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通用10篇)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通用10篇)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1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爲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教學目標】

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與初步吟誦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在比較閱讀中體會送別詩的特點。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環節一:以讀破題,整體感知古詩

師:同學們,送別是古人經常出現的場景,送別也自然成了古人寫詩的重要題材。今天我們學習的一首古詩就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來,一起讀課題。(生讀題)

師:預習過課文嗎?

生:預習了。

師:我不相信。你再讀讀課題。

生讀,輕重音不清晰。

師:送誰去安西?用你的朗讀回答我。

生讀課題。

師:送元二去哪裏?繼續用朗讀回答。

生再讀課題。

師: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

生: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我查資料書知道的。

師:真好!藉助工具書瞭解難點詞的意思,這是學習古詩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元二去安西做什麼?大家一起朗讀課題回答。

生讀。

師:誰送元二出使安西。詩題連起來可以怎麼解釋?

生:王維送元二出使安西。

師:很完整。不過,古人寫詩題沒有這麼囉嗦,他們簡潔地寫道——

生:送元二出使安西。

師:請伸出金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板題)

【賞析】讓理解與朗讀訓練融合,有效。讓每一處學習均指向學生的發展,這樣的教學觀值得肯定。

環節二:強記書寫,夯實語文基石

師:(課件出示詩文,生字“舍”“君”留空)預習過課文的同學,應該對課文有一定印象吧,來,誰願意填填空?

生上臺書寫。

師:正確嗎?

生:正確。

師:可是,不能打滿分。知道爲什麼嗎?

生搖頭。

師:這麼美麗古詩,我們這樣書寫,還真對不住這作品。請看老師來填寫。

師:(示範後)大家一起動手吧。(學生練習後)古詩就得這樣用心寫,漢字就得這樣用心寫!(展示一個)

【賞析】不僅寫正確,還要求寫美觀,有語文味。

環節三:繼承國學,嘗試吟誦古詩

師:同學們,通過預習,有誰已經會讀這首古詩了?

生背。

師:字正腔圓,節奏優美。不過,這是現代人讀古詩。古人讀詩一般用“吟誦”的方法。想學這種方法嗎?

生:想。

師:怎麼吟誦呢?(教師示範)

生躍躍欲試。

師:不急。讀的時候需遵照一種規律,這種規律我們稱它爲平長仄短。(板書:平長仄短) 在普通話裏面有四種聲調,第一聲和第二聲叫“平聲”,我們用短橫表示。(板書短橫符號)。讀時需把這個字音延長。(師指着第一句詩中的“城”)來,讀一讀。(師做手勢引導等)

生讀得有模有樣。

師:平聲會讀了,那麼仄聲呢?仄聲,我們用一條豎線來表示。(板書短豎符號)仄聲讀的時候聲音一出來馬上就收掉。我們稱爲仄短。(範讀“朝雨”)大家自由練一練。

生練讀。

師:平長仄短,可是在這首詩裏面有個字是不一樣的,看,最後一行的一個“出”字。這個“出”現在讀音是“出”,而在古時,它的讀音是這樣的(師讀)。這種音我們稱它爲“入聲”(板書:入聲)它歸在仄聲字裏。

生再次練習。

師:標上平仄,它就是這樣的一首詩(課件出示標有平仄的詩)。請聽——(師配上《陽關三疊》吟誦)

學整體練讀。

【賞析】從學生的真實起點出發,做適當的加法,在吟誦上下功夫,讓人耳目一新。對於學生而言,也是走入古詩文化的有益嘗試。

環節四:咬文嚼字,體會古詩情韻

師:同學們,吟誦着這樣的古詩,我們彷彿也走進了1200多年前渭城的那個清晨,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屋瓦、柳樹葉子很乾淨。王維不停向元二勸酒,說出了陽關就再見不到他了。

師:描述能更具體,語言能更美一些嗎?

生:那天早晨,古老的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原本有些灰暗的城市,立刻變得清新了許多,霧霾不見了,柳葉閃閃發光,客舍的青瓦遠遠望去,彷彿籠罩着一層青藍色的煙霧。亭子裏,鬚髮花白的詩人王維正動情地舉杯勸酒:“好兄弟,再喝一杯吧。你這一去,那頭可沒有老頭子我這樣的老朋友啦!”

師:誰來評評,他的描述如何?可用一個詞語表達。

生:詩情畫意。

生:依依不捨,深情款款。

生:具體生動,感人肺腑。

師:語言真美,評價真美!同學們,在這個柳色留人的早晨,在這個依依不捨的早晨。詩人王維就這樣一杯接一杯地勸着元二。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疑惑:自古有聚就有散,分別本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王維爲什麼一杯接一杯地勸酒呢?

生:他喜歡喝酒。

生:他覺得酒最能表達友情。

師:學古詩,有時候需要知人詩論,需要了解每一個文字背後的信息。大家請看——

(課件出示圖文)陽關以西,滿眼荒漠,無盡荊棘。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去,要到哪裏呢?(出示路線圖)渭城在今天的陝西渭河以北,陽關在今天甘肅敦煌西南。再往西走,就是新疆的庫車附近,古時候稱爲“安西”。這一路,長達三千多公里,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也要整整半年多的時間。

生驚訝萬分。

師:如果元二是你的好朋友,他即將遠行,你會怎麼做?

生:我會說: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

師:善解人意的'朋友。

生:我會說:元二,多帶些水去,不要渴着了。路上要小心一點。

師:前路漫漫,真正的朋友總是想替對方再想周全一點,再周全一點。

生:我會對他瀟灑地揮揮手,說:去吧,建功立業,我在這裏替你祝福!

