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老張賣糖果》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老張賣糖果》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老張賣糖果》教學反思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體現“全面”與“綜合”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的一個新理念。語文綜合素質是指能適應社會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語文素養。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爲宗旨的綜合素養,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實踐證明,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確是一條可行之路。加德納的多元智能學說作爲一種理論支撐,也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注入了活力。
  如在《老張賣糖果》的教學中:
  師:同學們,海鹽開張了一家新的大型超市“家得利”,再加上“農工商超市”、“家友超市”等,物品真是琳琅滿目,品種齊全。假如你要去買些東西,你會去哪一家商店?生:我想去家得利超市。
  師:爲什麼?
  生:因爲家得利超市我沒有去過,想去看看。
  生:我想去家得利超市,因爲新開的超市,商品會,而且比較便宜。
  師:的確是這樣的,當你買東西時,你喜歡遇到一位怎樣的售貨員呢?
  生:我想遇到一位態度好一點的,脾氣好一些的,對顧客很熱情的售貨員。
  生:我想遇到一位技術熟練,待人熱情的售貨員。
  師:今天,有一位賣糖果的售貨員來到了我們身邊,出示課題,齊讀。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生:簡單介紹對老張的認識。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人要實現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發展,必須將所學真正理解並能學以致用。對此,生活化教學正可以發揮它獨特的優勢。生活化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因爲在學習內容與學生體驗間建立聯繫,使新學內容能較快地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達到真正理解,這是優化學習過程的有效途徑。如在這個導入課文中,抓住了海鹽“家得利”超市的開張這一情節,讓學生各抒己見。並讓學生說說你喜歡遇到怎麼樣的售貨員,各自談一談,一步步緊密結合生活實際,抓住了學生的心,把語文、課堂、知識結合起來,有機融合成一個整體。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在心中對這篇課文已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與把握,爲課文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又爲體會老張的優秀品質埋下了伏筆。
  1、學習活動由單調——生動。學習與生活的脫離使教學變得過於抽象、理性,“迴歸生活”已與峨來越被教育所認可。比如課題的導入,教師可一人說,也可教師設計好“圈套”,讓學生往裏鑽,但都是教師一相情願,得不到真正的雙方互動。在生活情境中,學生把已有的認知進行在調整,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起學習積極性,由單調變爲了生動。
2、體驗渠道由單一——複合。也就是說,教學中圍繞一個概念,可以用多元的渠道,打開多扇窗戶,達到高效的學習。比如《老張賣糖果》中,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體會上,談自己喜歡的售貨員,一個學生有一個學生喜歡的原因,每個同學都希望說一說,這個“標準”就是課文的核心,體會的優秀品質,打開“多扇窗戶”就在想、說、聽等方面得到培養。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爲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爲學生作爲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的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