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上語文《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六上語文《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1

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抓好讀書一關。這首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容易表達出真摯的情感,教學時,我踏踏實實地讓學生的朗讀過關。一是要有較好的語速感,每一小節結束時,都需要放慢一點,讀飽滿一點,這樣才能給人一種小節結束的感覺,可是學生往往就把握不住這點,這樣小節結束時就沒有結束感,並且缺少必要的節奏感。對於這方面,我通過自己的範讀,與學生的齊讀,糾正得很好。(我發現齊讀來得效果更直接,更快一點。)就這樣,不論學生是大聲讀,還是小聲讀,還是背,都要用這種節奏,這種感覺去讀。在第二課時教學時,我試着加入點小組合作,效果很不錯。這首詩歌結構很清晰,如中間的五小節結構相同,如果能分形式朗朗,肯定能取得較好的朗讀效果。於是,我讓前後學生組成小組,自己設計朗讀的形式,自由合作,先正確地合作讀,再試着背。四五分鐘後,我讓小組來試試,效果很好。第一組兩男兩女,“我們愛你”齊讀,接着四小句每人讀一句,由於音色的不停變換,形式的多樣,讀出來的效果很好,讀完後大家情不自禁地響起了一片掌聲。課堂的教學形式多一點,實一點也應是好事,如果太單一,會使得課堂教學單調,加上一點小合作,讓學生的讀書背書更有趣,更快樂。想點辦法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堂,也是很重要的。

六上語文《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2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歌,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讚美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強烈,富有節奏美和韻律美。

教學本課時,首先,我播放了歌曲《我愛你,中國》,優美的旋律把學生帶到了銀裝素裹的北國,碧波滾滾的南海。孩子們的表情專注,臉上飛揚着激情。於是,我不失時機地板書課題《我們愛你啊,中國》。然後播放視頻,指導孩子們欣賞祖國美麗的風光,讓他們目睹祖國的壯麗山河。孩子們耳聞目睹後,愛國之情便油然而生,帶着這樣的情感我讓他們自讀課文。然後讓他們談談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地方,並說說爲什麼?孩子們興趣盎然,情感投入,教學效果良好。

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走進文本,融入文本,用自己的心靈與文本對話,讀出自己的創造,讀出自己的個性。課堂中,我採用多種方法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對比朗讀、配樂朗讀,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也使他們從讀中感悟課文內容,瞭解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認識祖國巨大的變化,激發濃濃的愛國熱情。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把課文背誦下來了。

學習實踐,仿照2~6自然段的詩歌形式要求孩子們寫詩,達到了教學的又一個目的:學以致用。學生仿寫能力還不錯,只是因爲知識面的狹隘,侷限於身邊的事物和學過的知識,拓展的`不夠寬泛。以後,要讓孩子們多讀一些課外書,增大知識面。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3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這學期的第一篇課文,這個似乎也是蘇教版教材的特色,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激情四溢的詩歌,新學期的第一堂課總希望給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反覆地讀教材又查閱了相關地內容,一堂課熱熱鬧鬧的,熱鬧背後又引起了我的一些簡單的思考:

答案可以有許多

到了六年級,尤其是一個年過了,學生漸漸成人化了,開始接觸成人世界的新鮮事物,課堂上看到的是一張張故作深沉的小臉,很難看到小手如林的熱鬧場面,很難得聽到獨特的見解,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在上第一課時的時候,在預習充分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給學生理清層次和文章的結構,很多的同學一下子就能看出文章是總分總的結構,給出的理由也是一樣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意思大概相同,他們說的沒有錯,其實這首詩歌的結構也是獨具匠心……文章2~6自然段都是以“我們愛你啊……”引出下文,我期望他們能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於是我耐心的等,沉默了一會兒,機靈的男生髮現了:“老師,他們的結構很奇怪2~6結構是一模一樣的,按照結構也可以把他們方在一起,”“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是從詩歌的結構上說的,很有創新”我及時給予他鼓勵,拿孩子特別的興奮,教室的氣氛也活躍了些,學生似乎鬆了口氣,他們在課堂上不會爲找一個近似乎完美的答案而苦惱,更不會猜想老師心中的標準的答案,因爲答案可以有許多,只要你有充分而合理的理由,他們會快樂的思考,快樂的回答,那麼學習將會是快樂的。

以“情”激情

一直以來,我覺得課堂上是學生牽動我的情緒,其實反過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影響學生的情緒呢?這首詩歌,作者以包含深情的筆墨讚美的我們的祖國母親,爲樂營造“激情”的氛圍,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我借用他人的詩歌給自己的課堂注入生命力。

師:在外國人心中

她是茶葉,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長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馬俑

在中國人心中

她是盤古,她是女媧,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同學們,這些詩句中的她是誰?

生(異口同聲):中國

同學們響亮的回答,頓時使課堂氣氛高漲了許多,詩歌的最大特點使情感的迸發,導入語中的詩歌很大程度上能將孩子情感的閘門打開,在我的敘述中,孩子對中國產生了欽佩,這樣,他們更深切地感受到詩歌中所表達地情。

以“畫”激情

詩歌地語言特色是語言精煉,看似簡單地幾個字卻包含了深刻含義,在讀教材地時候我也發現了,尤其是詩歌第一段落:

當燦爛地太陽跳出東海地碧波

米爾高原依然是羣星閃爍

北國還是銀妝素裹地世界

南疆造已洋溢着盎然地春色

瞭解中國政區圖地人一下就能明白,作者想告訴我們祖國地幅員遼闊,但是學生廣憑這些字詞,憑藉自己地想象很難領悟其中地內涵,幸好又中國地圖,抽象地文字變成直觀地圖畫,讓學生在地圖上指出“東海”“怕米爾高原”“北國”“南疆”,再結合社會知識,學生很容易體會到祖國地域遼闊,反覆地讀,藉助鮮活地地圖,學生也很呢個能夠感受到詩人地驕傲之情,甚至在看地圖時學生已經被激起自豪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