生:我會對他唱一首歌:《朋友》。

師:《朋友》創作得晚了點,需要穿越。

師: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當時,即使元二馬不停蹄地返回,也要一年的時間,更何況,他是奉着皇帝的使命去的。回來的時間可能是一年,也可沒是——

生:兩年;三年……

師:黃沙漫漫,旅途艱險。異地他鄉,淒冷孤單。人生無常,不要以爲人與人的緣分很長,有時候,簡單的分別就是一輩子。公元741年,也就是分手幾年後,王維就去世了,渭城送別,生離即爲死別。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輕雨渭城,走進新柳渭城,走進詩人不捨的心裏,真誠吟誦。同桌之間,互相練習。

生互讀。

指名試讀,再配上《陽關三疊》,師生共同吟誦全詩。

【賞析】讀出詩心,體悟詩情,是古詩學習學得詩味的重要策略。詩歌不可解,不可肢解,詩歌需要解,抓住詩眼探究個明白,這都是古詩學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認識。

環節五:比較研究,探究送別詩歌

師:同學們,古人與人送別,除了用更盡一杯酒的方式,還會用哪些方式?

生:《贈汪倫》……

師:積累真豐富。還有嗎?

生沉默。

師:(呈現《別董大》《贈汪倫》)。瞧,它們來了,請自由選擇一首。結合下面的註解,吟誦吟誦!

師:今天,辛老師和你們度過了愉快的40分鐘,我們也算是好朋友了,如果用詩句來表達,你準備送給辛老師怎樣的句子?

生:勸君再上一節課,大同學生最聰明。

……

師:創意十足善思考,大同學生最聰明。下課!

【賞析】從一首詩走進一類詩;從一首詩走進一類文化;從理解感悟走向創意運用。課堂也有了一波三折,別有洞天的味道。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舍、君”2個生字;讀準古詩中的“朝、舍、更”3個多音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古詩。

2、通過結合下文註釋,想象畫面理解古詩大意。

3、體會作者送別友人時依依不捨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創設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歌曲導入:老師歌唱《送別歌》。

導入語:同學們這首歌唱的是什麼?現在朋友離別的時候我們會唱歌,而古人在分別的時候會折柳相送,這是爲什麼呢?今天來學習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二)知詩人,解詩題

1、請學生齊讀課題兩遍,(預設一部分學生節奏出現問題,老師順勢糾錯並引導學生解釋課題)。

2、指名學生當小老師介紹作者王維並給予評價。

3、請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在讀的過程中,查閱不認識的生字詞並及時檢查,強調多音字“朝雨、客舍、更進”在古詩中的正確讀音。

4、老師範讀古詩,請同學們劃分正確的停頓和節奏,並按照正確的節奏齊聲朗讀一遍。

5、男女生比賽讀,看誰讀的情感更到位。

(三)讀詩句,曉詩意

1、大屏幕上呈現古詩前兩句,請同學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師播放名家泛讀,請同學們閉目想象這兩句的畫面,並請學生描繪畫面。

2、講解古人折柳送別的原因。

3、屏幕出示古詩後兩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圖和路途周邊的環境,請學生小組討論之後上臺畫出路程圖:

元二出使距離有多遠?

路途都有什麼?

這體現了什麼?

從距離遙遠和路途環境惡劣突破了作者送別友人依依不捨情感這個難點。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告知學生送別之後王維去世的事,使學生對詩歌情感進一步昇華,並懷着這種情感配樂讓學生深情地背誦古詩。

(五)總結全文,回顧知識

請同學上臺當小老師,總結本節課後所學習的內容,可以從字詞、情感等方面來談談。

(六)課後作業

創設元二知道王維不幸去世的情境,讓學生以元二的口吻給王維寫一段心裏話,讓學生情感昇華的同時鍛鍊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3

活動目標

有感情、有韻味地朗讀背誦古詩

感受古詩意境

活動準備

幻燈片、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老師想和你們每一個人都成爲朋友,你們願意嗎?願意的小朋友伸出你的左手,很願意的小朋友再伸出你的右手,如果想永遠和我做好朋友那麼請你用右手拍一拍你的左手。老師一下子擁有了這麼多好朋友,真高興。

現在請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師畫的這幅畫,你看到了什麼,能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麼?看誰說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聲音洪亮。(我看到了房子、綠綠的柳樹,路、還有很多雨點,還有兩位老爺爺再喝酒。)你猜一猜老爺爺爲什麼要喝酒,認識嗎?(兩位老爺爺事好朋友,他們看上去很難過,他們要分開了嗎?)小朋友說的真好,老師告訴你,沒被包的那位老爺爺叫王維,他在喝他的好朋友元二喝酒呢,因爲好朋友元二要走了,兩個好朋友要分開了,所以他們特別傷心。於是,王維老爺爺就寫了一首好聽的古詩,表達了他此刻難過的心情,

你們想聽聽麼?

二、學習古詩

1、聽錄音範讀。

2、向小朋友介紹詩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做,大意:渭城早上下了一場雨,洗滌乾淨了整個城市,連輕輕飛揚的塵土都不見了。旅店邊的柳樹都換上了清新的綠色。勸元二再喝一杯酒,你走出了陽關去安西就沒有知己了。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別的.依依不捨之情。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讀。

指導讀古詩的語氣,要抑揚頓挫,有詩的韻味。注意題目的停頓:送元二使安西

4、小朋友齊讀古詩。

5、指名讀古詩,讀的好的給與鼓勵。

6、指導小朋友看黑板的圖畫背誦古詩。

7、想象: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和你分開去別的地方了,你會和他說些什麼?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學會《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了麼,把它教給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麼?背給爸爸媽媽聽好麼?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4

教學目的

一、學習古代詩歌,幫助學生了解唐宋詩歌在我國詩壇上的重要位置。瞭解古代歷史和古人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和人民。

