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教案集合15篇

五年級語文教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語文教案集合15篇

五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正確認讀8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8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五彩繽紛、無動於衷”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品讀課文,對海倫·凱勒“單憑觸覺感受到的東西”有所體驗,體會她積極的生活態度,從中受到熱愛生活的感染。

2. 過程與方法:教學時引導學生邊閱讀邊聯繫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相互驗證中產生共鳴,促進思考。在學生髮表看法的同時,要抓住恰當的時機推動學生對自己的反思,點撥學生髮現自身的問題。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品讀課文,體會海倫積極的生活態度,從中受到熱愛生活的感染。

教學重點: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品讀課文,對海倫·凱勒“單憑觸覺感受到的東西”有所體驗,體會她積極的生活態度,從中受到熱愛生活的感染。

教學難點:

在充分體會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發對自己生活現狀的思考。

課前準備:

課件、蒐集有關海倫·凱勒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播放第一單元相關圖片,讓學生在複習所學知識的同時初步認識課本中美好的大自然。

2. 帶學生欣賞圓明園荷花節的美景,讓學生感受來自親身遊歷所見的美好大自然。

3. 播放不常見的大自然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網絡視頻中美好的大自然。

4. 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是閱讀課本,親身遊歷,還是觀看視頻,都需要我們有一雙健全的雙眼,從而引出《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出示課件)

二、解題

1. 作者簡介

2. 介紹與作者海倫·凱勒同樣身殘志堅的其他國內外名人,使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反思自我。(出示課件)

三、朗讀訓練

1.教師範讀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上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1)給詞語注音(出示課件)

凱勒 健康 無恙 惦記 珍惜 撫摩 徵兆 清晰 捫心自問 長途跋涉 五彩繽紛 潺潺流水 無動於衷

(2)理解詞語(出示課件)

無恙 惦記 天賦 捫心自問 五彩繽紛 無動於衷

四、整體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 請學生自讀課文,談談文中寫了些什麼?(出示課件)

(學生讀後敘述、回答,教師梳理,引導、整理文章的結構。)

2. 從文中找出作者“單憑觸覺”就感受到的有趣的東西,字裏行間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朗讀相關段落的文字,小組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從動作和描寫景物的詞語入手體會。)

3. 哪些地方還體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五、作業

作者說“那些視力完好的人卻幾乎什麼也看不見,他們對展現在面前的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事情卻無動於衷”,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的經歷寫一下感受。

六、板書設計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動作性 撫摩 輕輕的貼

描繪性 天鵝絨般 清晰可見 盡情歌唱 潺潺 撲鼻

教學反思:

1. 由於剛參加工作,對該階段學生的學情以及課標的瞭解不深入,所以導致本次授課教學很多環節嚴重偏離學生認知發展的水平。

2. 實際授課與教學設計出現偏離,很多預設環節沒有在課堂得到實際操作。我想,這需要向老教師及其他優秀的年輕教師學習,慢慢的積累經驗,不斷的進行實戰!

五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籮、杭”2個生字,會寫“懂、蘭”等10個字,會寫“桂花、懂得”等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桂花給“我”帶來的回憶。

教學重難點

藉助相關語句和資料,體會作者借桂花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桂花圖片:同學們,這是什麼花?--桂花。

2.教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桂花雨》。(板書課題)

大家已預習過課文,誰來說說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麼?(桂花雨指搖桂花時,桂花紛紛飄落下來,像下雨一樣。)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小聲自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着重強調要讀準前後鼻音:“蘭、浸、纏”爲前鼻音,而“懂、餅”是後鼻音。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思考:

(1)課文圍繞“桂花”講了哪些內容?

