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圍魏救趙(精選5篇)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圍魏救趙(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圍魏救趙,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圍魏救趙(精選5篇)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圍魏救趙 篇1

戰國時期,魏國派軍隊進攻趙國。魏國的軍隊很快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趙國眼看抵擋不住魏的攻勢,趕緊派人向齊國求救。

齊國大將田忌受齊王派遣,準備率兵前去解救邯鄲。這時,他的軍師孫臏趕緊勸他說:“要想解開一團亂麻,不能用強扯硬拉的辦法;要想制止正打鬥得難分難解的雙方,不宜用刀槍對他們一陣亂砍亂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進犯者的'要害,搗毀它空虛的地方。眼下魏軍全力以赴攻趙,精兵銳將勢必已傾巢出動,國內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魏國此時顧了外頭,國內勢必空虛。如果我們此時抓住時機,直接進軍魏國,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必定會回師來救,這樣,他們撤走圍趙的軍隊來顧及首都的緊急情況,我們不是就可以替趙國解圍了嗎?”

一席話說得田忌茅塞頓開,他十分讚賞地說:“先生真是英明高見,令人佩服。”

孫臏接着又補充說:“還有一點,魏軍從趙國撤回,長途往返行軍,必定疲憊不堪。而我軍則趁此時機,以逸待勞,只需在魏軍經過的險要之處布好埋伏,一舉打敗他們不在話下。”

田忌歎服孫臏的精闢分析,立即下令按孫臏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國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聲勢造得很大,一邊卻在魏軍回師途中設下埋伏。

果然,魏軍得知都城被圍,慌忙撤了攻趙的軍隊回國。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馬行至桂陵一帶,不防齊軍擂鼓鳴金,衝殺出來。魏軍始料不及,倉皇抵禦,哪裏戰得過有着充分準備的齊軍。魏軍被殺得丟盔棄甲,還沒來得及解救都城,便幾乎全軍覆沒。這次戰爭,齊軍大獲全勝,趙國也得到了解救。

其實,事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看問題不能就事論事或只注意比較顯露的因素,而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要害,避實就虛,這樣來解決問題可能更爲見效。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圍魏救趙 篇2

出處:《·孫子吳起列傳》。

意思: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以解越國都城邯鄲的危險。泛指一切襲擊敵方後方,迫使敵方撤兵的戰術。

戰國時,魏惠王派大將龐涓帶兵攻打趙國,將趙國都城邯鄲圍住。趙國立即派使臣向齊國求援。齊國國君齊威王當即任命田忌爲主將,孫臏爲軍師,發兵救趙。

田忌打算儘快趕到邯鄲,而孫臏卻不同意,他說:“要理清亂絲,不能硬扯瞎拽,要解開鬥毆,不能加入亂打。我們不如把部隊開往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因爲魏軍的`主力現在正在趙國猛攻邯鄲,國內空虛,魏軍知道我們打大梁,他們一定會從趙國撤兵,趕回搶救。這樣,我們既可援助趙國,又能打擊魏軍,比趕到邯鄲去廝殺要便利得多。”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策,便直奔大梁。魏軍得悉,果然撤兵回國,邯鄲於是解圍。田忌、孫臏率領的齊國大軍,預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縣西北)設下埋伏,當魏軍撤退到這裏時,齊軍一聲號令,奮勇殺出。魏軍久戰疲勞,突遭襲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次戰役,歷史上稱爲“圍魏救趙”。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圍魏救趙 篇3

圍魏救趙: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

戰國時期,有兩位著名的軍事家。一個叫孫臏,一個叫龐涓。兩人曾拜同一位老師學習兵法,後來兩人一同爲魏國效力。龐涓小肚雞腸,非常嫉妒孫臏的軍事才能,便想方設法地陷害他,致使孫臏被削去膝蓋骨。後來,孫臏被齊國大將田忌祕密營救到齊國。圍魏救趙,就是孫臏與龐涓之間的一場戰爭。

當時,魏國率先在衆多諸侯國中進行政治軍事改革,國力日盛,並先後兼併了一些弱小的諸侯國。當時與魏國國力相當的'諸侯國,在其東部有齊國,在其西部有秦國。魏國的鄰國趙國、衛國則顯得比較弱小。

公元前368年,趙國在齊國支持下,出兵攻打魏國的屬國衛國。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近十萬圍攻趙國的國都邯鄲。趙國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國大臣鄒忌主張不救,因爲這樣會消耗本國的實力。但大臣段幹綸認爲,如果魏國打敗趙國,魏國的勢力會更加強大,進而對齊國造成威脅,因此極力主張支援趙國。

齊威王採納了段幹綸的建議,以田忌爲大將、孫臏爲軍師,出兵八萬救趙。身爲軍師的孫臏在分析形勢後,認爲魏國軍隊很強大,如果與魏軍正面交鋒會造成齊國的較大損失,所以應該避實就虛,趁着魏國精銳部隊在外,魏國國都大梁防務空虛的機會,攻打它的國都,迫使魏軍回救大梁,趙國的危險就會自然消解。

