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有關成語典故(精選22篇)

有關成語典故(精選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成語故事是我國曆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瞭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成語典故(精選2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成語典故(精選22篇)

  成語典故1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陳寔(音:實)。每次別人遇到什麼紛爭的時候,都會請陳寔出來主持公道,因爲大家都知道陳寔是一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每個人都很喜歡他、聽他的話!有一年陳寔的家鄉鬧饑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別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爲沒有工作可以做,變成了小偷,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個小偷溜進陳寔的家,準備等陳寔睡覺以後偷東西,這個小偷不知道陳寔發現他躲在屋樑上面,不過陳寔卻假裝沒看到,安靜地坐在客廳裏喝茶。過了一會兒,陳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對着大家說:「你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時間去努力,等我們老了以後再努力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努力向上的好習慣,長大以後才能對社會、家庭,還有自己有好的貢獻!當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歡享受,這些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他們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纔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壞事情,你們現在把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樑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聽,嚇得趕快從屋樑上爬下來,跪在陳寔的前面:「陳老爺,對不起!我知道我錯了,請您原諒我!」陳寔不但沒有責罵小偷,還非常慈祥的對小偷說:「我看你不象是一個壞人,可能是因爲生活困苦所逼,我現在給你一些錢,你不要再去偷東西了,好好努力,做錯事情只要能改過,你還是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動的哭着對陳寔說:「謝謝陳老爺!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後來,這個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努力做事,成爲一個大家都稱讚的好青年!後來,大家就把陳寔說的話變成“樑上君子”這句成語,用來稱呼偷拿別人東西的小偷

  成語典故2

有備無患

【拼音】:yǒu bèi wú huàn

【解釋】:患:禍患,災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成語故事】:

有一次,宋、齊等十二個國家聯合攻打鄭國,眼看自己國家的兵力不足,鄭國的國君急忙請晉國調停,晉國也很爽快答應,於是趕緊與十二個國家商量,請他們停止攻打鄭國。十二國家因爲懼怕強大的晉國,雖然心裏非常不願意,但是也只好乖乖退兵。

爲了答謝晉國,鄭國的國君派使者送給晉國許多美女、樂器、樂師等。收到這些禮物,晉悼公十分高興,並且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功臣魏絳。沒想到而魏絳不但一口拒絕,並且還勸晉悼公在國家強盛時不能大意,而忘了自己也身處於危險之中,在享樂時應該想到國家可能碰到的困難和危險,這樣才能隨時做好應付的準備。晉悼公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也就接受了他的意見。

  成語典故3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叔叔趙王司馬倫野心很大,他趁晉惠帝司馬衷剛即位,國家還不夠穩定的時候,就和手下一起計劃一項陰謀,篡奪了王位。司馬倫在當上皇帝后,竟然胡亂封官,讓他自己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裏的僕人和差役,都當了大官或是成爲他的近侍官員。當時的近侍官員都使用珍貴的貂尾作爲帽子的妝飾,可是司馬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找不出那麼多的貂尾,只好用相似的狗尾代替。

因爲司馬倫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而這些官員既沒有真才實學,又不爲人民辦事,碉知道欺壓百姓,胡作非爲,令老百姓感到非常痛恨,就編了諺語諷刺他們:“貂不足,狗尾續。”

  成語典故4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爲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麼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一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爲老百姓辦好事了。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裏那麼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佈罷朝,滿朝文武都爲汲黯捏着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裏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羣臣,跟碼劈柴一樣,是“後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成語典故5

漢平帝的大司馬王莽篡奪漢朝政權以後,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其中聲勢最大的是赤眉軍和綠林軍。公元23年,農民軍在昆陽(今河南葉縣)與王莽的42萬大軍展開決戰,其中一個叫劉秀的將領十分活躍。在這一戰役中,王莽被打得慘敗,幾乎全軍覆沒。不久,農民軍就攻進了京城,殺死了王莽。皇族劉玄被尊爲天子,劉秀因立了大功,被封爲蕭王。