(2)課文描寫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理清文章脈絡,指導分段。

第一部分(1~2):寫“我”小時候最喜歡桂花,喜歡它迷人的香氣。

第二部分(3~6):回憶童年時與桂花有關的事,主要寫了“我”與母親一起搖桂花的事情。

第三部分(7~8):寫“我”離開家鄉後賞桂花,給母親帶桂花,時時想起童年時代故鄉的“搖花樂”和“桂花雨”。

-第二課時-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請學生說說課文圍繞“桂花”講了哪些內容。

二、精讀課文,體會“桂花香”。

1.品讀課文,初聞花香。

(1)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桂花的喜愛,是因爲桂花很美嗎?請大家找出課文中描寫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愛桂花的原因。(課件出示描寫桂花香的句子。)(板書:愛桂花)

(2)這些句子中,哪個字最能體現出桂花的香呢?(浸)

(3)“浸”的意思是泡,使滲透。在課文中“浸”是什麼意思?(理解字詞句的意思,要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文中的“浸”字指桂花的香氣濃郁,向四周瀰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氣裏一樣。)

(4)是什麼浸在桂花的香氣裏呢?浸的時間有多長呢?(“鄰居”“整個村子”,“全年”。)

(5)聯繫上下文理解:“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桂花搖落以後,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裏,可以加在茶葉裏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理解:桂花盛開時,花香瀰漫四方。搖落桂花後的花香,既有桂花的香氣,也有作者因爲愛桂花而產生的美好感受。它的香,已不受季節的限制,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2.品讀文段,再聞花香。

對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氣裏的?

(1)結合課文內容,我們來看看。(搖桂花、品花茶、吃糕餅、送桂花)

(2)再看看插圖,結合我們童年的生活經歷來想象一下:作者可能還會在桂花樹下做些什麼?(在桂花樹下讀書、玩遊戲、喂小雞,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學,晚上坐在桂花樹下數星星、聽長輩講故事……)

▲由此可見,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年快樂的時光是最難忘的,難怪每見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會想起童年時代關於桂花的記憶,這份記憶是香香的、甜甜的。

三、創設情境,感受“搖花樂”。

1.體驗“搖花樂”。

(1)教師:兒時的琦君,站在桂花樹下,望着星星點點的桂花,聞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麼想快點搖桂花啊!默讀第5自然段,找一找,畫一畫,從哪句話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迫不及待的心情?(課件出示: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

(2)情境對話,“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想想“我”會在什麼時候纏着母親問?(早晨睜開眼時,吃飯時,放學一回家時,睡覺前)體會作者迫不及待的心情。

(3)帶着這種迫不及待的心情齊讀這句話。

2.師生對話體驗情感。

(1)教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着紛紛揚揚的桂花輕輕地落在了你的頭髮上,落在了你的臉頰上,落在了你的脖子裏,落在了你的手心裏,你的全身都是金黃的、散發着迷人清香的桂花,此時你有什麼感受?

預設:(桂花輕輕落在頭髮上,像母親在親切地撫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頸間,有一股癢癢的、酥酥的感覺。多舒服啊!多快樂啊!)

教師:此時此刻,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喊?

課件出示:我(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樂、激動、興奮、欣喜、陶醉、手舞足蹈)

(2)快樂齊讀。“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麼美麗、溫馨的畫面,多麼快樂的心情,難怪多年以後作者還總是想起這搖落的陣陣桂花雨,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板書:搖花樂)

四、品讀句子,感悟“思鄉情”。

1.教師:“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樂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憶之雨,更是思鄉之雨!難怪母親會說--(課件出示)“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2.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母親會怎樣說這句話?(壓低聲音,放慢速度來說。)

3.教師:試着輕輕地讀讀這句話,邊讀邊想:離開家鄉很多年的母親,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除了桂花,母親還會想起故鄉的什麼呢?(板書:思桂花)

預設:

(學生1:想起家鄉的左鄰右舍、親朋好友。

學生2:想起家鄉的田野。

學生3:想起家鄉的老宅子。

學生4:想起家鄉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河。

學生5:想起家鄉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學生6:想起家鄉的桂花茶。

學生7:想起家鄉的桂花糕。)

4.出示“這裏的環境再好,也比不上(家鄉的青山綠水好呀!)”

“這裏的鄰居再熱情,也比不上(家鄉的左鄰右舍好呀!)”

