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精選5篇)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教學實錄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真實還原,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精選5篇)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掌握常用的識字方法。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讀好帶有質問語氣的句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明白不要輕信權威的話,有自己動手嘗試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的科學家朗志萬說話的目的。

教學難點: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動手是個好習慣。

教學準備:

玻璃杯,紙張、水盆、小石子、詞條。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課前老師已把同學們分成4個小組,這節課只要你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積極發言就會爲你的小組贏得一枚“戴皇冠的小精靈”,看哪個小組這節課能成爲“精靈小組”。有信心嗎?

生:有。

師:同學們仔細看圖,你發現了什麼?(電腦屏幕出現一幅圖片)

生積極發言:一個小女孩。

師:觀察真仔細。再看看還能發現什麼?看誰能爲你們小組贏得第一枚小標誌?快,老師在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你喲!

學生疑惑、思考。

師:老師提示你一下,你倒着看看。

找到的同學驚喜地舉手:我看到了一位老人。

師:看,只要你善於觀察就會收穫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識,對不對?

生:對。

師:喜歡上語文課嗎?

生:喜歡。

師:想學好語文嗎?

生:想。

師:告訴你們一個學好語文的小祕密:凡是喜歡他的語文老師的孩子,語文也會學好的,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語

師:好了,我們開始上課吧?講課前,我們先來做個小實驗,

生:(好奇地)好!

師演示:請看,一隻杯子裝滿了水,再蓋上一張紙。然後把杯子快速地倒過來。請問,如果現在我把手移開,杯子裏的水會不會灑出來呢?

生1:我覺得水會灑出來。

師:說得真完整,這是你的想法。

生2:我覺得水不會灑出來。

師:有的同學說會灑出來,有的同學說不會,這些都是你們的猜測。結果是什麼呢?老師告訴你們吧:水一定會灑出來的,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組課文就與動手動腦有關。每位善於動腦的同學,都爲你們小組爭得一枚小標誌,看看誰是我們這節課最會思考的小組。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五十三頁,大聲朗讀上面的單元導語兩遍。一會兒我要檢查,看看誰讀書的收穫大。

生大聲朗讀導語。

師:讀完了嗎?

生:讀完了。

師:我要檢查了。

師出示生字卡片: “鋸”

師:我找一位同學起來領大家讀兩遍,誰願意?

師找一名舉手的同學起來領讀。

師:誰有好方法快速記住它?

生1:熟字加偏旁,金字旁加上居字。

生2:這個字是形聲字,右邊是居,整個字還讀鋸。

生3:我用組詞的方法,鋸開,鋸斷。

師:還有嗎?

生4:電鋸,拉鋸。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用這麼多方法很容易就把這個字記住了。

師出示卡片:風扇 扇風

師:發現什麼了嗎?

生1:這兩個字相同。

師:還有嗎?讀一讀試試,每個字的讀音一樣嗎?。

生2:“扇”是個多音字。

生3:“扇子”是個東西,“扇風”是個動作。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第一個“扇”字表示的是一種東西的名稱,第二個“扇”,它表示的是一個動作。這兩個字的位置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不同,我們的漢字真有趣。像這樣的詞還有很多,以後我們會逐漸學到。

師出示卡片思考,領讀兩遍,貼黑板上。

師:你能說說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要多動腦。

師:哦,你很聰明。你讓我們明白了思考就是要多動腦。我們班學生都很有智慧,很棒。

師:關於這一單元我們一共要學習幾篇文章呢?不能猜,要趕緊找。

生有的在一頁一頁往後面翻着找,有的看目錄。

師:找到答案了嗎?你們是怎麼找的?

生1:翻課文找的。

生2:看目錄找到的。

師表揚翻目錄找的同學愛動腦筋,找得速度快,並獎勵一個小標誌。

師:看來只要動腦筋,同一個問題,你會發現不同的解決方法。

二、學習課文

師: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文章《動手做做看》。來,跟老師一起動手寫寫吧,你可以自己邊讀邊寫。寫完全班齊讀課題。

師:“動手做做看”,與我們單元導語裏的哪一個詞語的意思差不多?

