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魯教版必修三《行行重行行》教案

魯教版必修三《行行重行行》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教學目標:

魯教版必修三《行行重行行》教案

1、學生了解與《行行重行行》相關的背景知識,包括古詩、《古詩十九首》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

2、學生掌握詩中所運用的疊音、比興、對比的藝術手法。

3、學生通過梳理大意和逐句賞析,體味詩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藝術特色。

4、學生通過學習此詩感悟人生的悲歡離合,更懂得珍惜與親人相聚的時光。

 教學重點:

1、分析詩中運用的疊音、比興、對比等修辭手法。

2、梳理詩歌大意並分“離別之恨”和“相思之苦”兩部分逐句賞析。

 教學難點:

體味詩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講述法、朗讀法、談話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25分鐘)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在我國的詩歌歷史上,有一組五言詩被譽爲“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詩十九首》。這裏的古詩,是指與今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一般唐代以後的律詩稱今體詩或近體詩,非律詩稱古詩或古體詩。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編的《文選》,其中收錄了東漢末年文人創作的十九首五言詩。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行行重行行》就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一篇,因此被稱爲《古詩十九首》的序曲。

 二、梳理詩歌大意:

1、 學生瀏覽全詩和註釋,理解詩歌的大致內容。(1)

2、 學生齊讀全詩,思考詩歌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情感。(思婦的離愁別恨)(2)

3、詩歌表達的是思婦的離愁別恨,那麼它是如何表現這種抽象的情感的呢?爲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梳理一下全詩的大意。請一位同學根據註釋用自己的話翻譯一下整首詩。(3)

參考譯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

從此你我之間相距千萬裏,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

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可知道是什麼時候?

北馬南來仍然依戀着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

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寬大人越發消瘦。

飄蕩遊雲遮住了太陽,他鄉的遊子不想回還。

只因爲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

還有許多心裏話都不說了,只願你多保重切莫受飢寒。(最後一句也可以理解爲女子自己安慰自己,努力加餐,保重身體。)

 三、“離別之恨”和“相思之苦”兩部分逐句賞析。

1、經過剛纔的翻譯我們可以看出詩歌包含了兩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從詩歌第一句到第六句“會面安可知”,這是思婦追敘初別,着重描寫路遠相見之難,抒發離別之恨。第二部分則是從“胡馬依北風”到結尾,這一部分着重刻畫了思婦的心理活動,抒發相思之苦。思婦的離愁別恨就通過這兩部分具體地表現出來了。

2、分析到這裏當然還無法領略這首詩的魅力所在,所以接下來我們要通過逐句的分析來深入細緻地體味詩歌表情達意的高妙之處。

(1)我們來看第一部分——離別之恨。請大家把第一部分一起來朗讀一下,注意用緩慢憂傷的語調。

“行行重行行”,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相連。“行行”言其遠,“重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大家思考一下,用這種疊音的手法有什麼好處呢?疊音形成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於是,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接下來思婦又以“與君生別離”一句將離別之恨直接地抒發出來了。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

接下來思婦以空間上的具體概念“萬餘里”來告訴讀者遊子遠行的距離,兩人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爲天涯;遊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爲天涯,正所謂“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承上句而來,正因爲“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才路遠難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面。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這一部分抒發思婦的離別之恨主要是從空間的角度來表現的,突出了路遠相見之難。

(2)我們再來看第二部分。

先請同學們朗讀這一部分的內容。

丈夫越行越遠,會面越來越難,女子的思念也越來越濃烈,在極度思念中思婦展開了豐富的聯想。“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運用了一種修辭手法,也是我們才學過的手法——比興。飛禽走獸尚且不忘本,何況人呢?這是從好的方面揣度遊子的心理。那麼我們來看看“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兩句又是從什麼方面來聯想啊?——從壞的方面懷疑遊子的薄倖,這裏用浮雲遮住太陽來比喻丈夫在外面被別的女子迷惑這樣好壞兩方面都被思婦想到了,說明她的相思確實很濃烈。而前兩句寫“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分別的日子越來越久,女子的容顏越來越憔悴,身體也越來越消瘦,而遊子呢?卻在外面“不顧反”,這裏用了一個對比,將女子的思念和遊子的不顧反對比,更突出了前者的相思之苦。當然猜測、懷疑是無濟於事的,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裏的“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心身憔悴,看上去衰老。“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紅顏易老。

最後,女子一改前面的哀傷,而勉強振作,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以待來日相會。這裏體現了思婦的無奈,無奈之中更包含了哀傷。

這一部分抒發的是思婦的相思之苦,那麼它是從哪個角度來表現的呢?和空間相對——時間。

(3)總結詩歌表情達意的方法。

詩歌的兩個部分從內容上說分別抒發了思婦的“離別之恨”和“相思之苦”,在手法上寫“離別之恨”時主要從空間的角度來表現,而寫“相思之苦”時主要從時間的角度來表現,這樣,時間與空間相互交織,再加上疊音、比興、對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把思婦的感情抒發得充分到位,淋漓盡致。(1)

 四、介紹寫作背景,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接觸過《古詩十九首》的同學可能瞭解,其中以夫妻別離、互相思念爲題材的作品佔了很大比例,那麼爲什麼在那個年代會出現這麼多表現離別的詩歌呢?這跟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東漢末年,遊宦之風極盛,讀書人爲了尋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貴,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奔走。當時政治異常黑暗,社會極爲混亂,出身低下的知識分子,即使滿腹經綸,也難於施展。在這種情況下,親人遠離的痛苦,就顯得更爲突出。《行行重行行》因而也成爲《古詩十九首》的序曲。

 五、總結詩歌的藝術成就。

  《行行重行行》不僅因爲它的題材成爲《古詩十九首》的序曲,同時也因爲它的“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藝術特色而成爲《古詩十九首》中的代表作。

 六 佈置作業。

這首詩非常值得我們熟記於心,剩下的時間就請大家自由誦讀這首詩,準備下次早讀課上默寫。

  板書:

行行重行行

《古詩十九首》

第一部分(1-6) 離別之恨 空間

第二部分(7-16) 相思之苦 時間

“情真、景真、事真、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