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30課《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30課《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30課《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普短文,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下面反思一下課堂教學的情況:

一、猜謎語入,整體感知課文

爲了吸引學生興趣,我採用學生很感興趣的猜謎語活動。接着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從而讓學生明白課文要日講的主角就是“水”。本節課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儘快投入到角色中,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這樣,不但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二、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教學《我是什麼》這篇科學短文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化難爲易。學習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看課件理解各種雲:“白雲”、“烏雲”和“霞”。學習第二自然段描寫“雨、雹子、雪”的句子時,通過看課件給學生直觀感性的認識,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落”“打”“飄”用詞的準確性。學習第三自然段可利用課件展示“平靜的池水、緩緩流淌的小溪、奔騰的江河、波濤洶涌的大海”,學生一下子就理解了。第四自然段是讓學生了解水“溫和與暴躁”的不同性格,尤其是它有危害人類的一面,應該讓學生有較爲直觀的認識,他們因年齡和生活環境的侷限無法看到的實景,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展現。如,灌溉農田的情景、水電站、洪水爆發等錄像資料。

三、不足之處

1、四人小組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在四人小組朗讀第二自然段時,很多學生之顧着分任務,而不是在朗讀,浪費了讀書的時間。看來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我應該在平時更加註重培養組長的指揮能力,讓學生明確任務,按老師提出的要求合作交流。

2、學生的朗讀不到位。這個問題得在平時的課堂中解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要加強自身的修養,真正起到示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