5.教師:同學們能自己模仿這個句式說幾句話嗎?

師生交流。

6.教師:同學們,雖然母親嘴上說的是桂花,其實心裏想的是家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怎樣的情感?(板書:思鄉情)

母親對桂花的那份情感,是因爲她曾經在故土的生活與桂花密不可分,桂花是母親思鄉情的寄託。

五、賞讀全文,歸納提升。

再甜不如故鄉水,再濃不如故鄉情,再好不如故鄉人,再香不如故鄉桂。鄉情難忘,童年難忘,千般情,萬般情,化作了一場美麗的桂花雨,永遠地縈繞在作者的心中,也飄落在我們的心間。無論身在何處,睡夢裏的手總要伸向那個有迷人的桂花香、陣陣的桂花雨,承載着濃濃思鄉情的地方--可愛的故鄉。(板書:迷人桂花香陣陣桂花雨濃濃故鄉情)

教學反思

1.談話營造閱讀期待,感受桂花迷人的香氣。在具體教學中,抓住一個“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2.享受“搖花樂”,體悟思鄉情。藉助朗讀,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畫面,從畫面中點出這是回憶之雨、思鄉之雨。這樣的處理,主要是抓住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牽出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對故鄉的留戀。

五年級語文教案3

(一)談話導入。

我們通過學習課文,認識了我國古代的女紡織家黃道婆和英國在護理事業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爾,今天我們再認識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國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板書課題:《香玉劇社號》。然後引導學生圍繞“香玉劇社號”飛機,談談自己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和不懂的問題,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指名讀課文,讀後交流。

(1)自學本課生字,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2)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嗎?

(三)自學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說說:常香玉是怎樣帶領劇社捐獻飛機的?

(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常香玉捐獻飛機”這一部分,讓學生運用已學會的讀書方法,結合重點語句,自讀自悟,從描寫常香玉是怎樣想,怎樣做的語句中,瞭解她的愛國行動,體會她的愛國之情。抓住“爲什麼要捐獻飛機——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結果怎樣”這個線索來回答)

2.讀了《香玉劇社號》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想法?

(四)鞏固練習。

1.認讀本課要求認識的8個生字及帶出的詞語。

2.畫出本課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多讀幾遍,也可抄寫下來。

五年級語文教案4

一、實物展示 談話引入

1. 師展示實物—一個香氣誘人的蘋果。看到這個蘋果你想到些什麼?

2.一個蘋果對於我們來說算不上什麼,可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在七天七夜沒有一口水喝仍堅持作戰的志願軍戰士們眼中,它是多麼的珍貴。那戰士們是怎樣對待這一個蘋果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個蘋果》。師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 默讀課文,勾畫不認識的生字,自主學習生字。

2. 教師用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學生的生字認讀情況。

3. 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課文 理解內容

1. 一個蘋果在戰士們手中傳遞了幾次,卻還剩大半個,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我們來細讀課文。

2. 齊讀1~3段,思考:這個蘋果是在什麼環境下得來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個蘋果來之不易?

3. 讀4~11段。

(1)思考:每個人都處在什麼環境下?他們需要什麼?可又是怎麼做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小組合作演一演當時讓蘋果的情景,體會戰友間的情感和戰士們的品質。

(3)分角色朗讀,邊讀邊體會,邊感悟。

4. 讀12~13段。

(1)體會吃蘋果的情景,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2)扮演戰士,表演吃蘋果的情景,談談自己這時想到的是什麼。

(3)說說:爲什麼這麼多戰士還吃不完一個蘋果?

5.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後一個段,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對“我被這種戰友間的關懷激動着,迸出了幸福的驕傲的淚花”的體會。

四、總結全文 深化感情

1. 學完課文,你有什麼體會?