二、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三、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設想

一、這首古詩,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記憶。應讓學生多讀,不必硬從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感情。

二、採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輔導、自讀測試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雖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無數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樣。最難得的是其中不少詩人,能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從各個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生活的複雜面貌。

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導自讀

(一)自讀《送元二使安西》

1、學生自讀詩歌並完成以下作業:(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

悒 客舍 盡 故人

(2)試着理解古詩的意思。

2、討論自讀作業:(師生共同評定、明確)

第1題:浥:悒(yigrave;)溼潤。

客舍:客店、旅店。此處指餞別的處所。

盡:“進”。

故人:老朋友。此處指元二。

第2題: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送人赴邊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詩人的摯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表示親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點。(引導看註解①)

本詩辭情意兼美,有景語,有情語,情景交融,感情深蘊,餘味無窮。

首句,點明送別的地點、時間、天氣,早晨一場濛濛的`細雨,如絲如霧、輕輕地灑掃了昨天灰塵飛揚的阡陌交通。滋潤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醞釀送別氣氛。

第二句:爲送別佈景設色,緊承首句。一場如酥小雨,滋潤了清晨初春的空氣,給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見逆旅之餘,瓦楞青青,路邊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兩句勾勒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爲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

三、四兩句由寫景轉入送別,老朋友相送餞別,心中依亦不捨,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只能頻頻勸酒,再乾一杯吧,向西出了陽關,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以尋常話語表達了蘊藉無窮的感情。

3、在自讀基礎上試譯全詩。

譯文:

渭城早晨的細雨,潤溼了路上輕飄的浮塵,

客舍邊一片青翠,柳色嫩綠清新。

臨別的時候,勸你再喝完這杯酒,

向西邊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我這樣的故人!

4、試背這首詩。

三、拓展練習。

我還知道別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我來給大家背一背。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5

教學目標

1.寫2個生字,明確多音字“舍”的兩個讀音,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2.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採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3.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收集描寫友情方面的名詩名句。

2.安西指的是現在哪個地方?

3.王維和元二在分別的時候可能說些什麼?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入境,導入新課

1.師: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誰有知心朋友?

指名談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覺。

師:朋友在一起時間久了,情投意合就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假如,有一天,由於轉學、升學等原因兩人要分開了,你的心裏會怎麼想?

指名回答。

2.師:是啊!我們現代人是這樣,古人,也是這樣。在古時候啊,由於交通不方便,朋友分離之後就很難有再相見的時候,送行餞別就成爲表達深厚情誼的一種習俗。於是,在和朋友分離之時,人們就會寫一些詩或文章來送給朋友。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寫朋友之間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據自己的積累回答。

3.師:這濃濃的友情,這難以割捨的友情,就這樣在人們之間一直傳遞着。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唐朝,來到長安城,來到咸陽,來到距離咸陽二十里外的渭城。那裏,有兩位朋友,正在惜惜離別。今天我們學習20課《古詩兩首》的第二首詩《送元二使安西》(板書課題)。

4.師:看課題,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過了課文。老師檢查一下預習情況。誰知道使是什麼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個什麼地方?

師補充:安西都護府是唐朝在西域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師:這是我國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送別詩。打開書,結合後註釋和插圖,反覆的讀一直讀到自己滿意爲止。

二、情讀古詩,想象畫面,走入詩境

(一)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理解前兩句詩的意思。

1、師:讀完了嗎?我們來看這兩個字“朝”、“舍”(板書)它們在詩中怎麼念?指名認讀。

師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字的發音,並提醒學生注意它們是多音字。

師:好,把這兩個字放回詩中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3.指名回答。

估計:生:小雨,柳樹,客舍,酒宴。

4.師:嗯,讓我們閉着眼睛想一想,這景真美。你再來讀讀前兩句。(學生讀詩)結合課下注釋,你能把前兩句的意思講講嗎?(學生講詩意)

師: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5.師:誰還想讀?

指名美讀。

6.師:渭城,清晨,一場如酥小雨,溼潤了路上的塵埃。旅店旁的棵棵綠柳,被雨水沖洗的更加蒼翠欲滴,你覺得這景美嗎?讓我們帶着這感覺一起美美的讀一下。

生齊讀。

7.引導學生背這兩句。指名背誦。

(二)瞭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遙遠及艱辛。

1.就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間,詩人卻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別了。從課題我們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現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師:我們來看地圖,從地圖上看,只有這麼短,而實際距離呢?大概有3000多裏。我們來看這段文字

那時火車只通到西安,從西安到新疆,我們有時搭車,有時還步行,整整走了二個多月,終於來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說。

──《母親和我們》.韓天航

這是我國當代作家協會會員韓天航描寫他小時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沒有火車、汽車的。可以想象在古時那得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旅途中元二可能會經過……(師拖長聲音引學生說出重重山,萬條河)還可能要經受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氣候、路上遇到什麼意想不到的事等等……是啊!出使西域,張騫用了十三多年,蘇武用了十五年……。這酒中能不盛滿了一份思念嗎?

是呀!西出陽關荒漠絕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風兼雨。朋友保重啊!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願。千種語言,萬種情感匯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師問: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這麼艱辛、危險,你爲什麼還要去安西?估計:皇帝下的命令誰敢不從?

4.師講解: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經常有關於貿易或外交活動。從軍或出使陽關(唐出使西域的必經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但作爲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於是,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送他的朋友。這份情可謂重矣!

