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又過了一會兒,我見沒什麼變化,就失望地走開了。

星期一一放學,我就直奔廚房,想看看雞蛋有什麼變化,走近一看,哇,又有新的發現。雞蛋周圍圍攏了一串泡泡。泡泡又小又密,都快蓋過雞蛋了。

星期二放學回到家裏,我扔下書包,迫不及待地來到廚房,雞蛋已經隱約有些變白了,我用手輕輕摸了摸,雞蛋也變軟了,爲什麼會這樣?我帶着疑惑去問了老師,老師說:“醋的腐蝕性很強,一般東西都會被它腐蝕,就是堅硬的鋼條浸在醋中,過不了幾天也會生鏽的,有些地方還會腐爛掉。”哦,都是醋的傑作。

星期三,一放學,我又衝進了廚房,仔細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圓圓的透明的蛋黃,我高興地手舞足蹈,並小心翼翼地拿起雞蛋,慢條斯理地放在清水和鹽水,因爲作業多,我就馬上離開了。

星期四,我看了一下雞蛋,咦?蛋黃怎麼都流出來了,是不是我有什麼地方做錯了?我細細回憶着做這實驗的過程……“沒錯啊?我明天問老師吧!”我自我安慰地說:“說不定明天雞蛋就會變了。”

星期五,我向老師說明了原因,並問老師蛋黃爲什麼會流出來?老師聽了,耐心地說:“那是因爲你醋放的不夠多,醋是要越過雞蛋的。”

雖然這次試驗沒有取得圓滿的成功,但重在參與嘛!至少我吸取了教訓,下次努力!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3

“水中燃燒的蠟燭”大家可能在書裏面見過吧,但你有沒有親眼看過呢?我倒看過一次。這個行起訴張老師就做了一個實驗。

蠟燭能在水中燃燒,我覺得蠟燭與水面平行的時候,蠟燭一定會熄滅。張老師卻說蠟燭能在水中燃燒。我一定要好好的觀察一下。

按試驗的要求張老師拿了一根蠟燭,一個打火機、一杯水、一個玻璃杯。

實驗開始了。張老師首先把蠟燭固定在玻璃杯的中間,在把蠟燭點燃,過了一會兒,在把水倒進放蠟燭的杯子裏,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着,蠟燭也慢慢的燃燒着,同學們屏住呼吸等待奇蹟的出現,終於。蠟燭與水面平行了,這時,老師叫七小組的同學上去看,太幸運了!我被選上了,我慢慢的走上去,一看,我頓時驚呆了,蠟燭居然在水裏燃燒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後來,有同學發現了祕密:在蠟燭燃燒過的地方留下了一個薄薄的蠟筒,這是怎麼回事呢?正當我們疑惑不解的時候,老師幫我揭開了這個謎底:

原來當火焰燃燒到水面一下時,由於水的溫度不宜升高,蠟燭邊與水接觸的部分沒有達到溶解的溫度而留下的一個圓柱體的硬殼,水隔在外面,保護着蠟燭的火焰繼續燃燒一直到容器底部爲止。

通過這個實驗我不僅在玩中懂得了科學道理,還開闊了我的視野,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4

“叮零零……”上課了,龔老師端着一個杯子,提着熱水壺神神祕祕地走進教室,同學們竊竊私語着,難道龔老師要故伎重演,又跟我們變個土豆浮起來了?只見老師笑而不語,同學們更感到奇怪了。老師的“葫蘆”裏倒底賣的什麼藥?我可一定要看個究竟。

瞧,老師將杯子放在了講臺上,從口袋裏拿出了一包枸杞,同學們都起鬨道:“老師,您是要請我們喝枸杞茶嗎?”老師仍然賣着關子,滿面春風卻啥也不說。最後看到我們一臉茫然的樣子,便行動了起來。

老師先放了十多顆枸杞到杯子裏,然後往杯子裏倒入了大半杯開水,枸杞一下子飄上了水面,只有一顆好像穿了金鐘罩鐵布衫,一點也不怕燙似的。那些飄上來的枸杞好像在跑馬拉松一樣,爭先恐後地往上跑。

看到這情景,我們又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怎麼會這樣呢?老師不慌不忙地把杯子裏的那些沒有沉下去的“頑固份子”撈了出來,說:“咱們給下面的這顆小枸杞找幾個伴吧。”說完就拿起小木棒將一顆顆飽滿的枸杞壓成了一塊枸杞餅狀,再放進水裏時,這些枸杞餅就乖乖地下沉了。

怪了怪了,難道那根小木棒有魔力?我們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想上前去試試,沒想到老師真讓我去了,我拿起一顆紅珠子似的枸杞用力地一捏,咦?怎麼會有小汽泡?我問了問和我一起前來捏枸杞的同學,他們也發現了這現象。我們連忙向老師請教,老師這才爲我們揭開了謎底,原來那些小泡泡就是空氣從枸杞裏跑出來時產生的,一開始枸杞裏有空氣,所以在水裏沉不下去,後來把它裏面的空氣擠出來了,再放進水裏就沉下去了,這原理就好比我們游泳時用的游泳圈一樣。哈哈,原來如此啊!

