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上10課《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四上10課《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1: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麼是幸福。十年後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爲了讓學生弄明白幸福的真正含義,教學時,我從一下及個環節入手

四上10課《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1.從課題入手讀懂故事,進入生本對話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麼》,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請學生上黑板板書課題,讀題。)接着我請同學們開書認真地讀讀課文,並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師: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學生邊讀邊畫填補空白,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學生畫句子,讀課文,交流。老師總結歸納。

2.、再造想象,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於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裏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如果此時結束這一學習環節,表面看學生似乎把課文的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去太遠,孩子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於是我相機拋出了一個問題:這三個青年爲什麼會感到幸福?孩子們一聽,楞住了。他們可能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我於是引導他們: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生的故事。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蹟。在他們的腦海裏,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3、多元感悟,體會語文的幸福的含義。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在這一課的最後,許多學生都說了很多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真實的,是值得尊重的。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2:

這是篇略讀課文,篇幅較長,是按故事發展的順序寫的,雖然文中出現了多處較奇異的情節,但也都是學生預料之中的,順理成章地發展下來,也許學生懂得了童話並不真實。文章的故事情節雖然奇異,但內容還是比較簡單,學生基本都懂。可能存在的就是對於理解智慧的女兒最後說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就是“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的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因爲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把教學重點定爲:什麼是幸福以及三個牧童是怎樣弄懂幸福是什麼的。再加上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多的講解。在學生大體瞭解課文內容後,抓住三個青年和智慧女兒的話,讓學生思考,並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學生通過交流明白了是勞動讓他們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纔是幸福的。之後我讓學生聯繫他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看法,自己什麼時候感到最幸福,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在說中,在讀中品味幸福的含義,並能記住這句話,經過幾個輪迴,同學們都理解並記住了這句話。最後讓學生交流自己對幸福的理解。有的同學說“在學校裏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是幸福的”、“在學校裏遵守紀律,與同學和睦相處是幸福的”,有的同學說“有家裏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幸福的” 、“做好自己的事,不讓爸爸媽媽操心是幸福的”,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學生說“我們全班同學能一起坐在教室裏學習是幸福的”。有的說有一次在路上幫助了別人,人家對我說謝謝時,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說我在家裏幫媽媽作家務時,媽媽誇我時,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助人爲樂的教育。

與此同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了一些關於幸福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

最後,我還安排了一個演課本劇的環節,雖然孩子們熱情很高,但結果不理性。可能是我一開始交代得不是很清楚,沒有仔細教他們該怎麼去演。當然,要想演好,還得記臺詞,但時間過短,他們講了第一、二句,後面就忘詞了,因此馬上亂場了。以後有時間,讓他們再準備準備,成功地來演一次,這樣也許更能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特長。

在上完了這一課之後,我也對自己做了一個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讀的形式少:

比如,我可以用默讀、生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比賽讀等方式。以讀爲主。讓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2、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體現出來:

比如,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出現了問題之後,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師在評價,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

3、對幸福的理解,我認爲幸福就是付出,勞動就是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錢時,你有想過你的父母的感受嗎?上課不聽講時,你有想過老師的辛勤勞動嗎?……我在上課時就沒有怎麼好好的.去引導,這種學生就是明顯的只知道叫別人幫助自己,不知道自己也要去幫助別人,就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老師不只是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好讓他們都能更好的成長。

通過這節課,我懂得了發揮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性,只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平臺,他們就一定能在學習中大有收穫。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3:

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以爲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努力做到教學相長,穩步上升。

在今天的課堂上就出現了讓人難堪的一幕。我教學的是《幸福是什麼》,學完課文後,學生對童話的主題幸福的含義有了比較深刻的,透徹的瞭解(幸福就是通過勞動,很好的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我就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你能說說自己的幸福嗎?”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幸福,說出自己的生活。於是,同學們的情緒高漲起來,一個個說着自己的幸福。當我叫到李同學時,他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稱那美麗的姑娘爲智慧的女兒?”問題提出了總要解決吧,有的學生說:“她是智慧的女兒所以稱爲智慧的女兒。”有的說:“她很聰明,所以稱她爲智慧的女兒。”應該說說出自己的疑問是值得讚揚的,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但是卻完全背離了這節課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的內容進行“自定向”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特別容易偏離教學的實際軌道。同時教師在應該引導的時候必須起好引導作用,絕不能因爲怕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出現被學生牽着鼻子走的現象。

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體會幸福的所在。表面看學生似乎把課文的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去太遠,孩子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如果在教學中我能這樣設計:想象一下這十年中在他們身上發生怎樣的動人故事。那麼他們可能會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蹟。這樣在他們的腦海裏,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