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精選6篇)

《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4K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精選6篇)

《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闊步、炙烤、橢圓、有氣無力、掙扎、驚恐、腐爛、挖掘、一瞬間”等詞的意思。

2.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做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去過北京自然博物館嗎?那裏有一具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那麼這具象化石是在什麼地方發現的?它的來歷又是怎樣的呢?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來一起學習第19課“黃河象”。(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處理生字詞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時注意生字的讀音

2.正確理解下列詞語:

陳列:把物品擺出來供人看。

發掘:把埋藏的東西挖掘出來。

古生物大廳:專門陳列古代生物的遺蹟和圖片的地方。

化石:指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理藏在地下變成像石頭一樣的東西。化石是研究古代生物歷史的重要依據。

礫石:經水流不斷地衝擊,磨光了棱角的石頭。

沖積:高地的砂礫、泥土被水流帶到河谷低窪地區沉積下來。

一瞬間:一眨眼的功夫,形容時間很短。

碧空:藍藍的天空。

掙扎:用力支撐。

炙烤:炙,烤。炙烤還是烤的意思。

萬里無雲:天氣晴朗,天空一片雲也沒有。

骨骼:人或高等動物的骨頭架子。

尾椎:人或高等動物脊柱的末端。

下頜:口腔下部的骨頭和肌肉組織,

假想:想象,假設。

3.分別找個別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拿不準的可查字典或請教同學和老師。

(2)畫出帶有生字的生詞;反覆讀一讀並試着理解。

(3)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什麼?

明確:這篇課文講的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裏的一具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肅省發現的。科學家依據象化石假想了它的來歷。

三、練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瞭解大象化石的來歷,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想象能力

3.體會文章的記敘順序。

教學步驟:

一、複習導入

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回答)這節課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幾個問題。

二、深入探究課文

1.合作學習第1自然段。

(l)默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些語言中你體會出這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麼特點?把使你產生這種感受的詞句標出來。

明確:

a.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長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着是頭骨和下頜,甚至連很難發現的舌骨也保存着。

c.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釐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

d.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現史上是很少見的。

(2)朗讀體會特點。

(3)小結,這樣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爲科學家假想它的來歷提供了依據。

板書:完整(特點)

2.學習第2-6自然段。

默讀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

明確:一羣黃河象來到河邊→老象陷進淤泥→變成化石(來歷)

3.學習第7、8自然段。

(l)默讀思考:這具象化石是如何發現並挖掘的?科學家想象了它的來歷,他們這樣假想的根據有哪些?

明確:1973年甘肅(發現挖掘)

假想的根據:一是從它站立的姿勢,推斷是失足落水;二是從骨頭關聯的情況,推斷它死後一直沒被移動過。

(2)指導朗讀。

4.瀏覽全文,想一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三、練習複述

1.教師講清複述方法。

2.學生對照板書,抓重點內容默記練說。

3.同組相互複述。

4.各組推薦人選在班上覆述,鼓勵學生評議。

四、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體會黃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點及形成原因;理解科學家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來歷的經過;弄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教師藉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科學家假想的根據。並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探究活動

1.仔細觀察課文插圖,根據提供的骨架,畫出一頭大象。

2.寫一篇想象作文,注意想象要合理,有一定順序。

3.參觀自然博物館。

《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2

1.教學設計

學科名稱:黃河象教案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與語言感悟能力,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並且初步具備了與他人合作識字的能力,但也有個別學困生,學習能力弱,需進一步加強。

3.教學內容分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黃河象的文章。科學家們即生動又合理的想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每一個古生物化石中,都蘊含着深奧的科學道理。

4.教學目標

1瞭解科學家假想的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及假想的依據,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2朗讀課文,練習複述假想部分。

3訓練學生思維想象能力。

5.教學難點分析

課文第二段,積累語言,體會語言,複述課文。

6.教學課時2課時

7.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21課黃河象。初讀課文時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在誰來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部分內容。請同學們打開書。三部分內容。師:首先講了什麼?