此時,他們來到了一家小客棧裏。正在惜惜相別。讓我們來看詩的後兩句。一起讀一下。

5.生齊讀。(注意聽學生的發音是否正確。尤其是“故人”)

(三)抓“勸”、“更”想象當時情景,師生互動談話,進行多元感悟

1.師:“好一個“勸”字啊!(板書“勸”)我們想一下這是誰在勸?(副板書:誰在勸)說說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計:詩人在勸元二)師:只是王唯在勸嗎?先放到這,讓我們來想一下,詩人可能在和元二說些什麼?師引導學生說課前準備的話。(指名叫五位學生,當堂師生對話,生生對話。)

2.師:我們來演一演當時的情景。(師拿道具酒杯。)

(1)難忘當初,我們一起飲酒賦詩,縱嗎馳騁,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可這一切美好的快樂時光一去不復返了,怎不讓人有種落花流水的傷感呢?罷罷罷,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齊讀後兩句。

(2)元二啊,你到了異地他鄉,言語 不通,水土不服,想念故土又身不由己,那時的孤單又誰和你一起承擔呢?人生難得一知己,可我又不能隨君遠去,哎,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齊讀後兩句。

(3)元二啊,你這一走,我們再難相見,送君錢裏終須一別,就此分手吧,願我們美好的情感溫暖你的'旅程,祝願你在安西那遙遠的邊疆建功立業,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齊讀後兩句。

師範讀全詩,師有感情朗讀。

語已多,情未了!

師:王兄,多謝你從長安趕來送我,你的這份情,我元二領了,來讓我們乾了這杯酒。

師: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會不辱使命,揚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紀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盡孝,心中又平添幾許惆悵,還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這裏謝你了!

師:我實在捨不得你們啊,還有家中犬子尚還年幼,就請王兄,多加指點。

…….

3.師:這是他們在互相勸。是啊!朋友之間有多少知心話要說啊!又有多少說不完的話啊!而現在兩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讓我們帶着這份痛心,這份難過,這份不捨,這份依戀,一起讀這兩句。

生齊讀

4.師:就這麼喝啊說啊,說啊喝啊,不知不覺,分離的時刻到了,不得不分開了。什麼也不說了,什麼也不能說了,就讓所有的情都化在這杯酒裏吧。那就更進一杯酒吧!(板書“更”字)。讀。

5.師:窗外,柳枝上那掛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覺得這還是雨嗎?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點點離人淚啊!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看到柳樹就想到分別。此時,他們還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嗎?讓我們再讀這一句。

6.一個“勸”字,一個“更”字,生動的描繪出朋友之間那種難捨難分的情。(板書:友情)

7.師:這兩句中有一個生字:君。(師板書)誰能組詞?(多組幾個。)

三、音樂渲染,品味詩境,情讀古詩

1.讓我們在靜靜的讀古詩,體會一下詩的意境。

師放音樂生默讀古詩。

2.學生展示讀古詩。

四、走出文本,迴歸現實,練習寫話

1.這首詩是描寫友情的極品,當時曾被人們編成樂曲,這就是著名的《陽關三疊》(師板書)廣爲傳唱。尤其後兩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也可以用這兩句。

2.生:……

3.師:對,學過的好詩、好句、好詞要學會運用。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爲你的文章添色。

4.師:此時,可能你也有些話想對朋友說,或者你也有一個和你分開很久的朋友,拿出你的筆和紙,把它寫出來。

(提醒學生用上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名句爲文章添色。一句兩句即可。)

5.音樂。學生寫,師巡視。

6.示讀。

五、總結昇華

師: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還有親情,鄉情,師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間真情吧!課下同學們可以找一下王維的其他詩篇進行閱讀積累。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6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會寫2個生字:舍、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惜別深情。

3、能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惜別深情。

教學流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背詩導入: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就蘊含着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誰能來背幾首你熟悉的古詩?

2、引出詩人:在衆多詩人中,因爲他們寫詩的造詣和成就,被冠以不同的雅號,如李白就被稱爲——詩仙,而杜甫則被稱爲——詩聖,有那麼一位詩人,他被後世的人稱爲“詩佛”,知道他是誰嗎?——王維

3、知詩人。關於詩人王維你知道多少呢?生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

4、揭題:學習王維的一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

5、解題。誰來讀讀題目?(指導在元二後稍作停頓:“送元二/使安西”)你知道爲什麼要這樣讀嗎?那就得理解題目的意思,題目都告訴了我們什麼?

二、讀詩文,解詩意

1、生自讀古詩。

2、抽生讀詩,請生評價,相機提示正音。完成多音字的作業練習:朝、舍、更

3、理解詩意。緊緊抓住詩文中的註釋,誰能來大致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帶着對詩的理解再讀古詩

5、配樂師範讀古詩。你彷彿看到了哪些的畫面?

三、入詩境,悟詩情

1、體會渭城之美

(1)雨。這早春時節,你看到的是怎樣的雨啊?你想用怎樣的詞句來形容這雨?

(2)柳。你看到了怎樣的柳樹?經過朝雨的`洗禮,柳樹更是煥然一新,真是“柳色新”哪!

(3)美讀一、二行詩。面對這樣的雨,這樣的柳,你想說些什麼?你能讀出渭城的美嗎?

2、體會路途之艱

春雨霏霏,楊柳依依,渭城春景,美不勝收!在這樣的一個清晨,就是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間,詩人王維卻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別了。他又是怎麼送別友人的呢?我們讀讀後兩句。指名讀、再指名讀。齊讀。

西出陽關無故人,出了陽關有的是什麼?你又看到了什麼?出示課件:陽關以西圖片。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朝雨”、“客舍”、“楊柳”這一切,都彷彿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詩人巧妙地運用景語,不但寫出風景,給風景抹上感情色彩,選取這些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在這裏再一次巧妙地藉助這些景物,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的反覆渲染,讓學生對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深厚感情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無疑對詩意的解讀又推進了一步。】

3、對比激情

也許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黃沙滿天!