生1:智慧。

師:智慧是動手去做的意思嗎?這個詞是指在頭腦中的一些想法。

生2:勞動。

師:嗯,勞動是要動手,還有沒有別的詞語?

生3:實踐。(板書:實踐。)

師:我們明白了,原來實踐就是動手做做看。

師:課前預習課文了嗎?

生:預習了。

師:要做到把每個字都讀對,都會讀了這纔算是預習了。那我要考考你們了,好,先考男生,誰會讀的勇敢站起來。

願意起來讀的男生站起來了。

師:請你們讀第二自然段。

男生讀。

師評價讀得很準確。

師:再考女生,誰會讀的勇敢站起來。

願意起來讀的女生站起來了。

師:好,請你們讀第三自然段。

女生讀。

師評價讀得也很棒。

師:現在我要增加難度了,考你第一自然段,誰會讀的勇敢站起來。

師:同學們預習得非常好,看來難不倒你們。

師:接下來,我們換種讀法。先聽清要求:默讀課文,要做到不出聲,不動嘴脣喲。邊讀邊想故事裏都有誰?把他們的名字畫出來。看看誰會動腦筋讀書。

生默讀課文……

師:課文讀完了?故事裏都有誰?

生1:朗志萬 伊琳娜

師板書人名。

生2:還有兩個小朋友 媽媽

師:你能告訴我這兩個小朋友的名字嗎?

生:不能,課文裏沒有名字。

師:爲什麼在課文裏,他們的名字沒有出現呢?

生:因爲課文主要不是寫他們。

師:哦,我明白了。原來這個故事主要是講朗志萬和伊琳娜的。今天我的收穫真不小,原來從有沒有名字上就能體現出誰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師:那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這兩個主要人物。

師:這些外國人的名字可真不太好讀,跟老師讀兩遍。

師:朗可以組成什麼詞?

生1:朗讀

生2:朗誦

生3:開朗

生4:我爸爸的手機裏有天氣預報,在裏面我看見有一個詞是晴朗。

師表揚:真會觀察,真會思考。

師:伊琳娜裏的琳娜兩個字都是左中右結構,可真不好記。誰能動動腦筋,想一個記住它們的好辦法?

生:它們都是形聲字,右邊那個字就是它的讀音。

師:哦,對,讀半邊就行了。你真會識字。“娜”這個字通常用在女孩子的名字裏,形容姿態柔美。

還記得咱班同學誰的名字裏有“娜”嗎?

生:董小娜、段娜。

師:同學們,記住董小娜、段娜,也就記住了“娜”字,對不對?

師:朗志萬是個什麼人物?

生:科學家。(師板書:科學家)

師:有一次,這位科學家給小朋友們提了個什麼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爲什麼?

師點擊課件中“漫”字,“漫”字變大:這個字讀什麼?

生:漫。

師:怎樣就是漫出來?仔細觀察。

師一邊做實驗一邊引導說話: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

生在老師動作的引導下:放進一顆小石子

師:水就會……

生:漫出來

師:順着杯壁流出來,這就是漫。誰來把這句話說完整?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一個小石子,水就會漫出來。

師:怎麼記住這個“漫”字?(板書漫,寫的時候左邊三點水要小一點,窄一點,它只是一個偏旁,右邊曼要大一點,寬一點)。

生1:就是水滿了,流到外面來了,就是“漫”

生3:一個三點水旁,一個“曼”,熟字加偏旁,形聲字。

生4:“快慢”的“慢”換成三點水旁。(師板書慢,擦掉豎心旁寫成三點水旁)熟字換偏旁。

師:“漫”還可以組成什麼詞?

