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夾竹桃》教學片段+案例分析

《夾竹桃》教學片段+案例分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一、教學片段

《夾竹桃》教學片段+案例分析

片段一:

師:這篇課文在遣詞造句上與你們學過的其它課文相比,有什麼特點?

生:四字短語多。

師:我們來讀讀找找,把它劃下來,看看一共有多少?

生:勾畫,找出本課的14個四字短語。

師:你們喜不喜歡這樣的語言?爲什麼?

生:喜歡。(但說不出爲什麼)

師:這樣,我們來讀讀這些短語,怎麼樣?

生:好。齊讀。

師:讀過之後,感覺如何?

生1:讀起來很有節奏感。

生2:每個詞的字數都相等,所以讀起來很流暢。

生3:讀起來感覺很舒服。

師:除了你們說到的好處,四字短語還有沒有什麼讓你叫好的地方?請大家再好好讀讀你勾畫出來的四字短語。

生:仔細看書,自由讀四字短語。

大約兩分鐘後沒人舉手。

師:大家可能心裏有想法,但不知道從何說起,是嗎?

生:點頭。

師:那好,我們一起來看“滿院生輝”這個詞,好嗎?“滿院生輝”什麼意思?我們平常怎麼說?

生1:“滿院生輝”,就是“整個院子都增添了光彩。”

師:對,這就叫把詞語譯成了散文句式。把你譯出的散文句式帶進課文讀讀。

生1:讀“到了夏天,更是整個院子都增添了光彩。”

師:感覺如何?

生1:太羅嗦。讀起來沒有四字短語那麼簡練。

生2:聽上去讓本來不復雜的內容變得複雜了。

生3:聽上去沒有美感了。

師:你再按照原文讀讀這個句子。

生:自由讀原文裏的句子。

師:感覺怎麼樣?

生1:我覺得使用四字短語的句子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有力,如果使用它的散文句式,讀起來感覺有點拖沓。

生2:我覺得不使用四字短語的句子給人一種複雜、零亂的感覺。而使用了四字短語的句子給人的感覺是既把要說的內容說清楚了,又很簡潔。

師:通過對比着讀,大家有了一定的語感,感受到了四字短語的聲韻美。你能不能用我們剛纔的方法再去體會體會本課中其他四字短語的精當呢?

生:自由讀課文,品味四字短語。

生1:“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就是“樹葉投下的影子參差錯落,花朵投下的影子則濃淡不同,變幻不定”……

雖然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但兩相比較,一個簡潔,一個羅嗦;一個看上去整齊對仗,一個看上去雜亂無章。

生2:一個讀起來有節奏感,,一個讀起來拖沓。

生3:老師,我有和他們不一樣的感受,請大家看“一年四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這句,這句中連用了三個四字短語,看上去句子很整齊,而且“花開花落”和“萬紫千紅”這兩個詞語還很對稱。

師:很好,整齊、對稱就是句子的結構美。你在用心讀書。

生:舉例談感受。

師:是的,正如你們所說的四字短語不僅具有整齊、對稱這樣的結構美,還具有讀起來有鏗鏘有力,聽起來和諧,有節奏感的聲韻美。這是四字短語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是漢語言獨特的魅力所在。那麼這些四字短語的精當是不是隻侷限在外在的結構上呢?我們就以剛纔這位同學提到的“一年四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爲例,大家讀讀這句話,看看這三個四字短語說了什麼內容?

生:自由讀這三個四字短語。

生1:這三個四字短語是說作者家院子裏的花非常多。

生2:這三個四字短語正和第三自然段開頭提到的“雖然沒有什麼非常名貴的花,但是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相呼應。特別是解釋了“應有盡有”這個詞。

生3:這三個四字短語也說明了作者家院子裏的花非常漂亮。

師:那麼既然文章是以夾竹桃爲重點,幹嘛還要寫其他花的種類多,顏色豔呢?

生4:其實正是因爲其他花的美,才更顯出夾竹桃可貴的'韌性。一年四季裏,各種花交替開放,所以說是花開花落,而夾竹桃卻是“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可見夾竹桃的韌性非一般花所能比擬。

師:理解得很好,四字短語不僅給我們外在的美,還幫助我們理解了文章的內容,感受到了文章的內涵,其實你們在學習“一年四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同時,也理解了“無不奉陪”這個詞。

片段二:

師:剛纔我們賞析了這篇文章的四字短語,感受到了它的結構美、聲韻美,理解了它們的內涵,現在我們來看看句子。

出示:“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打出順排的字幕)

師:從內容來看,這句話寫了些什麼?

生1:寫了夾竹桃花有韌性——不斷地開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寫它的韌性?

