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實用】成語典故(精選18篇)

【實用】成語典故(精選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典故是一個漢語詞彙,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衆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典故(精選1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成語典故(精選18篇)

  成語典故 篇1

“開誠佈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爲成語“開誠佈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並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後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並認爲自已受先帝委託,已經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麼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將軍,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爲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爲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爲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於軍中。他一生清貧,並無什麼產業留給後代。

  成語典故 篇2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於書讀得多,字也認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讚。在一片讚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之後,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着周朝時史籀創制的字。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麼,便含笑而去。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於是將書房門前對聯的上下聯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爲之昇華,一幅具有遠大抱負的對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憤識遍天下字。”

此後,蘇軾發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對當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準備取爲第一。由於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並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爲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爲第二。等到發榜公佈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裏便有些過意不去。

  成語典故 篇3

春秋時,楚莊王即位已經三年,白天打獵,晚上喝酒,對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他知道大臣們對他不滿意,就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他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對莊王說:“我有個謎請大王猜猜。”莊王說:“你說吧。”伍舉說:“楚國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

楚莊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從那天開始,楚莊王振作起來,認真治理國家,楚國也漸漸強大起來。最後,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春秋五霸。

  成語典故 篇4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也!

釋義讚揚少年聰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元朝的大臣徹裏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裏帖木耳的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製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製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裏非常不願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着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爲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後他藉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成語典故 篇5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

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

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成語典故 篇6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問起,現在要知道和要去幹的事情很多,究竟應該先知道和幹些什麼。孟子回答說:“有智慧的人無所不知,但要知道當前應該做的事中最急需要辦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們無所不愛的,但應先愛親人和賢者。又比如古代的聖主堯和舜,尚且不能認識所有的事物,因爲他們必須急於抽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堯舜的仁德也不是愛一切人,因爲他們急於愛的是親人和賢人。”

接着,孟子又從反面來回答這個問題:“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喪期,卻對服三個月、五個月喪期的禮節很講究;在長者面前用餐沒有禮貌地狼吞虎嚥,咕哆咕哆地喝湯,卻去講什麼不能用牙齒咬斷乾肉等等,這就是捨本逐末,不知道當前最需要知道和乾的是什麼。”

  成語典故 篇7

三國時的曹操是當時的一代梟雄。他叱吒風雲,挾天子以令諸侯,縱橫天下三十餘年,才削平羣雄,統一了北方,進爵爲魏王。

曹操晚年,患有嚴重的頭疼病,且經常發作。他頭疼病發作的時候,頭痛得像要裂開來一樣。雖經宮中太醫無數次診療,但毫不見效。後來他把名醫華佗請來診治,華佗認爲曹操的病竈在大腦,需打開腦殼,取出病竈,才能治癒。曹操認爲華佗想謀害他,竟下令將華佗殺死。

華佗死後,曹操的頭疼病無人能醫,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起來。臨終之前,他把曹洪、司馬懿等召到病牀前,囑咐將長子曹丕立爲繼承者,又把自己的侍妾都叫來,吩咐近侍把平日所藏的名香分賜給她們,並囑咐她們說:“我死了以後,你們要勤習女紅,學會做絲鞋的本領,以便將來生活困難的時候,可以賣了自給自足,維持起碼的生計。”

諸侍妾都淚流滿面,哭着答應。

曹操又留下遺言,把衆多侍妾全部遷往銅雀臺居住,讓她們每天在臺中設祭。他又怕自己死後有人盜掘他的墳墓,吩咐在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七十二處疑塚。曹操一一囑咐完畢,長嘆一聲,氣絕而死。

後來,“分香賣履”這個典故,用來形容一個人臨死前對妻兒的留戀、關愛。

  成語典故 篇8

典出《南史·江淹傳》:江淹,字文通。“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江淹,字文通,他在南朝時歷仕宋、齊、樑三個朝代,曾擔任侍中、光祿大夫等高官。他在文學上也很有成就,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