今天我又懂得了一個科學道理,這樣邊玩邊觀察的作文課堂,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5

早上,我已經起了牀,早早地吃好了早飯,我看了看時鐘,打開了電視,調到了40頻道,觀看我最愛看的節目——《無厘頭科學研究所第二季——吸力特輯》我在節目中看見了一個“虹吸原理實驗”覺得很好奇,便準備做一下這個實驗。

我按照節目裏說的做:先找出一條很長、很寬的毛巾,再找了兩個大臉盆,把其中一個臉盆裝滿水,另一個臉盆則空着,之後,再拿一把椅子,材料就大功告成了,可以開始我的“虹吸實驗”了。

我先把那一把椅子放在浴室的地板上,再把其中一個裝滿了自來水的臉盆放在椅子上,把另外一個空臉盆直接放在地板上。這時,媽媽看見了,不解地問在浴室裏的我:“兒子,你在幹什麼?”“我正在做一個…‘虹吸實驗(或叫高壓反應傳輸物理實驗)’。”我回答道。沒想到她態度一變,對我說:“你千萬不要弄得地下全是水哦。”“哦,我知道,放心吧。”我一邊起身,一邊說道。我突然發現了放在一旁的毛巾才知道自己原來少了一個步驟,我急忙用毛巾把臉盆連了起來,才舒了一口氣,便走了。

我一出來,爸爸便問我道:“實驗成功了嗎?”“我還沒有做完呢。”,我接着說:“不過你怎麼知道我在做實驗呢?”他說:“我剛纔聽見了。”說完了話,我坐下與爸爸一起繼續看電視,過了三個小時後,我打開了浴室的門,我一看,驚訝了:高臉盆裏的水已經沒了,而低臉盆那裏卻裝了滿滿的一盆水,我跑到外面打聲喊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科學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我覺得不僅是虹吸實驗,所有實驗都很有意思,科學真是太偉大了。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6

只見他在臺上面目猙獰,兩手緊緊捏着一張“冒牌報紙”。告訴你,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超級實驗”——一張紙能折九次嗎?讓我們開始實驗吧!

老師給每人都發了一張長方形紙,聽完老師的規則,我們早已躍躍欲試了。“開始吧!”一聲剛出口,我們就將紙對摺、對摺、再對摺……等到第六次時,我們開始緊鎖眉關、咬牙切齒,顯得格外吃力。但最後,還是以第八次爲失敗告終。

真理不是千萬次實踐行動揣摩出來的嗎?因此我們沒有放棄,開始繼續實驗。

這次,老師換了一張大報紙,請了一位同學上臺演示。只見他的臉上掛着自信的目光,用手指輕輕將報紙對摺,那種神態,好像這次必勝無疑,十成把握。

隨着紙的厚度增加,硬度也在增加。同學已不像以前輕鬆了,眉頭開始微微皺起,嘴開始“噝噝”地抽着涼氣,好像在想:嗯?這咋回事兒?這不符合邏輯思維!

經過又捏又捶一番折騰,終於折到第七次,可同學說:“兄弟們,我盡力了!”我們頓時一齊“唉!”

這時,一位“綠衣使者”上前拿住報紙用力用手上的肌肉用力一按,頓時,教室裏的空氣彷彿凝固了,我們期待着……

“耶!第八次成功!”我們歡呼着。可,第九次沒希望了。

真理是靠多次實驗取得的,實踐,是取得真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7

最近我在網上看見了一種兩個顏色的花,我問媽媽這是怎麼一回事?沒想到她一下子給我說出一大堆化學公式,害我完全不知所措。這些我壓根不懂呀!幸好她及時給打住了。她見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就說,“讓我們一起查一下吧!”

於是我們打開了百度上網搜了一下,看見了一個小實驗:用顏料水作爲養料,幾天後就可以變色了。我立刻被這個實驗吸引了,在那個網站上瀏覽了半天。左看右看後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做這個實驗驗證下是不是這樣吧!”好期待!

開始,先把我的馬克筆塗在紙上,再浸在水裏,做了一份簡單的色素水。又把花放了進去,滿懷期待地等了幾天,第二天,花還是淡粉色,好像失敗了。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我便換了一個深一點的顏色,應該可以的。結果第二天早上的花還是那可愛的粉紅色。好掃興啊!

“究竟哪裏不對了?哪兒出了差錯?原料有問題,還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原因呢?”這一大堆完全能夠堆成一座巨大的山,那麼多的問題困擾着我,不得不向媽媽求助。她十分耐心地說:“讓我想想,對了!我們家不是有墨嗎?你可以試一下呀!“哇,媽媽真聰明!

