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21、掌聲》教學案例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21、掌聲》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愛在掌聲中喚醒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21、掌聲》教學案例

  ——《掌聲》教學案例

愛是什麼?身邊有愛嗎?在喧囂與物質裹挾下的現代兒童,心理已變得浮躁,心靈已經蒙塵,隱藏了自然、真誠、鮮活的天性,對身邊的人和事都麻木不仁,情感體驗極不豐富。他們對愛的感受力很差,他們不知道該怎樣愛別人,別人付出的愛也往往感受不到。本課中的“愛”就是掌聲。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感受掌聲中的那份愛?同時引發學生對日常生活的思考:愛可能是一個微笑,一次撫摸,一個眼神……

 教學片斷一:感受英子,喚起情感體驗。

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學。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他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因爲她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勢。(課文選段)

1、學生初讀課文後,交流: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可憐、文靜、不快樂……)

2、帶着這份印象和感受,再仔細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看看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你對英子有了這種感受。(學生自讀自悟,圈圈畫畫感受深刻的詞句)

3、研讀詞句,感情朗讀:

⑴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我“默默”、“坐”等詞體會到了她很文靜。

生:我也從這兩個詞體會到了英子很害羞。

師:難道她不喜歡和同學一起遊戲,和同學一起說笑打鬧嗎?

生:不是的,因爲她有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師:這是一種自卑的表現,其實她內心非常的痛苦。

⑵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師:你能從哪些詞語中也體會到英子的自卑心理。(早早、最後)

⑶因爲她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生:從“小兒麻痹症”、“殘疾”兩個詞感受到英子很可憐。

生:從“不願意”感受到英子很難爲情,怕人家取笑她。

師:這場可怕的疾病,給英子留下了什麼?(留下了終身的殘疾,留下了痛苦的回憶,留下了傷痛,留下了心靈的陰影……)

師:這場可怕的災難讓英子失去了什麼?(失去了燦爛的微笑,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失去了對生活樂觀的態度……)

師:課文中說英子是個很“文靜”的女孩,現在,你認爲這“文靜”後面藏着的是什麼?(害羞、自卑、痛苦、憂鬱……)

 [評析]

讓生在自讀中感受英子的可憐、文靜、不快樂,用鮮明的印象去撩撥學生情感之弦,切實喚起他們情感體驗的衝動,再扣住“默默”、“早早”、“最後”、“不願意”等詞研讀、感情朗讀,用情真意切的語言感染學生,情動之中進而延伸,“這場可怕的.疾病,給英子留下了什麼?”、“這場可怕的災難讓英子失去了什麼?”、“這‘文靜’的背後藏着的是什麼?”等問題激發他們的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引領他們步入情感境地,觸景生情。

 教學片斷二:情境再現,催發情感體驗。

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兒紅紅的。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課文選段)

師:請大家小聲讀讀這幾句話,留意加點的詞語,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同學們“注視”的目光中包含了什麼?

生:我覺得同學們注視的目光中包含着同情、關心。英子是個腿有殘疾的孩子,讓平時默默坐在教室一角的她走上講臺去當衆演講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我覺得同學們注視的目光中包含着安慰和鼓勵。因爲英子低下了頭,眼圈兒也紅了,這說明她既緊張又害怕。在這個時候,她最需要的就是同學們的安慰和鼓勵。

生:我認爲同學們注視的目光中包含着期望和支持。英子是個憂鬱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她心裏肯定非常難受、痛苦,同學們應該給她支持,給她信心,給她力量,希望她能戰勝自己,勇敢地走上講臺。

 [評析]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

教者引導學生聯繫“投向”、 “注視”這兩個詞語通過想象再現了那短短的幾分鐘之內的場景,在揣摩心理中不僅體會到了英子既緊張又害怕,既難受又痛苦,既自卑又怯懦的複雜心理,還體會到了同學們那一顆顆關愛弱小者的善良心靈。

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置身於一個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與文中人物進行心靈對接,情感共鳴,催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真真正正品味到了課文所蘊含的內在情愫。

 教學片斷三:角色參與,增進情感體驗。

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驟然想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在掌聲裏,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掌聲漸漸平息,英子也鎮定了情緒,開始講述自己的一個小故事。她的普通話說得很好,聲音也十分動聽。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想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英子象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課文選段)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英子,聽到這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呢?