生1:浪漫

生2:漫長

生3:漫畫

生4:動漫

師:同學們就在我們這篇課文後面的生字中,還有兩個生字也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認識,而且它們倆的讀音一樣,快點找一找。

學生找到了“提和題”(師板書)

師:對,他們的讀音一樣,什麼發生了變化?

生:結構發生變化。

生:“是”字一個是偏旁,一個不是。

師:對,要注意:“題”字中的是最後一筆捺要長,包住“頁”字。

師:朗志萬給小朋友提了一個什麼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爲什麼?

師:小朋友們是怎麼回答的呢?

師指一生:一個小朋友說……

生:一個小朋友說:“因爲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說……

生: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你瞧,他們兩個,一個說因爲,一個說一定,他們都覺得科學家說的結論是對的還是錯的?

生:都認爲是對的。

師:伊琳娜又是怎麼做的呢?在課文裏找出描寫伊琳娜的句子。

生: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師: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這是她在……

生:想。(板書:想,在想的下面板書“……”)

師:伊琳娜想啊想啊,怎麼想也想不出道理來。她又是怎麼做的呢?

生:她回到家裏問媽媽。(板書:問,在問的下面板書“?”)

師:媽媽是怎麼回答她的?

生: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聽了媽媽的話以後怎麼做的?

生: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裏。(板書:做,在做下面板書“!”)

師:伊琳娜做的實驗結果是什麼?

生: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板書: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師:這是從文字上看出來的。你還可以從課文什麼地方發現伊琳娜做的實驗結果?動動腦筋,記着: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不一定只有一種喲!

生:課文插圖上。

師:說一說從圖畫上你都看到些什麼?

生1:看到了實驗結果與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生2:看到水灑出來了,流到桌上又流到地上。。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插圖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

師:從圖上可以看出伊琳娜的表情什麼樣?

生1:驚訝的。

生2:驚奇的。

師: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伊琳娜此時的表情、心理讀出來?

抽生朗讀……

師評價:哎呀,你讀得真好。

師:老師剛纔也用了一個“哎呀”,這個哎呀表示我的心情很——

生:很高興。

師:生活中,什麼情況下,你也可以用上“哎呀”?

生1:考試考了一百分:哎呀,我考試考了一百分,真高興。

生2:老師教我們的知識,我們都學會了:哎呀,老師教得真好啊!

師:哎呀,謝謝你的誇獎,老師真高興。還有嗎?

生3:不小心把東西弄丟了:哎呀,我的橡皮怎麼不見了?

師:哎呀,和朗志萬說得不一樣!伊琳娜,越想越——

生:生氣

師:此時,她會想些什麼呢?

生1:這是怎麼回事呢?水灑出來了,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生2:朗志萬,你是個科學家,怎麼可以這樣哄騙小朋友呢?

生3:朗志萬,明天我一定問你個究竟!

師:就這樣,伊琳娜越想越生氣,於是,第二天一早……

生:第二天一早伊琳娜就去問朗志萬:你怎麼能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聽了……

生:哈哈大笑。

師:是啊,朗志萬這麼偉大的科學家怎麼能哄騙小朋友呢?爲什麼朗志萬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呢?快用心去讀,找與問題相關的句子。

生:他想告訴小朋友“科學家的話……”

師:哦,原來朗志萬是想告訴小朋友“科學家的話……”。板書貼詞條。

師:我們的故事裏還有個小插曲,同學們,是誰告訴伊琳娜要動手做做看的?

生:媽媽。

師:你們知道伊琳娜的媽媽是誰嗎?

生:不知道。

師:她是居里夫人。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世界著名科學家,先後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這樣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無法回答女兒提出的問題嗎?

生:不是。

師:那她爲什麼不直接告訴伊琳娜呢?

生:因爲她想讓女兒動手做做看。

師:哦,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要告訴女兒……

生: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課文裏哪句話告訴我們伊琳娜明白了?