一次實驗又開始了。這一次我可得小心行事,不能大意了。於是我倒了些墨汁,又摻和了點水,又把花放了進去。等待的幾日彷彿十分漫長,一天早上我驚喜的看見了一朵墨藍的小花,成功了,耶!媽媽說她就知道我會成功的!

這個實驗可真好玩,又開心又有趣,我還是挺開心的!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8

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神奇的實驗――水的張力。

我們老師神神祕祕地拿了兩個杯子和三盒迴旋針,走到講臺上對我們說:“今天,我們要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說完就出去接了滿滿一杯水,然後小心翼翼地把水放到了桌子上,又說道:“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就是把迴旋針放到水杯裏面,看看到底能放多少個水不會溢出來。”老師話音剛落,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了,有的說放20個,有的說能放50個,你一句,我一句地爭論着,我始終覺得這滿滿一杯的水頂多能放進去十個迴旋針就會溢出水來。

老師說了句:“實驗開始!”同學們立刻停止了議論,我一直覺得這杯水就不可能放十個迴旋針,這是毫無懸念的,我索性就爬到了桌子上看。就在這時,我聽到有同學喊:“一個、兩個、三個……”看來實驗開始了,聽着他們的喊聲“十個、十一個……”什麼,放進去的迴旋針竟然超過十個了,我猛地擡起頭,我發現水面居然沒有一點變化,放進去的針數繼續增加,竟然達到了二十個,我不敢想象,緊張的望着水面,我發現水面有一點鼓起來了,看樣子好像輕吹一口氣水面就會破裂流出水來似的,但它好像被施了魔法似的,怎麼也不流出水來,針數到了50個了,還超過了50。我實在是再也想不出能放多少個迴旋針了。

實驗結束了,水中竟然放了245個迴旋針,245個是多麼驚人的數字。隨後老師給我們講了其中的原理,原來是水面張力的作用。水面張力就是水錶面的水分子緊緊地靠在一起,相互吸引的一種力。

這真是一堂別開生面的作文課,如果你好奇也可以自己實驗一下哦!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9

“瓶口吞蛋”和“瓶口吐蛋”這兩個有趣的實驗一定有不少人做過,今天我也上網學了學,可真有趣。

首先準備材料:酒精、棉花、去殼的白煮蛋、沙子、一塊熱毛巾和一個瓶口比白煮蛋小的瓶子。

材料準備齊全了,下面就可以開始試驗了。我先在瓶子中放一些沙子。再將沾着酒精的棉花點燃,放入瓶子中,把蛋放在瓶口,你就會驚奇地發現,雞蛋竟然被瓶子“吃”掉了,你是奇怪不奇怪?起初在網上看到了實驗的過程我還不相信,不過現在這卻變成了真的令我大吃一驚啊。

雖然實驗做成功了,但我還有個疑問,那就是瓶口吞蛋的原理是什麼呢?爲此,我特意到《十萬個爲什麼》中找了一下“瓶口吞蛋”的原理,原來,酒精棉燃燒使瓶內氣體受熱膨脹,部分氣體被排出,從而瓶子裏的氧氣被耗盡。由於剝了殼的雞蛋把整個瓶頸都封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氣不能進入瓶裏來取代消耗掉的氧氣和被排出的氣體。火焰熄滅後,瓶內氣體由於溫度下降,壓強變小,低於瓶外的大氣壓。在大氣壓作用下,有一定彈性的雞蛋就被壓入了瓶內。

我仔細一想,也的確如此。

隨後我又無意間發現了“瓶口吐蛋”的原理。我先是用熱毛巾擦瓶子的內側,瓶口朝下,奇怪的事又發生了,雞蛋被瓶子“吐”了出來。原來熱擦使瓶內氣體受熱膨脹,氣壓上升,大與外界氣壓,瓶倒置,瓶內氣壓就把雞蛋“吐”了出來。

這可真是一個有趣的實驗,我以後要多做實驗,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0

週四的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回家做個紙杯電話,來研究聲音的振動原理。

我作爲科學課代表,當然不能掉鏈子,於是一回家就開始做。我先拿出兩個紙杯,用鉛筆分別在紙杯底部中心扎出一個小孔。再從媽媽那裏借來一團棉線,量出三米的長度以後用剪刀剪斷。當我準備把線穿進小孔裏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孔太小了,線難以穿進去;孔太大了又容易掉出去。我靈機一動,用小刀在孔上割了一道小口子,把線塞了進去。爲了加固,我又用膠帶在底部正面將線粘牢。

你可別以爲實驗就這樣結束了,本次實驗最主要的部分還在後面呢!