2. 找出最讓人感動的句子讀一讀。

五、拓展延伸 作業練習

1. 你還了解哪些關於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的故事?講給同學聽聽。

2. 結合自己,談談生活中互助互愛的事情。

3. 抄寫課文中的優美詞語。

教學反思: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讓他們敢問、敢說。這是基礎。衆所周知,學源於思,思源於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激發其學習的動力。所以,在教學時,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各抒己見。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實踐證明,《一個蘋果》的教學,倘若離開了積極的豐富的想象,就難於理解教材的內容,難以發展語文能力。所以,我力求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其中,有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想象理解;有讓學生抓句子,聯繫上下文想象;有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發散想象等等。

五年級語文教案5

教材分析:

本文緊緊扣住一個“新”字,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的特點和作用。課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用詞準確,表達生動形象,且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爲了進一步瞭解科學知識,喚起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性文章的積極性;二是抓住課文的要點,瞭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並試着加以運用。

設計理念:

1.常識性說明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但學生學習易覺得枯燥乏味。學習本文時,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發揮學生主體性,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2.力求實現閱讀教學的“生活化”。現代教育把關注人的發展作爲價值取向,本設計力求通過設計評選“最佳推銷員”、“小小發明家”等環節,體現學習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引導學生明白學習語文的過程同時也是提高生活技能的過程,從而更加明白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聯繫上下文或運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作者的.說明方法,進行說、寫訓練,發展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瞭解當代科技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以及爲科技的發展而勤奮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知道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學習作者介紹玻璃的表達方法進行說寫訓練。

教學難點:領悟各種玻璃的不同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1.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蒐集關於玻璃的資料,瞭解科技發展的情況。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激趣導入

1.瞭解生活中的推銷員: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到家裏推銷商品的推銷員,他們是怎樣推銷的?指名簡要介紹。

2.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同學們假如要讓你當一個“推銷員”向客戶推銷一種“新型玻璃”(板書課題),你們認爲,怎樣推銷才能贏得客戶的青睞呢?(引導學生領悟出:必須瞭解新型玻璃“新”在哪裏?有哪些特點和作用?怎樣準確表達出來等等。)

3.教師導入:好,我們每個同學都來當一次推銷員,看哪些同學推銷的水平最高?我們先來了解關於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設計意圖: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內驅力。本環節與社會生活聯繫,採用“創境激趣”法,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喚醒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產生學習需求,引發學生主動學習。]

二、自主學習,理解內容

(一)自主學習生字新詞,掃清閱讀障礙。

1.學生自學,教師檢查學習效果。

(1)檢查下列詞語的讀音,理解帶點字:安然無恙、藕斷絲連等。

(2)重點檢查字形易混的幾個字,並注意辨別相近的幾個字的字形和意思:嫌—謙、歉;粘—沾、貼;噪—燥、操、躁;廢—費。

2.這篇新型玻璃的“說明書”,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找出五種新型玻璃。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感知內容,瞭解文章所介紹的幾種新型玻璃。]

(二)自主學習,完成表格,理解內容。

1.要當好推銷員,讓更多人瞭解 “新型玻璃”,我們應該先了解其特點和作用,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完成表格內容。要求:

(1)自學課文: 讀、思、畫、圈、收集資料……要重點畫出特點和作用,概括出來。

(2)填寫表格並注意玻璃名稱與特點的聯繫。

五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把握文章結構,瞭解激光的特點及用途。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的方法,瞭解常用,基本的說明方法。

4、通過閱讀課文,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把握文章結構,瞭解激光的特點及用途。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的方法,瞭解常用,基本的說明方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導入: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光?誰能介紹一下自己對這些光的瞭解?

2、導入新課,就課題質疑,師生整理歸納。

3、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勾畫有關句子。

4、通過對比,瞭解表達方法,體會表達效果。

★你知道嗎,現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是激光。

★你知道嗎,現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是激光、最快的刀是激光、最準的尺是激光。

通過“是激光”的三次重複,增強了語勢,強調了激光的“神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二、自讀自悟,互動交流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層次,瞭解小標題的作用。

2、確定目標,導學引路。

就學生最感興趣的部分確定教學內容,師上生共同確定學習方法;

◆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理解字詞,勾畫說明激光特點及用途的語句。

◆再讀課文,品詞析句,加深理解,瞭解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並提出不理解的地方,相機瞭解分號的用法。