也許渭城這兒生機勃勃,安西那兒——滿目荒涼!

如果是你的朋友要遠行,而且是到像安西這樣荒涼的地方去,你會怎樣?

4、激情朗讀

從渭城出陽關到安西,這一路,橫跨了大半個中國,整整3000多公里呀,滿腿的荒漠,滿目的淒涼,而且路途遙遠,王維啊,你能不能少敬一杯,好讓元二早些啓程呀?學生作答

元二啊,你能不能少喝一杯,以免醉酒耽誤行程呀?學生作答

都不會放下這酒杯,不是不能放,而是不想放,不願放。因爲彼此不捨別離,但是不得不(板書:依依惜別)把這種感覺再帶進去,齊讀這兩句詩。

5、寫話:如果你是王維,或者是元二,此時此刻,你會對對方說些什麼,把想說的寫下來。

師巡視後交流

6、再讀悟情:這一杯杯的難道還僅僅是酒嗎?分明是什麼?(板書:友情)

7、讀全詩。

四、拓展延伸,總結昇華。

1、拓展送別詩,激勵學生課外積累。孩子們,因爲一次次朋友間的深情送別,纔有了這一篇篇字字珠璣的送別詩。在王維眼裏,離別是一杯杯的苦酒,那麼在高適眼裏,朋友之間的離別又是怎樣一種情懷呢?出示《別董大》,你從中讀出了什麼?(樂觀、激勵)

詩人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這也是一種別樣的友情。

遠不止這兩首。還有如:課件出示《山中送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贈汪倫》。讓我們在這些送別詩中記住朋友之間的友情吧!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7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歌。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送別元二時的依依不捨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詩導入,營造氛圍。

同學們, 送別是古詩詞中永恆的話題。正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特別是在古代那樣一個交通不便、信息不發達的社會,一旦離別,也許便是天涯海角。所以,以送行餞別表達深情厚誼便成爲一種習俗,送行也因此成爲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我們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倫送我情。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生:唯見長江天際流。讀過“莫愁前路無知己,”——生:天下誰人不識君。讀過“洛陽親友如相問,”—— 生:一片冰心在玉壺。還讀過“海內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鄰。從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了古人那濃濃的友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師板書課題。生齊讀,師糾正。

二、理解題意,介紹時代背景和作者。

1、理解詩題。

要想讀懂古詩首先我們得知道題目的意思,誰來結合註釋說一說詩題的意思?(王維送元二出使安西)師明確:這裏的元二是王維的朋友,他姓元排行第二,也就是在元二的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我們稱爲老大。如果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再讀詩題。

2、介紹時代背景。元二爲什麼要出使安西呢?我們來看看當時的社會背景:唐朝的時候,國勢強大,很多國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關係,長安城經常有人被派到國外去出使。而每一次出使,對於當事人來說是既高興又憂傷的事情,高興的是可以爲國家建功立業,做出貢獻,憂傷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別。這一別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面了。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爲統轄西域而設的都護府的簡稱,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附近。

3、簡介作者。

你瞭解本首詩的.作者嗎?指名簡介作者

三、初讀詩歌,掌握節奏。

1、生自由反覆地讀。

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要讀準字音和節奏。

2、指名讀。

3、師生合作朗讀全詩。

生讀前四個字,師讀後三個字,再換過來讀。最後連起來讀一讀,師讀題目和作者,生讀詩歌,注意節奏和韻律。

四、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生思考回答(傷心、難過、惆悵、依依不捨、痛苦、憂愁)帶着這種感覺再來讀讀課題。生讀題。

五、品讀詩歌,入境悟情。

(一)感受送別景。

1、送別時的景是怎樣的?誰來讀讀有關詩句?

2、指名彙報並相機出示第一、二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3、大詩人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讀了王維這兩句詩,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生彙報交流

4、指導朗讀。這幅畫面帶給你怎樣的感覺?用一個詞來說。(清新 生機勃勃 清爽 明麗 欣欣向榮) 師:這就是景語。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5、創設情境導讀。

讓我們走入景中,去感受渭城的美。

師:我們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綠的盎然生機——

生讀“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看到了春雨潤輕塵的清新,聞到了雨後空氣的芳香——

生讀“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看到了春雨綿綿,道路溼潤潔淨,客舍青青。柳條嫩綠的清爽——

生讀“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6、渭城的景色美嗎?這麼美的景色正適合王維和好友愉快地遊玩哪,可王維卻無心流連這良辰美景,因爲他心中裝着一個“別”字。你從這兩句詩中感受到了王維的離別情懷嗎?

7、詩哪兩個字最能讓我們感受到離別的情感呢?幻燈片出示(板書:雨 柳)。

師引導: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飄飄灑灑的細雨和隨風搖曳的柳條,王維爲什麼選了這兩種事物,他要向我們傳達什麼呢?雨給了你怎樣的感受(生:綿長、惆悵)師:愁的感覺。

而柳在古人眼裏更是有含義的,古代有折柳送行的習俗,來到送別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給行人,表示折柳贈別。從漢魏到隋唐,這一習俗相沿下來。所以,古人看到柳就會產生離別之意。非常巧的是,;柳樹的“柳”跟“留下來”的“留”音相近。表示挽留的意思。這一雨一柳攪擾着王維的情思,蒙上了淡淡的情愁。再讀這兩句

(二)體會送別情。

1、細雨如絲柳色青,離別情深意更濃。詩中有兩句直接寫離別之情的,讀一讀,你感受到了王維濃烈的離別情了嗎?

2、課件出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你感受到了什麼呢?(板書:依依不捨)從哪兒感受到的?王維爲什麼會這麼依依不捨呢?因爲這次離別可不是一般意義的離別。

3、瞭解安西的荒涼。

(1)王維要去的地方是哪兒?。生:要到安西去。

(2)在你的想象中,安西是個怎樣的地方?