開始測試這個電話的性能了。我和爸爸一人拿着一個紙杯,爸爸先對我說話:“喂?喂?能聽見嗎?”我在另一頭卻啥也沒聽清。經過研究,我發現是因爲線沒拉直所導致的。我和爸爸就用力一扯,想讓線拉直,但由於我用力過猛,把紙杯拽破了。

我忍住心中的煩躁,用膠帶粘好紙杯,再重來。可這次它更不爭氣,用手輕輕一碰就自己壞掉了。我只好再用膠帶把它裏裏外外都纏了個遍。唉,這實驗真難!但再難我也必須要堅持下去!我在心中默默地爲自己加油。

第二次,我成功了。只見爸爸在大聲叫喊:“啊!”我聽見了。而我則用“悄悄話”的音量與爸爸進行了“通話”,也成功了!

又是一個週四。又上科學課了。我因爲積極參與實驗,被老師表揚了。

這真是一次有趣的實驗!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1

隨着一陣好聽的音樂,同學們陸續走進多媒體教室,今天老師要給我們上一堂習作課,我們的心怦怦直跳。老師走進教室說:“今天的課題是會“?”的雞蛋,中間一個問號代替什麼呢,不過要用的器材有兩個雞蛋,勺子、兩杯水、鹽。能不能用這些器材使雞蛋在水中浮起來呢?雞蛋那麼重,怎麼會浮起來呢?開始就讓我們產生了疑問,只想老師快點講下去,爲我們揭開這個謎團。”

老師先拿出兩個裝了水的杯子,把雞蛋慢慢地放入水中,雞蛋沉在水底,可見雞蛋是不會浮起來的。

當我們比較失望的時候,老師又用勺子一勺一勺的往其中一個杯子中放鹽,在老師慢慢的往水中放鹽時,當鹽溶解於水,我們屏息凝視,發現雞蛋快速的浮了起來,只不過又不穩定開始往下回落,像火箭飛到一半沒燃料似的。之後像睡着了似的一動不動躺在杯底。老師不“耐煩”了,抓起一杯鹽就往水裏倒……雞蛋又慢慢浮上來了,把頭都露出了水面,圓溜溜的。

“哇,真神奇!”看到這幅場景,同學們發出一聲聲驚歎。原來雞蛋真的可以浮起來。雞蛋就這樣立在杯中,身子上還有許多小水珠,再也沒有落下去。而沒有加鹽杯子的雞蛋仍靜靜地側臥在水中。

雞蛋爲什麼會浮起來呢?會不會和加鹽有關呢?一個個問題浮現在我腦海中,此時清脆的鈴聲又響起來了,我帶着疑問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教室,心想,我課後一定要查個明白,弄清楚雞蛋在鹽水中爲什麼會浮起來!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2

俗話說:“水火不相容”。你們相信水火可以相容嗎?最近我愛上了科學實驗,所以要親自試驗一下水火相容,你們要一起來嗎?

首先我準備了打火機、膠水、硬幣、蠟燭和水。我先向水杯裏倒入三分之二的水,然後把蠟燭外面多餘的燈繩剪了尾端兩釐米,然後把蠟燭放進水中。可蠟燭總是不能站穩,過了一會之後,我終於想出一條妙計,用硬幣粘在蠟燭上面,因爲蠟燭的密度小,所以會漂浮在水面上,加上密度大的硬幣,就會潛下去。接着就是點燃蠟燭,開始觀察到底會不會水火相容。大約過了一分鐘左右,蠟燭火苗的越來越大,快要燒到水平面時,我屏住了呼吸。這時,蠟燭“吐”出了一些蠟油,蠟油立刻凝固在水面上,好似一條用紅橡木的小船浮在水面上,但沒有和蠟燭分開。我猜那根蠟燭已經開始準備潛水了吧!因爲他的救援工具――“紅橡木船”已經準備好了。這時我真不敢在大口呼氣了,只見蠟燭在水平面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凹槽。這時一陣“滋啦滋啦”的聲音,是誰在放炮?不,並不是誰在放炮,而是蠟燭遇到水發出的聲音。心想:這下蠟燭不會滅了吧?可結果出乎了我的意料,蠟燭“潛”下了水,而外面的蠟燭已經形成了一層透明的薄膜,蠟燭成功的與水連在一起,好似一個深進水中的透明水管,蠟燭燒完後,“一口井”展現在你的面前。

生活中許多無微不至的細節,只要你留心觀察,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3

這是一次有趣的實驗。

我來到童聲作文班的課堂,老師說今天我們寫的`是實驗作文滴水不漏。老師先把一個大盆兒裏註上了滿滿的水,而後拿出了一張白紙和一個小杯子,老師先給我們來示範了一次,只見老師用手托住杯口,把杯子轉過來,仔細看着,見證奇蹟的時候到了,同學們每個人都圍到了老師的旁邊,伸着脖子全神貫注地看着,生怕盯漏了什麼重要環節,老師小心翼翼地把手從杯口上移開,我們都爲老師捏了一把汗,老師放開手的時候,我以爲我會聽到飛瀉而下的水聲,但是不可思議的是水竟然沒有傾瀉而出,一張紙怎麼會拖住一杯沉重的水呢?

