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1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爲憑藉,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爲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一、美讀課文,感受美。將這篇課文視爲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讀材料,我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文章的繪畫美、語言美、層次美、情感美。二、細讀課文,欣賞美。讓學生在美讀中體會老舍多角度、多層次的寫景方法。三、尋讀課文,積累美。讓不光會讀、會品,還要學會提煉、整理、積累美文中的語言素材和寫作技巧,來指導以後的學用。四、鏈接生活,創造美。在前面反覆美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但只有內化爲學生的能力,才能讓課堂真正達到高效。所以我特意安排了這一讀寫環節。

整個環節以“讀”貫穿始終,在讀中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並寫幾句話,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七年級的學生品析角度、方法、深度還欠完美,浮於表面。在這方面以後還多指導。

雖然我的課堂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但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多鑽研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尤其在是當下以打造“高效課堂”爲主題的新一輪課改背景下,如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得語文閱讀課堂變得和諧、高效,是我需要不斷思考,不斷實踐的問題。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2

一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基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的`確實還不夠,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於是,對於如何品味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讀。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範型教學,並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3、重定位。語言的品位是個底線性的教學目標,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落實在語言這個層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語文課。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語言的品位上,讓學生更多的進入到語言中,更多的學語文。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3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自主學習。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在教學時主要以課文爲憑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感受、理解、品味賞析文章,最後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在課堂討論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和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生有許多令人感到欣慰的表達,但當時我並沒有機智地抓住這些閃光點,課後我也深刻地反思。課堂上我們要做一個積極地旁觀者,看、聽、感受學生的思想,給學生以支持和鼓勵,給課堂以生機和活力。

另外在互動環節,只注重了能力較強的幾個學生,沒有照顧到其他幾個差生。在學生賞析時,沒有作進一步的引導,以致有的賞析脫離了文本,想到哪裏說道哪裏,在訓練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發言的同時沒有兼顧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這幾點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中尤其要注意。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4

11月19日做了一節公開課《濟南的冬天》,感覺很不成功。沉思良久我認爲這節課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的原因在於課堂容量過大,沒有精心組織教學。現就本節課的學案設計談幾點:

1、《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應該用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方法,第二課時學習寫景順序及語言賞析。我在設計這一課時也是按照這樣的想法去設計的,但在設計導學思考題的時候,多設計了幾個題,特別是第一段設計了兩個題,上課時本來這兩個題學生一看就能回答上來,我又讓學生小組討論,這樣浪費了時間,導致後面的教學環節比較緊張。

2、在教學本節課的重點,即作者抓住了濟南冬天的什麼特徵,從哪些方面描寫濟南冬天的美景時,由於前面浪費了時間,這一環節讓學生討論的比較少,分析很不到位。學生對濟南冬天的特徵感知不太明瞭,只是爲了完任務草草了事。

3、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這主要的`原因是我在上課時缺乏激情,沒有精心去組織教學,沒有預設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在檢測字詞時抽上去的同學出錯比較多,這樣在這一環節就浪費了很長時間,所以後面就比較緊張。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5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篇的課文,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文章到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與語言美。

課堂朗讀分三步走:

初讀整體感知:通過範讀、齊讀、散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初步瞭解課文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再讀深入理解:以“我喜歡濟南冬天的,因爲”爲切入點,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各抒己見,深切的感受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之美。

三讀品味賞析。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值得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感悟、理解、體會、學習。

總結本節課,我認爲,在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平時的課堂教學,也缺乏對學生進行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因此,今後在這方面,我還要多下功夫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6

這堂課的目標之一是品味生動準確的語言,一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品味語言這點上做得還不到位,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基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的確實還不夠,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兒。課後對於如何品味語言,如何上好語文課,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一、重朗讀。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語文課就是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二、重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做好示範性的教學,並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位,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三、重定位。語言的品味是個底線性的教學目標,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落實在語言這個層面上,他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語文課,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語言的品味上,讓學生更多地進入到語言中,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7