生:同學們非但沒有嘲笑我,反而爲我鼓掌打氣,我要感謝同學們真心的幫助和支持,感謝他們熱情的鼓勵。

生:是同學們給了我信心,給了我力量,使我戰勝了自己,走上了講臺。現在,他們又把掌聲獻給我,這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我一定要再接再厲,爭取演講成功。

……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通過這經久不息的掌聲告訴英子些什麼呢?

生:英子,你演講得太棒了,我要向你學習哩!

生:英子,你的普通話真標準,真好聽,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生:好樣的!英子,我們以你爲榮!我們爲你喝彩!

……

師:(滿懷深情地)英子在這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無數的話語在英子的心中涌動,她有太多大多的話想對同學們說。如果你是英子,你想說些什麼?

生:謝謝大家的掌聲,它給了我前進的勇氣和信心,我會永遠記住這掌聲的!

生:謝謝同學們,沒有大家的鼓勵,也就沒有這精彩的演講。放心吧,今後我會振作起來,堅強起來的。

生:謝謝同學們,我想說的話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我給大家深深地鞠個躬吧!(做鞠躬狀)

……

 [評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就不會有心靈的震撼,也不會在思想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

教者很好地以“如果你是英子,你會想……”、“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會說……”、 “如果你是英子,你想說……”等問題轉換角色,誘導學生進入不同的角色,親身經歷文中角色的動作、語言,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與他們同喜同悲、共樂共怒,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爲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了學生的“我情我景”。以“主體”的身份去觸摸課文精彩的內蘊,情不自禁地去感受,去體驗,去表白,往日“被動接納”的角色變成“主動參與”的角色。從而驅動了他們一顆顆靈動的心,敞開心扉,宣泄情感,激發了他們飛揚智慧的語言。

 教學片斷四:聯繫生活,昇華情感體驗。

師:你們的注視和鼓勵下,英子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在你們的掌聲裏,英子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從那以後她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你們的掌聲改變了一位殘疾女孩的一生,這不是普通的掌聲,這掌聲裏有你們的愛心。愛心不僅僅是掌聲,在你們的生活中,愛還是什麼?

生:愛是一個微笑。

生:愛是一次撫摸。

生:愛是一個眼神。

生:愛是一杯熱茶。

生:愛是給爺爺奶奶捶背。

生:愛是幫助別人。

生:愛是陪孤獨的小夥伴聊聊天,給孤獨的小夥伴帶去快樂。

……

《愛的呼喚》的樂曲輕輕想起……

師:愛可以有許多,請大家讀這首小詩。

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愛是一句友善的講話

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涼的風

愛是寒冷嚴冬一杯溫熱的茶

愛是瓢潑大雨中一把小花傘

愛是……

  [評析]

“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體會到這樣一個情感主題還不夠,還要聯繫生活實際,在拓展中昇華情感的體驗。由掌聲之愛,想到一個微笑是愛,一次撫摸是愛,一個眼神是愛,一杯熱茶是愛,給爺爺奶奶捶背是愛,幫助別人是愛,還有……是愛,再在《愛的呼喚》樂曲聲中讀一首小詩,在詩的意境中感悟愛的無限,愛的美好,潛移默化地受到“愛”的教育。

總之,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從喚起到催發,從增進到昇華,調用一切情感因素,以真摯的情感拂拭明淨學生蒙塵的心靈,開啓他們的情感之門,活躍其情感觸角,讓自然、真誠、鮮活的天性充分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