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宋史 > 《宋史》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宋史》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陸持之 徐鹿卿 趙逢龍 趙汝騰 孫夢觀 洪天錫 黃師雍 徐元傑 孫子秀 李伯玉

《宋史》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陸持之,字伯微,知荊門軍九淵之子也。七歲能爲文。九淵授徒象山之上,學者數百人,有未達,持之爲敷繹之。荊門郡治火,持之倉卒指授中程,九淵器之。

韓侂冑將用兵,持之憂時之懌,乃歷聘時賢,將有以告,見徐誼於九江,時議防江,持之請擇僚吏察地形,孰險而守,孰易而戰,孰隘而伏,毋專爲江守。具言:"自古興事造業,非有學以輔之,往往皆以血氣盛衰爲銳惰。故三國、兩晉諸賢,多以盛年成功名。公更天下事變多矣,未舉一事,而朝思夕惟,利害先入於中,愚恐其爲之難也。"誼憮然。又之鄂謁薛叔似、項安世,之荊謁吳獵,爭欲留之,尋皆謝歸。著書十篇,名《戇說》。

嘉定三年,試江西轉運司預選,常平使袁燮薦於朝,謂持之議論不爲空言,緩急有可倚仗。不報。豫章建東湖書院,連帥以書幣強起持之長之。嘉定十六年,寧宗特詔持之祕書省讀書,固辭,不獲。既至,又詔以迪功郎入省,乞歸,不許。理宗即位,轉修職郎,差幹辦浙西安撫司,以疾請致仕,特命改通直郎。所著有《易提綱》、《諸經雜說》。

徐鹿卿,字德夫,隆興豐城人。博通經史,以文學名於鄉,後進爭師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試進士,有司第其對居二,詳定官以其直抑之,猶置第十。

調南安軍學教授。張九成嘗以直道謫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諸學以訓。先是周惇頤、程顥與其弟頤皆講學是邦,鹿卿申其教,由是理義之學復明。立養士綱條,學田多在溪峒,異時徵之無藝,農病之,鹿卿撫卹,無逋租者。其後盜作,環城屋皆毀,惟學宮免,曰:"是無撓我者。"

闢福建安撫司幹辦公事。會汀、邵寇作,鹿卿贊畫備禦,動中機會。避寇者入城,多方振濟,全活甚衆。郡多火災,救護有方。會都城火,鹿卿應詔上封事,言積陰之極,其徵爲火,指言惑嬖寵、溺燕私、用小人三事尤切。真德秀稱其氣平論正,有憂愛之誠心。改知尤溪縣。德秀守泉,闢宰南安,鹿卿以不便養辭。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憚不來?"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許之。既至,首罷科斂之無名者,明版籍,革預借,決壅滯,達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尋帥閩,疏其政以勸列邑。歲飢,處之有法,富者樂分,民無死徙。最聞,令赴都堂審察。以母喪去。

詔服闋赴樞密稟議,首言邊事、楮幣。主管官告院,幹辦諸司審計司。故相子以集英殿修撰食祠祿,又幫司農少卿米麥,鹿卿曰:"奈何爲一人壞成法。"持不可。遷國子監主簿。入對,陳六事,曰:"洗凡陋以起事功,昭勸懲以收主柄,清班著以儲實才,重藩輔以蔽都邑,用閩、越舟師以防海,合東南全力以守江。"上皆嘉納。改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贊畫二府,通而守法。會右史方大琮、編修劉克莊、正字王邁以言事黜,鹿卿贈以詩,言者並劾之,太學諸生作《四賢詩》。知建昌軍,未上,而崇教、龍會兩保與建黎原、鐵城之民修怨交兵,鹿卿馳書諭之,斂手聽命。既至,則寬賦斂,禁掊克。汰贓濫,抑強御,恤寡弱,黥黠吏,訓戍兵,創百丈砦,擇兵官,城屬縣,治行大孚,田裏歌誦。

督府橫取秋苗斛面,建昌爲米五千斛。鹿卿爭之曰:"守可去,米不可得。"民恐失鹿卿,請輸之以共命。鹿卿曰:"民爲守計則善矣。守獨不爲民計乎?"卒爭以免。召赴行在,將行,盜發南豐,捕斬渠首二十人,餘不問。擢度支郎官兼右司。入對,極陳時敝。改侍右郎官兼敕令刪修官,兼右司。鹿卿又言當時並相之敝。宰相以甘言誘鹿卿,退語人曰:"是牢籠也,吾不能爲宰相私人。"言者以他事詆鹿卿,主管雲臺觀。越月,起爲江東轉運判官。歲大飢,人相食,留守別之傑諱不詰,鹿卿命掩捕食人者,屍諸市。又奏援真德秀爲漕時撥錢以助振給,不報。遂出本司積米三千餘石減半賈以糶,及減抵當庫息,出緡錢萬有七千以予貧民,勸居民收字遺孩,日給錢米,所活數百人。宴集不用樂。

會岳珂守當塗,制置茶鹽,自詭興利,橫斂百出,商旅不行,國計反屈於初。命鹿卿核之,吏爭竄匿。鹿卿寬其期限,躬自鉤考,盡得其實。珂闢置貪刻吏,開告訐以罔民,沒其財,民李士賢有稻二千石,囚之半歲。鹿卿悉縱舍而勸以其餘分,皆感泣奉命。珂罷,以鹿卿兼領太平,仍暫提舉茶鹽事。弛苛徵,蠲米石、蕪湖兩務蘆稅。江東諸郡飛蝗蔽天,入當塗境,鹿卿露香默禱,忽飄風大起,蝗悉度淮。之傑密請移鹿卿浙東提點刑獄,加直祕閣兼提舉常平。鹿卿言罷浮鹽經界礆地,先撤相家所築,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貴近始。"卒論如法。丞相史彌遠之弟通判溫州。利韓世忠家寶玩,籍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馮惟說決婺獄,惟說素廉平,至則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爲,會鄉人居言路,乃屬劾惟說。州索印紙,惟說笑曰:"是猶可以仕乎?"自題詩印紙而去。衢州鄭逢辰以繆舉,鹿卿以委使不當,相繼自劾,且共和其詩。御史兼二人劾罷之。及知泉州,改贛州,皆辭。遷浙西提點刑獄、江淮都大坑冶,皆以病固辭,遂主管玉局觀。及召還,又辭,改直寶章閣知寧國府,提舉江東常平,又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