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下冊《花之詠》優秀教學設計大綱

四年級下冊《花之詠》優秀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花之詠》優秀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花之詠》優秀教學設計

《花之詠》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花》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本文表面上是關於花的描寫,實際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與花融爲一體,詩一樣的語言,洋溢着對花的欣賞和讚美,蘊涵着作者對美麗和光明的渴望與追求,文辭優美,意味深長,啓人深思。《花之詠》可以理解爲“花的歌唱”,品讀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書。

  設計理念: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要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究,在自讀的基礎上自悟,進而再體會如何讀好,讓孩子“我口述我心”,聯繫上下文品讀、體味,體現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夠讀準發音、記住字形,把字寫美觀、工整。能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3、學習本文的結構和語言,能用第一人稱和擬人的手法寫一篇關於花的想像作文。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對“我永遠仰目朝天,不爲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爲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1、直接出示課題。

2、“詠”是什麼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詠實際上是詠花,那麼課題是不是也可以改成詠花呢?

(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

4、花之詠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對我們唱了些什麼呢?

[點評:從課題入手,帶着問題學習課文,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好方法。]

  二、初讀課文,學會生字

1、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圈出課文中的生字,給每一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碰到不會讀的字可以採取你所喜歡的方法解決。

(2)各自練讀,同伴互讀。

(3)小組採取喜歡的方法朗讀。

[點評: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字,培養自學能力。]

2、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課文裏的生字學會了嗎?如果你還有些困難,請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生字,要讀通課文,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忘  記評評自己學得怎樣,小夥伴學得怎樣。

3、詞語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見個面,你們看,他們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誰願意當小老師帶着我們讀一讀。(請兩名學生帶讀)

(1)出示生字。湛藍天幕孕育入眠贈物招徠啜飲瓊漿聆聽

(2)請小老師到前面領讀。(教師隨機指導學生識記字音字形,理解字義等。重點指導“幕”與“慕、墓”等形近字的區別。)

(3)齊讀詞語。

[點評:採用多種形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及運用情況。]

4、書寫生字。

(1)思考這些生字可以分成幾類來書寫?(指名讓學生回答。)

(2)寫這幾類生字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3)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重點指導“贈”的寫法。

(4)學生獨立觀察、練寫其他的生字,老師巡視指導。

(5)集體交流訂正後,學生再練寫,同桌檢查、互評。

[點評:學生自評、互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養成認真寫字的良好習慣。]

三、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1、讓我們靜靜地聽一聽花兒到底唱了什麼。(指名讀。)

2、你有什麼感受?

3、隨機指導朗讀,理解內容。

(學習第一自然段:可引導學生猜猜大地說了一句什麼話;學習第二、三自然段:可引導學生想像“我”的變化;學習第四自然段:可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的談談感受,體會花的美好寓意;學習第五、六自然段:可引導學生拓展想像,“我”還會做些什麼。學習第七自然段:可開展討論“我”的幻想是什麼?“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麼?這是本文的重難點。鼓勵學生髮揮想像大膽地說;“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的理想,這裏可以適時介紹一些關於作者的資料,感悟課文借花喻人的'特點。)

[點評:教學中設置情境,師生共同披文入境,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四、內化語言,多樣表達

1、學生充分交流對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後,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選背課文內容。

2、自由讀課文,對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3、小組交流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用認爲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讀後的感受。

(如用幾個成語概括,畫一幅畫,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詩詞等。)

5、全班配樂讀文,鼓勵背誦。

[點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鼓勵背誦,能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對文本理解的呈現方式可多樣化。]

  五、拓展昇華,領悟內涵

1、思考:把這篇課文的課題換成《詠花》可以嗎?談談的理由。

(課文是用第一人稱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花的心聲,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與花融爲一體了,花的理想與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與追求,因此,題目“花之詠”――“花的歌唱”是與課文內容吻合的。而題目“詠花”,就是作者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客觀地歌詠花,這與課文內容是不相符的。)

2、學生髮表看法。引出本文的寫法“第一人稱擬人化”。引導學生回憶課內課外讀過的相同寫法的文章,讓學生用心體會課文采用第一人稱擬人手法的好處。

[點評:作文教學的根在閱讀教學,要打通作文和閱讀之間的關係,讀寫結合,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六、佈置作業

1、摘抄課文中優美的句段,舉辦摘錄筆記展覽活動。

2、根據課文1―4自然段的結構特點,自己仿寫一段,要寫出真情實感。

[點評:放手讓學生寫心中所想所感,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使學生對文本進行個人獨特的“再創造”。]