江淹少年時,家裏很窮,十三歲那年,父親死了,他靠上山砍柴來供養母親。但他讀書十分刻苦,二十歲時便學有所成,踏上仕途,擔任宋孝武帝劉駿第十一子劉子真的授業老師。孝武帝死後,劉宋王朝內部爆發了一場爭奪帝位的鬥爭,結果湘東王劉彧獲得了勝利。劉子真被殺,江淹便轉投到建平王劉景素門下。

江淹二十多歲時便才華橫溢,文名卓著,寫下了《恨賦》、《別賦》等不朽名篇,很得建平王劉景素的器重。但他少年氣盛,恃才傲物,引起同僚的妒忌,被誣陷入獄。

江淹在獄中抱着一股不平之氣,寫下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詣建平王上書》,爲自己申辯,這篇文章深深打動了劉景素,立即將江淹釋放。

由於江淹的文章寫得如此精彩,下筆如有神助,於是有人傳說,江淹在二十一歲那年,曾經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見到了一個名叫郭璞的仙人,郭璞送給他一支五彩筆。從此,江淹的詩、文、賦便越寫越好,每每提起筆來,文思有似潮涌,寫出的文章也更加文采煥發。

公元479年,劉宋王朝的大臣蕭道成滅宋稱帝,建立齊朝。蕭道成深知江淹的文才,任命江淹爲東武令,齊朝的許多重要文書,多由江淹執筆,顯示了其不凡的寫作功力。

後來,“江淹夢筆”這一典故,用來比喻文才卓著,筆力不凡。

  成語典故 篇9

唐朝宣宗時,年輕書生盧渥到京城參加考試後,帶着一個僕人外出遊玩。他倆偶然經過後宮外面的一條小河時,盧渥突然發現小河中有一片漂浮的紅葉,葉上隱隱有字,頓時發生了興趣,馬上讓僕人把那片紅葉撈了上來。

僕人把紅葉交給盧渥,盧渥一看,紅葉上題着一首五言絕句:“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讀完詩,心中暗想:

“這紅葉一定是宮中一位很有才氣的宮女題詩後順水漂出來的。這些年紀輕輕的宮女一定很寂寞!”!"

他回到客棧,把紅葉珍藏在衣箱裏。不久,發榜了,盧握渥高中進士,隨即被派到范陽去做地方官。

過了一段時間,唐宣宗看到後宮宮女太多,決定放出一部分宮女嫁人。盧渥也獲准到長安挑選一個宮女做自己的妻子。他趕到長安,挑選了一個文靜而秀麗的宮女回到范陽。他雖然很喜歡她,但又不免想到那個在紅葉上題詩的宮女。

回到范陽後的當天,盧渥就和那宮女成了親。洞房花燭之夜,盧渥又情不自禁地拿出那片紅葉,想對妻子講述紅葉上的詩以極當時撈到紅葉時的情況。不料他妻子一見到紅葉,萬分驚異,吟道: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盧渥一聽,上前握住妻子的手,說:

“你就是那個題詩的宮女,真是太巧了!”

“當時我偶然在紅葉上題了首詩,放在河中,沒有想到被郎君撿到,還一直珍藏着,這真是太巧了!”

“這是我們的緣分呀!”盧渥說。

兩人四目相對,無比激動興奮。第二天,盧渥的親友都知道了這件事,他們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有人讓盧渥妻子當場題詩一首驗看筆跡,結果筆跡一模一樣。

後來,“紅葉題詩”這一典故,用來描寫情思、閨怨,也用來描寫良緣巧合。

  成語典故 篇10

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陳朝,政事混亂。陳後主不務政事,沉醉於聲色犬馬之中。

太子舍人徐德言,娶陳後主之妹樂昌公主爲妻,公主姿色絕佳,世間罕有。徐德言知道陳王朝不會長久,社會動亂不可避免,也深爲妻子的命運擔憂,於是對妻子說:

“以你的美貌,國亡後你一定會被權貴之家佔有,我們夫妻情分難以保留。如果我們之間情緣未了,就應該有機會相見,見面時須有一信物。”