◆小組交流,互相補充、釋疑。

◆有感情地朗讀,強調激光的特點及用途,以體現其神奇。自評、組內互評。

◆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自讀自悟,互動交流

1、運用上節課學習方法自學另外兩方面內容。

2、小組交流

3、全班反饋。

4、變換角色,自我介紹——“激光的自述”

要求:運用一定的說明方法講明激光的特點、功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它、瞭解它。聽衆可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問,自述者進行補充說明。

5、師生共同評議,小結。

二、學習第三部分

1、齊讀課文。

2、猜想一下,不久的將來,激光還會有哪些用處。

三、體會分號的用法

1、讀一讀書上的句子。

2、體會分號的用法:分句之間是並列的關係。

3、找一找本課及其他課文中帶有分號的句子讀一讀。

板書設計:

激光

最亮的光

最快的刀

最準的尺

五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體會文中的重點詞語與句子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讀中領悟什麼是雷鋒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朗讀感悟,學習雷鋒對人民的熱愛,對事業的忠誠。對學習的執着和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精神。將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表達對雷鋒叔叔的崇敬之情。並讀出詩歌的節奏感。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4~6節。

一、談話導入:

1、師:在這裏,我想要問問你,一個怎樣的人會讓你喜歡?一個怎樣的人會博得你的讚歎?

2、師生對話。

3、詩人臧克家說:“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雷鋒就是這樣的人,一位普通的名人,他1940年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不滿7歲成了孤兒。在舊社會,他受盡苦難,新中國培育了他。19歲當上汽車兵,二十二歲的年輕生命在人們的心中成爲定格。這位解放軍中的普通戰士,用短暫而平凡的一生爲全國人民樹立了好榜樣,他身上的魅力不僅是無私奉獻,不求索取的體現,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詮釋。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詩歌,思考:我們應該帶着怎樣的情感來讀?

2、再讀詩歌,勾劃出你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3、在小組裏交流。

三、學習詩歌:

1、讀了詩歌,這個二十二歲的年輕士兵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2、結合理解詩句中的“一滴水”、“剛展翅的鳥”、“才點亮的燈”、“剛敲響的鼓”來體會。

3、小組交流。

4、集體反饋。

(“一滴水”看出他的無私奉獻;“剛展翅的鳥”看出他對黨的忠誠;“才點亮的燈”看出他的好學上進,螺絲釘精神;“剛敲響的鼓”看出他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5、點撥拓展:

A朗讀段落

B補充:你不爲自己編歌曲,只爲();

你不爲自己織羅衣,只爲();

你不爲自己梳羽毛,只爲();

你不爲個人留一滴淚,只爲()……

C朗讀體會。

D拓展:你不爲(),只爲();

你不爲(),只爲();

你不爲(),只爲();

你不爲(),只爲();

6、朗讀指導

(1)師生配合讀

你,《國際歌》裏的(一個音符);

你,紅旗上的(一根纖維);

你,花叢中的(紅花一瓣);

你,浪花裏(最清的一滴)。

(2)啓發創作:

你,百花園中的();

你,皇冠上();

你,();

你,()。

7、讀完最後一個小節,你們體會到什麼是“雷鋒精神”了嗎?

8、生互動發言。

9、師總結:任何社會都需要美好的情操。雷鋒精神穿越時空他有着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他的價值在於他把自己火熱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

四、總結課文、

1、生自由讀《雷鋒日記》的精彩片段。

2、談感受。

3、師導入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渡過:當他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懊悔,這樣,當他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解放全人類而奮鬥。

4、請你寫上一句心中的讚歌獻給雷峯。

五、作業設計:

1、摘抄《雷鋒日記》中的名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名言。

2、請你運用你的靈感和才思,創作小詩《幸福從哪裏來》。

板書設計:

雷鋒之歌他是:一滴水

剛展翅的鳥

才電亮的燈

五年級語文教案8

1、竊讀記

學習目標: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書寫“支撐、傾盆大雨、飢腸轆轆”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

3、重點感悟描寫“我”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2、自學生字新詞。

3、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奔“竊讀”.整體感知

1、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知道“竊讀”可以換成一個什麼詞?(偷讀),你知道課文記敘了一件什麼事?