生:伊琳娜高興地笑了。

師評價:你真會讀書。

師:同學們,伊琳娜明白了,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你明白了什麼?

生:明白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動手做做看。

師:你明白了嗎?明白了什麼?(再指向問兩個學生)

師:我們大家都明白了……齊讀師手指板書。

師:還記得我們課前做的那個小實驗嗎?

生:記得。

師:面對老師告訴你的結論,你是選擇像故事裏那兩個沒有名字的小朋友一樣相信老師的結論呢?還是像伊琳娜這樣,想一想,問一問,動手做做看呢?

生:動手做做看。

師:其實老師告訴你的答案也不一定是對的,要……

生:動手做做看。

師:老師相信大家,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一定會像我們的單元導語裏說的那樣:(屏幕出示:齊讀畫線句子)只要我們善於觀察,用心思考,勇於實踐,就會有更多的收穫。下一節課,老師期待着你自己的實驗結論。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並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過程方法】

創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樂於實踐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於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具學具】

魚缸、金魚。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設疑,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13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動手做做看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麼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並讀一讀。

評析:上課伊始,教師提出的懸念就吸引住了學生,並相機提出了讀書要求。學生興致盎然,教室裏一片朗朗的讀書聲。

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並勾畫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學生學完以後)誰來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不僅找得正確,而且讀得流利,聲音也響亮,真不錯!還有沒有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1:是因爲魚的重量很輕,它浮起來,水就溢出來了。

生2:是因爲杯子很小,所以水會溢出來。

生3:是因爲魚佔據了杯子的空間,所以水溢出來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應該做做實驗!

評析:給學生充分說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師:看來同學們的看法不一,同學們說得好,百說不如一做,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果,怎麼樣?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裏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結果是──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麼感受?

評析: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形式,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觀察中得出結論。體現了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相結合,語文教學活動化的現代教學理念。

三、迴歸課文,感情朗讀

師: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後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並讀給大家聽?

(師表揚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他們的體會各不相同,也讀出了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師: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說的話,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練習朗讀。

師:請一組同桌分角色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話。

生:一組同桌起來朗讀。

評析:師讓其他同學評讀,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生生互動,共同提高。

師引導:想也不想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來代替?

(師相機指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這種感覺)

生:分男女生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這兩句話。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願意嗎?

(師導讀,生接讀)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這是爲什麼呢?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說──

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於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做了實驗,覺得朗志萬說的不對,她找到朗志萬,大聲質問他說──

生:你爲什麼要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評析:教師毫不吝惜地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同樣是讀課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樣,而每一次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教師的激勵語言無疑爲學生注入了催化劑,學生讀得那麼投入,那樣認真,真正從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師領着學生一起讀書,既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概括能力,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又凸現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學理念。

四、質疑過渡,深化認識

師:現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師板書)

評析: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從讀書、質疑、實驗、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出正確的認識。

五、靜思名言,深化認識

師:在本節課將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名言:實踐出真知。(師出示名言)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

生:齊讀名言,背誦名言。

評析:既注重了語言的積累,又體現了價值觀的導向。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篇3

一、識字導入。

師:學課文前,我們先來認識兩位新朋友。(師出示寫有“朗志萬”、“伊琳娜”的詞卡,生字標上拼音。)誰來喊喊他們的名字?

生1:朗志萬,伊琳娜。

生2:朗志萬,伊琳娜。

師:男(女)生讀。

(男女生分別讀)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他們有關。(邊說邊板書課題)大家一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他們究竟有什麼故事呢?大家趕緊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師: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標上自然段,把課文讀通、字音讀準。

(生自由讀課文)

師:(出示寫了生字詞的小黑板)誰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讀?

(請2-3名學生上臺帶讀)

師:對於這些生字,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我知道把“哄”的口字旁換成“氵”,就是洪國華的“洪”。

生2:我提醒大家,“鱗”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後鼻音啦!

