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桃花源記》知識點歸納及中考真題

《桃花源記》知識點歸納及中考真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桃花源記》知識清單

《桃花源記》知識點歸納及中考真題

  一、重點字詞

1.重點實詞

(1)緣溪行       緣:沿着

(2)落英繽紛 繽紛:繁多的樣子

(3)欲窮其林 窮:窮盡

(4)彷彿若有光 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5)豁然開朗 豁然:開闊的樣子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類

(7)鹹來問訊 鹹:都

(8)皆嘆惋 嘆惋:感嘆、惋惜

(9)來此絕境 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10)才通人 才:剛好,僅僅

(11)屋舍儼然 儼然:整齊的樣子

(12)悉如外人 悉:全,都

(13)並怡然自樂 怡然:快樂的樣子

(14)遂與外人間隔 遂:於是,就

(15)爲具言所聞 具言:詳細地說出

(16)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延:邀請

(17)此中人語云 語:告訴

2.通假字

便要還家

“要”通“邀”,意思:邀請

3.古今異義

(1)不足爲外人道也

古義:不值得,不必

今義:不夠

(2)芳草鮮美

古義:鮮豔而美麗

今義:食物味道好

(3)阡陌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各種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對已婚男子配偶的稱呼,指妻子

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5)無論魏晉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多爲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6)尋向所志

古義:做標記

今義:志氣

4.一詞多義

(1)尋:①尋向所志 尋找

②尋病終 不久

(2)舍:①便舍船 捨棄

②屋舍儼然 房屋

(3)中:①中無雜樹 中間,其中

②其中往來種作 裏面

(4)之:①忘路之遠近 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爲“的”

②聞之,欣然規往 代詞,“這件事”

③處處志之 助詞,起協調音節作用,無實義

(5)爲:①武陵人捕魚爲業 讀wéi,動詞,作爲

②不足爲外人道也 讀wèi,介詞,對、向

(6)遂:①遂迷,不復得路 終於

②遂與外人間隔 於是

5.詞類活用

(1)形容詞意動用法

漁人甚異之

異,在文中意思爲對……感到詫異

(2)方位名詞作狀語

復前行

前,在文中意思爲向前

(3)名詞作動詞

①處處志之

志,在文中意思爲做標記

②未果

果,在文中意思爲實現

③欲窮其林

窮,在文中意思爲窮盡,走到盡頭

 二、成語積累

落英繽紛 豁然開朗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怡然自樂 無人問津 世外桃源

  三、名句積累

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5.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6.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7.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四、關鍵句子翻譯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他順着溪水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2.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

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4.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兒都很安適快樂。

5.(2014·株洲)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漁人前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

6.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一類的東西

  五、文意理解

1.作者在這篇文章裏寄託了怎樣的社會理想?這個理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不能變成現實?今天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陶淵明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裏,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作者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願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程度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2.漁人“一一爲具言所聞”,桃源人聽了之後爲什麼“皆嘆惋”?

爲世外的戰亂紛爭而嘆惋,爲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嘆惋。

3.(2014·安順)選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桃花源人淳樸、熱情的特點?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或“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或“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2014·安順)“黃髮垂髫”分別指代什麼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生活景象?

“黃髮垂髫”分別代指老人和小孩。“黃髮垂髫,並怡然自得”展現出一幅和諧安寧、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

5.(2014·安順)本文演繹出的一個成語是什麼?本文寄託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

成語是:世外桃源。寄託了作者嚮往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亂,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會理想(寄託了作者嚮往一個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勞動,人人平等,和樂富足,寧靜和諧的社會理想)。

6.作者在文中描繪了一個優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寄託作者的社會理想,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願望。

7.漁人“處處志之”,後來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有什麼用意?

作者這樣寫是暗示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使故事顯得亦真亦幻,給桃花源增添了神祕色彩(或:使文章懸念迭起,引人入勝)。

六、文章中心概括

文章描繪了武陵漁人偶入桃源的見聞,用虛實結合、層層設疑和浪漫主義的筆法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也是對黑暗現實社會的否定與批判。

  中考真題與名師預測

一、(2011·河北)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後面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