2、整體感知課文。

a.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b.認讀生字詞。

c.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d.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敘了一件什麼事?(“我”因無錢買書而偷偷躲在書店看書.)

二、品味“竊讀”,感受渴望

1、邊默讀課文邊用“_____”劃出描寫“我”是怎樣“竊讀”的語句.讀一讀句子,說一說體會.(小組交流、彙報.)

2、重點品讀文中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

a.“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

(1)畫出句中表示動作的詞。

(2)感悟形象:從這一系列的動作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b.“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

(1)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

(2)“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着”,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表現出作者如飢似渴地讀書。)

(3)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說一說。

(4)結合生活體驗,相機指導朗讀。

c.“我有時還要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讀了這句話,你發現了什麼?(一般人物的神態和內心是一致的,從神態描寫可以看出心理活動,可這句話中,神態和內心是不一致的。)

(2)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突出了作者酷愛讀書已經達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讀昇華:你能把自己對“竊讀”的理解與感悟讀出來嗎?生讀,師評:同學們的朗讀,把一個渴望讀書、熱愛讀書的孩子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那大家知

道,“竊讀”時,“我”的心理有一種怎樣的感受嗎?

3、自主品讀“竊讀”的滋味。

a.課件出示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b.從課文中找到有關語句,自主交流:“我”爲何快樂,又懼怕什麼?

c.相機指導朗讀。

三、深悟“竊讀”,迴歸整體

觀察課文插圖,剛纔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書店“竊讀”,在你的眼裏,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生答.)確實是這樣,她爲了讀書可以忍受飢腸轆轆、腿痠腳木,爲了讀書可以連跑幾家書店纔看完一本書,爲了讀書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難!讓我們再次讀好課文,共同品味“竊讀”的“快樂”與“懼怕”。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導人:上節課我們瞭解了“我”是怎樣“竊讀”的,請同學們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文。

3、這節課我們要探究是什麼原因鼓勵“我”竊讀。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1、合作小組研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要求(課件顯示)

a.聯繫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b.交流課前蒐集的讀書名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彙報交流。

3、總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讀書,那是多麼可怕的事!讓我們時刻銘記這句至理名言——“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4、誦讀句子

三、迴歸整體,理清層次

1、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裏,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記敘這件事的嗎?

2、嘗試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積累內化,課外拓展

1、自選感興趣的、最欣賞的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美讀積累,並摘抄在作業本上。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一篇課文,也不僅僅是記住某些知識在課文中出現過,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東西,也就是讓學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會發怵,都能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和方法理解。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過對“竊讀”一詞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詞語的方法。

2、學會梳理文章的脈絡。

3、瞭解並會區分詳寫和略寫。

4、讓學生學會知識遷移,舉一反三。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佈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註。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4、交流彙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瞭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

2、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纔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1、向大家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書。

2、向大家推薦一些書目:《古文觀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利用課餘時間讀讀。

教學反思:

這一設計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啓發,每一教學環節目標明確,各環節之間層次明顯。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不僅瞭解了讀書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閱讀的重要性。

3、走遍天下書爲侶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伴侶、娛樂、百音盒、毫不猶豫、一趟、背誦、零次、編寫、某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覆讀書的方法,並受到啓示。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開展關於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以書爲友”的習慣。

學習重點

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繼續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學習難點

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學習準備

收集讀書的名言,整理自己讀書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麼呢?爲什麼?