爲爭取戰略主動,孫臏決定給敵軍制造齊國部隊弱小的假象。他故意派無能的軍官帶兵進攻魏國的軍事重鎮平陵,結果齊軍大敗。魏國大將龐涓以爲齊軍不堪一擊,於是加緊對趙國的進攻,絲毫沒有想到齊軍會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

與此同時,孫臏親自率領精銳部隊進逼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迅猛從攻打趙國的前線往回撤軍,長途跋涉去保衛國都。因爲兵困馬乏,又陷入孫臏的包圍圈中,結果魏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成語“圍魏救趙”由此而來。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圍魏救趙 篇4

戰國時期,魏國派兵攻打趙國。魏國軍隊不久就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見趙國不能抵抗魏國的進攻,就派人到齊國求援。

【今譯】齊國的將軍田忌被齊王派去營救邯鄲。這時,軍師孫臏急忙勸他說:“如果你想解開一團亂麻,就不能用使勁拉的方法;如果你想阻止雙方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你不應該用刀和槍來切割和刺傷他們;如果你想要營救被攻擊的一方,你只需要抓住入侵者的鑰匙並摧毀它的空位置。目前,魏軍正在全力進攻趙國,精銳部隊一定會退出戰鬥。中國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的士兵。此時,魏國重視外部世界,國內市場必然是空的。如果我們抓住機會直接進攻魏國,攻打魏國的首都,魏軍一定會回到魏國去救魏國。這樣,他們就會考慮到首都的緊急情況,撤回包圍趙國的軍隊。我們不能幫趙嗎?”

他充滿感激地說:“先生,這真是太棒了,太令人欽佩了。”

孫臏後來又說:“還有一點,魏軍從趙國撤退,來回走了很長一段時間,一定是疲憊不堪了。但是我們的軍隊利用了這個機會,輕鬆地等待着工作。毫無疑問,我們可以在魏軍經過的關鍵地點設下埋伏,一舉擊敗他們。”

田忌欣賞孫臏的.英明分析,立即命令他按照孫臏的戰略行事。他直奔魏國的都城大梁,乘勢攻打大梁。與此同時,他在回魏師的路上設下埋伏。

果然,魏軍得知都城被包圍了,急忙撤回進攻趙國的軍隊回家。在匆忙的長途跋涉中,人們和馬匹來到了龜嶺地區,但齊軍擊鼓打鼓,打金,衝了出去。魏軍毫無準備,倉促抵抗。準備充分的齊軍能打到哪裏?魏軍被殺,留下了。還沒來得及挽救首都,整個軍隊就幾乎全軍覆沒了。在這場戰爭中,齊軍大獲全勝,趙國得救了。

事實上,事物是相互制約的。我們不能處理這個問題,或者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時,我們只能注意到暴露的因素。我們應該抓住問題的關鍵和關鍵點,避免真假,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圍魏救趙 篇5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釋義】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歷史典故】

齊威王三年,魏惠王想一泄失去中山的仇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魏將龐涓認爲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既能解舊恨又能削弱趙國,可謂一舉兩得。於是,魏惠王調撥五百戰車,由龐涓率領,直奔趙國。

龐涓治軍有方,軍隊戰無不勝,很快便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形勢危急。第二年,趙國迫於無奈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任命田忌做主將,孫臏做軍師,領兵前往救援。

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田忌本來打算領軍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孫臏制止說:“如今魏趙兩國相互攻打,魏國的精銳部隊必定在國外精疲力竭,老弱殘兵在國內疲憊不堪。你不如率領軍隊火速向魏國的國都大梁挺進,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衝擊它軍備空虛的地方,魏國國都被圍困,魏王肯定會下令龐涓放棄攻打趙國而回兵自救。我們再在龐涓回師的'必經之路,中途伏擊他,必定可以大獲全勝。這樣,我們不但可以一舉解救趙國之圍,而且可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成果。”

田忌聽取了孫臏的意見,出兵圍困魏國的都城大梁,魏王果然下令龐涓回軍自救。龐涓收到魏王的命令後,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桂陵設下埋伏,當魏軍經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齊國軍隊大勝,趙國的危機也相應解除了。

【成長心語】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樣的定理在科學研究領域,是成立的,但它並不一定適用於現實生活中。當我們身陷困境時,與對手發生正面的衝突,以此來解決問題,固然是一種方法,不過絕不是最聰明的方法。身處困境之中,只要我們不被自己的處境嚇倒,靜下心來,認真尋找對手的軟肋,繞過對手的正面攻擊,從其軟肋下手,一樣可以擺脫困境,甚至還有可能轉敗爲勝。所以,有些時候,兩點之間“曲線”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