生:課文講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陳設着一具黃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這具骨骼有什麼特徵?)-高大完整

打出投影:誰能看着投影再結合書上內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黃河象怎樣高大完整?

生:說或讀第一自然段。

師: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發現是很少見的,你知道爲什麼能完整地保存下來嗎?

生:從它各部分骨頭相關聯的情況可以推想出它死後沒有被移動過。另外當地農民保護文物的意識很強,發現後馬上報告,在上級的指揮下進行挖掘。

師:課文還講了些什麼?

生:還講了科學家假想了黃河象成爲化石的情景。

師:那麼科學家的假想是以什麼爲依據的?發掘時我們看到了怎樣的情景?找出來讀給大家聽。

生:化石全部露出來了,人們可以清楚第看到一頭大象……情景

師:看看投影片聽老師把這段話讀一遍,體會老師重讀的詞語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斜斜踩着想象推想)

生:使句子的意思更準確,更符合實際。

師:科學家根據發現發掘的樣子,假想它成爲化石的情景,這個故事發生在二百多萬年前的一天,讀讀這個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動的一幕是什麼?你認爲描寫生動的是哪一節,讀給大家聽。

注:以上是熟讀,第五節描寫具體,寫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舉一動,抓住這些詞語再讀讀。

師:我們剛纔通過有語氣的讀,體會了科學家的`假想是多麼生動,那你認爲這種想象合理嗎?哪些地方合情合理?爲什麼合理?舉例說說。分小組交流,選擇彙報形式。

以上是體會語氣、思維和語言訓練。

師:科學家的假想是合理、嚴謹、完整,同時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能象講故事一樣把它講出來嗎?還可以加上體態語言,自己試着說說,自己練習。

師:我給你開個頭,請幾位同學講:

(1)天氣環境;(2)老象失足;(3)成爲化石。

以上是指導複述。

師:除以上外課文還寫了什麼?大地變化-黃河-黃河象。學習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不懂?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黃河象的文章。科學家們即生動又合理的想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每一個古生物化石中,都蘊含着深奧的科學道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來這方面的資料讀讀,也可以推薦給老師和同學。在課下王俊就極力向我推薦了一本書,我覺得的確是一本好書,現在請他把書推薦給大家。

教學反思

《黃河象》是一篇思維嚴密、邏輯性很強的科普小品文。課文形象生動的爲我們介紹了1973年春天在甘肅省慶陽地區合水縣的馬蓮河畔,發掘出的一具古代黃河象化石,重點寫了科學家假想的這頭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在課文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黃河象骨骼化石完整的特點的,掌握列數字、使用遞進詞語的說明方法及寫作順序,還要使學生了解科學家假想的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過程及假想的根據,激發想象力,產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提高保護國家文物的意識。

《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3

一、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培養學生學習科學、合理想象的文章,要讓學生充分感悟推想的科學性、合理性,必須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從關鍵的詞語去突破。

本課時是在第一課時,掃清生字、詞障礙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理清文章思路顯得輕而易舉。

我力圖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讓學生感悟推想的科學性、合理性,從而讓學生學習科學的推理。

其次,通過單獨思考、表演、交流、討論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抓住重點詞語,“炙烤、撲踏撲踏、”等詞語理解課文,體會作者豐富、合理的想象力。

2、過程與方法

自讀感悟、合作交流、表演昇華、推理感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感悟文字,體味老象是如何形成化石的

學習本文合理的想象力和科學的推斷力

三、 教學準備

1、教師:課件

2、學生:熟悉課文

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黃河象骨骼的形成過程,被發現、發掘、命名的過程

2、難點:你能按另外的`順序重新敘述這篇故事嗎?

五、 教學過程

(一)開篇點題,複習導入

1、教師:昨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你學習到了什麼?