總評:

識字教學紮實。採用多種形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及運用情況。思考這些生字可以分成幾類來書寫,教師指導“贈”的寫法。引導學生獨立觀察、練寫其他的生字寫法,集體交流訂正後,學生再練寫,同桌檢查、互評,這些基本的訓練紮實而有效。

採取不同學法。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教師引導學生猜猜大地說了一句什麼話;學習第二、三自然段:引導學生想像“我”的變化等,教學中設置情境,師生共同披文入境,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引導學生把各自的情感體驗充分表現出來。

引導學生背誦。用自己喜歡的語氣自由讀課文,對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小組交流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用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讀後的感受,注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感悟寫作方法。課文用第一人稱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花的心聲,教師引導學生髮表看法。引出寫作方法“第一人稱,擬人化”。引導學生回憶課內課外讀過的相同寫法的文章,讓學生用心體會課文采用第一人稱擬人手法的好處。打通了作文和閱讀之間的關係,讀寫結合,提高了語文學習的效率。

《花之詠》優秀教學設計二

教材分析:

本課是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的一篇散文詩。作者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寫出了花兒的心聲:“我是一句話”、“我是一顆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兒”……“我永遠仰目朝天,不爲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爲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辭優美、意味深長,表面是關於花的描寫,實際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時,詩人與花已融爲一體,文章字裏行間都洋溢着作者對花的欣賞和讚美,潛藏着作者對美麗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學生分析:

花是我們身邊十分常見,也是大家喜歡的事物。學生對它比較瞭解。《花之詠》是本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借花喻人的寫作手法有了基本的瞭解。本文作者在抒發自己對花的讚美與喜愛的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美好光明的追求。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所以本文對學生來說不難理解,作爲教師應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過程中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獨立識字,學會本課8個生字。

2、引導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第一人稱和擬人化的寫作手法,並能運用這種寫法仿寫一段。

4、通過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美對光明的渴望與追求。

 教學重點:

對“我永遠仰目朝天,不爲看到我的幻想,而是爲了看到光明”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兒嗎?誰來用最美的語言讚美自己所喜歡的花兒呀。

2、板書課題:花之詠

查字典,說說“詠”是什麼意思?

結合預習,想一想“花之詠”是什麼意思?(花之詠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對我們唱了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吧!

[由孩子們詠花引入課題,學生通過對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詠就是花兒的歌唱。]

  二、自讀自悟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2、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什麼?把自己在課文中遇到的難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同學之間互讀,檢查字句讀得是否正確。

4、互相交流讀完課文的感受。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其自讀自悟,自己質疑問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學習課文時會更積極。]

 三、全班交流

1、誰願意代替花兒“唱”出自己的心聲?(指名讀)

2、你覺得他們讀得怎麼樣?(生生互評)

3、說說花兒表達了自己什麼心聲?(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爲進一步學習課文做準備。

 四、詞句摘抄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聆聽花兒的心聲。

二、品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對喜歡的段落可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喜歡的理由。

3、選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讀後的感受。可以用語言交流,也可以畫一幅畫,唱一首歌,吟誦一首詩詞。

(1)談到第4段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體會花兒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談到第7段時教師可以相機向學生介紹作者的資料,使學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讓學生感悟課文借花喻人的特點。

[學生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對課文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讀後的感受即可,教師適時點撥,其他學生可適當補充,但教師一定要求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原文,再結合原文的詞句談自己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和思維習慣。]

三、感情朗讀

1、配樂朗讀課文。

2、朗讀比賽。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學生充分交流對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後,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誦讀加深對文章的感悟。]

四、小練筆

1、根據前四自然段的結構特點,試着仿寫一段。

2、互相交流。

五、總結全文

學習了紀伯倫的《花之詠》,我們從花兒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兒的美麗,而且體會到作者的崇高理想與追求。

 教學後記: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文筆清新、想象瑰麗、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寫出了花的心聲,表達了作者對美對光明的追求。由於課文內容較簡單,而且學生已經有了前兩課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學時我以讀爲主,通過多個層次、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讀後談出自己的感受,使他們在讀中理解,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第一人稱、擬人化的寫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學完課文之後,學生對這種寫法已經有所瞭解,這時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前四段的結構特點,試着仿寫一段,大部分學生的仿寫都比較成功,能夠做到基本相似,個別人的語言還相當精彩,博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成爲本課的一個亮點。

孩子在談自己讀完課文的感受時,雖然老師告訴學生形式可以靈活多樣,但絕大部分孩子都選擇用語言來表述,而且表述缺乏個性,這很值得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