師:把拼音去掉,還能很快地讀出生字寶寶?

(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師:小火車開得又好又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課後反思:生字的呈現應視具體課文而有所不同,本課生字不是很多,可以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呈現生字,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學生字。這樣課堂效果會更好。)

生:課文有7個自然段。

師:分別請7個小朋友來讀一讀。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件什麼事?

(生讀完後)

師:聽了之後,你最欣賞誰的朗讀?

生1:我覺得張卓然朗讀得好,字音很準,也很有感情。

生2:我覺得李怡軒讀得很通順。

生3:郭梓峯讀錯了一個字。

(課後反思:爲了提高課堂效率,請學生讀課文時可以在一小組開火車讀,不必指名讀。同是注意評讀的指向性:字音是否準、語句是否通順。)

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那課文講了件什麼事?誰能簡單地說一說?

生:課文講了科學家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問題,其他小朋友都沒做,只有伊琳娜動手做了做,發現科學家說錯了。

師:你概括得真好!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師:科學家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什麼問題?找到書上的句子讀一讀?(請2-3讀)

(課後反思:朗志萬提的問題學生找到讀一遍即可此處不需做朗讀指導。)

師:對於這個問題,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生1:一個小朋友說,因爲金魚身上有鱗。

生2:還有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學生開始只找到了這兩個)

師:文中就是兩個小朋友嗎?

生3:不是,還有伊琳娜。她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回家問媽媽,媽媽讓她動手做做,然後她就做了,發現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師:我們先來看看前兩個小朋友說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哪個小朋友來讀讀他們說的話?(請2生讀)

師:他們在說這話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呢?

生1:他們想一定是金魚把水喝到肚子裏去了。

生2:他們想金魚身上有鱗,水不會漫出來。

(學生回答與預設不符)

師:給他們提問的是誰?

生:科學家朗志萬。

師:一般科學家說的話,人們會懷疑嗎?

生:不會。

師:這兩個小朋友也認爲科學家的話是_____(生補充:對的)。

師:那他們會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說這些話?

生1:覺得他說的就是對的。

生2:很肯定的。

師:誰能用肯定的語氣來讀讀這兩個小朋友說的話?

(請2-3生讀、分角色讀)

(課後反思:低年級的朗讀指導,應引導學生從文本中、關鍵詞句中獲得感悟,這樣的朗讀指導才能讓學生具體可感。而不需去挖掘字裏行間所蘊含的深層的東西。)

師:聽了這兩個小朋友的話,你想說什麼?

生1:我覺得魚身上的鱗和水會不會漫出來好像沒有關係吧。

生2:我也覺得他們沒說對,可也說不出爲什麼。

師:伊琳娜和你們一樣也有同樣的疑問,她會說什麼?做什麼呢?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

生:第4、5自然段。

師:誰來讀一讀?

(請1生讀)

師:當伊琳娜把自己的疑問告訴媽媽時,媽媽怎麼說的?

生:不能光想,你要動手做做看。(師順勢出示媽媽說的話)

師:話中的“光”字,你能換成另一個字嗎?

生:只。

師:說完整。

生:不能只想,你要動手做做看。

師: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

(有幾個學生搖了搖頭)

師:伊琳娜她對科學家的問題想了沒有?

生:想了。

師:是啊,當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先動腦筋想,如果可以的話還應動手去做做看。媽媽當時會用什麼樣的語氣對自己的孩子說這句話?

生1:很溫柔的。

生2:面帶微笑的。

師:是啊,媽媽會鼓勵伊琳娜去做。誰來噹噹這位媽媽說說這句話?(指導學生讀媽媽的話)

(課後反思:在課堂上,當我問到:“不能光想,那要不要想?”時,有一兩個學生竟搖了搖頭,這讓我有些急了,於是皺着眉頭再問了一遍。如果換一種問法,就不會有這樣的意外:“對於朗志萬的問題,伊琳娜思考了嗎?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語文教學應緊扣文本,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來理解課文。)

師:當伊琳娜把金魚放進杯子裏時,水卻_____(生補充:漫出來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試驗結果。(出示掛圖)

生議論:水漫出來了,都流到地下了!