劉秀是一個很有城府的人,並不甘心讓劉玄做皇帝。劉秀在黃河以北一邊與反對劉玄的零散農民軍作戰,一邊擴充自己的勢力。公元24年,劉秀在魏州和蒲陽大敗赤眉軍,收編了投降的部隊,封降軍的主帥爲列侯,其他帶兵的軍官也都任命了官職。

可是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擔心將來被劉秀消滅。劉秀看出他們的心病,便採取了一項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將仍舊回舊部,統率原來所屬的兵馬;他自己則只帶很少的隨從,到各投降部隊去巡視,並不對他們加以戒備,以表示對他們的絕對放心。這些投降的官兵見劉秀把他們當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慮,互相議論說:“蕭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來了,放在別人的腹中,我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難道還不該爲他赴湯蹈火嗎?”所以,官兵對劉秀十分服從。《後漢書·光武帝本紀》裏的原話是:“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報死乎!”

後人根據這段歷史,將“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爲“推心置腹”的成語。

  成語典故6

唐詩人崔護,資質甚美,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

崔護以言挑之,不應。彼此注目久之。崔辭行,女子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

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來後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成語典故7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爲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國亡無日,遂破銅鏡爲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會面。

不久,陳果爲隋所滅。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爲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成語典故8

成語解釋

英勇的氣慨,天下沒有第二個人。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成語簡拼

CQWS

成語用法

才氣無雙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才能。

成語例子

世事幾如人意,儒冠還負身謀。嘆天生李廣,才氣無雙,不得封侯。(宋·蘇泂《雨中花》詞)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中郎將李廣跟隨太尉周亞夫平定吳楚等地諸侯叛亂,他立了大功,調任邊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戰,匈奴稱他爲飛將軍,聞風喪膽。公孫昆邱擔心他的安危就上書漢景帝,請求保護這個才氣無雙的將領。漢景帝就把他調往內地任職

  成語典故9

  典源出處

《周易·革》:“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釋義用法

豹子的皮毛越變花紋越豐富美麗。後以此典指君子修身養德,遷善去惡;或指地位改變,事業發達。

  用典形式

【豹變】唐·李白:“英豪未豹變,自古多艱辛。”清·黃景仁:“陳平未豹變,乃在委巷居。”

【看豹變】元·乃賢:“咫尺風雲看豹變,鳴珂曳履登朝堂。”

【豹變真君子】唐·張祜:“豹變真君子,龍鍾淺丈夫。”

【豹望因文變】唐·張祜:“豹望因文變,鯤期假翅翔。”

  成語典故10

  典源出處

唐·白居易《雙鸚鵡》詩自注:“諺雲:鄭玄家牛,觸牆成‘八’字。”

  釋義用法

後漢鄭玄,爲當時有名的儒學大師,學問淵深,家中奴婢皆讀書,古代俗諺,鄭玄家的牛,觸牆都可以成‘八’字。後用此典形容人有學者家風。

  用典形式

【八字牆】清·丘逢甲:“卻教人憶泥中婢,八字牆高似鄭鄉。”

【鄭玄牛】宋·陳與義:“坐令鄭玄牛,亦抱荊山玉。”

【鄭牛識字】唐·白居易:“鄭牛識字吾常嘆,丁鶴能歌爾亦知。”

  成語典故11

【拼音】huǐ chē shā mǎ

【成語故事】漢朝時期,馮良30歲時擔任尉從佐,他討厭爲官被人驅使。一次,他奉命去迎接督郵,一路感慨萬千,因路不好,車子顛壞了,他乾脆拋棄車子,連馬也殺掉,脫下官袍,從此隱遁到犍爲,從杜撫學,過着隱士的生活。

【出處】毀車殺馬,逝從此以徑歸;賣劍買牛,分餘生之永已。宋·陸游《謝曾侍郎啓》元晦雖有毀車殺馬之說,然勢恐不容不一出也。宋·陸九淵《與陳倅書》

【解釋】廢棄車馬。喻歸隱意志堅決。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比喻句

【相近詞】殺馬毀車

【成語示列】毀車殺馬,逝從此以經歸;賣劍買牛,分餘生之永己。宋·陸游《謝曾侍郎啓》

  成語典故12

成語名稱:鐵杵成針

成語拼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勸誡人。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成語來源: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成語造句:

  鐵杵成針的成語故事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鐵字開頭的成語

鐵杵成針、鐵棒磨成

  包含有鐵字的成語

恨鐵不成、拼得工夫、鐵棒磨成、鐵杵成針、只要功夫

  成語典故13

  成語拼音

ān rú tài shān

  成語解釋

形容象泰山一樣穩固,不可動搖。

  成語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變所欲爲,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成語造句

在敵人的強大攻勢下,我軍陣地~。

  近義詞

堅如磐石、巋然不動

  反義詞

岌岌可危、危在旦夕、不堪一擊

  成語故事

西漢諸侯吳王劉濞對漢景帝的中央政權心懷不滿,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諸侯的領地,導致劉濞聯合楚等七國諸侯以“清君側”名義舉兵反叛。吳王府枚乘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勸諫,希望改變主意能使地位比泰山還要穩固。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堅固不可摧毀,從容不迫。

  成語典故14

後漢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名叫鄭玄。他從小勤奮好學,太守杜密認爲他是個可造之材,於是推薦他進入太學讀書。後來鄭玄又拜大文學家馬融爲師,在他門下學習。當鄭玄學成離開時,馬融感慨地說:“鄭玄走了,我全部的學識也都被他帶走了。”

鄭玄在家裏勤奮地研究學問,他和一起研究經學的何休是好朋友。何休寫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三篇文章。鄭玄讀完後,不同意他的見解,於是就寫了《發墨守》、《針膏肓》、《起癱疾》三篇文章來反駁何休。何休讀完後,發現鄭玄是利用自己文章裏的觀點來反駁自己,而且很有道理,不得不憾慨地說:“你這樣不是進來我的屋子,又拿我的武器向我進攻嗎?”

  成語典故15

惟命是從: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服從命令。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親自率領大軍討伐鄭國。三個月後便攻破了鄭國都城。鄭襄公出於無奈,只好裸露上身,牽着一隻羊向楚莊王求饒說:“我不能很好的服侍君王,令大王生氣,這都是我的罪過。今後,大王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只要大王不滅鄭國,讓鄭國像您的衆多屬國一樣服侍您,這就是您的恩惠了,也是我的心願。我大膽的說出心裏話,請大王決定吧。”

楚王看到鄭伯的可憐相,認爲鄭王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就下令退兵,允許鄭國求和,還與鄭國訂立了盟約。

  成語典故16

【釋義】

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後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語出】

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

三人(寶釵、李紈、探春)只是取笑之談,說了笑了一回,便仍談正事。探春因又接說道:“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銀子的利息。若此時也出脫生髮銀子,自然小器,不是咱們這樣人家的事。若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園子裏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派準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稅,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麼。”(《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成語典故17

紂王死了,商朝滅了,周武王仍憂心忡忡,問:“進了殷都,對商朝的舊部怎麼處置呢?”

太公說:“我聽說:喜愛一個人,會喜歡他屋上的烏鴉(愛屋及烏);討厭一個人,會討厭他家的牆壁籬笆。應該殺盡那些敵對分子。”武王認爲不行。

召公說:“殺了那些有罪的;放了那些無罪的。”武王認爲不好。

周公說:“釋放所有的人,用仁德來感化他們。”

周武王聽了,心中豁然開朗,覺得天下可以安定了。

“愛屋及烏”比喻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和這個人相關的東西。

(出自《尚書·大傳》)

  成語典故18

  典源出處

《南齊書·周顒傳》:周顒“清貧寡欲,終日長蔬食,雖有妻子,獨處山舍。衛將軍王儉謂顒曰:‘卿山中何所食?’顒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

  釋義用法

南朝齊周顒清貧寡欲,獨居山中,以蔬食爲生,人問他,他說吃的是“赤米白鹽,綠葵紫蓼”。即粗米、鹽和一些蔬菜。後用此典指粗茶淡飯的清貧生活。

  用典形式

【周顒蓼】清·孫枝蔚:“田足邵平瓜,山多周顒蓼。”

【白鹽赤米】宋·陸游:“白鹽赤米已過足,早韭晚菘猶恐奢。”

【赤米白鹽】清·顧炎武:“赤米白鹽猶自足,青山綠水故何求?”

