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文言文《黔之驢》學案設計

文言文《黔之驢》學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學習目標]

文言文《黔之驢》學案設計

1.積累文言詞語:窺、駭、遁、噬、習、狎、計、盡、去

2.瞭解文言詞語活用的特殊用法:船、蹄、近

3.理解本文所蘊含的寓意

 [學習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實詞,瞭解文言詞語活用的特殊用法。

2.通過品味精彩的語言,理解本文的寓意。

 [知識梳理]

1.比喻說理。

比喻說理,就是運用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抽象道理,變_______爲簡明,表述______而有較強的說服力。一個恰到好處的比喻,勝過一篇平淡的議論。

運用比喻說理,首先要找準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比喻要___________________。如用“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來告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用“黔之驢”來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文言文的詞類活用

⑴名詞用作動詞

文言文中名次活用爲動詞的情況很多,活用以後,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驢不勝怒,蹄之”中的“蹄”就是“用蹄子踢”的意思;“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就是“打洞”的意思。

⑵形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爲或變化發展。如“稍近,意狎”中的“近”是“靠近”的意思;“弛擔持刀”中的“弛”是“卸下”的意思。

  [課前預習]

1.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代)的文學家___________(人名),他與_____(朝代)的'韓愈齊名,並稱___________。

2.本文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篇,其他兩篇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點字注音

窺之( ) 憖憖然( ) 遠遁( ) 虎大駭( )

噬( ) 益狎( ) 跳踉大?( ) ( )

4.認真閱讀課文和課下注釋

5.查找資料,瞭解作者的政治遭遇。

 [自主學習]

  一.解釋下列詞語

1.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2.至則無可用 3.……以爲神,蔽林間窺之

4.稍出近之,憖憖然 5.虎大駭,遠遁 6.以爲且噬己也

7.益習其聲 8.稍近,益狎,蕩倚衝冒

9.驢不勝怒,蹄之 10.技止此耳 11.跳踉大? 12.盡其肉,乃去

二、解釋句子中“之”字的含義

1.黔之驢 2.虎見之,龐然大物也 3.驢不勝怒,蹄之 4.虎因喜,計之曰

  [品味探討]

1.文中哪些詞語刻畫了驢的形象?怎樣的形象?

2.文中從哪幾個方面刻畫了虎的什麼形象,找出關鍵詞進行分析。

3.從文中所刻畫的兩個形象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4.請爲本文加一個揭示其寓意的結尾。

[延伸拓展]

1.查找資料,抄寫原文結尾,並體會其作用。

2.查找資料,抄寫《〈三戒〉並序》,並體會其作用。

3.查找資料,自主學習柳宗元《三戒》的另兩篇文章《臨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初一第二學期第七單元《黔之驢》學案解讀提示

[解讀提示](僅供參考)

 [品味探討]

1.動作描寫:“鳴”、“蹄”

雖是龐然大物,卻只會怪叫、蹄踢,裝腔作勢,藉以駭人,是一個徒有其表、外強中乾的形象。

2. 心理描寫:“以爲神”、“莫相知”、“以爲且噬己也”、“覺無異能者”、“終不敢博”、“技止此耳”

動作描寫:“蔽”、“窺”、“駭”、“遁”、“稍出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後”、“蕩依衝冒”、 “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老虎在沒有弄清對方底細之前,心存恐懼,但它反應迅速,行動靈活,謹慎小心,善於觀察,經過反覆試探,終於大膽出擊,擊中對方要害,終致對方於死地,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形象。

3. 從“虎”的角度分析:

(1)任何貌似強大的兇惡之徒,其本質都是虛弱的

(2)面對突入起來的“強敵”,不能貿然妄動,而要深入調查,摸清要害,方能勝券在握

從“驢”的角度分析:

(1)“落後就要捱打”、“優勝劣汰”

(2)面對強敵,要沉着應付,自制忍耐,以智求得生機

從“好事者”的角度分析:

某些官僚主義者,不顧具體實情,盲目引進,致使人才被荒廢、扼殺。

4.略

  [延伸拓展]

1.原文結尾: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作用:畫龍點睛

2. 原文:

吾恆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幹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然卒迨於禍。有客談麋、驢、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作用:點明《三戒》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