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祭十二郎文》優秀教學設計

《祭十二郎文》優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教學目的

《祭十二郎文》優秀教學設計

1、領會敘事中抒情的特點。

2、體會作者對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懷念之情。

3、學習破駢爲散、不拘常格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領會敘事中的抒情

難點:體會“邪”“也”“乎”“矣”等虛詞在表達感情上的作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討論法。

 媒體設計

錄音播放。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設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動人的文字都是從心底裏流淌出來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淚,句句動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來爲人們傳誦不絕,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絕調”。大家在讀課文時要注意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深摯感情。

(解說:一是激起懸念,調動興趣;二是突出理解的重難點。)

  二、解題

漢、魏以來,祭文多仿《詩經》中雅、頌的四字韻語,也有用駢文的。韓愈的這篇祭文,雖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氣勢飛動,打破了一般祭文爲死者歌功頌德的陳腐舊套。此文破駢爲散,不拘常格,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創新特色。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總體把握

①聽讀。放錄音或教師範讀(最好是背誦),要求學生注意作者在文中傾注的深沉真摯的感情。

(解說:讓學生感悟文章的抒情基調:悲哀悽楚。)

②誦讀。要求學生帶感情地誦讀全文,然後用一兩句話談談自己的感受。

(解說:讓學生調動直覺思維,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③查讀(預讀)。重點查學生字、詞、句學習情況。

(解說:養成學生充分利用註解閱讀課文並注重詞句積累的好習慣。)

2、具體研讀

①這篇祭文共分爲幾部分?各寫了哪些內容?

(解說:讓學生把握全文內容與結構。)

明確:全文按祭文體例由三部分構成:引語——主體——結語。引語即第一段,結語爲最後一句。主體部分可分爲5層:第一層(從開頭到“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寫喪兄仗嫂,孤苦伶仃,與十二郎相依爲命。第二層(從“吾年十九”至“吾不以一日輟泣而就也”)寫外出謀生,與十二郎謀面時少,哪料十二郎過早夭亡。第三層(從“去年”至“嗚呼哀哉”)寫少歿長存,強夭病全,十二郎遺留幼子,令作者悲哀至極。第四層(從“汝去年書雲”至“其不然乎”)寫作者責己怨人,沉痛萬分。第五層(從“嗚呼”至全文結束)寫作者無法同十二郎相養以生,相守以死,只能以改葬十二郎,撫養、教育十二郎遺子,使其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來告慰死者。

②這篇祭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解說:讓學生具體理解作者的感情。)

明確:文章反覆抒寫自己對十二郎的懷念與叔侄之間生離死別的哀痛。於縈紆中見深摯,於嗚咽處見沉痛,語語從肺腑流出。

③這篇祭文是怎樣把敘事和抒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

(解說:讓學生領會敘事中抒情的特點。)

明確:總的來說,這篇祭文抒發生離死別之情,深沉真摯,悲哀悽楚,婉轉曲折。這得力於作者將敘事、抒情有機地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事顯情,融情於事,敘述平常瑣事毫不覺得平淡單調,只覺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讀來催人淚下,這是間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斷積蓄,到高潮時,則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噴涌而出,令人感動。如課文第五自然段。

3、課堂小結

本文的成功,告訴我們,寫抒情散文,須得自己先動情才能打動別人的心,真情,是記敘文寫作一道亮麗的.風景!

 第二課時

  一、鞏固性閱讀

1、揣摩文章第五自然段中“邪”“也”“乎”“矣”的用法,體會它們在表達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解說:思想感情除了藉助敘事來表達,也可藉助文言虛詞來表達,進行這一練習,有助於學生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一練習可分爲三步進行:

第一步:請學生口頭翻譯。

第二步:讓學生注意標點符號以及虛詞所處的位置。

第三步:揣摩虛詞對思想感情的表達所起的作用。

明確:3個“邪”表明作者難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實;用反詰的語氣,強化作者極度震驚的心情。第5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實,所以用推斷來排除現實的可能性,整個一句用的是假設語氣。第6、7句末尾用“乎”,來表示作者的質疑,不願意接受殘酷的現實。第8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終難以接受事實,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第9句前兩個“也”連用,表假設,後一個表反問,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這一切是事實。第11、12、13句連用“矣”來表明自己的不解與迷惑,實在無法接受殘酷的事實。最後兩句末尾用“矣”,相當於“了”,表明天道難測,神機難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壽命難以預知。

2、將第6自然段譯爲現代漢語,體會這篇課文在記敘中抒情的特點。

(解說:此練習,可讓學生通過翻譯,領會這篇課文在記敘中抒情的特點。)

明確:這段話在晚年狀況的敘述中,道出了作者心情的落寞和傷痛。第1句以敘事爲主,敘事中儲滿深情,着實讓人動情;第2句以抒情爲主,情深意切,委實動人。

 二、擴展性閱讀

讀讀下面一篇祭文,將它同課文比較,看看有何異同。

祭石曼卿文

歐陽修

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敭至於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於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嗚呼曼卿!生而爲英,死而爲靈。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於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配者,後世之名。此自古聖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

嗚呼曼卿!吾不見子久矣,猶能彷彿子之平生。其軒昂磊落,突兀崢嶸而埋藏於地下者,意其不化爲配壤,而爲金玉之精。不然,生長鬆之千尺,產靈芝而九莖。奈何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悽露下,走磷飛螢!但見牧童樵叟,歌吟上下,與夫驚禽駭獸,悲鳴躑躅而咿嚶。今固如此,更千秋而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與鼯鼪?此自古聖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

嗚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疇昔,悲涼悽愴,不覺臨風而隕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饗!(註釋略)

(解說:這祭文是石曼卿死後26年祭墓之作,感嘆舊友之死,肯定其不朽之名,感情真摯,音節悲哀。用散文句來寫韻文,風格獨特。讓學生把此文同課文比較,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同一文體,寫法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即要傳頌千古,須得情真意切,這是文章打動人心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