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核舟記》初二語文教案

《核舟記》初二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目標:

《核舟記》初二語文教案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句式,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2.學習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以空間位置和物、人的主次爲說明順序,有重點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瞭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

4。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的特點。

重點: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的特點。

難點:學習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以空間位置和物、人的主次爲說明順序,有重點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學習過程:

[學習要點]

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寫作順序,並探究思考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一、導語設計

稀世珍寶明代桃核舟“蘇東坡夜遊赤壁”在寧波被發現的消息傳出後,成爲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聞。據專家鑑定,這是迄今發現的世上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這一則新聞出現在1995年10月27日《文匯報》上)今天,我們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進魏學洢(yī)的《核舟記》開開眼界。(板書文題)

二、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教師示範朗讀,學生聽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教師提示並領讀以下內容: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罔()膝()褶()髻()倚()戌()

篆()八分有()奇()詘右臂支船()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確讀法(用“/”劃分朗讀的節奏):

2.朗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完成正確讀、準確譯的學習任務,學生互動共同研究解決閱讀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

4.翻譯下列句子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2)嘗貽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3)中軒敞者爲艙,箬篷覆之。

(4)啓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5)蘇、黃共閱一手卷。

(6)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7)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8)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

(9)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10)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三、整體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1.仔細研讀課文,繪製核舟示意圖,同桌互相複述課文。

2.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弄清作者的說明順序。

(1)理清文章整體思路。

(2)辨明說明順序。在課文的主體部分,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核舟的?

(3)探究思考。

提問: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船艙→船尾”的順序寫,而將船頭和船艙的順序顛倒,請探究這樣寫的原因。

四、品析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的特點。

1.問題討論,注意作者的細緻觀察。

課文第一段介紹雕刻品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雲”,課文哪些地方說明這次水上游覽者是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而不是別人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赤壁”呢?

2.揣摩語言,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描寫。

揣摩下列語句:

(1)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2)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4)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學生齊讀四句話。教師示範分析(2)句:寫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灑脫不羣的神態,放浪形骸、超脫塵世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兩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風明月中。

自測評估:

1.給加線字注音。

(1)罔不

(2)貽

(3)箬篷

(4)八方有奇

(5)石青糝之

(6)髯

(7)天啓壬戌

(8)篆章

2.解釋加線詞。

(1)罔不:

(2)嘗貽餘核舟一:

(3)絕類彌勒:

(4)詘右臂支船:

(5)篆章:

(6)視端

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狹者:

3.《核舟記》選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編輯的________,《核舟記》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題是________________,課文在介紹核舟時先用________一詞(原文中詞)總括,結尾再用________一句話相照應,高度評價了王叔遠高超的技藝。

5.根據文中表數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古漢語表數量的用法。

五、課堂小結:

課文通過介紹王叔遠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藝,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偉大成就。篇幅雖短,卻說明順序合理,就連雕刻家的藝術構思都介紹得淋漓有致,確實令人驚歎。這要靠什麼?一方面靠細緻的觀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體的描繪和生動的說明。這無疑給我們以很多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