於是,徐德言將一面銅鏡破爲兩半,夫婦各執一半,約定以後每年正月十五將破鏡拿到都市去賣,只要一方看到破鏡,就設法尋找。

果然,陳被隋滅後,徐德言夫婦離散,其妻被越公楊素徵入府巾,寵愛有加。徐德言歷經千辛萬苦,跋涉到京城,正月十五日到集市之上,就有一僕人高價出賣破鏡。德言將僕人領至他的住處,講述緣由,將自己所藏半面破鏡合於一處,並在上面題詩一首。

僕人將鏡拿回,陳氏見詩後傷心不已,悲泣不食。楊素弄清事情原委,也有些感慨,於是召來德言,將陳氏歸還給他,夫妻二人終於團圓,返回江南,共度餘生。

後來,“樂昌破鏡”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夫妻離散或分離後又團圓。

  成語典故 篇11

帝堯是我國上古時代的部落聯盟首領。這一年,中原連遭水災,帝堯爲此而感到憂心如焚。他感到自己無力治理天下,便想把自己的帝位禪讓給有才能的賢德之士。於是,他向自己的老師尹壽請教,請尹壽舉薦賢人。

尹壽向帝堯舉薦了許由等人,於是,帝堯派人四處去尋找他們,可過了好長時間,卻一個也沒有找到。

又過了一段時間,帝堯終於打聽到許由隱居在箕山,就派使者帶着玉璽來到箕山找到許由,對他說:“我們大王聽說你的賢名,我拿來帝王的玉璽,要把天下禪讓給你,請你不要推辭。”

許由聽了,長長嘆了口氣說:“一個人立下了志向,就會堅如磐石,不可動搖。我志不在天下,而在山水之中。餓了,就上山採些果子充飢,渴了,就捧幾口河水喝。我這樣悠然自得,在這清幽的環境中修身養性,真是其樂無窮。哪裏想求得什麼官職呢?現在你們大王竟想把天下禪讓給我,我怎麼會接受呢?”

使者聽了,知道許由這樣的隱士是決不肯接受禪讓的,就回人向帝堯稟告。帝堯聽了,也只得算了,以後再另擇賢人禪讓。

而許由等使者走後,獨自翻過後山,不覺來到山下的潁水邊上,自言自語地說:“水清如此,而我偏要受這股濁氣,聽這種濁話,我的兩耳,不免污濁了。不如用這清水來洗它一洗吧!”

於是,許由走近水邊,俯身用清水來灌洗兩耳。

後來,“許由洗耳”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以接觸塵俗的東西爲恥辱,心性曠達於名利之外。

  成語典故 篇12

漢武帝與寵妃麗娟一起賞花。

花園中,薔薇花蓓蕾初綻,在微風中輕輕擺動,似乎是在羞澀、多情地笑着。

“你看,花在笑呢!”漢武帝說。

麗娟問漢武帝:“花笑,固然是好看的。但難道能比美人的笑還要好看嗎?"漢武帝說:“花的笑容、當然勝過美人的笑容。”

麗娟聽了,開玩笑地說:“那麼,這花的笑容,也是可以用錢來買的嗎?”

“當然可以。”漢武帝輕鬆地答道。

麗娟聽了漢武帝的話,立即讓侍者取來黃金一百斤,作爲買笑的錢,讓漢武帝高興了一天。

後來,“一笑千金”這一典故,用來形容美女之笑,或用以比喻買笑追歡。

  成語典故 篇13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爲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遂破銅鏡爲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會面。

不久,陳果爲隋所滅。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爲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成語典故 篇14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

如宋嚴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說;“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又明謝臻論詩云:“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成語典故 篇15

西施有心痛病,總是皺着眉走路。村子裏的人見到西施楚楚可憐的樣子,都覺得西施更加美麗了,對她的美貌讚不絕口。

村子裏還有一個女子名叫東施,模樣長得非常醜陋,她看見後,認爲西施那種樣子非常好看,於是就模仿着西施,也捂着心口,皺眉蹙(cù)額地走在村莊裏。

可是,事與願違,人們見了她那種怪模樣都避得遠遠的。後來人們用“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

  成語典故 篇16

東晉政治家謝安在雪天閤家聚談,與兒女討論文義。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着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

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爲“詠絮才”。

  成語典故 篇17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託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

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成語典故 篇18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

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爲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爲莊周。

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