老師演示的時候我們便早已按耐不住蠢蠢欲動的心,現在終於可以自己動手來過一把癮了,老師讓我們輪流來試一下,我們都興高采烈地排隊,我靜靜地等待着,終於到了我,我拿起一隻注滿水的杯子,緊接着我一個鹹魚大翻身,終於成功了,我正得意洋洋的時候紙突然掉了。還沒過了幾秒呀,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事不過三秒。目前爲止,我們的最高記錄是206秒,突然一個身影,常瀟龍要來挑戰這個紀錄。果真我們同學們正在興奮的數着“205,206,207”常瀟龍成功的破了記錄,就連搗蛋鬼也看得目瞪口呆了。

原來看不見的大氣壓纔是神奇的魔術師,真有意思!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4

今天的網課上,我學到了關於火山爆發的模擬實驗,頓時感到特別有趣,決定自己動手做一下。

我按照實驗要求,找來了一個玻璃杯、一瓶醋、一瓶洗滌劑、一包小蘇打和一張廢舊的報紙。爲了更好的觀察實驗效果,在媽媽的建議下,我又準備了紅色色素。

實驗開始了。我先往杯子裏倒入了一些小蘇打、幾滴紅色色素,再倒入一些洗滌劑,然後把報紙墊在玻璃杯下。接着我慢慢地往杯子裏倒入一些醋。沒想到,短短几秒鐘,液體就開始沸騰了,玻璃杯裏不斷翻滾出紅色的泡沫,像煙霧一樣往上升。不一會兒,就溢到杯子口外面了,像是一團紅紅雲。我既興奮又驚訝,目不轉睛地看着不斷浮上來的泡沫,生怕錯過了一點細節。大約過了十幾分鍾,那些紅雲才慢慢地降了下來,就像是火山爆發後的岩漿,漸漸沉了下去。

爲什麼小蘇打、洗滌劑和醋放在一起就會生成大量的泡沫呢?爲了尋找答案,我急忙在電腦上查了起來。

原來,小蘇打和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洗滌劑的主要成分爲表面活性劑,有催化作用,可以使小蘇打和醋發生反應,從而產生比較穩定的二氧化碳氣泡。

這種科學小實驗,不僅讓我們在玩中懂得了科學道理,還鍛鍊了我們動手動腦的能力,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勇於探索,一定能發現更多的科學知識。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5

期待已久的水上漂針實驗課終於要開始了,只見彭老師給我們每個人發了一根針,看到這根又細又小的針,我臉上興奮的表情逐漸消失了。但彭老師卻微笑着說:“這是一次神奇的實驗,如果大家心靈純潔的話,這些針就會浮在水面上,如果不純潔的話,那麼這些針就會緩緩地沉到水底。”聽到這些話,我的好奇心又重新被點燃了。

實驗正式開始,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將自己手中的針輕輕地放到水中,氣氛非常緊張,因爲大家都不想成爲心靈不純潔的人,但可惜的是大家都失敗了。我們不服氣,繼續嘗試着,可結果還是無一例外的失敗了。有同學說,也許是我們放針的姿勢不夠帥氣,於是李坪燃就擺了一個帥氣的姿勢,可是那針根本看不上他那帥氣的姿勢,依舊慢慢地沉入水中,看來這個辦法,根本不會成功啊!

就在我們一籌莫展,快要放棄的時候。彭老師教了我們一個神奇的方法,只見她將一塊薄紙輕輕地鋪在水面,然後對我們說:“1、2、3,放!”我們就擺出各種各樣的姿勢,有的隨意,有的帥氣,有的滑稽地將針放到紙上面。過了一會兒,紙慢慢地沉下去了,而所有的針卻浮在水面上。“成功了!”大家不約而同地喊道。後來,彭老師給我們揭開了原理,原來是紙讓水分子結合在了一起,這樣水就有了張力,所以針就浮在水面了。

宇宙中有許多未解的奧祕,只要我們善於觀察才能解開。而我們今天揭開了水上漂針的奧祕,給了我們一種獨一無二的驚喜。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6

雞蛋在鹽水中下沉還是漂浮?當老師完成這項作業時,我急切地想了解結果。所以我決定做一個實驗。

我準備的實驗材料是:半杯水、一個雞蛋、一盒鹽和一根筷子。我先把雞蛋放進乾淨的水中。雞蛋突然沉到了杯子的底部,而雞蛋娃娃很快就進入了一個甜蜜的夢,彷彿它發出了一聲甜美的鼾聲。我想:如何喚醒它?來點鹽怎麼樣?我往水中加了一匙鹽。鹽粒像杯中的雪粒一樣散開,但沉睡的雞蛋娃娃沒有移動,也沒有被落下的鹽粒的聲音吵醒。我非常擔心,急忙問我母親:“什麼;媽媽媽媽雞蛋怎麼會浮不起來?實驗錯了嗎“我媽媽告訴我:實驗沒有錯。別擔心,你繼續加鹽”聽了媽媽的話,我又加了一匙鹽,水的顏色變白了。我用筷子攪拌,鹽慢慢地融化了。這時,雞蛋娃娃搖搖晃晃地離開杯底,好像在跳芭蕾舞。我往杯子里加了一匙鹽。杯子裏的水越來越白了。當我再次攪拌時,鹽融化得越來越慢。在我停止攪拌後,我看到了這一點;可愛的蛋娃娃露出一個圓滑的小腦袋,就像出去看春天的風景。

