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史記 > 司馬光資治通鑑有感

司馬光資治通鑑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最近讀了司馬光先生寫的《資治通鑑》一書,同時也讀了柏楊先生的“曰”,深深被這兩位跨越時空的人物所做的事情所感動。司馬光先生在現代史學評論中是個偏反面的人物,因爲他阻撓革新。這個中學裏就教過的,大家對待他的看法類似於對待曾國藩。但是,在我讀了《資治通鑑》過程中所感到的是司馬光先生的殷切誠懇的態度(對待皇帝),相對公平的態度(對待歷史),以及痛定思痛的態度(對待歷史的錯誤)。我不是那麼肯定司馬光在某些事情中的看法,因爲從現代人的眼中看古人有點迂腐和侷限,有些甚至是不可理解,但是換個角度從800年前的古代人的角度出發,司馬光的行爲不僅僅是很正派,而且是很有君子風範的(在處理歷史痕跡)上,因爲中國人在孔子的教化下提倡立言(當然在孔子之前就有很多人立言著書以求聞達於諸侯),所以歷史材料參差不齊,良莠不分,多如牛毛,同時又經過歷世的焚燬和輾轉。在這樣複雜的情況下,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們在皇帝的支持下選擇材料,編輯整理和撰寫了這部宏偉鉅著是十分了不起的行爲。現代的史學評論僅僅因爲他是保守派而將他評論爲偏反面的人物是有欠公平的。

司馬光資治通鑑有感

現在,我讀的進程不是很快,僅僅讀到第37卷(西漢末年時期),非常有意思地覺得編寫歷史和記載歷史的人應該是比較頑固的人,否則不是這麼詳實地分毫不差地編錄帝王和羣臣的錯誤史話。相信史學者其實是想更多地記載他們的優點,但因爲要尊重事實所以就偏偏記錄了那麼多的缺點,而且是重複往復地進行類似的錯誤。有些是比較肯定的,不管現代的史學者們還是古代的史學者們,比如對待王莽的定位。古代人對王莽進行口誅筆伐是因爲王莽犯了古代知識分子所最爲不齒的誅君篡位,(但是在誅君篡位這類事情裏,楊堅也是,怎麼風評就要好過他呢),現代史學者們批判大概因爲王莽開歷史倒車的緣故。我在讀王莽的那段中,很難理解一個人能夠集中這麼多的缺點,誅君篡位就不去提了,亂殺羣臣也不去提了,用人唯親這點是很愚蠢的,還有他那個蠢到家的外交政策。對待中國百姓所遇到的`問題,他不但不聞不問,甚至是用很荒謬的復古來處理,同時對待外邦問題摒棄了一貫使用的互不侵犯,互利的原則,而做出了令人發怵的行爲(動用國家財產來讓人家單于改名字來沽名釣譽,還有就是提出不平等的條例),這類缺乏常識的行爲讓人摸不着頭腦,只能用發昏發瘋來解釋他這種行爲。然而最讓人發寒的不是王莽的行爲,而是滋生王莽的環境。

滋生王先生的環境應該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而起到元兇的則是人性呀。這邊我只是說說歷史,並不想在這篇文章裏分析人的心理和歷史的心理,只是在這裏提一下。人說要真正瞭解中國,就要讀《資治通鑑》,真的是一點都不錯呀。讀了之後覺得,我到底在驕傲什麼呢?文明也好,文化也好,歷史更多留下來的是教訓,這些教訓則是我們後世人的財富。前人的血淚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樣避免過失而創造現實的文明和文化。地大物博帶來的不是人民的富足和強盛,而是歷經幾千年的磨難。我們的民族有着建立在苦難上的驕傲和自強不息精神,也有着建立在禁錮思想下的輝煌文明。現代的人,珍惜了什麼?捨棄了什麼?遺憾了什麼?虛榮着什麼呢?最後問一句,保留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