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小升初作文 > 黔之驢讀後感(通用10篇)

黔之驢讀後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黔之驢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黔之驢讀後感(通用10篇)

黔之驢讀後感 篇1

《黔之驢》出自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三戒》想象豐富、大膽,在詼諧中帶着智慧,幽默中不乏哲理。今天有空閒的時間,我又翻開了《三戒》,去品讀《黔之驢》蘊含的智慧與哲理。

《黔之驢》這則寓言,講的是一隻驢被一個好事者帶入貴州又放到山下最後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切都起源於好事者的想法。如果好事者沒有這個奇怪的想法,驢的命運就不會有這麼悲慘了。說不定,驢仍然過着雖然平淡但屬於自己的生活。

好事者突發奇想,把驢帶入了貴州,卻沒有讓驢去做它擅長的事情,這分明就是不識材、不會用材了!人家伯樂都可以發現馱車之馬是可用之材,使馱車之馬脫離大材小用的困境,而好事者卻沒有發現驢的長處,還覺得驢一無是處。這個道理,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道理上是一樣的。

我想,柳宗元先生是要通過好事者告誡統治者們不要不識才,而是要用人之長。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他擅長的事情。只有讓每一個人都去做他擅長的事情,纔是人盡其才。

話又說回來,這好事者就是要將驢放到有老虎的山下,也應該事先將保護自己的技能傳授給驢,使驢不會落入老虎的利爪,成爲老虎的食物。不然的話,驢也不會因爲“技窮”成爲千古笑談了。

黔之驢讀後感 篇2

故事是這樣的:本來貴州沒有驢,但有一個好事者把驢遷到了貴州的深林裏。老虎看到了這個龐然大物,心裏很害怕。過了幾天,老虎碰了它一下,驢叫了一聲,又過了幾天,老虎又碰了它一下,驢踢踢腿。老虎發現驢光會叫和踢腿,別的什麼本事都沒有,於是把它吃了。

這個故事有三層意思:從驢的角度來看,不能逞能,過早的暴露自己,這樣才能安全。從老虎的角度來看,只要知道自己,瞭解敵人,就會勝利。從我們的角度看,龐然大物並不可怕,只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就會百戰百勝。

黔之驢讀後感 篇3

在學完這篇《黔之驢》的文言文後,讓我深有感觸。這是因爲這篇文言文內蘊涵着生活中的實際中的啓示。

而我對《黔之驢》這篇文章,有了重大的認識,着和了解和啓示。也讓我不斷的從生活中獲得人生的哲理和遇到困難,不屑一顧的克服。

文章裏寫了一頭驢和一隻老虎,前面寫了一頭驢來到一到一座山下,老虎看見了它,就一步步的去了解它。孫染老虎在不瞭解他的時候有些害怕。但是,到了最後老虎好事依然的,把那頭看似身體龐大的驢給吃掉了。

着則語言給我一個生活中的道理:“只要有信心、勇氣和部位艱險的心,就可以戰勝比自己更爲強大的人或困難的事情。

黔之驢讀後感 篇4

我不得不感嘆《黔之驢》真是一篇有趣的文章啊,這篇文章講述在貴州一個地方沒有驢。可是偏偏有個多事的人要運送驢進去,結果運到以後發現驢沒有什麼能耐,於是就把驢擱置在那裏。結果當地老虎看到驢,老虎從來沒有見過這個東西,開始就害怕,後來就慢慢習慣了驢的存在,最後老虎吃了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生活當中真正有本領的人往往顯得很膽小很怕事,而那些外形龐大,德行很好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沒有什麼能耐的。而當這類沒有能耐、外形卻很有派頭的人遭人全然看穿的時候,這個人也就到了要覆滅的時候了。

通過閱讀《黔之驢》這個故事,我也想到了,其實文章當中講述的那隻老虎不恰恰像是三國演義當中的曹操嗎?曹操一生陰險狡詐,在外人看來曹操不過就是一個艱險小人,可是曹操最終還是完成了大業,建立了魏國,這不恰恰反映出曹操的實力嗎?反觀袁紹、公孫瓚、袁術之輩,外表看起來實力雄厚、品行端正,可是未必真是如此。

總之,這篇文章不錯,我才學拙劣不能夠領取其中所涵蓋的更深意思。

黔之驢讀後感 篇5

在空閒的時候翻開了《文言文全解》,閱讀了《黔之驢》。

它是柳宗元在永州時期寫的一組寓言《三戒》中的一則,作者在文中諷刺了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德,外強中乾的某些上層人物。

當我讀到“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爲神,避林間窺之”,我本人十分認同它的做法。遇到自己不認識的事物,要善於利用自己那珍貴的好奇心小心翼翼地探個究竟,這也是一種學習。同時我們要避免一切的傷害,不要傷害到自己,更不能傷害到他人。

當讀到“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爲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我想虎並沒有被驢嚇倒它那強烈的好奇心,繼續勇敢得探討,最終也會看到真正的事實。

其實世上許多貌似強大的事物,實際上往往是最虛弱的,它們終究逃不脫滅亡的命運。世上真正有實力的人不在乎他人對他的看法,他只在乎自己所做的一切。相反,世上最虛弱的人最在乎他人對他的評價,別人言語上的抨擊就足以把他打垮。

