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二年級《印第安人的兀鷹鬥牛節》的教案大綱

小學語文二年級《印第安人的兀鷹鬥牛節》的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祕魯的印第安人有一個風俗,那就是在每年的七月,都要過一個奇特的節日,這個節日持續十天。這是一種極富政治、宗教色彩的、既莊嚴又隆重的盛大節日,這個節日被稱爲“雅瓦爾節”。“雅瓦爾”就是“血”的意思。“雅瓦爾節”就是“血的節日”或“血的狂歡節”。他們爲什麼每年都要過這麼一個帶有血腥味的節日呢?

小學語文二年級《印第安人的兀鷹鬥牛節》的教案

事情要追溯到十六世紀早期,那時,西班牙征服者對盛產黃金的印加帝國垂涎三尺。西班牙的皮薩羅終於在一五三二年征服了印加,絞死了印加最後一個皇帝阿塔瓦爾帕。十年後,查爾斯金特建立了祕魯管轄區,把印第安人趕往金礦、銀礦及大莊園,強迫他們勞動。

印第安人多次反抗無效,他們不禁想到了大兀鷹。於是,他們每年舉行一次“雅瓦爾節”,這個節日最主要的一個活動就是大兀鷹鬥牛。不肯屈服的印第安人把大兀鷹比作自己,把被大兀鷹斗的牛比作殖民統治者。當他們看到大兀鷹騎在牛背上,用尖嘴利爪猛啄狠抓,直至將牛折騰個半死時,他們好像看到了殖民統治者的下場,不禁又增加了復仇的信心。

所以,“雅瓦爾節”實際上成了印第安人復仇的象徵。

每年節前,“雅瓦爾節”的主持人科塔邦巴斯鎮的鎮長挑選出數名對大兀鷹的活動習性瞭如指掌、又膽大心細、敢於冒險的人前往大兀鷹生活區去捕鷹。

大兀鷹被抓到後,爲了讓它在“雅瓦爾節”上大顯身手,人們像招待貴賓一樣款待它,給它吃狗肉、羊心,還給它喝用玉米釀成的“希加”酒。

正式鬥牛那天,當地居民早早地來到鬥牛場,有人甚至徹夜未眠,在鬥牛場外等候着,希望搶到好位子。

在狂熱的掌聲中,那隻養得肥壯結實的大兀鷹身披紅色斗篷,在捕鷹手的帶領下繞場一週。接着,一隻精挑細選出來的`最壯實、性子最野的公牛也被牽了出來,在場子裏繞場一週。無論是大兀鷹,還是公牛,都是雄糾糾、氣昂昂,不可一世的樣子。

鎮長作了簡短講話後,鬥牛正式開始。我們讀一讀有關“戰鬥”的具體描寫:

“人們給大兀鷹和壯牛灌足白酒,然後用繩子把兀鷹系在牛的腰部,藉助一根又粗又尖的鋼棍和一條皮鞭,把馱着大兀鷹的壯牛驅趕入場。大兀鷹騎在牛背上,用兩隻利爪緊緊抓住牛背的皮膚,用尖嘴窮兇極惡地狠啄牛的身體。此時,牛吼叫、蹦跳、尥蹶子,向前衝,在場上打圈子,牛越掙扎,大兀鷹啄得越兇。牛疼得打顫,怒得發瘋,一會兒停步頓足,一會兒奔跳,但試圖把兀鷹從背上摔下來的一切努力均屬徒勞,只見牛體血肉橫飛,鷹嘴和牛背上的肉血淋淋地粘在一起。牛開始支持不住,打了幾個趔趄,然後慘叫一聲,倒在地上。

接着,柵門大開,獵手在人羣的歡呼聲中進入場地,解開捆綁大兀鷹的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