(3)出示安西的圖片。看了圖片,你會用哪些詞來形容安西呢?(荒涼、環境惡劣)

4、體會渭城的繁華。

安西滿目荒涼,人煙稀少。而王維和元二喝酒的渭城又是怎樣的呢?(春雨綿綿、生機勃勃)

5、體會路途艱險。

(1)從渭城到安西有多遠呢?

(2)出示唐朝疆域圖。

從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時候沒有汽車、火車、飛機,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騎馬去也要用上半年時間。

從渭城到安西要經過陽關。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的西南。它和玉門關都是古時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

(3)出示陽關圖、沙漠圖

陽關以西就是安西的範圍了。這一路上雲山浩渺,大漠茫茫,黃沙漫天,舉目無親,陪伴他的是無盡的戈壁和滿目的荒涼。

(4)唐朝著名詩人岑參曾經有詩云:(出示)齊讀: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5)讀了這四句詩,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6、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王維的依依不捨。

從欣欣向榮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這一路上會發生什麼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順利完成使命嗎?又能平安地回來嗎?張騫出使西域用了十三年,蘇武用了十九年時間纔回到祖國。更何況,王維此時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見很難預料啊。

師:現在,你就是王維,元二即將遠行,此刻你有什麼話要對他說嗎?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7、背景音樂中學生寫作。

8、交流、反饋,指導朗讀。

9、師:是的,此時此刻,王維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對元二傾訴,千言萬語只化作這一杯又一杯的酒……王維舉起第( )杯酒,( )地對元二說:“( )”

10、教師創設情境導讀。

六、深情誦讀全詩

據史料記載,王維在元二離開5年後就病逝了,在這期間,王維和元二是否重逢過,我們不得而知。現在,你理解了王維的依依不捨了嗎?全班起立,誦讀全詩

七、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送元二使安西

雨 柳

依依不捨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8

1、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要求的生字。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2、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由形象識記轉爲意義識記,能借助教科書上的註釋和工具書,展開較豐富的想象來理解詩意。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運用過去的經驗,自主合作理解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評論(0) 新設計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一首送別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板書課題)

二、知詩人,解題

1、讓學生齊讀課題。

2、從題目中,你們讀懂了什麼?(相機板書:王維 送 元二)

3、如何理解“使”?(生說:出使)出使哪兒?(生說:安西)

4、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對於王維你瞭解多少?(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談對王維的瞭解,然後師出示王維的`簡介)

過渡:同學們對王維已經有所瞭解,現在老師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1)相機點撥“渭”和“浥”的讀音。

(2)誰願意把這首詩流暢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三、讀古詩,悟詩情

(一)學習前兩句詩

1、過渡“詩”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看看王維在這首詩中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我們先看詩的第一、二句。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多讀幾遍,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然後小組交流。

2、學生彙報交流,師相機點撥學生理解以下重點詞:“朝雨、浥、客舍”體會清新明朗。

3、這麼美的地方是在哪兒?(渭城)

4、誰能通過讀把你所知道的美景告訴大家?(出示第一二句)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指導讀出美景。

5、同學們讀的真好!可是這麼美得景色王維和元二有沒有心情欣賞?(沒)爲什麼?小組交流討論。

6、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彙報,師 相機評價:

生1、因爲元二是王維的好友,而元二要走了,他們很傷心,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真會理解)

生2、因爲他們要離別了,大家捨不得,所以沒心情欣賞。(你的感受可真深啊!)

7、過渡:是呀!他們心中都裝有“別”字,(依依惜別)就是因爲他們想着離別,雖有良辰美景卻無心留戀。所以讀第一二句時,我們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不僅要讀出沒,還要讀出他們的離別愁緒,,語調要低沉些,舒緩些)

(二)學習後兩句

1、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朋友之間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裏去?(安西)

2、要經過哪兒?(陽關)陽關在哪兒?

渭城到安西,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照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時間啊!當時陽關以西,是這樣一幅情景:荒無人煙、黃沙滿天,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無盡的荒草。(大屏幕展示圖片)

3、元二即將遠行了,好友分別。這一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想對他說?請大家想想。

4、學生思考、彙報,師預設學生會這樣回答,師隨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王維和元二的深厚情誼以及王維對元二的關懷:

生1:元二你這一走,不知何才相見,我會想你的。你路上要注意安全,保重身體啊!(真不愧是好朋友)

生2:元二你一走,什麼時候再見啊,記得要給我寫信呀!一路上陪伴你的只要荒漠,一個人影也沒,你可要多帶些乾糧和水。(多麼無微不至的關懷啊!)

5、過渡:所以王維勸元二(出示後兩句)生讀----勸君更進一杯酒,因爲(生讀)-----西出陽關無故人。(齊讀兩次)

6、這兩句詩中有兩個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請看大屏幕:更盡、故人,誰理解了?(生答師點撥)

7、這兩句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生說詩意)

過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護邊疆,這一去,不知何日相見。王維對好友的情誼都浸透在這濃濃的酒中,所以他又勸元二(引讀)勸君更盡一杯酒,------(生)西出陽關無故人。(課件出示)

8、這杯酒喝下了嗎?(喝了)順勢引導學生這是一杯怎樣的酒?