在本課的預設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合作探究。整節課按照六步教學法“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拓展延伸——梳理總結”的思路,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文章的語言之美。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基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的確實還不夠,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導致這節課很不成功,對於如何賞析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一定要重視朗讀。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2、同時也要重視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範型教學,並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8

經過七年級語文教研組的討論決定,由我來講一堂公開課,於是,我選擇了《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在七三班全體同學的配合下,這節公開課得以順利進行。

首先要感謝同事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由於我工作以來一直任教的是初中英語這一學科,這是第一次講語文公開課,所以雖然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還是存在着許多的問題和不足。是前來聽課的同事們發現並指出了這些不足和缺點,我才能得以進步和提高。比如問題設置的梯度不夠,問題難易程度差距較大,不能很好地帶動學生學習。再比如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小組化學習進行的不充分,很多學生不能真正的融入課堂。這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更多地向優秀的同行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更好的爲學生服務。

其次,我也要感謝我的學生。上課之前,同學們做了充分地預習。在課堂上學生們都在儘自己所能的配合老師,對於老師設置的問題積極思考,踊躍作答,課堂氣氛相當熱烈,當堂訓練完成的'很有效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做得相當好。

通過這次公開課,在改正和克服自身缺點、弱項的同時,我看到了自己與優秀同行們的差距,這更激發了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鬥志。我相信,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更大的教育成績,成爲一名合格的優秀的語文教師。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9

《濟南的冬天》是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第二單元以寫景散文爲主。在《春》中已經有了相似的篇章的學習。本文的景物都牢牢扣住“溫晴”兩字,濟南的山山水水無不透露出溫晴的特點,而在對景物的描繪中,又處處有老舍情感的流露,因而我的課就圍繞景的“溫晴”和情的“溫情”來開展。

對於景物的溫晴特點,我讓學生自己去找,通過學生自己的魔都,圈點勾畫來探索發現這一特點。並做適當的顛簸,而學生在分析景問晴的過程中世紀上已經體會到作者的喜愛之情,因而下一個教學步驟對於情的分析只是一個總結提煉的過程。

但是在整個過程中,雖然有所關注學生的“學”。但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學生的學還不是一個主導,而且在整個課程中學生的讀也不夠多。語文課應該是充滿了朗朗的讀書聲,可是我的語文課還是沒有這樣的效果,往往是爲了讀而讀,讀變得沒有目的性,沒有層次性。這是我需要進步改變的地方。

而對於景物的`溫晴的分析過程中,分析的過於淺層,沒有向更深層次的挖掘。學生已經懂了,上課應該教學生所不懂的內容,應該讓學生跳一下能夠到達的高度。而我現在的高度停留在學生伸手就能摸到的高度。因而這對我的文本解讀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自己應該不斷地進步才能更好的去教學生。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10

本次公開課,表面上看是一節成功的課,教學程序組織有序,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踊躍,教學任務全部完成,但自己仔細推敲之下,這節課的處理上卻存在許多問題。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它的第一個教學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寫了什麼景?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抒發了什麼情感?第二個教學重點就是賞析語言。這節課應分兩課時完成,每節課完成一個教學重點。

在處理這節課時,考慮到這是一節公開課,又有領導聽課,爲了保證效果,我做了這樣處理,將兩個重點都放在了一課時,爲了出彩,爲了留給賞析語言更多的時間,就在處理第一個重點時做了簡單處理,設計了3個小問題:

(1)作者對濟南總的印象如何?

(2)濟南的`冬天與其他哪些地方相比有什麼不同?用了什麼手法?

(3)作者描繪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你能概括一下嗎?這樣處理雖然也完成了重點一,但僅僅點到爲止,並沒有展開詳細探討,導致學生並不明白無論山水都是圍繞總特點“溫情”而寫。

這樣做,雖然也完成了教學任務,但細想之下,是否違背了一種教學規律,是否失去了上課的真正意義,讓我想到了公開課就應該逃避問題嗎?就應該避重就輕嗎?一堂好課的標準到底是什麼?自己這節課雖不是作假,但卻有悖於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爲前提,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還教學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