我激動得不停地往杯子里加鹽。卵子的身體暴露在外,它一動不動地躺在水面上。我想:“我想;雞蛋娃娃剛纔站在水裏肯定累了,所以我一到水裏就又睡着了。我大吃一驚地喊道:“我不知道你在幹什麼。”;媽媽,我的實驗成功了。但爲什麼雞蛋會浮在鹽水裏媽媽對我說:“爲什麼雞蛋會浮在鹽水裏?”;當物體的重量大於水的浮力時,物體就會下沉。當一個物體的重量小於水的浮力時,它就會浮起來。

本來,自然界有許多奧祕等待我們去解決!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勤於發現,善於創造,善於動手實驗,這樣才能理解奧祕!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7

放假前一天,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關於雞蛋是在鹽水中沉還是浮的作業。週六中午,我匆匆忙忙地去做實驗,因爲只有通過實驗我們才能瞭解結果。

母親說:“我不知道;你需要準備一杯,一盆水,一袋鹽和一個雞蛋,“實驗開始了。我先喝了一杯水,然後把雞蛋放進了水杯。奇怪的是,我看到雞蛋可以在水中漂浮而不含鹽。然而,老師說只有在水中加鹽雞蛋才能漂浮。發生了什麼事?我問媽媽。媽媽說這是我買的雞蛋。”以前沒有。也許這就是雞蛋不新鮮的原因。

於是我媽媽去超市買了新鮮雞蛋。我母親對我說:“我不知道;孩子,我給你買了新鮮雞蛋。再試試看雞蛋是否會落到水底我等不及要繼續這個實驗了。

我拿了一個新鮮雞蛋放進杯子裏。雞蛋突然沉到了水底,哈!它真的很像一艘小潛艇。它不會在杯底移動。我往杯子裏放了一匙鹽。鹽顆粒帶着小氣泡沉入水中。過了一會兒,鹽溶解並消失在水中。但是雞蛋還是不動。然後,我又放了一匙鹽。這一次,鹽似乎沒有上次融化得那麼快,而是一個接一個地落在杯子裏和雞蛋上。爲了加速鹽的溶解,我找到一根筷子,在水中輕輕攪拌。水順着筷子的方向流動。攪拌了一段時間後,我停了下來,旋轉的水管線也逐漸停止了。鹽顆粒消失了,但雞蛋仍然沉到了水底。看來我加的鹽不夠。我想,我要加點鹽。最後,我放了兩勺鹽。當鹽完全溶解時,雞蛋就完全漂浮起來了。我很高興。

我的第二次浮力實驗終於成功了。我好奇地跑去問媽媽爲什麼?我母親告訴我,在水中加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而雞蛋是靠水的浮力浮出來的。哦,事情就是這樣。

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我們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使用我們的大腦,進行更多的觀察,這樣我們才能發現許多科學奧祕,學到很多知識。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8

今天我在看科學實驗書的時候,發現書裏有一個實驗叫"鹽水浮雞蛋",可有趣了。於是,我帶着幾分懷疑,便打算今天做這個實驗,看看是不是真的!

我照着書本上的實驗要求,找來一個透明的玻璃杯、一小袋食鹽、一個雞蛋、一隻筷子、一壺清水。

實驗開始了,我首先在杯子裏倒滿清水,然後把雞蛋輕輕放下去。只聽"撲通"一聲,雞蛋沉入杯底。杯底的雞蛋一動不動,好像一塊睡着了的石塊。接着,我加了一勺食鹽,杯底好像鋪上了一層細細的白沙。我再用筷子在杯裏輕輕地攪動着,雞蛋也在筷子的攪動下跳起了舞,像一個喝醉酒的醉漢。我又加快了攪動,此時雞蛋像一個飛快旋轉的陀螺。杯底的食鹽逐漸消失,水也開始變得渾濁了。可是?杯子裏的雞蛋爲什麼還是不能浮起來,我感覺書本上是騙人的。於是,我又把那本書看了一遍,發現我還沒有按照要求去做。我繼續在水裏加了幾勺鹽,雞蛋緩緩地浮在了杯子中間,好像在猶豫要不要浮上來。我又加了幾勺食鹽,雞蛋戀戀不捨地浮上了杯子水面。我用手指把雞蛋壓下去,雞蛋轉了個方向又浮了上來。我想:這會兒可能是水裏太悶,雞蛋要浮上來透透氣。

我問爸爸:"爲什麼雞蛋會浮起來?"爸爸說:"因爲雞蛋的密度比鹽水的密度小,所以雞蛋才能浮起來。"