2、學生自由交流

3、你面對這樣一具完整的骨骼,你會產生什麼疑問呢?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學習2自然段

學生自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交流:

點撥:大約—用詞準確、嚴謹;碧空萬里無雲—天氣晴朗;天氣熱(炙烤、蒿草、櫟樹、羚羊、鴕鳥);小河:彎彎的,緩緩地)

2、學習3自然段

教師:此時,我們的主人公“大象”在做什麼呢?

女生讀,男生思考

交流:(表演輔助理解)

評議:老年公象(權威,首領);動作:撲踏撲踏;神態:疲勞、乾渴)

3、學習4自然段

男生讀,女生思考

交流

4、學習5自然段

默讀,思考

交流

拓展: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頭象,你會怎樣做呢?

5、帶着沉重的語氣讀6、7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部分

1、自學

提示:默讀

2、交流

3、點題:最後一個自然段,因爲在黃河邊上出土,所以這頭象,被命名爲:黃河象

(四)討論

1、完整的黃河象的化石是怎樣形成的?你能按另外的順序重新敘述這篇故事嗎?

2、點撥、交流

(五)小結:

課文可以按不同的順序來敘述,但都必須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進行。

《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能給課文分段,寫出第二段各層的提綱

2、朗讀課文,並能按提綱簡要複述課文

3、瞭解科學家們假象的黃河象骨頜化石的來歷及假想,依據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4、能收集資料,製作簡單的幻燈片,以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抓住主要內容,簡要複述課文。

三、教學過程

(課前出示背景課件)

(一)、激趣導入:

1、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有關化石的資料,誰先給大家介紹?(指名一學生上臺解說並組織其他同學介紹,展示自制的化石圖片或有關的資料等。)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走進北京自然博物館,參觀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幻燈)這就是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師板書課題:19、黃河象)

(二)、學習第一段

1、看着這具大象的骨架樣子(板書:骨架樣子),你覺得它有什麼特點?(高大、完整。師板書。)課文在第幾段描繪,請劃出有關語句。

2、生交流。

3、齊讀這些語句,體會黃河象化石的特點。

4、(再看圖片)看着這具化石的樣子,你有什麼想了解的?

5、學生自由提問。師引導提出:黃河象化石是怎樣被挖掘出來的?爲什麼能被保存得這樣完整?

6、古代黃河象的化石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現史上是罕見的,人們是怎樣發掘的呢?請快速、輕聲地朗讀最後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學習最後一自然段

1、檢查:人們是怎樣挖掘出這樣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學生回答)

2、此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相機板書:化石的發現 ——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時樣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來時是什麼樣子的,請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4、待學生找到後師出示幻燈示答案生齊讀這句話。師板書:斜插沙土 腳踩石頭。

5、師提問:文章開頭向我們介紹了象化石的特點和樣子,結尾介紹了象化石的發掘和剛發掘出來時的樣子,那麼中間部分介紹了什麼呢?

6、生答: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的來歷。板書:假想來歷。

(四)、學習第2—7自然段

(1)抓住關鍵詞導入,理解課文內容

1、師問:什麼是假想?

2、生答:假設、想象。

3、師:對於發生在幾百萬年前事,我們現代人根本不可能親眼所見,也不可能找到現成的資料查詢,人們只能根據一些歷史性的東西來進行想象、假設。那麼,科學家是根據什麼來想象、假設黃河象化石的來歷的?

4、生自由談。

5、(出示幻燈,示假想依據)師:科學家根據黃河象化石被挖掘出來時的樣子,想象了化石的來歷,下邊,我們就來看看科學家是怎樣來想象的。

6、根據讀書要求讀課文: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文,並能複述此故事;(

2)、對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你想問什麼?請準備好,在小組內交流。

7、指名一人複述此內容。

8、你認爲科學家的假想最生動的一幕是哪裏?(生自由回答)

9、質疑:對於科學家的假想,你有什麼不能理解的?

10、學生自由質疑。

12、自由感情朗讀。

(2)拓展延伸,陶冶學生情操

1、剛纔大家學得很認真,老師真爲大家高興。你們知道大象的生活習性嗎?

