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舒婷《雙桅船》教學設計

舒婷《雙桅船》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教學目的

舒婷《雙桅船》教學設計

1、瞭解作者,瞭解朦朧詩的特點。

2、體會《雙桅船》中表現出的“船”對“岸”的執着與堅定的精神。

3、瞭解朦朧詩意象多義性的特點,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把握詩歌中的意象的內涵,體會詩歌中包含的情感。

2、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課型:

講授課

 教學方法:

朗讀,交流,討論,鑑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介紹朦朧詩導入新課。

朦朧詩簡介:朦朧詩產生於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內容含蓄雋永。它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形式虛實相生,往往藉助象徵、比喻、錯覺、幻覺等手法,變詩的單一形象爲多層次的意象迭加,給詩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色彩,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二、作者簡介:學生介紹作者舒婷,教師作必要補充。

? 舒婷,原名龔佩瑜,中國當代朦朧詩派代表人物;初中未畢業就參加“上山下鄉”的活動,此時開始寫詩;後回城做過臨時工,1975年,正式調到織布廠當工人; 1978年,在油印刊物《今天》開始發表作品,成爲許多文學青年喜愛的“油印”派詩人之一; 1979年,在《詩刊》發表作品,引起詩壇的關注;1981年達到創作高峯期;1985年後,轉入散文創作;兩次入選“全國十名最受歡迎的青年詩人”主要作品:詩集《雙桅船》 《顧城舒婷詩選》 散文集《心煙》

 三、整體感知:通過聽錄音、朗讀等,學生初步感知詩歌。

  四、交流討論:學生相互交流閱讀感受,並要求從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的觀點的依據。

小結:詩歌的欣賞方法

(1)意象是解讀詩歌的鑰匙;

“意”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象”是指詩人感受到的客觀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詩人情思的形象。

“意”制約着“象”的選擇

(2)瞭解朦朧詩意象的多義性。

古典詩歌的意象往往是確定的,而朦朧詩中的意象是詩人對社會生活、人生獨特體驗的產物。

象徵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

 五、聯繫生活、聯繫自身,談談這首詩歌所給你的啓示或能引起你共鳴的內容。

  六、課堂總結。

  七、佈置作業:

收集你所喜歡的一首朦朧詩,分析詩中的意象,來探討一下其中的主題。

霧打溼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岸啊,心愛的岸,昨天剛剛和你告別,今天你又在這裏,明天我們將在,另一個緯度相遇,是一場風暴,一盞燈,把我們聯繫在一起,是另一場風暴,另一盞燈,使我們再分東西,哪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裏。

《雙桅船》是詩人運用朦朧詩的寫法,採用象徵、意象來表達人的主觀情緒,從而伸張人性的佳作。全詩表現了詩人雙重的心態與複雜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燈”,另一方面,是愛情嚮往的“岸”。在執着追求理想的進程中,時而與岸相遇,又時而與岸別離,相和諧又相矛盾。同時,在理想追求進程中,詩人時而感到前行的艱難與沉重,又時而感到一種時代的緊迫感而不讓自己停息。“霧打溼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詩中所表現的情緒與心態,既是詩人自我的、個性的東西,同時,又是那個特定時代的青年們所普遍感受到而難以言表的東西。詩人以她細膩的心,運用象徵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爲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本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象徵。在朦朧詩中,象徵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詩題“雙桅船”,就是一種象徵。

全詩的目的不在於描寫一隻客觀的雙桅船,而是借用雙桅船這一

具體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表現詩人雙重的心態與複雜的情感。或者說,詩人覺得,我就象一隻雙桅船。雙桅船中的“雙桅”又暗示着某種深層的含義。雙桅並在,意味着詩人心目中愛情與事業並立又相區別的心理。另外,詩中的“岸”、“風”、“風暴”、“燈”等都具有明顯的象徵性。“岸”象徵着女性的愛情歸宿,“風”意味着時代緊迫感給詩人的動力,“風暴”暗指詩人與同代人所經歷的不平常的年代風雲,“燈”則與光明信念邊在一起。

意象的運用,是本詩的另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所謂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緻來表現詩人的主觀心態。它與傳統詩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觸景生情並借景抒情,從而達到景中含情的藝術目的。而在朦朧詩中,詩人多以主觀情緒和人的各種心態爲表現對象,從主觀情緒出發,想象並構造成某種具體的畫面與景緻,從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達到藝術表達的效果。詩人在《雙桅船》中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情緒,一種感情歷程。而落在語言上,卻是“船”、“岸”、“風暴”、“燈”等具體形象,並把這些具體形象加以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動態過程的畫面。而在畫面之下,隱含並跳動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實感。全詩意象清新,組合自然,使詩人內在強烈的情緒得以自如的表達。

另外,本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嘆,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詩的最後四名:“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裏”,被人們當作警句加以廣泛流傳和引用。

 賞析:

詩人以第一人稱,將自己比作一艘雙桅船,向那連綿的海岸傾訴自己的思慕。昨天已經和你告別過了,今天卻在這裏再次分手,而明天又將在另一處地方相遇。今天是海上的風暴促使雙桅船尋求這一處港灣的保護,明天又是這同樣的風暴把雙桅船推進了另一處港灣的懷抱。這種和海岸不斷分離,卻又總是再度結合的特殊關係,使雙桅船終於明確意識到了自己和海岸之間有一種永遠無法改變的互相依存的天然聯繫。這樣的意識如同信仰,讓雙桅船在又一次的分離後發出這樣的感嘆:“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裏”這兩句詩能給人帶來一種深遠的意境,意味深長,耐人尋味,也是舒婷的名句之一。

那麼,雙桅船是指的什麼,海岸又是代表什麼呢?詩人到底想以此表達一種什麼情感呢?

你也許會認爲這是一首情詩。不錯的,這首詩很好的體現了情人之間難分難捨纏纏綿綿的感覺,說它是情詩不足爲過。

但如果我們用更寬泛的眼光來看這首詩,就會發現它不僅僅是一首情詩。它似乎還象徵着某種比愛情更爲深厚闊大、且令人起敬的事物。你可以說它象徵着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愛,對家鄉的思念等等。又或者,一個文學青年,作出這樣的詩,就可以來表達自己對文學的喜愛與狂熱。

據我瞭解,詩人寫此詩是在1979年8月。那時候中國歷史正在發生着巨大變化。新中國的黑暗時期即將過去,迎來的,將是光明的、充滿希望的美好未來。詩人是不是在作這首詩的同時也飽含了自己對和諧的、欣欣向榮的大環境的一種嚮往呢?

我們也許不一定要把雙桅船和海岸之間的關係定義爲某一種具體事物,而只是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某種遠比自己博大精深的力量的欽慕呼喚與追求。這首詩不失文學性,卻深獲廣大讀者的喜愛。我想,無論是對一個飽經歷史顛簸的民族來說,還是對一個在持續的風浪和動盪時期裏成長起來的姑娘來說,這樣的欽慕和呼喚都是非常自然的。而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把雙桅船的心境看作我們許多人共同的心境。也許正式因爲這一點,這首詩對歷經劫難的中國人——無論老少——都產生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