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1: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雖然僅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力。圍繞教學重難點,落實教學的實效性,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一、反覆誦讀,培養情感。

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學生在提前的預習情況下,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藉助註釋和詞句可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激發,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以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閱讀能力。

二、美讀文本,體會情感。

讀是學習語文的金鑰匙,文言文的學習更離不開誦讀。這節課我給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採用初讀──品讀──美讀──背誦的形式來讀課文,學生在讀中體味文章的語言美,在讀中品味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理清文章層次,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要能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直接觸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同時學習夥伴間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獨特的感悟,使個人的情感薰陶得以昇華。

三、感知人物,小寫練筆。

學習文言文的目的就是通過朗誦來理解文章的內涵,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誦,瞭解文章中孫權、魯肅、呂蒙三人的性格,孫權的善勸,呂蒙的好學,魯肅的嘆學在文中表現了“開卷有益”這一主旨,同學們在學完文章後有自己對學習益處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課堂上佈置了作業,寫一篇勸學的文章,來激勵大家。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一定要注意拓寬學習資源,讓課內外有機的結合,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作爲一名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在充滿活力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才實現高效課堂。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2: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餘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着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在人物描寫方面,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有情味。

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學習習慣,學生藉助註釋和詞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只激發,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我以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初讀──速讀──競讀──研讀──背誦,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閱讀能力。

同時,我還注重文言文拓展訓練,因爲課堂學習畢竟閱讀的範圍小,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文言文的.拓展訓練《指鹿爲馬》、,《哀溺》等閱讀練習,使閱讀過程中的諸多收穫得以鞏固與積累。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3:

講《孫權勸學》這節課的時候恰逢張麗華老師來校調研工作,我便出示了這節課。這節課還是採取常規的學-議-導-練的教學方式。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在第一堂中已經做了處理,學生已經能夠掌握文章的大意。於是,我將“揣摩文中人物對話描寫,品味用對話來刻畫人物的表達效果”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根據文言文的教學需要,採用誦讀和探究發現法展開教學,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導入新課,檢查複習,通讀課文(讀準停頓),合作探究,品讀語言,分析人物,反思領悟。

反思這一節課,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檢查複習情況包括對作者等有關文學常識的瞭解,難字的讀寫,重點詞語的解釋,句子的翻譯;

2.重視課文朗讀,強調好要讀準句子的停頓,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了句子的停頓,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並且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也一直做了句子朗讀方面的指導。

3.利用小組合作(前後四人小組)的方式討論要探究的問題,調動的組內成員的積極性,使班級中的每一個同學都投入到語文課堂中。

不足之處:

1.文言文句子的朗讀。文言文是特別重視朗讀的,而句子的停頓則是文言文朗讀的重點,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朗讀,並且要讀對字音、對準節奏。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如果某一學生讀的節奏不準確要及時予以糾正,一直到他讀準確爲止,不要急於追求下一個環節的處理。

2.給與學生充分實踐的練習。例如:對於孫權如何勸學這一問題,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做出了一定的回答了,大屏幕上也展示出了每句話讀的語氣,但是在課堂中沒有給學生時間再來練習朗讀的時間。張老師建議,可以留出幾分鐘來,學生做自由練習,可以個人展示也可以小組的形式展示出來。

3.在課堂中不要提出問題後讓學生直接回答,應該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例如:分析文中三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一問題。在課堂上,是讓學生直接舉手回答人物的性格特點的,應該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並且要結合着文中的句子來分析人物性格,在迴歸到課本當中來。再就是“呂蒙的變化所帶來的啓示”這一問題,也是犯了同樣的毛病,應該讓學生充分思考後再回答。

4.課堂內容再充實一點,結合呂蒙的變化,再補充一些歷史小故事,涉及到歷史人物的趣事等。

受益之處:

通過張老師以及其他語文老師的點評,我對於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又有新的啓發:

1.授課時教師要滿懷激情。文言文教學注重朗讀,最好教師能夠聲情並茂的朗讀。

2.在課堂上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3.不管文章長還是短,都要回到課文中,從文中找依據來回答問題,對文本有深一層次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