哦,原來物體都有密度,當物體的密度小於液體的密度,物體就能在液體裏浮上來。空氣也有密度,當氣球裏的氣體密度輕於空氣密度,氣球就能飄浮在空氣中,比如氫氣球。

這密度真是一個有趣的知識點!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19

培根曾說過:“從實驗中獲得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在這4年的學習生涯中,我做過許多實驗,但最有趣的實驗,還是那次做“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實驗經歷。

那是一個和煦的秋天,落葉已悉數落下,我們正在上科學課。老師給我們每個小組發了兩截磁鐵,兩根未被削開的鉛筆。讓我們做書上的實驗。老師在一旁指導我們。

實驗開始了,我把兩截磁鐵小心翼翼地放在兩根鉛筆上,一根鉛筆對應一截磁鐵,然後想方設法的將它固定在課桌上。無奈,鉛筆好像在故意和我們作對一樣,總是頑皮的把磁鐵丟棄在課桌上。我們絞盡腦汁,才把它“哄”的安安穩穩的待在課桌上。之後,我們把兩根鉛筆上的磁鐵同極相互靠近,可在靠近時它們兩個死死地抵着空氣,中間好像有一個隱形的物體穩如泰山地夾在這兩塊磁鐵中間。我心一橫,用足力氣猛地向前一推,“啪”,它們終於粘在一起了,我沾沾自喜地想:“哼,你們這羣手下敗將!”驕傲地瞟了一眼,卻發現兩塊磁鐵的異極粘一起了!我的驕傲被一掃而空,爲了證實我心中的猜想,我半信半疑地又做了一次實驗,結果發現,異極還是互相連在了一起,像一對模樣迵異但形影不離的好兄弟一樣。我在心中疑惑的想:“這是爲什麼呢?”

懷着這個疑問,我去請教了老師。老師告訴我,這個實驗證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老師還補充道,不可以一直把同極放在一起,日久生長,會損壞磁鐵的。我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在這世界上,還有許多祕密待我們探索,我們必須像培根一樣化實驗爲知識,化知識爲力量,來保護我們的祖國媽媽。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20

今天星期二,上課了,教師一隻手拿了一本書,另一隻手拿了一次性的杯子和兩個小紙杯走進教室。同學們都對這四個杯子不瞭解很好奇。

老師走上講臺,把四個杯子放在講桌上,然後說:“這是四個杯子,有兩個是用塑料做的,有兩個是用紙做的,有誰能不用手把兩個摞在一起的杯子分開?誰願意過來試一試,可以選擇任意一種杯子來做試驗。”

同學們紛紛走向講臺,都想試一試怎麼才能將兩個摞在一起的杯子分開。只見選擇了用塑料杯做試驗的同學用胳膊夾住兩個摞在一起的杯子,然後用牙齒咬住上面的一個杯子的邊往上拽,用胳膊夾住兩個杯子往下拉,最終也把兩個杯子分開了,選擇用紙杯做實驗的同學把杯子放在水中,讓水把紙杯泡軟,但始終都分不開。

老師走上前說:“選擇用塑料杯做實驗的那位同學,雖然成功地將兩個摞在一起的杯子分開了,但是這種方法太難了,我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把兩個摞在一起的杯子分開。”說完,英語老師鼓着腮幫子一吹,兩個摞在一起的杯子竟然奇蹟般地分開了。英語老師又說:“兩個杯子的大小肯定不一樣,因爲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所以兩個杯子也不可能完全重合在一起,兩個杯子的上面的邊也不可能完全重合。這樣兩個杯子的邊中間就會有一條縫隙,把氣往裏面吹,等氣佔滿了兩杯之間的空隙之後,氣就能把兩個杯子衝開。所以剛纔我吹時,杯子就奇蹟般的分開了。”

聽了英語老師的一番話,同學們又走到講臺上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一吹,兩個摞在一起的杯子就真的分開了。不管用的是塑料杯還是紙杯。

這次有趣的實驗,使我們又懂得了一點兒科學道理。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21

在課外書上有一個有趣的實驗―――“雞蛋撞地球”。看到這個題目,我頓時有了興趣,想做一做這個實驗。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拿一枚生雞蛋,用材料包裝起來,製作材料不限。然後從三樓拋下,使其不碎。我興致勃勃地準備起來,可沒想到第一關就把我難住了―――包裝方法。用什麼包裝呢?我絞盡腦汁地想,參考了其他同學的方法,最後確定一種方法:拼一個三角框架,把雞蛋裝進去。我想三角框架角多,可以讓角觸地,從而減少震動,使雞蛋不碎。爲了保險,我將雞蛋包了兩層手絹,一層海綿。然後用木棍製作了個三角框架,把包好的雞蛋裝進去。再把框架固定緊。我還是不放心,又拿了一個大塑料袋充當降落傘,穿上線,綁在框架上。我滿心歡喜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覺得還不是很好,又在着地的三個角上纏了些餐巾紙,這樣便大功告成了。

傍晚,我和同學激動地拿着包裝好的雞蛋,準備試驗。他站在樓下,我爬上三、四樓間的走道,並在上樓時細心地關上樓下的窗戶,以免窗戶掛上“降落傘”。一切準備就緒,我向樓下大聲喊:“好了沒有?”他回答說好了。我便將塑料袋抻開扔了下去。隨後立即跑下樓,在樓道里就聽他高興地喊:“真像降落傘!”