師:仔細觀察,看到這樣的結果伊琳娜當時的表情怎樣?

生1:吃驚!

生2:生氣!

生3:她非常生氣。朗志萬怎麼可以說謊話來哄騙我們!

師:伊琳娜非常生氣,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問朗志萬,她怎麼問的?

(本意是讓學生讀書上的句子)

生1:老師,我想創造一個問的話:朗志萬,您是科學家!您怎麼可以說假話來騙我們?

(學生受到啓發,紛紛想創造自己的問題來問朗志萬。)

師:(急於回到課文)誰能找到書上的句子讀一讀?注意讀出伊琳娜非常生氣的語氣。(指名讀該句)

(課後反思:課堂進行到這兒,應該是一個高潮:有很多學生想用自己的話來代替伊琳娜問朗志萬,學生能有這樣的情感,得益於前面理解的到位,但我沒能很好地抓住這一生成的閃光點,而把學生拉回了課本,讓學生找書上的句子讀,給課堂留下了遺憾。倘若順着學生的思維往下教學,學生在充分說之後,有助於更好地朗讀伊琳娜的問話,進而明白伊琳娜開始非常生氣,而後又“高興地笑了”的情感變化原因。)

師:聽了伊琳娜話,朗志萬卻______(生補充:哈哈大笑)

師:他說了些什麼?

(請一生讀第7自然段)

師:“哄騙”是什麼意思?

生1:就是騙人的意思。

生2:就是說謊話。

師:朗志萬到底有沒有“哄騙”小朋友?

生齊:沒有。

生1:朗志萬是想考考小朋友。

生2:他故意出這個問題,讓小朋友去動手做。

師:比較媽媽和朗志萬說的話,有什麼相似之處?

生:都有“動手做做看”。

師:比較媽媽和朗志萬說的話,有什麼相似之處?

師:是啊!媽媽和科學家朗志萬都鼓勵小朋友遇到問題時,多動腦筋想,在適當的條件下動手做做看。

四、結課留疑,書寫生字。

伊琳娜聽明白了朗志萬的話,可能會說些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再討論。接下來我們學寫兩個生字:哄、騙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篇4

文章摘要:

學習目標

①會認“朗”等10個生字,會寫“另”等9個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於實踐的意識。

③能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想像,並把想像的內容寫下來。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①同學們,當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你們是怎麼做的呢?(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老師隨機評價)

②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說“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問的時候,是怎麼做的?(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識記生字

①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多讀幾遍。

②自主識字:學生自己識記生字,對自己認爲難記的記,想辦法把它記住,把不好記的字標出來。

③小組內交流學習生字的情況。

a.

告訴同學,自己是怎樣記字的。

b.

討論:不好記的字怎樣把它記住。

④全班討論。

a.

全班齊讀去掉音節的生字。

b.

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老師鼓勵、尊重學生各自的識記方法)

⑤書寫生字。

a.

討論如何把字寫正確、寫好看。

b.

完成課後“我會寫”的內容,老師巡視指導。

c.

學生展示自己所寫的字,老師隨機評議。

學生自讀課文,用“__”勾出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

孩子們,誰來告訴大家,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課件出示朗志萬的問題。生齊讀)

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①學生自讀課文,想想孩子們聽到科學家的問題是怎麼想的?用筆勾畫出來。

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號。

②小組討論解決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③交流體會。

老師重點引導體會句子中帶橫線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課件出示相應課文內容)

a.

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b.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拓展課文內容

①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你想這時她可能會說些什麼?

