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觀潮初二語文教案

觀潮初二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教學目標】

觀潮初二語文教案

1、理解課文,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按邏輯順序,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留心觀察周圍事物。

3、重難點:瞭解浙江潮的特點。掌握文章爲表現浙江潮運用的多種寫法。

【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過程和內容】

一、導入新課。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孃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爲快。

作者簡介:周密(公元1232年~1298年),字公謹(Jǐn),號草窗,原籍濟南,後遷吳興(今屬浙江)。南宋文學家。宋末曾做過義烏縣官等職,宋滅後不再做官,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書畫。著作有:《武林舊事》、《草窗詞》等。《觀潮》選自《武林舊事》。是他進入元朝後所作。

二、誦讀課文,學習字詞句。

(一)詞類活用。

1.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盡:形容詞用爲動詞,窮盡)

2.皆披髮文身。(文:本指花紋,這裏用作動詞,刺刻花紋。)

(二)重點詞語解釋

天下之偉觀(景象)也自既望(農曆十六日)以至十八日爲盛

方(當……時)其遠出(發、起)海門僅(僅僅)如銀線

則玉城雪嶺際天(連接着天)而來吞天沃(用水淋洗)日

每歲(年)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既而盡(窮盡)奔騰合五陣之勢

並有乘騎(馬)弄(舞動)旗標(舉)槍舞刀於水面者

如履(踩,走)平地倏爾(忽然)黃煙四起隨波而逝(去)

人物略不(一點兒也不)相睹吳兒善泅(游泳)者數百

皆披髮文(畫花紋,動詞)身出沒於鯨波(巨波)萬仞中

珠翠羅綺溢(滿)目飲食百物皆倍穹(高)常時

而僦賃(租用)看幕雖席地不容(許,使)閒也

(三)課文翻譯。

三、鑑賞評析。

(一)理清思路:文章寫了哪些內容?

(第一段:寫錢塘潮的雄偉景象。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第三段:寫吳兒弄潮的高超技藝。第四段:寫江岸觀潮的盛況。)

作者依主觀視角定位,從遠到近,從江中到江岸依次寫了漲潮的壯觀氣勢,演兵的出神入化,弄潮的驚心動魄和觀潮的熱鬧非凡,層次分明,場景清楚,渾然一體,主旨突出。

潮來前~人山人海、風平浪靜→悶雷滾動

潮來時~奔騰咆哮、雄偉壯觀:形成一道白色城牆;猶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

潮去時~恢復平靜、餘韻猶在

(二)研讀文章內容:欣賞語言美,感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特點。

①第一段中,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樣的順序寫景?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採用怎樣的修辭方法來表現?

從“方其遠出海門……勢極雄豪”爲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句子;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寫出了海潮的壯麗雄奇。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僅用“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把海潮在遠方、漸近、奔涌到眼前時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②水軍演習的場面寫得扣人心絃,其精彩之處表現在哪裏?這樣一場複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這是採用怎樣的寫法?採用這種寫法有什麼作用?

這個場面精彩之處在於參加演習的船隻衆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嫺熟,演習中戰鬥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

最後結束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是採用動靜相襯的方法,造成起勢浩蕩,轉瞬即逝,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

③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寫了壯士形象?哪些語句突出了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領?

描寫壯士形象的句子是:“披髮紋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突出勇士溯潮游泳的高超本領的句子是:“爭先鼓勇……而旗尾略不沾溼”。

④第四段中寫觀潮人數之多與上文寫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有何聯繫?

課文前三段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寫。最後一段則是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越是說明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越是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爲快。這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對正面描寫起了襯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現力。如果說江潮圖是一道自然景觀的話,那麼演習圖、弄潮圖及觀潮圖可視作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輝映成趣,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從而突出了人在與自然搏鬥中的拼搏精神。

[說明]本文的重點就在於這一環節的設計上,目的是引導學生設計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大膽質疑問難,學會發現、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提高閱讀能力

(三)問題探討:

1、作者寫“觀潮”,爲什麼要寫“教閱水軍”和吳中健兒弄潮圖?

(作者在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之後,有濃墨重彩描繪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寫了風景又寫了民俗,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使兩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這樣的描寫,使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互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一般。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薰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作者如此着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了人敢於和自然搏鬥的大無畏精神。)

2、據說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涌潮而喪命,是否說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於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鬥,今人就缺乏這種鬥志了?(同學爭論)

(不是的,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像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神舟5號、6號飛天等都能表明新世紀人們的膽魄,以及我們挑戰自然,征服自然的拼搏精神。)

[說明]這一環節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目標上設計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時別忘了人是萬物的主宰者,宇宙的精靈,我們要有飽滿的激情和昂揚的鬥志,勇於拼搏。這無疑是人格美的一大體現。

(四)延伸閱讀:把下面這一首宋詞改寫成一篇記敘文,並比較這首詞與課文的異同。

酒泉子

[宋]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教師講析:改寫是在原題材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大多隻側重於改變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換體裁,如這次訓練要求把詞改寫成記敘文;可以改換人稱,如把詞中的第三人稱改寫爲第一人稱;可以改換表達方式,也可以對原文進行取捨、豐富和補充。改寫必須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透徹瞭解被改寫的作品和將要改寫的作品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把握各自的特點。

本題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聯想,參照課文中的有關描寫進行改寫。詞的上闋寫觀潮,寫人羣涌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涌的氣勢;詞的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改寫時,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視角,抓住觀潮人、潮水、弄潮兒、自己的感受四點來寫,重點應放在潮水和弄潮兒上面。)

[說明]本題的設計在於拓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時間不允許,可放在課下完成。

四、作業:

1、誦讀全文。

2、完成聯繫冊中相關內容。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