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琴心相挑-說“琴”

琴心相挑-說“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6K 次

高山流水遇知音

琴心相挑-說“琴”

“琴心相挑”的成語,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所以,“琴心相挑”是說以琴聲傳達心意,表示愛情。

唐代詩人劉長卿寫過一首名詩《彈琴》:“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琴,禁也。神農氏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說文》)。意思是說,琴爲正人心禁止淫邪的樂器,炎帝神農氏所創造。琴腹中空而有二孔通向琴面,上有經過練制的絲絃五根,周代又增加二絃。所以,古琴又名七絃琴。

春秋時,有名的琴師中,俞伯牙可以躋身此中,相傳他的琴曲有《水仙操》《高山》《流水》等。在漢陽江口,他欣逢知音鍾子期。鍾子期從他的琴聲中,聽出“巍魏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的妙旨。後來鍾子期死了,俞伯牙痛感失去知音而摔碎古琴,從此再不彈琴了。“竹林七賢”中的嵇康,“是一個集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古琴演奏家爲一身的`音樂全才”(田青《中國古代音樂史話》)。他因得罪權貴,行將赴死。臨死前,在刑場撫琴彈奏《廣陵散》,真正是驚神泣鬼,令天地動容。

清末在“變法”中慷慨捐軀的譚嗣同,也是個彈琴高手。“譚嗣同十七歲那年的夏天,家裏庭院兩棵高約六丈的梧桐樹被雷霆劈倒其中的一棵。九年後,譚嗣同以這棵梧桐樹的殘幹製成了兩張古琴,一名‘崩霆’,一名‘殘雷’……據說譚嗣同應召北上,與妻子李閏分別時,兩人對彈的就是這兩張琴”(嚴曉星《近代古琴逸話》)。

清光緒初年,北京琉璃廠有一個叫張春圃的人,善於修理、鑑定古琴,懂五音六律。一些王公、大臣常邀他去彈琴,因名聲響亮,被慈禧太后叫去應差,並把自己平日彈的古琴拿給他演奏。但他素淡泊功名利祿,想方設法辭去差事,寧願以修琴餬口,做一個自由自在的“布衣”。

存世的唐或唐以前的古琴極爲稀少,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國寶級唐琴“大聖遺音琴”,被視爲稀世罕物。而在古書中,我們還知道有許多名琴,如焦尾琴、蕉葉琴、綠綺琴等。古琴上一般都刻有銘文,謂之琴銘。清人樑紹壬在《謝疊山琴》一文中,錄下該琴的銘文:“東山之桐,西山之梓,合而爲一,垂千萬古。”

現代的文人能撫琴的只怕是鳳毛麟角了。豈獨是琴,能棋、能書、能畫者又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