2、生自由談。並上臺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3、今天,我們今天認識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肅發現的,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組老師收集的關於甘肅地貌的資料。(幻燈示甘肅地貌)

4、待學生看完後,師問:看了以上資料,你有什麼不能理解的?

(引導學生談到環保的話題)

(3)回顧課文,鞏固練習

1、對於課文的寫作順序,你有不同的見解嗎?(只要學生的見解合理,都應該予以肯定。)

2、讓學生提出不懂的生字、詞,共同交流、討論。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黃河象的文章。科學家們即生動又合理的想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每一個古生物化石中,都蘊含着深奧的科學道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來這方面的資料讀讀,也可以推薦給老師和同學。

《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能夠認真漂亮的書寫本課六個生字,準確認讀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瞭解黃河象化石的情況以及發現挖掘的過程

4、能有簡單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5、學習作者說明方法的準確性。

6、欣賞科學家假想的故事,感受科學家假想的有理有據。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圖片;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化石的資料、蒐集黃河象化石的資料。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交流資料導入

1、 師:先來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幻燈出示化石圖片)這些都是——化石。

關於化石你有哪些瞭解?(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化石的資料)

2、 出示黃河象化石的圖片。你知道這是什麼化石嗎?對,這是古代黃河象的化石。你對黃河象的骨骼化石又有哪些瞭解呢?(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黃河象化石的資料,其他學生注意傾聽,及時補充。)

3、 看來同學們在課前都認真的蒐集了資料,爲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3課黃河象。(板書課題)一起來讀讀課題。這是一篇科普散文,這樣的文章我們在課前蒐集相關的資料是非常重要的。

二、 檢查預習

1、 學習課文之前先來檢查一下我們對本課生字詞的預習情況。(出示本課生詞指名隨機認讀,隨機抽查個別詞語的理解。)在預習中,你還有不理解的詞語嗎?打開書在小組內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有沒有小組裏解決不了的?

2、 我們本課一共有六個字要求大家會寫。打開寫字課本。我們已經讓大家臨帖並寫了一個。現在我們看一看這六個字按結構分可以分爲幾組?先來看左中右結構的這三個字你認爲在寫的時候應注意些什麼?左右結構的呢?最不好寫的要數半包圍結構的這個腐爛的腐字,跟老師一起先寫一下。好拿起筆把,按我們剛纔說的再來寫一寫這六個字。與你預習時寫的比一比,是不是有了明顯的進步。

3、 字如其人,寫一手漂亮的好字可以讓我們終身受益。其實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用心去寫就一定能把字寫好看。看我們不都是進步了嗎?

4、 好下面我們打開書,我請同學們來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傾聽一他讀得準確嗎?二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關於黃河象的哪些內容?(指名讀文)

三、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關於黃河象的哪些內容?(隨生回答板書:化石樣子、假想來歷、發現挖掘)請你根據這些內容把課文分成三大部分,在文中用雙豎線標出來。用一句話簡單概括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 我們來看一下文章的敘述順序,你認爲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而本文卻是先寫黃河象化石的樣子,再寫科學家假想化石的來歷最後寫化石的發現和挖掘,這在寫法上屬於倒敘的寫法?你知道爲什作者要把黃河象化石的樣子放在文章的開頭來介紹嗎?(爲了突出化石的樣子,說明黃河象化石的樣子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細讀課文,品詞悟情

1、 那我們就先來讀讀文章描寫化石樣子的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黃河象骨骼化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有印象,你是從哪一句感受到的,勾畫有關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

2、 交流:(1)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長八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感受到黃河象化石的高大,完整。有多高?四米比我們教室還要高出一米,有多大,長八米教室長。這具大象的骨架如果放在我這裏恐怕屋頂都要漲破。你怎樣理解除了尾椎以外這句話?(只有尾椎不是化石)

(2)看,前面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着是頭骨和下頜,甚至是連很難發現的舌骨也保存着。三米多長的大象牙重有三噸,得用載重噸的大卡車去拉。你怎樣理解甚至?(舌骨很難發現也能保存着,說明化石的完整。)