我更欣賞虎的做法。在貌似強大的事物面前,強烈的好奇心促使它敢於瞭解強者的一切,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啊。從虎吃掉驢的角度理解,可以理解成對貌似強大的東西,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面對是勇敢的表現,逃避是懦弱的表現。只要我們勇敢地面對,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黔之驢讀後感 篇6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爲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爲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柳宗元《黔之驢》

這是一則有趣的寓言,借無能的驢諷刺了那些無德無能、徒有其表的人。漢末的軍閥袁紹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袁紹字本初,“有姿貌威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董卓亂時起兵,至曹操挾天子時已兼青、幽、冀、並四州,精兵十餘萬,戰將上百員,誠乃當時天下第一軍閥。然曹操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敗袁紹於官渡,進而佔四州,霸北方,靠的是戰前一針見血的看法、知己知彼的眼光——當袁紹攻許,“諸將以爲不可敵”時,曹操說:“吾知紹之爲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爲吾奉也。”——袁紹有明顯的'性格缺陷:好謀無決,色厲膽薄,優柔寡斷。這樣的人,即使兵再多,將再驕,土地再廣,糧食再豐,也成不了大氣候,終會被我所滅。

外表強大的勢力只能獨霸一時,卻不能威風一世。秦的滅亡也說明了這一真理。

想當年,秦王揮劍掃六合,以十年的時間統一六國,何其雄哉!可無比強大的秦帝國卻在統一後的不久覆滅,這能不值得我們深思嗎?說到底,還是因爲苛刻的法律與殘暴的統治壓迫着老百姓,使他們不得不反。即秦帝國只做到了外表強大,各方面的制度都未完善,而統治者暴虐殘忍,故本質虛弱,不堪一擊。故秦只有十五年的壽命。

回過頭來看《黔之驢》作者柳宗元的一生,又何曾不是飽經風霜,被那些“黔驢技窮”的政敵們打擊不斷?這篇寓言,道出了他的自信,道出了他的骨氣,道出了他對世人的警戒——“希望世人在看了我的這篇寓言後,不做徒有其表的人,不懼怕敵人的外表強大,堅信:任何本質虛弱的勢力,任何徒有其表的庸人,儘管他貌似有多麼強大,但終究會湮滅在歷史的年輪中,終究會在青天白日之下低頭俯首!須知,內心的強大,纔是真正的強大!”

這是道義的吶喊,這是真理的呼喚。

黔之驢讀後感 篇7

《黔之驢》這篇文章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則。三戒包括《臨江之糜》、《黔之驢》和《永某氏之鼠》。柳宗元認爲這三則寓言都可以讓人引以爲戒,故稱“三戒”。學完這篇課文,我立刻想爲文中的那隻驢打抱不平。我想這不是驢的錯。《三戒》序中還有一句話讓我更加氣憤:“出技以怒強”,意思是那楚自己的一點點本領來激怒比他強的對象。對此事件,我不能再袖手旁觀,一定要爲那隻可憐的驢講講公道。下面,讓我來一一道明我的觀點。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一開始就是那個好事的人的錯。如果不是他把驢運來並放到山下,沒準驢在以前的地方還能多活四五年呢!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爲且噬己也,甚恐。”驢難道不能叫嗎?人時不時還要高歌一曲呢,爲何驢就不可鳴呢?這也不是驢的錯。

“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這更不是驢的錯了!老虎那樣對待驢,碰撞、靠近、衝擊、冒犯,驢當然會生氣了。有句話不是說嘛,“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呢”,何況是比兔子大好幾百倍的驢呢?人家驢沒招你老虎沒惹你老虎,人家只想安安靜靜地過日子。而你老虎卻非招驢,驢踢老虎一下應該不算過分吧?可讓人氣憤的是“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驢只是踢老虎一下,老虎便把驢吃掉了!這未免太誇張了。所以,綜合以下條件與事實,我認爲,此事件的發生,主謀是那個多事的人,從犯是那隻老虎。而驢呢?僅僅是一個可憐的受害者。它沒有錯!

再來看看那些教科書上是怎麼寫的吧!“這則寓言表現了老虎的機智勇敢和驢子的外強中乾。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東西所嚇倒,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定能獲得勝利。”“文章寫虎,把虎的智勇凸現出來了。而寫驢,雖是‘龐然大物’,但只會‘鳴'’踢‘,’技止此耳‘。總共不過二十餘字,卻把黔驢的愚蠢與無能勾畫出來了。”“愚蠢”“無能”全是形容驢的,而“機智”“勇猛”卻是形容老虎的。這公平嗎?所以,當每次的考試題寫到這裏時,我總不忍心下筆,因爲我不想把那樣難聽的字眼和一隻可憐的驢聯繫在一起。雖然我知道,蠢驢形象已經貫徹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但是我還是想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來爲驢打抱不平。唉……這真不是驢的錯啊!

