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登山》教案設計

小學四年級語文《登山》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登山》記敘的是列寧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時,來回兩次走過懸崖上靠近深淵的小路的故事,表現出革命導師勇於戰勝困難,自覺鍛鍊意志的可貴精神。文末一段列寧說的三句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教學時,可緊抓這一中心段進行序教學,以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小學四年級語文《登山》教案設計

一、自學入手,直奔中心

⒈出示自學提要,讓學生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填空本文寫列寧在——的時候,和巴果茨基——次走過——的小路。第一次走是因爲——,第二次走是爲了——。

(2)按照“隱居——走險路——再走險路”的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⑶找出課文的中心段,畫一畫,讀一讀。

⒉檢查自學情況。

(1)投影學生的填空內容,全班評價、矯正;

(2)指名回答如何分段,說出段意;(3)讀出課文的中心段。

二:緊扣中心,輻射全文

1.出示第一句話,學習有關段落,感受走險路的驚險和艱難。

(1)投影:“就是因爲我害怕它。”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麼?“它”是怎樣的?列寧怎樣害怕它?以此閱讀課文,引出兩個語段:

語段1:“巴果茨基背貼着峭壁,扭轉了頭,不去看深淵,用碎小的步子在狹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動。走過了最險的地方,巴果茨基輕輕地舒了口氣

教學步驟如下:①畫。要求學生自由讀,邊讀邊畫出描寫巴果茨基歷險情形的字詞:背貼、扭轉、不看、碎小、慢慢、移動、舒。②品。引導推敲品評所畫字詞的內涵:“背貼”說明小路狹窄。“扭頭不看”可見山淵之深。“碎小”、“移動”着力表現行走的艱難。“舒”反襯出原先內心的恐懼,從側面表現小路的險峻,行走的危險,爲下文理解列寧的堅強意志作鋪墊。③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感情朗讀,讓學生對走險路的驚險、艱難和恐懼有更深的情感體驗。

語段2:“列寧跟在他後邊,就在最險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寧頭昏目眩了。”

設問: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你是怎樣體會到的?讓學生聯繫上文,感受到列寧所處的危險境地和內心的極度恐懼。

(3)討論,從“就是因爲我害怕它”這句話可以看出什麼?(一方面說明小路的確很危險,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列寧正視現實、承認困難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2.出示二、三兩句話。聯繫相關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品質。

(1)投影:“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鍊自已的意志。”

(2)讓學生帶着以下問題閱讀課文後半部分,看列寧對”害伯”抱有怎樣的態度,從哪裏可以看出?“每時每刻、隨時隨地”是什麼意思?具體表現在哪裏?

①找語句。讀中找出能回答以上問題的語句,再讀一瀆。

②作比較。讓學生完成以下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