(3)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釐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一百多塊的腳趾骨,連三四釐米的趾骨也沒有失掉可見完整。

大到三米長的大象牙,小到三四釐米長得腳趾骨都保存着,可見它的完整。

3、 作者爲了說明化石的高大、完整用了一些數字來說明,這在說明文中是採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我們來再讀讀這三句話,感受一下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的準確性。

4、 人們站在這樣的骨架前,似乎可以看到一頭大象這昂首闊步向前跑。(出示圖片)你能用自己的話把你看到的這具化石的樣子介紹給大家嗎?結合第一段的內容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給大家介紹。

5、 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的`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現史上是很少見的?爲什麼能這樣完整的保存下來呢?(死後沒有被移動過)你怎麼知道的?

6、 一起來讀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出示問題:黃河象化石是怎樣被發現的?因爲什麼所以能完整的保存下來。

7、 化石全部露出來了,人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頭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裏,大象的腳踩着石頭。課件出示:從它站立的姿勢,可以想象( ),從它各部分骨頭相關聯的情況,可以推想( )。大象是失足落水的,死後沒有被移動過,這都是科學家們的想象和推想。但是不是隨便瞎想。而是有理有據。科學家的推想是有根據的。那麼科學家又會我們假想出怎樣的一個精彩的大象失足落水的故事呢?下節課我們再去欣賞吧!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導入

1、 聽寫詞語

2、 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 學習第二部分

1、出示:從它站立的姿勢,可以想象( ),從它各部分骨頭相關聯的情況,可以推想( )。

2、科學家根據發現時黃河象的樣子爲我們假想樂樂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自由讀課文的2——5自然段。交流:

1)想一想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麼?它們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繫?

2)歸納總結出:因爲天氣的炎熱纔有象羣的疲勞和乾渴,纔會有老象因爲急於喝水而失足落水。歲月的變遷使之成爲了化石。

3)體會科學家假想的條理性。

4)同桌試着講一講這個故事。

3、科學家爲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假想?

聯繫最後一段的內容說一說。

三、 課外延伸

1、 找一找這樣的科普文章讀一讀

2、 爲黃河象設計解說詞,寫一寫。

四、 綜合提升

自己試着假想黃河象化石的來歷,寫一篇小故事。

五、 板書設計

黃河象

化石樣子——高大完整

假想來歷——有理有據

發現挖掘——科學有序

《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6

教材分析

《黃河象》是“新世紀”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3單元主題“變化”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通過介紹北京自然博物館陳設的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推想了它的形成過程,以和被發現、發掘、命名的過程。說明二百萬年間,大地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巨大變化,本課內容既有實際的,又有推想的,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區別,仔細體會,閱讀課文時以學生爲本,以讀促思,以思促悟,真正體會文章情景。

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是首屆課改實驗班,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實踐,這些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較好地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和程序,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學生能通過預習基本掃除課文中的生字詞障礙,知道文章的大概內容,爲課堂上深入理解課文做好鋪墊。但由於學生受家庭條件限制,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這一環節在大局部學生身上還落實不到位針對課文內容質疑,從衆多問題中提煉有價值、有質量的問題,還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

教學目標

1.讀準本課8個生字的讀音,理解“炙烤、有氣無力、發掘、挖掘”等詞語的`意思。

2.瞭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過程,體會作者推想的合理性。

3.培養學生合理的想象力與科學的推斷力。

教學重難點

從課文中推想的內容,發掘了二百萬年間滄海桑田的變化,體會作者推想的合理性。

教學準備

黃河象的化石掛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文

1.師:同學們我在網上得到一個消息,明年暑假北京自然博物館要向全國小學生免費開館一月,你想去觀賞嗎?

