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與反思

《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與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與海鷗》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

3.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重難點:

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課前準備:

1.收看關於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於“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第一課時(略)

教學內容:

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瞭解吳慶恆老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抓住老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師:出示海鷗老人吳慶恆的塑像

上節課我們初識了吳慶恆老人,他的這尊塑像坐落在雲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園裏,但它不是政府撥款所建,也不是財團出資,而是市民自發捐錢塑造的,它成爲昆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這節課我們繼續走近這位可敬的老人,來感受老人和海鷗之間的那份濃濃的深情。

二、回顧內容,整體感知

師:先來回憶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回答。

課文重點爲我們描述了那兩個場景?(老人喂海鷗,海鷗送老人)

師:在這兩個場景中,你對哪一個場景印象最深刻?使你深受觸動?(預設:第二個場景)

三、細讀課文,感受第二個場景

1、老師在第一次閱讀課文時,我的感受和你們是一樣的,在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海鷗的.舉動太讓人驚異了。課文時怎樣描寫這個場景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劃出海鷗的那些舉動讓你意想不到。

2、反饋交流找到的句子。

生1: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一項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生2:鷗羣急速煽動翅膀,輪流在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師:海鷗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這太不符合常理了,是吧?

生3:過了一會,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衣天使。

師:竟在遺像前站成了兩行,這樣的情形平時生活中你見過嗎?

生4:當我們不得不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地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翅膀撲得那樣近。。。。。。

四、品讀重點句,感悟“情理之中”

1、同學們假如當時你就在翠湖邊上,看到這樣的情形,你的腦海裏會冒出什麼問題?

生:爲什麼海鷗會撲到老人遺像前?爲什麼海鷗會爲老人守靈?

2、這羣海鷗爲什麼會這樣做,知道嗎?這位老人究竟爲海鷗做過些什麼?他與一般人做的有什麼不同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下來,待會交流。

3、交流

生: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推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羣呼喚。

師:這位同學劃的是老人爲海鷗的片斷,你也畫了這部分的請舉手。從這個片斷中你讀出了老佤其他人的哪些不同?先說第一處。

生:我覺得老人與海鷗很熟悉,只要老人撮嘴呼喚,海鷗就會立即飛來和老人做伴。

師:非常熟悉,老人一呼,海鷗就馬上──

生:應聲而來。指名讀第1、2句。

師:老人的呼喚是一呼百應,聯繫上下文,老人的呼喚和一般人還有什麼不同?

生: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公主……從這兒看出老人與海鷗很熟悉,還給它們取了名字,說明老人與海鷗相處了很長的時間。

師:在老人的心中,海鷗就像他自己的──

生:子女;每一隻海鷗都有自己的──生:名字。還有誰再讀這句話,讀出你的體會。

指名讀。

師:這哪是在叫啊,這分明是在呼喚,這分明是一首歌。在這首歌裏你聽出了什麼?

生:喜愛。

生:老人看待海鷗就看待子女一樣。

生:老人與海鷗親密無間。

師:請女同學來讀第一句,男同學緊跟着讀第二句。

師:讀到這兒,你還讀出了什麼不同?

生:海鷗非常信任老人,因爲你看,海鷗幾下子就把餅乾掃得乾乾淨淨。

師:帶着這種理解,女生再讀第1句,男生再讀第2句。像他說的一樣,男生要讀得怎麼樣?

生:快一點。

生合作讀。

師:往下看,還讀出了什麼不同?

生:放食物的方法也不同。他是順着欄杆邊走邊放,不是像一般的人一樣隨便扔。

師:那就把老人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這句話想像成一幅活的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我彷彿看見老人在翠湖邊,順着欄杆……

生:我看到這一切好像是一首會動的音符。

師:這會是怎時怎樣的音符?

生:時快時慢的半符。

師:也就是說老人快,海鷗就快,老人慢,海鷗就慢。我想問問,老人爲什麼時快時慢呢?老人什麼時候會快?什麼時候又會慢呢?

生:海鷗多的時候,老人就快。

生:海鷗吃得快的時候,老人就快。

師:什麼時候又會慢呢?

生:海鷗吃得有些飽的時候就慢。

師: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是海鷗依着老人的節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實上是老人依着海鷗的節奏在邊走邊放。誰來讀讀這句話?

師創設情境,指名讀:

海鷗來得多了,吃得快了,誰能歡快地來讀讀?

海鷗來得更多了,吃得更快了,誰能更歡快地來讀讀?