(離別的酒、友誼的酒、澆愁的酒,再次引出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三)感情朗讀醉詩境

已數不清這是多少杯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請同學們站起來讓我們在樂聲的陪伴中,用深情的朗讀送送元二吧!(課件出示)配樂讀

四、激情背誦

讀了這些送別詩,不管是怎樣的送別都書寫同一個字——情。“人間最美是真情”。就讓我們再現離別之情吧!(學生練讀、賽讀達到背誦)

五、拓展延伸

其實在這浩瀚的唐詩宋詞中,像這樣送別朋友或思念親人的名篇佳作還有很多,你還知道那些這樣的詩詞?課下蒐集,咱在課外活動搞個送別詩朗讀賽。

板書

20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王維 送 元二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詞語的情味,體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3、感受詩人與好友的深情厚誼;感悟詩人離別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咀嚼和體悟重點字詞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感悟詩人離別的情懷。

【教學準備】

製作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件。

蒐集送別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有一首曲子叫《陽關三疊》,也叫《渭城曲》,這首曲子是後人根據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詩創作的。

(設計理念:人的情感的產生和發展依賴於一定的情境,兒童更是如此。優美、有些淡淡哀傷的古箏獨奏《陽關三疊》,幫助學生架起想像的橋樑,將學生帶到了幾前年的渭城。入境,爲理解古詩奠定基礎。)

(點評:新課程倡導,教學中老師要成爲學生學習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此環節中,老師爲學生展示古典樂曲《陽關三疊》,首先就爲學生創設了誘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動機環境。通過創設符合本節課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爲學生提示了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理解詩意。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2、引導學生讀準“朝”“舍”“更”的讀音。

3、引導學生理解“浥”“更盡”等字、詞的意思。

(設計理念:藉助註釋,瞭解詩句的字面意思,初知大意,爲深入理解古詩掃清障礙。)

(點評:“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這一提問非常必要。的確,學生的閱讀思維是看到信息後,信息馬上會觸動其思維,即可就會產生“這寫的是什麼呢?”的疑問,有疑問就有思考。老師此時提問,給學生提供發表感知課題、分析問題、交流逐步思維收穫的機會,是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表現,也是瞭解學情、展開後面繼續學習的前提,更是引發、培養學生學習時要產生問題的意識的需要。)

三、感悟“柳”“酒”中蘊涵的情意。

1、渭城這裏的景色怎樣,你是從哪些字、詞感受到的?

2、指導感情朗讀。

3 、體會“柳”的寓意:一個柳字,你能讀懂詩人的情嗎?帶着這種情懷,再來讀詩句。

4 、拓展關於“酒”的詩句,理解“酒”中蘊涵的情。

寫話練習:相聚的日子,他們曾————————

5、這是一杯怎樣的酒?

6、感情朗讀。

(點評:文中情來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難生成的。“情”要靠“象”去顯。老師緊緊抓住“柳”“酒”這一“詩象”,感悟古詩。將古詩化爲畫面:青青碧柳裏詩人怎樣的難捨難分?相聚的日子是怎樣的其樂融融?由此來體會兩人深深的情誼。,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爲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蘊,也就品味出了。)

四、互文理解,感情昇華

1、拓展:“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寒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從這首詩中體會什麼?對比想象安西與渭城的不同。

2、感情朗讀。

3、結合詩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體會別後的思念。

4、背誦古詩。

(設計理念:引入王維《送間司直赴西安》幫助學生感受元二出使安西將要面臨的艱難險阻,感受王維對好友離鄉背井的牽掛、憂慮;引入王維的《山中送別》幫助學生理解王維對好友的無限思念之情。以一首的學習帶動多首詩的學習,以多首詩的補充促進一首詩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五、拓展延伸

學生背誦課前蒐集的其它送別詩。

(設計理念:優秀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我們民族語言文字運用的典範形式。優秀古詩文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豐富學生的語言,中國古代詩歌中,送別詩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內容。離別的.人不同,但那份真摯的情意是相同的,此環節旨在以一篇的學習帶動多篇的學習,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情感的遷移。)

(點評:1、在學生讀、品、賞、背本節課所學古詩基礎上,老師相機引出了“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寒塵。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將學生帶入到另一個境界,通過對比,更深地體會元二的好友對元二的不捨和擔憂,爲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意境創設環境。2、後面開放性的拓展,將本節課的學習放入到我們國家特有的古詩詞傳統文化中,使學生課堂的學習成爲了置身教室而心飛揚,一詩切入而領略浩瀚詩的海洋。)

反思

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模的一系,很多詩人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盡雕飾,以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而根據此詩譜成的古曲《陽關三疊》,更是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明代李東陽評論此詩說:“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懷着這份對“渭城”的嚮往,這份對“陽關”的憧憬,我和孩子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我在教學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引導學生藉助課前蒐集到的資料,來走近作者,理解詩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談到了相關的內容。如,對王維瞭解了哪些?“元二”:姓元,在家裏排行老二,朋友睨稱他元二。

2、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老師深情的誦讀聲和《陽關三疊》的旋律中想象詩中的那些畫面。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雖說打亂了詩句順序,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從而感知詩的意境。

3、合理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當時陽關以西、安西的狀況。處於河西走廊盡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從而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此時,“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裏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着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4、讓學生披文入境,再現故事情景,感悟人物內心世界,與詩人達到情感共鳴。在對“酒”的多元解讀後,教師情滿胸腔地採用了層進式步步引讀,使學生通過“更”這似乎平淡的表層看到了它深層蘊涵的深摯情誼。於是每復讀一次,學生的感情也隨之澎湃升騰。最後,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由於前面的鋪墊,感情朗讀自然會很到位。學生讀出詩人王維與朋友話別時的傷感和心境。

此外,我認爲在教學中還有一些方面需要改進:

1、評價語過於單一。若能及時、多樣、合理的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評價,則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作爲教者,應該時時處處關注孩子的動作、語言甚至每一個眼神,及時調控課堂。

小學語文課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10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古歌,背誦古詩。

2 、認識 2 個生字,會寫 1 個生字。

3 、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4 、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爲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

這首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爲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具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

學生分析:

學生以前學過王維的詩,對詩人有一定的瞭解,能比較流利地讀出古詩,藉助老師的視角能知道這首詩是先寫景,後抒情,但對詩中蘊含的情感理解得不到位,詩的韻味與情感沒有朗讀出來,教學中需要教師的引導

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 對古詩。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同學們從咿呀學語時,爸爸媽媽就喜歡教你們背古詩,到現在一定會背不少古詩。今天老師就考考你們,我背上句,看你們能否接上下句。有信心嗎?