②學生思考後自由發言。

③鼓勵學生把自己說的話試着寫下來。

④老師小結。

鞏固生字

①做組字遊戲。

②出示要求會認、會寫的字,學生進行組詞競賽。

課外作業

動手做做課文中的實驗:把放入水中的物體變一變,仔細觀察,漫出水的多少與放進物體大小有沒有關係。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篇5

一、談話導入課題

師:上課前我們先聊聊,如果遇到難題你們會怎麼辦?

生:動手試一試。

生:自己解決。

生:先動腦再動手。

生:先想一想,如果想不出來,再問別人。

師:請教別人也是一種好辦法,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課文的題目就出現在你們剛纔回答的問題裏。(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動手做做看。

師:把這兩個平舌音讀好,再讀一遍。(生再讀課題。)

師:這篇課文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大家趕緊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標上自然段,把課文讀通、字音讀準。

(生自由讀課文)

師:(出示寫了生字詞的課件)誰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讀?

(請2-3名學生上臺帶讀)

師:全班一塊兒讀當然會了,哪列火車來開開?

小組開火車讀。

師:小火車開得又好又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生:課文有7個自然段。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師: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科學家朗志萬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什麼奇怪的問題,讓我們可愛的伊琳娜這麼生氣呢?快看看第一段,用波浪線輕輕地畫出這個奇怪的問題吧!

找到書上的句子讀一讀?(請2-3讀)

師:對於這個問題,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生1:一個小朋友說,因爲金魚身上有鱗。

生2:還有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學生開始只找到了這兩個)

師:文中就是兩個小朋友嗎?

生3:不是,還有伊琳娜。她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回家問媽媽,媽媽讓她動手做做,然後她就做了,發現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師:我們先來看看前兩個小朋友說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哪個小朋友來讀讀他們說的話?(請2生讀)

師:他們在說這話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呢?

生1:他們想一定是金魚把水喝到肚子裏去了。

生2:他們想金魚身上有鱗,水不會漫出來。

(學生回答與預設不符)

師:給他們提問的是誰?

生:科學家朗志萬。

師:一般科學家說的話,人們會懷疑嗎?

生:不會。

師:這兩個小朋友也認爲科學家的話是_____(生補充:對的)。

師:那他們會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說這些話?

生1:覺得他說的就是對的。

生2:很肯定的。

師:誰能用肯定的語氣來讀讀這兩個小朋友說的話?

(請2-3生讀、分角色讀)

師:爲什麼說這是個奇怪的問題呢?

生:因爲一個杯子裝滿了水,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出來,可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多奇怪呀。

師:哦,關鍵就是“漫”,看老師做的動作哦!看誰看得仔細。

(師:拿起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往杯子裏放入煮熟的雞蛋,“譁”水漫出來,灑在地上)

生:啊~

師:什麼現象?

生:(齊說)水漫出來了

師:杯子裏水滿了,雞蛋放進去,水就會流出來,這就是“漫”。

你還見過什麼漫出來?

生:喝飲料的時候,把飲料倒到杯子裏,杯子滿了,飲料就會漫出來

生:喝牛奶的時候,杯子滿了,牛奶漫出來

師:這兩位同學都特別留心觀察生活,真好。

師:“漫”和“流”、“灑”一樣嗎?

生:流就是水管裏的水從水管裏流出來

生:血在血管裏流

師:灑呢?誰灑過水?請舉手。怎麼灑水的?做做灑水的動作

生:做灑水動作

師:水滿了,往外流,就是漫。它和流、灑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又學了一個新的字。

師:伊琳娜是不是和這兩個小朋友想的一樣呢?她怎麼想?

生: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又想不出道理來。”

師:你從這句話裏知道了什麼?

生:伊琳娜愛動腦筋

師:(板書“愛動腦”)伊琳娜不像其它兩個小朋友那樣輕信別人,她有主見;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像伊琳娜一樣動腦筋,不要盲目地隨從別人,“不盲從”(板書:不盲從)

師:伊琳娜有了問題,她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往下看

生:讀句子“她回到家裏問媽媽。”

師:她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回到家裏問媽媽。(板書:不懂就問)

你在遇到問題時,有其它解決問題的辦法嗎?