生:想。

師:誰爲我們當導遊呢?怎樣才幹做一個合格的導遊呢?現在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到北京自然博物館觀賞黃河象。

2.板書課題,齊讀兩遍。

師:讀了課題,請你猜猜課文的內容。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當導遊”,讀課題猜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沛調動起來。]

二、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接讀課文,其餘學生邊聽邊考慮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這篇課文,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自身的想象或另編一個合理的故事。

生:讀了《黃河象》,我感覺科學家的推斷很有意思,但是不是還可以有另外的推斷?

師:對,同學們提得很好,這也是本課要學習的重點之所在——展開豐富的合理的想象。

2.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全班齊讀。

(2)對照自學提示,小組合作學習。

(3)指名彙報。

生:“太陽炙烤着大地,蒿草叢似乎要燃燒起來了”。理解“炙烤”的意思。

生:“一羣大象,在一頭老年公象的帶領下,撲踏撲踏地從遠處走來了。疲勞和乾渴,把它們折磨得有氣無力。”理解:“有氣無力”。

師:讀了這兩句,你有什麼感受?

生:天熱極了,大象又累又渴,難受死了。

師:誰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表示出來。

師:請大家看第一幅插圖,說說圖中的情景。

師:一羣大象向河邊走來,本想痛痛快快地飽喝一頓,哪知道卻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誰知道是什麼事?

生:一頭老象最先跑到河邊,它伸長鼻子去吸水,河水少,夠不着,它就跨進水裏,右腳踩在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上,沒想到石頭下全是淤泥,石頭往下陷,老象也往下陷,擡起的左腳來不和往回收,一下就踏進河底的淤泥裏,深深地陷了進去。

師:大家再讀這段話,多讀幾遍。

師:讀了這段話後你的感受是什麼?

生:老象太倒黴了,我很同情它。

師:請你再讀一遍,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生:“日子一天天過去,老象被河水沖積的泥沙掩蓋起來。它的屍體腐爛了,骨骼和大牙慢慢地變成了石頭一樣的東西。”

師:請大家看第二幅插圖,說說圖中情景。

用簡單的幾句話歸納完整的黃河象的化石形成過程。

(4)創設情景,激發想象。

師:《黃河象》是根據推想而寫的,除了這樣的推想,還有其他的推想嗎?

生:一天老象帶着兒子去拜年,來到一條小河邊,由於老象帶的禮物太多,它對兒子說:“我把禮物送到河對岸,再返回來接你,說完踩着河中的石頭過河,剛到河中心,腳下的石頭突然往下陷,老象也跟着深深地陷了進去。

……

師:這些同學的推想很有趣,這就是這篇課文要送給我們的一把“金鑰匙”,(課件出示“金鑰匙”,全班一起讀一讀。)

(5)指導學生朗讀第8自然段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說說體會到什麼?

(6)默讀最後兩個自然段,概括它們主要講什麼?理解“發掘,挖掘”。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規範》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讓學生藉助自學提示,在讀中思,讀中悟,教會學生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3.細讀全文,體會感受。

(1)同伴互助細讀全文,找出表示作者合理想像的細節的詞句。

(2)學生彙報

一條彎彎的小河緩緩地向東南流去。

一羣大象,在老年公象的帶領下,撲踏撲踏地從遠處走來了。

……

(3)(課件出示句子)比較句子,說說自身的感受。

小結:本課作者多處用到細節描寫,通過它我們體會到作者具有豐富、合理的想像力,同時文章的內容也較生動形像。現在就請大家模仿《黃河象》的寫作手法,有順序有條理清晰地把你對黃河象的由來的想像寫一寫,或者說自編一個故事。

[設計意圖:細節描寫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讓學生在自身的習作中試着運用這種方法,尤其是展開合理的想像的寫作手法。]

教學反思

《黃河象》是一篇圖文並茂的課文,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創設情景,用當“導遊”,看課題猜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來,在閱讀課文時,我採用“遞進閱讀”方式,即: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讀中感悟,細讀課文,體會感受,由淺入深,螺旋上升,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通過這些環節的實施,讓學生真正掌握本課的學習要領:有順序的敘述黃河象化石的發現和豐富合理的想像等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