生1:我會這樣寫:“夾竹桃花不斷地開啊開。”

生2:我會這樣寫:“夾竹桃花開得不間斷。”

生3:我會這樣寫:“夾竹桃以它特有得韌性,開了一朵又一朵。”

師:我們來讀讀作者的話。

生:齊讀。

師:對比一下,感受感受。

生:再讀句子,體會。

生1:它形象,不是隻說,而是具體講花開的樣子(重複原文)。

生2:作者先講一朵花,再講了一嘟嚕花。

師:對這是先講個體,再講羣體。

生3:老師,我覺得這個 “一嘟嚕”,寫得也挺有意思的。“一嘟嚕”是我們平時的說法,用在這兒,讓我們感覺很親切。

師:大家談得很好,其實在這兒還用到一種修辭手法,對排出示

“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

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生:用了對偶。

師:讀讀看。

生:自由朗讀句子。

師:比較範讀,做手勢,這就叫聲音的迴環美(舉音樂爲例)。我們從句話中體會到什麼?

生:夾竹桃始終如一,每天開放;它的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性的花朵可以與之相比,所以說夾竹桃的“這一點韌性”顯得非常可貴。

師:你們在課文種找找,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句子值得你賞析的。

生: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字。並作交流。

……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品讀四字短語、句子,又一次深刻地感受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討論了部分內容,回去請同學們進一步思考領會我們已賞析的內容,同時將未講出的也找出來,寫寫你的想法。

  二、案例分析

本教案設計的課是一堂賞析課,顧名思義,賞析課就是欣賞分析課文的語言文字,這點針對當前非語文化、泛化語文的傾向而來的。正如《課標》提出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又如週一貫所說,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就是“學語學文”。亦如張慶說:“在語文教學中,只有觸摸語言,才能加強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從而使人文性突顯出來。”還像楊再隋先生說:“語文學科是基礎工具性學科。”

要真正上出語文學科的本色,語文課不能脫離語言文字,就不能不強調語言文字,那麼怎樣緊扣語言文字,怎樣強調語言文字,那就要像週一貫先生所說,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搞清課文說了什麼,更要搞清課文是怎麼說的,課文爲什麼這樣說。這就是“觸摸語言文字”。

賞析課上我帶領學生在搞清課文說了什麼的基礎上,搞清課文爲什麼這樣說,而不那樣說,這樣說有什麼好處。從中感悟漢語言文字在準確表情達意的基礎上,如何有創造了詞語句式的結構美(整齊、對仗等),聲韻美(抑揚頓挫,音韻迴環,節奏感強等)。

就本課而言,我抓住?課文四字短語特多的特點,讓學生找出來,爲了理解課文表達準確、精練、而又結構整齊,讀起來琅琅上口的特點,我讓學生直接去讀它,悟它,還讓學生學會將它譯成散文句式,對比着讀,從而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語感來體會到這種語言形式的妙處。同時,從文本的字裏行間去揣摩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讚美這一顯得非常可貴的未盡之言、未了之情。同樣,我又在課文中選取了幾個特別優美的句子來讓學生賞析,使他們從中悟到整齊對仗的句式與一般散文句式在效果上的不同,使他們悟到語言文字的形式結構美和聲韻迴環美。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學生經歷了真實的學習過程,他們通過觸摸語言,加深了對季羨林先生所要表達的夾竹桃的形象美與精神美的理解與感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獲得了思想的啓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亦即使人文性突顯出來。而學生通過觸摸語言,這種人文的東西,也都具體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輸注入,而是一種自然的薰陶感染了。可見語言文字的賞析課並不是單純的工具性教育,而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結合起來。

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爲,不應以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指向來替代學生自己的學習目標、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所以,教學內容應能吸納學生的經驗,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求知慾、探究欲,教師不應把整個教學過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繹,而應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既定的教案,教學內容應有“適量”的不確定性、異常性和模糊性。

以上教例就體現了這一新的理念。課堂上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總起段(第一自然段)和總結段(第六自然段)作質疑性閱讀,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①“這樣的韌性”——是指怎樣的韌性呢?②“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爲什麼是作者最留戀的花?③爲什麼夾竹桃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④“我”爲什麼愛夾竹桃?“我”愛夾竹桃的什麼呢?這些問題真正是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前的疑惑,就是課堂上新生成的學生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也就是這堂課的教學目標。然後放手讓學生自行讀書,針對課文的重點段(第二、四、五自然段)進行自我研讀、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認準自定的目標,用自己的學習方式,或獨立地去思考和感悟,或合作探究和討論,最終得到自己的體驗和理解,這樣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