生:查資料、問同學、問老師

生:問家長

師:這些人都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呢?我們可以問我們的“小老師”――

生:字典

師:大家解決問題的辦法真不少。那伊琳娜的媽媽告訴她答案了嗎?

生:沒有

師:媽媽是怎麼說的?

(課件: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生:齊讀句子

師:你知道媽媽說的這句話的意思嗎?你能給這句話換個說法嗎?

生:不能光靠腦子想,不動手,永遠不知道答案

生:不能光想,一定要動手做做看

生:只靠腦子想,是不行的,還要動手做一做

師: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心裏是怎麼想的?

生:媽媽想讓孩子學會動腦、動手

生:媽媽想,我要是把答案告訴孩子,孩子就不會動手自己找答案了

師:這位媽媽不告訴孩子答案,而是讓孩子自己動手找答案,這種做法多有意義啊!你們想認識這位偉大的母親嗎?(課件)

生:哇~

師:這就是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聽說過她,居里夫人是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生:哇~

師:伊琳娜有沒有動手做一做?讀第五段,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生自由讀

師:我們來看看伊琳娜做的實驗

(課件:實驗動畫)

師:你看到了什麼結果?

生: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另一個學生挑戰讀

一生帶領大家齊讀

師:如果你是伊琳娜,這時候,你想說點什麼?

生:哎呀,我受騙了吧

師:瞧~(看板書圖片)伊琳娜多麼生氣呀!誰能學着伊琳娜生氣的樣子讀讀她質問朗志萬的話?

生:讀“您怎麼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真的哄騙小朋友了嗎?

生:(齊)沒有

師:他爲什麼這樣做?

(課件: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生:讀“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一生挑戰讀

生:齊讀

師:伊琳娜聽懂了嗎?她聽懂了什麼?

生:伊琳娜知道了朗志萬沒有哄騙小朋友;

生:伊琳娜知道了,科學家的話也有不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還生氣嗎?

生:不生氣,她高興地笑了

師:(把板書中伊琳娜的圖片換成笑的)伊琳娜會笑着對朗志萬說些什麼?

生:先生,對不起,我誤會您了

生:謝謝您,讓我知道了科學家的話也有不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生:謝謝您讓我知道了凡事要多動腦,多動手的道理。

師:你從朗志萬的做法裏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生:我知道了朗志萬沒有哄騙小朋友

生:我知道了朗志萬這樣做是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師:朗志萬先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追問爲什麼,就是想讓孩子們動腦筋,發現問題,再自己動手實踐,找到答案。他對孩子們的培養這麼用心,這多麼讓人敬重啊!

師:正是由於朗志萬的培養和媽媽的鼓勵引導,讓伊琳娜從小養成了“愛動腦,不盲從,動手做”的好習慣。伊琳娜長大以後,在1939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她就像一朵美麗的花兒在科學界綻放。(邊說邊完成板書)

師:你們想

認識這個像花朵一樣美麗的女孩嗎?

生:齊說“想”

(課件)

師:這就是伊琳娜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照片,伊琳娜原名“伊倫·居里”,

法國物理學家,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兒。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於1939年榮獲諾貝爾獎 。(第二幅照片)這是她和媽媽居里夫人一起在做實驗。

生:哇~

師:讓我們再來齊讀一遍課題,好嗎?

生齊讀課題

(課件:作業套餐)

師讀作業套餐

1.閱讀《小馬過河》,把讀後的感受說給爸爸媽媽或小朋友聽。

2.動手做做看:杯子裏裝滿水,在上面放上一張紙,然後把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灑出來呢?

3.你能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細心觀察,親自實踐,有禮貌地指出來吧。)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