(師生對古詩)

2. 板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看老師板書題目。

板: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領讀課題)

3. 解詩題。

“元二”是指一個人,姓元,猜猜看,他在家排行老幾?(師生互動)所以稱其爲元二。想想看,“使”怎麼講?(師生互動)出使,古時候,朝廷給有識之士委以重任,去一個地方完成任務,爲出使。安西,是一個地方,唐朝安西都護府,是今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一帶。誰來說說“送送元二使安西”什麼意思?(師生互動)就是王維從長安來到送別城渭城來送別他的朋友元二出使安西。想想王維此時是怎樣的心情?

(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 . 學生自讀,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古詩,藉助拼音和工具書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學生自讀古詩)

2 . 指明讀詩,檢查字音,指導讀準多音字。

板:朝 舍

這有兩個多音字,誰會讀?(出示“朝 舍”指名讀)

它們在這首古詩中怎麼讀?(指名讀後齊讀)

3. 指導寫“舍”字。

4. 再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

我們讀古詩不但要把古詩字音讀準,還要讀出古詩的節奏和味道。誰來說說怎麼讀出古詩的節奏與古詩的.味道?

(指名回答:詩的字詞間要有停頓,字音要有輕重長短)對,你如果這樣讀了,就讀得抑揚頓挫,字正腔圓了,就有了詩的味道了!

(課件出示節奏劃分線)請看大屏幕,聽老師讀一讀。(教師範讀)

誰來試一試?(指名讀)

評價後(齊讀古詩)

過渡,小結學法 :我們剛纔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詩文,(板:讀詩文)這是我們學校古詩的初級目標,我們還要理解古詩的意思。(板:解詩意)

三. 深入理解,感悟詩情

1. 整體感知,入詩境。

(1) 學生自讀自悟。

請同學們低聲吟誦古詩三遍,你從詩中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還可以藉助註解和工具書看一看,想一想。(學生自解詩意,教師巡視輔導)

還可在古詩旁把你彷彿看到的內容歇一歇。(學生繼續自學)

(2) 小組交流。

同桌先交流一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小組交流對古詩的理解與感受)

2. 分部解讀,悟詩情。

(1) 想象畫面悟詩情。

解讀一二行詩:

出示一二行古詩(指名讀)

這是什麼時候的一場雨?(指名回答引出“朝雨”)

你從這兩行詩中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指名回答 )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想象講詩意)

評價後(把我們帶入了詩的意境!)(板:入詩境)

請你帶着你的理解讀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

解讀三四行詩:

前兩行詩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清新的美景。再看後兩行詩,詩人筆鋒一轉,在寫什麼?(生回答:人)請你讀讀者兩行詩,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目的要達到:學生能說出感受到王維與元二兩人感情深)(在學生說畫面的時候,順勢板:勸酒)

評價後(板:悟詩情)

請你帶着你的理解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

(2) 從“酒”入手悟詩情。

通過你們的聲音,老師不禁浮想聯翩:“酒逢知己千杯少”是一種連心的酒;“爲此春酒,以介眉壽”是一種祝福的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是一種澆愁的酒。在元二即將遠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又是怎樣的一杯酒呢?

(指名回答)(送別的酒 挽留的酒 不捨得酒......)

可是此時,分別就在眼前,元二這次可不是一般的遠行啊!請看——(課件出示唐朝疆域地圖)從渭城到安西相隔6000多裏啊!古人遠行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去,元二也要走上半年啊!

安西又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課件出示安西風貌圖)請你說。渭城呢?(渭城風貌圖)(指名看圖說)

面對此情此景,王維對元二的這份離別之情怎能不強烈,怎能不深摯呢!如果此時你是王維,象對元二說些什麼呢?(指多名學生說)

教師評價後齊讀——(屏幕出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感情齊讀詩句)

(3) 再現情景情更深。

已經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通過窗子向外望去,這種難捨難分的情緒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啊!

(課件再現勸酒送別的情景)(音樂畫面)

是那些景物又勾起了他們離別的傷感?(學生看視屏後指名回答)(雨 柳)

板:朝雨 柳新

理解“柳”的古義:“柳”與“留”諧音,柳樹自古以來就是離別的象徵。古有折柳送別的習俗,以表示挽留之意。所以,飄灑的綿綿細雨,滿目的青青楊柳,怎能不讓人傷感離別呢!

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音樂起)再次去感受詩人那依依不捨的情吧!

板:依依不捨情

(生配樂齊誦古詩)

3. 總結學法,升詩情。

這節課,我們用讀詩文,解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方法學習了這首古詩。我們通過對描寫景物的體會,對詩句語言的品味,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世界,領悟了詩人那難捨難分,依依不捨的情感!

讓我們帶着這種情感,來背誦這首古詩吧!(配樂齊背)

四 、課堂拓展

王維的這首送別詩,不單道出了他的情,更道出了天下人離別時的情感,被推爲送別詩之首。課後,同學們可以蒐集一下其它的送別詩,按今天的方法去體會詩人的情感。

附板書 :

送元二使安西 讀詩文

[ 唐 ] 王維 解詩意

朝雨 柳新 勸酒 入詩境

依依不捨 悟詩情

送元二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