我一下樓就看雞蛋碎了沒有,結果雞蛋的大頭碎了,但我仍然很高興。回家途中碰到老師,老師頗有興趣地問我們實驗的結果,我們趕緊請教老師,老師笑着說:“三角形角不夠多,再有,着地的三個角應向外多伸長些,這樣可以減震。”

從這小小的實驗裏,我獲得了不少知識。做實驗,既有趣,又長知識。以後我們一定要多觀察多探究,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22

今天,我們上了一堂有趣的實驗課。

實驗老師走進了教室,笑着對我們說:“我們今天來做個實驗,好嗎?”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好!”於是,老師便拿出了一個雞蛋和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又拿出一本書,老師對我們說:“誰能讓這個雞蛋浮在水上,老師就把這本書送給他。”

實驗開始啦,我們班的班長顧力先舉手了。她先拿起雞蛋,把雞蛋的屁股放在水上。過了一會兒,看到它有點浮在水上了,就開始鬆手。誰知道那雞蛋一鬆手就掉進了水底,老師看見後,趕緊把它給撈起來了。這時,又有學霸舉手了。他站起來,說:“有可能是水太少,纔沒有足夠的浮力來支撐雞蛋的重量。”老師聽了他的話,便去換了一個裝滿一千毫升水的杯子。然後,拿起雞蛋,把雞蛋放在上面。但是過了一會兒,我們發現結果還是和之前的一樣,也沉入水底。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的時候,我們班的科學大王周桐栩也舉手了。他走到講臺前,他先把講臺上老師帶來的鹽倒入水中,再把雞蛋放在上面。過了一會兒,只見那雞蛋慢慢的開始浮起來了。老師說:“真厲害!”後來老師又說:“顧力和王聖等同學沒弄成的原因是:他們用的水全是淡水,淡水是沒有沒有浮力的。周桐栩同學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用的是鹽水。”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不僅學到了鹽水是有浮力的,還學到了生活中的鹽水湖被稱爲死湖。世界中天然的水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水是鹽水,而淡水湖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水是天然的淡水。從而告訴我們一個事情:珍惜淡水,人人有責。

怎麼樣,這一次實驗很有趣很有意思吧。

一次有趣的實驗小學生六年級作文 篇23

“叮鈴鈴”,隨着一陣悅耳的鈴聲,同學們的說話聲還沒有平息,科學老師便拿着一些行頭走進了教室。

只間老師手拿了一個紙杯,一隻小蠟燭,一包蘇打粉和一瓶食用醋。老師這是要幹什麼呢?同學們都瞪大了雙眼,好奇地看着老師,教室裏頓時變得鴉雀無聲。老師首先提問了:“同學們,你們知道讓蠟燭熄滅有哪些方法嗎?”教室裏立刻炸開了鍋,同學們爭先恐後的說着答案。“用杯子蓋住蠟燭。”“還可以吹熄。”老師等大家平靜下來,才說:“今天,我不用你們大家所說的那些方法,也可以使蠟燭熄滅。”“不可能!”同學們異口同聲。老師什麼也沒說,神祕的笑了笑,她先把點燃的蠟燭放進紙杯中,在衆目睽睽之下,用蘇打粉撒在蠟燭根部一週。慢慢的,老師又把醋倒在蘇打粉上,“刷”的一聲,蘇打粉與醋迅速溶解,形成了淺咖啡色的泡沫,從蠟燭根部往上涌。涌到與蠟燭一樣高時,泡沫不動了。但火苗微弱起來,忽閃忽閃,經過幾秒的“掙扎”,蠟燭終於熄滅了。泡沫也在此同時消失了,只剩下醋與蘇打粉微量的一點混合體留在杯底。

咦?這是怎麼回事呢?同學們百思不得其解,紛紛騷首撓耳,皺起了眉。真是“解鈴還需繫鈴人”,還是老師揭開了這其中的奧祕:蘇打粉與醋溶解會產生一種化學反應,它們融合時會產生二氧化碳,而任何物體燃燒都需要氧氣,所以杯子中充滿二氧化碳時,火苗自然而然就熄滅了。老師繼續說:“現在人們利用蘇打粉與醋混合的泡沫發明了滅火器。滅火器是人類在火災中的大功臣,爲人類默默的服務着。同學們,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處處留心,就能在生活中發現許多大學問,甚至有些東西能利用起來,爲人類服務呢!”同學們聽了都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