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雨後》教學反思?(二年級下冊)

《雨後》教學反思?(二年級下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篇一:《雨後》教學反思

雨後》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詩作,全詩以淺近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雨後 孩童戲說的嬉鬧情境,勾畫出孩童活潑、俏皮的形象,讀來不由得讓不敢惹爆發出會心的一笑。詩歌源自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教學中也只有讓學生走進詩歌所描繪的生活,他們才能更深入的體驗蘊含的情趣。因此,教學中我們應從學生生活入手,圖文結合,現實與想想交錯,讓學生充分感受這份童真童趣。可是,談話倒入,引導學生回憶:雨後你們在水中痛快的玩過嗎?說說你們是 怎麼玩的?待學生暢所欲言後,老師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朗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想像是個所描繪的情境。這樣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便被帶入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學中通過聯繫學生的生活體驗,感悟兄妹倆的興奮和樂趣。在引導學生觀看插圖,說一說兄妹倆的動作,神情甚至模仿他們的樣子演一演,如:“小哥哥使勁踩着水”,“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嘴裏說‘糟糕---糟糕!” 小妹妹咬着嘴脣,提着裙子輕輕地小心跑。學生在表演中更進一步的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加體味到了文中表現出來的那份童真與童趣。

《雨後》教學反思?(二年級下冊)

  篇二:《雨後》教學反思

《雨後》一文,是一篇貼近兒童生活的詩歌。在低年級學生中就是要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有樂趣纔會喜歡。重視學生閱讀感受和體驗。歸根到底是爲了突出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讓學生對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詩歌的朗讀更要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反覆朗讀,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一、初讀詩歌,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

本課充滿童趣,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結合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樂。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讀準、讀通課文,整體瞭解詩歌所要表達的內容,初步感知一羣孩子們赤腳在雨後的廣場上玩水嬉戲,好象“神仙一樣”的快樂的情景。喜歡雨後玩水,這是兒童的天性,學生們一定會有同感,讀起來也就十分自然合拍。同時,課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學生帶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特別是文中的二、三節中,哥哥雖然在玩水的過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歡喜、興奮、驕傲”。爲什麼滑了一跤卻反而“興奮和驕傲”,這是兒童一種特有的心理,貼近兒童的生活。因此,學生們讀了更會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和滿足!

二、讀中感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重點描繪了一對小兄妹倆在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的刻畫了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以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着力刻畫了兩人的動作、神態和語言。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採用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在讀中感悟兄妹倆在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並從讀中揣摩兩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擔心、歡喜、興奮和驕傲,以及妹妹的膽小、想玩水的心理。激起學生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如通過讀“使勁地踩着水”、“濺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褲子”等詞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從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對妹妹的關心。從妹妹動作“緊緊地跟”、“咬着脣兒”、“提着裙兒”、“輕輕地跑”感受到妹妹膽小卻又想玩水的心理。

  篇三:《雨後》教學反思

《雨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詩,作者是冰心。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小兄妹雨後踩水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地刻畫了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初讀詩歌,覺得這樣的寫作手法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不是太深奧了點,詩中任務那矛盾的心理孩子們能真切體會嗎?課上完了,才知道,這樣的詩歌恰到好處!因爲詩中的主人公是孩子,與學生能年齡相仿。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想法,他們不也曾有過!

兩節課的教學,有些許值得回憶的地方,記下以反思:

一、課題引路,導入課堂

課題是《雨後》,寫的一場夏雨之後。初讀課題後,我便問道:“從詩中哪些語句你看出這是一場雨之後呢?”“這又是怎樣的一場雨呢?”兩個問題的逐步拋出,引起了孩子濃厚的興趣,嘰嘰喳喳地將課文度開了。一會便找出“閃着金光”“一片海洋”等詞語,並解釋得相當美妙:“正是下了一場雨,樹梢纔會掛着雨滴。太陽出來了,照在上面,金光閃閃,多美呀!”“廣場上成了一片海洋,說明雨下得很大呀,小雨過後,就只能出現小水塘了。”

二、字詞教學,緊扣中心

文中的生詞不多,像“赤腳”、“妹妹”、“興奮”、“咬”學生都較好理解。重點在於“樹梢”這個詞的理解,讀起來似乎又有點懂,但真正的理解很多小朋友還是雲裏霧裏。課堂上,我在黑板上板畫了一棵樹,隨即問道:“哪個小朋友來畫畫‘樹梢’指的是哪兒?”一生走向黑板,用粉筆在樹的主幹與樹枝的交叉處點畫了一下,不少小朋友點頭表示贊同。我不置可否,繼續說道:“那小朋友拿出字典,用我們剛學的部首查字法查查梢的意思。”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指名一生讀道:“是指條狀物細的一頭,指末端。”“那樹梢呢?”我指了指黑板上的畫,“這樣畫樹梢對嗎?”學生一下明白過來,很快地糾正的錯誤的畫法。此刻,我再出示雨後樹梢掛着雨滴,閃着金光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想象,水到渠成。

“使勁踩”這個詞不理解紮實了,孩子們就難以感受到詩中小男孩玩水的痛快。於是,指名一同學來演示一下這個動作。第一個女生踩得非常文靜。我相機問道:“你們覺得這是怎樣踩?”“輕輕地踩。”不少孩子搶着答道。再請一生,繼續問道:“這是怎樣得踩?”“稍微用點力地踩。”再請一生,這個小男孩可謂是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小臉漲得通紅,用力地踩着地面。孩子們不約而同地說:“使勁踩,使勁踩。”巧的是,小傢伙用力過猛,重心不穩,差點滑到。孩子們哈哈大笑,自然給課堂增添了不少樂趣。

三、啓發想象,描繪童心

全詩視角獨特,猶如一架攝像機,鏡頭先是對準了雨後的廣場,而後逐漸拉近到廣場上的孩子,最後聚焦在了一對戲水的兄妹身上。詩歌學完後,抓空白處提問:“鏡頭又開始轉動了,轉到另一些孩子身上,他們一樣玩得很快樂!你也玩過水,在哪玩,怎麼玩?現在鏡頭對準你,用語言來給我們描述一下吧!”孩子們開始了回憶,開始了想象,開始的幸福的語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