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最後的姿勢》教後反思彙總3篇

《最後的姿勢》教後反思彙總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最後的姿勢》教後反思第一篇

成功之處:

《最後的姿勢》教後反思彙總3篇

整節課,我與學生共同品讀課文,從文中的語言文字特別是譚老師的語言與動作中體會感受“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從而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執教這篇課文時,緊緊抓住“最後的姿勢是什麼?”來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最後的姿勢出現了幾次。通過三次姿勢,來深入研讀課文,我着重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地震中譚老師動作、語言以及地震後人物的語言,抓住這“最後的姿勢”,反覆反覆地出示,反覆反覆地讀悟,進而給學生留下了強烈的悲壯的直觀印象。學生深入地理解,深情地朗讀應該是被譚老師精神所打動的很好印證。再次,抓住文中的環境與場景描寫對錶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體會與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不足之處:

就是學生個性朗讀的機會太少,沒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很是遺憾。其實,一堂課總會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的過程。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彰顯學生的個性。

  《最後的姿勢》教後反思第二篇

不管是在什麼位置,作爲老師,講課是對自己最好的一次鍛鍊,把握教材、教學設想、教學能力等一系列的東西都會在大腦裏運轉,這個運轉的過程就是自身素養提升的過程。特別是作爲一名業務主任爲老師們上好第一堂示範課更有必要,一名領導除了要有管理能力,如果再加上過硬的業務素養會使工作更加如魚得水。我應該向這方面努力,不管自己的領導之路有多遠,幹一天我要付出一天的努力,或是更多的去拼一拼,讓工作更加出色。

我不捨得放棄自己的至愛,在課堂裏我能找到另一種快樂,這種快樂還會延續到很久。今天起,柴裏學區開始了領導幹部示範課的活動,作爲那裏的“主人”,上了第一堂課,感覺很好。這種感覺是上課的感受,是課堂上與學生思維碰撞、心靈交流的喜悅,是與學生情感昇華的甜蜜,是與學生共同進步的幸福。總之,我喜之課來,戀之課中,懷之課味!

爲了能更好得上好這第一課,我提前就做了準備,熟讀課例,深挖教材,透鑽教參,又在網上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及圖片資料,纔開始設計着自己要講的這課。也許是因爲自己有想放下教本授課的念頭,纔有如此之大的興趣與熱情早做準備,萬方儲存經驗,積累知識。根據這課的題目,我想着從“最後的姿勢”入手,以這個知識點爲教學的情感與閱讀主線,引領學生在文字中品味譚千秋三次同一動作,不同語言的.姿勢。我還想着儘量爲老師們展示常態下的課,讓聽者不感覺離公開課、示範課的距離如此之遠,就用小黑板寫了有指導性的文字,再加上配音朗讀,以更快地把學生帶到文字之中,帶進作者的思想之中,帶進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讓學生感受到師者的師德靈魂,感受任何人都該有的愛與責任。是啊,不管是大人,還是孩童,不管做何工作,做人做事首先要有愛與責任,這也是我在這堂教學中想要教給學生的。說到愛與責任,對自己又何嘗不是,想想自己多年的工作與生活,我盡到責任了嗎?也許有時會感到慚愧,也許有時會感覺欣慰,也許又也許,藉着這課的例子我該反思自己。不管從前有沒有,今後繼續努力吧。課上我嘆過學生的無語,也驚於學生的才言;我思過自己的啓發,也感過學生的合作;我疑過自己的能力,也醉於學生的誦讀......總之想給老師們展示一堂真實的課,一個真實的學生與我。真的,上過,纔有感覺,原來我們都需要努力,我們需要加強的東西還很多,雖然我們做到了該做的,雖然我們贏得了祝賀,雖然我們也有些心理安慰,但,我們該繼續努力。我要繼續加強吸納更多的文化修養,鍛鑄自己各種能力;學生要更多的去培養習慣、提升能力,更需要海量閱讀。學習中的人,常思常學,常學常思纔會有長足的進步。

上完這堂課後給予我更多的思考,接下來的一系列的工作該如何完成,哪條大路才能通向“羅馬”?

  《最後的姿勢》教後反思第三篇

一直希望自己的教學能夠刪繁就簡,直奔主題,突出重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做了不少嘗試,我希望能用有限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去學習,去閱讀。在教學《最後的姿勢》時,我細心地讀了文本,根據我自己的理解,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應該是什麼;告訴我們“張開雙臂,護住學生”這一姿勢詮釋了人性美,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高尚品質。因此我選了“人生的價值”、“張開雙臂,護住學生。”這兩個支點進行教學。

支點一:“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大公無私,是爲他人着想,爲集體着想,爲國家着想……”全篇課文的教學我都圍着這一支點進行,在讓學生讀了這一段話之後,我就說到:“多麼崇高的人生價值觀呀,譚老師只是說的好聽還是真的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現這崇高的人生價值觀。請你認真讀課文找出依據。”學生找出:他意識到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我引導學生理解:好一個來不及,他來不及想什麼?(來不及想自己,來不及想心愛的小女兒,來不及想七十一歲的老母親……可他卻來得及想誰?他的心中裝的是誰?)”引讀,這就是是大公無私,是爲他人着想,爲集體着想,爲國家着想……”

當學生找出句子“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立即、拉、撐、護”。 :從立即可以看出譚老師救學生是沒有絲毫猶豫的,要是猶豫了會怎麼樣?讓學生想像之後指導朗讀。朗讀好了之後我又適時引讀:“沒有絲毫的猶豫,他的行爲再一次證明了他的人生價值是什麼?生——‘是大公無私,是爲他人着想,爲集體着想,爲國家着想……’”

支點二:“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這一支點串起了八到十二自然段的教學。在學生找出大家對譚老師的評價之後,我又引導學生體會朗讀,留給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心中的,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張開雙臂,護住學生。譚老師留給學生最後的姿勢是——張開雙臂,護住學生。譚老師留給這位老師最後的姿勢仍然是——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是呀,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後姿勢!也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從而又引導學生朗讀,這就是他的人生價值,在譚老師眼裏,人生的價值是什麼?生答:“是大公無私,是爲他人着想,爲集體着想,爲國家着想……”從而把整篇文章融爲一體。

教學中我注重了朗讀的指導,適時到位的評價。如:環境描寫的句子我沒有進行繁瑣的理解,而是直接進行朗讀指導,“天空陰沉沉的”我指導“可以用低沉的聲音讀出天空的陰沉沉。”“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我在評價中指導“從你的重讀中我感覺到了搖晃的程度越來越強了。”“外面的塵埃騰空而起。”“騰空而起”這個詞學生一字一頓地重讀,並拖長了聲音,我評價“從你的朗讀中我看到了滿天的塵土。”……這樣的朗讀指導乾淨利索,直接有效。在教中我還注重收集資料對文本進行提升。如:課前我讓學生收集了當年抗震救災的動人事蹟,在課上交流,讓學生感受愛無時不在。我還收集了捐款名單,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因爲有愛,災難不再可怕,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美中不足的是,資料過多,而我又認爲這些資料都很有價值,捨不得刪了,因此花了很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