黔之驢讀後感 篇8

最近學習了柳宗元的三戒,尤其對其中的《黔之驢》感觸頗深。

在《黔之驢》中,描述了一隻驢,被好事者用船運來放在了山下,虎看見了,覺得很強大,以爲天神呢,於是從遠處觀望,一天,驢子叫了起來,虎很害怕,以爲要吃自己呢,後來仔細觀察,覺得沒什麼能耐,於是就在驢子身邊轉悠開了,一天,虎惹了驢,驢子憤怒了就用蹄子踢虎,虎一看,也就這點本領了,於是就撲過去把驢給吃了。

看了後,覺得那驢子真是可憐啊!也難怪,在食物鏈中,驢子是食草動物,而老虎是食肉動物,爲了大自然的均衡,驢子當然要做出犧牲了,況且驢子也吃了不少草嘛。

但驢子是否能夠避免殺機呢,那是肯定能的。它怎樣擺脫呢,我想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採取消極一點的策略,三十六計,走爲上,逃得遠遠的,逃到一個沒有老虎,當然也不要有狼等兇殘的傢伙的地方,看來要找到這樣一方淨土確實有點難啊,不過努力找吧,可憐的驢子,不然會被老虎吃掉的;二是採取積極應戰的策略,哼,老虎啊,你不是想吃我嗎,爲了不讓你吃,我要苦練武功,每天做它二千個“蹄之”的動作,把肌肉練的結結實實的,你一來,還沒等靠近我呢,我就把你踢的血肉模糊。

驢子啊,你這個外強中乾、虛有其表的傢伙,你被老虎吃掉了,我也傷心啊。因爲由你的下場,我想到了我的將來,自然界裏的弱肉強食在高度文明的人類社會是一樣有所體現的,不是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嘛!

在現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中,我該怎麼辦呢?是繼續做黔之驢,等着老虎把我吃掉嗎;還是消極的逃避社會,去找陶淵明的世外桃園呢;還是頭懸樑,錐刺骨,苦練武功,準備將來有所作爲呢?

我可不願做什麼黔之驢,想一想,將來一點能耐都沒有,幹啥啥不行,經常遭別人的白眼,多難受啊。那麼我逃,遠離這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可是陶老先生的世外桃園這麼多年了,也沒人能找到,看來逃是沒法逃了。現在只有下定決心,抓住分分秒秒的時間,多學點東西,準備將來有所作爲了。

蒲松齡先生不是曾經寫過一副對聯嗎,“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相信自己,經過努力,我們一定不是“黔之驢”。

黔之驢讀後感 篇9

剛發下新語文書,我就迫不及待的翻開它,看看有什麼新鮮文章。當我翻到《黔之驢》這一課時,它就如磁鐵般似的深深把我吸引住,是我感慨萬分。

文章講的是一頭驢子被一個商人遠到了貴州的一個深山裏。由於貴州沒有驢子,而且山裏的老虎從來沒有見過驢子,被這個龐然大物嚇壞了。後來老虎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觀察和試探,最終發現驢子並不是很厲害的動物。可想而知,驢子最終成爲老虎的美餐。

當我讀到“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爲神,蔽林間窺之”,我知分認同老虎的做法。遇到自己不認識的事物,要善於利用自己那珍貴的好奇心小心翼翼的探個究竟,這也是一種學習。同時我們要避免一切的傷害,不要傷害到自己,更不能傷害到他人。當讀到“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爲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我想虎並沒有被嚇倒它那強烈的好奇心。其實世界上許多貌似強大的事物,實際上往往是最虛弱的,他們終究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世上真正有實力的人不在乎他人對他的看法,他只在乎自己所做的一切。相反,世上最虛弱的人最在乎他人對他的評價,別人言語上的抨擊就足以把他打垮。

面對是勇敢的表現,逃避是懦弱的表現。只要我們勇敢的面對,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黔之驢讀後感 篇10

《黔之驢》可以說是一篇衆所周知的寓言,對我們來說是耳熟能詳的。成語“黔驢技盡”就出典於此: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將一頭驢用船運進了貴州,後來發現驢沒有什麼用,就將驢放在了山下。老虎沒有見過驢,十分地害怕,於是就在一旁窺視驢。突然,驢一聲長鳴,就把在草叢中窺視驢的老虎嚇着了。再後來,老虎漸漸熟悉了驢的叫聲,便不太怕驢了,開始進一步試探驢還有什麼技能,結果發現驢只會踢這一個動作。於是,老虎便毫不客氣地撲上去把驢的喉嚨咬斷,然後吃了驢的肉。

在這個故事中,老虎是十分機智的,它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總結——我十分佩服它。如果是我,遇見一個外表看起來比我強大、厲害的,可能我完全不能與之抗衡的動物或人,我早就跑得不知哪去了。而老虎卻沒跑,而是耐心地去觀察、去思考、去總結。我佩服啊!

在生活中,像老虎一樣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總結的大有人在,比如牛頓。自從腦袋被蘋果砸了以後,牛頓便開始鑽研、思考:“爲什麼蘋果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飛呢?堅持不懈的決心和非凡的耐力,最終使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爲現代科學作出了巨大、傑出的貢獻。

只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總結,注意每一個細節,有耐心去發現和探索未知的事物,勝利就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