海鷗吃得心滿意足,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誰能這樣來讀讀。

師生合作讀,師讀老人的話,生讀海鷗的話。(師變化語氣來讀。)

4、小結: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在作者的筆墨裏被渲染的如此有聲有色,美麗和諧。這多像一副靈動的畫,一首動聽的歌呀。在這有聲有色的樂譜中,你聽到了什麼?假如你就是老人,你會說什麼?假如你是其中的一隻小海鷗,你又會說什麼?請選擇其中一個角色寫幾句話。

⑴生自主寫話。

⑵交流:

(指名3位寫老人的和3位寫海鷗的學生進行交流。)

師:老人和海鷗究竟在說什麼呢?老人親切地說──

生(老人):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我心滿意足了。

生(海鷗):我真是要謝謝您,如果沒有您,我真不知要怎樣生活?

生(老人):……

生(海鷗):老爺爺,謝謝您!我想對您說,你每天給我們帶來這麼多食物,您不累嗎?您將食物給了我們,您不餓嗎?您不圖回報這樣照顧我們,您覺得值得嗎?不,不,您就是我們的父親,我們就是您的兒女,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生(老人):海鷗們,你們看,我又給你們帶食物來了,你們要多吃,多吃纔會健康。

生(海鷗):老爺爺,您心腸真好!您知道冬天我們找不到食物吃,您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細心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從城郊趕到翠湖來給我們送好吃的。就是因爲有您,我們纔會長得這麼健康,這麼活躍,我代表同類謝謝您!

師:老人與海鷗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他們是這麼親密,這麼快樂。這真是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幅畫面吧。

5、老人與海鷗怎麼能這麼親密無間這麼其樂融融呢?你能從文中找出句子來嗎?

生找──反饋: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到翠湖,只爲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師:十多年的冬天,幾千個日子,幾萬里路程啊,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相依相伴。在老人心裏,海鷗就像是他的──

生:兒女;在海鷗的心裏,老人就是他的──

生:父親。老人和海鷗就像一家人。

五、內化感受,運用語言

1、十多年了,幾千個日子,老人每天都來,可有一天老人沒來,第二天老人還是沒來,直到第三天的時候,老人才步履蹣跚地來了。喂海鷗的時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彎成了弓一樣的弧形。這3天,他只吃了一碗麪,覺得好點了,就趕來看海鷗了。可這一看就成了決別了。他的家小得只能放下一張牀,最值錢的就是一小袋麪粉和6個雞蛋,那是給海鷗做雞蛋饅頭的。朋友在翠湖邊爲老人立了一塊墓,很多都在照片上簽名,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籤滿了。海鷗呢?這羣老人的兒女呢?它們也來了,讓我們再一次讀讀他們。

2、一羣海鷗突然飛來(配樂齊讀)──

3、如果你就是“白色旋渦”中的一隻小海鷗,你會鳴叫些什麼?

4、教師小結:此時此刻,假如你就在美麗的翠湖邊,面對老人的遺像,你想對遺像中的老人說些什麼,對那羣知恩圖報的海鷗說些什麼,又想對圍觀的羣衆,地球上所有的人與動物說些什麼?課件出示:寫話。彙報交流(音樂起)

、總結全文,請感昇華

千言萬語都難以表達老人與海鷗帶給我們的震撼,這不僅是個感人的故事,更是一首感恩的歌,在2005年底時,很多知道這個故事的人們被海鷗老人的行動所感動,在很短的時間裏捐款數萬元,在雲南昆明的翠湖公園,在老人喂海鷗的地方,爲這位可敬的老人塑了一尊像,好讓他天天都能看到海鷗,在翠湖邊每到海鷗飛臨翠湖邊的季節,就會有許多市民像當年的老人一樣,給他們餵食。老人雖然已經故去,但他的關愛動物的善舉將永遠在人們中間傳承下去。

板書設計:

21老人海鷗

和諧相處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先讓學生感知當老人離去,海鷗們看到老人遺像時,那種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這樣的行爲讓人驚異,只有人才會有的行爲,卻發生在了海鷗們的身上,學生讀到這裏,不禁就會問幾個爲什麼?這樣一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帶着想知道答案的心理繼續學習老人生前是怎樣照顧海鷗的,從而體會出老人對海鷗的濃濃的愛。這節課下來,整個教學流程非常的順利,我教學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手到擒來。

孩子們沒有一味的聽老師講,而是積極參與到探討中來,都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教師的隨機應變的能力還是有待於提高。當學生在理解“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這一句時,學生說到這是對老人的細節描寫,這是多麼好的回答啊,我真的沒想到孩子們會得出這樣的理解,當時我只是輕描淡寫的給予肯定和表揚。課後一想,我應順勢再問學生,文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細節描寫呢?這樣就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對課文的第三段重點段也就一一理解了。所以本課帶給我的思考就是老師應善於捕捉這樣的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