  成語典故19

【拼音】jī shān guà piáo

【成語故事】相傳唐堯時期,不願當首領的許由隱居在箕山一帶,他過着自食其力的簡約生活。一次他在潁水邊用手捧水喝時,有人送他一隻水瓢,掛在樹上,風吹得乒乓作響。許由心裏很煩,把它丟到一邊,頭也不回就走了。

【典故】明·敬虛子《小隱書·許由》載:相傳許由隱居箕山之下,穎水之陽,躬耕自食,以手掬飲。人遺一瓢,掛於樹,風吹歷歷作聲,以爲煩,棄之。

【釋義】用爲隱居不仕之典。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成語示列】湖海伴漁樵,任塵埃暗寶刀,枕流漱石吾堪老,因此上箕山掛瓢,緱山弄簫,幽懷盡付閒花草。明·王錂《春蕪記·訪友》

  成語典故20

  典源出處

《左傳·昭公七年》:“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爲黃熊,以入於羽淵。實爲夏郊,三代祀之。”釋文:“熊,音雄,獸名,亦作能,如字,一音奴。能,三足鱉也。”《國語·晉語》亦載。

  釋義用法

古代神話傳說禹的父親鯀因爲治水不成功,被堯在羽山的地方處死,神靈化作黃熊,跳進羽淵。後以此典指臣子被害或被斥逐;或詠有關洪水事。

  用典形式

【黃熊】清·黃景仁:“黃熊怒氣餘咆哮,鱉軀鹿足驅銀泡。”

【羽淵魄】宋·蘇軾:“初囚羽淵魄,盡返湘江魂。”

【啼黃熊】明·陳子龍:“朝隨山鬼啼黃熊,暮逐江妃乘赤鯉。”

【鯀死羽】唐·韓愈:“膺圖受禪登明堂,共流幽州鯀死羽。”

  成語典故21

  典源出處

《文選·左思〈吳都賦〉》:“象耕鳥耘,此之自與。”劉淵林注引《越絕書》:“舜葬蒼梧,象爲之耕;禹葬會稽,鳥爲之耘。”

  釋義用法

傳說舜死後葬在蒼梧,有象爲他耕田;禹死後葬在會稽,有鳥爲他耘地。後以此典形容仁愛化人。

  用典形式

【鳥耘】唐·宋之問:“未遊龜負嶽,且識鳥耘田。”

【象鳥】唐·李商隱:“萬方同象鳥,輦動滿秋塵。”

【象耕】唐·李商隱:“大滷思龍躍,蒼梧失象耕。”

【舜耕】宋·蘇軾:“憶昔舜耕歷山鳥爲耘,如今老鴉種麥更辛勤。”

  成語典故22

  典源出處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三:“進士張(chan),漢陽王柬之曾孫也。時初落第,兩手奉登科記頂戴之,曰:‘此千佛名經也。’其企羨如此。”宋·王钂《唐語林》卷四亦載。其中進士姓名記爲“張倬”。

  釋義用法千佛名經爲佛經名,張在當初落第時,非常羨慕那些得中者,曾把登科名榜頂在頭上,認爲它與千佛名經一般神聖。後用此典借指科舉登科的名榜。

  用典形式

【千佛名】清·錢謙益:“三條燭際昇平候,千佛名標浩劫餘。”

【千佛名經】宋·范成大:“當年千佛名經裏,又見西遊第二人。”

【選佛科名錄】清·黃遵憲:“一編選佛科名錄,便是司空城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