在設想中,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然後引出課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板書課題)

二、釋題明意

齊讀課題,“侶”是什麼意思?(伴侶、同伴)課題是什麼意思?質疑課題。(爲什麼要選擇書爲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把自己認爲不好理解的段落認真讀一讀。

3、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讓學生當老師,提示易錯之處。

4、接讀課文,糾正字音。

5、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解決作者選擇以書爲侶的原因,說一說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組內交流學習所得,討論自己疑惑的問題,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讀文交流,體會作者情感

1、書到底有怎樣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它作爲自己唯一的夥伴呢? 作者把書當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論朋友見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們還是會發現新的東西。說明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讀而不厭。(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讀課文,注意評價的多樣性。)

此外,你覺得作者選書作爲自己的夥伴還有什麼原因嗎?(尊重學生的獨特解讀)

2、作者認爲一本書可以常讀常新,不管讀多少遍,她也在這樣的讀書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是什麼?她的讀書方法對你有什麼啓示?

內容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總結收穫──產生共鳴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每讀一遍書,我們都會收穫與上一次不同的體驗,尋找到新的發現。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同學們,我們平時也讀了很多的書,你有什麼好的讀書經驗,或者聽了作者的讀書體會,你有什麼啓發?和大家談一談。

學生總結自己的讀書心得和經驗,或從作者的介紹中總結收穫。

我們平時總是更在意讀書的數量,大部分書都只是讀過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獵,大都不求甚解。現在我們再把以前讀過的書拿出來讀一讀,按照作者的讀書方法,看看你有什麼新的體會,及時做好記錄,到本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時我們一起來交流。

五、課堂總結接讀全文,由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六、神奇島

今天,你獨自駕舟來到一個神奇的小島,想領略島上奇特的風景,必須先要通過島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宮殿,你準備好了嗎?

1、書法閣:請正確、漂亮地書寫“侶、豫、盒、娛、趟、誦、零、編、某”等字。(溫馨提示:想要寫好寫對每個字,一定要仔細觀察每個字的字形,還要特別留意一些易混易錯字的筆畫。如“豫”的左邊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邊是“令”不是“今”,“某”的上邊是“甘”不是“廿”。一些筆劃較多的字,可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憶。)

2、留音庫:請有感情地朗讀剛學過的課文中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3、藏書殿:收集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另外在書庫中選擇你曾經很喜歡的一本書,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新的收穫。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說一說上節課的內容:作者只帶一本書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1、瞭解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麼深刻的感受?(作者特別喜愛書,對書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會閱讀。)

五年級語文教案9

一、教材簡析

馬背小學是當代詞作家李幼容的一篇現代詩。詩歌共分爲七小節,前三小節是寫了哈薩克的小朋友從小在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節寫了哈薩克的小朋友們盼望着過上現代的生活,最後一個小節主要寫牧區小學的教師用知識帶給了他們實現的希望。全詩語言優美,朗讀富有節奏感。

二、教學目標

1、瞭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2、感受哈薩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好的現代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誦兩首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表達的意思。

難點:指導作爲城市中的學生正確地體會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和其內心渴望發展的心理。

四、教具準備:

主要採用朗讀、誦讀和以前學過的理解詩的方法來理解詩句意思,並輔之以課件。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並解題

1、談話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許多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課,就是描寫哈薩克族的小朋友生活和學習的情形。

2、板書課題:馬背小學

(1)能談談自身讀了題目生想到了什麼或是有什麼疑問嗎?

(2)相機指導:學生根據自身課前收集的資料理解伊犁馬、哈薩克、冬不拉等與本地學生生活所不同的詞語。(課件提前做好相關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這些詞語有直觀的瞭解)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身嘗試讀詩歌。

2、同位或小組內互相讀着聽聽。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全文。

(2)正音。

三、指導學習方法。

1、想一想以前我們學習詩歌時一般會運用哪些方法?

2、引導歸納:朗讀、聯繫上下文、藉助圖、找出關鍵的詞句……

四、以小組爲單位運用剛纔所提和的方法進行討論,師巡視。

五、全班交流彙報。

教師相機給予指導、歸納。

(一)要點:

1、前三小節是寫哈薩克民族的小朋友自小與馬的關係十分密切,小朋友們在馬背上了解了生活,瞭解了世界。

2、四至六小節是哈薩克的小朋友們憧憬高科技能改變自身的生活,並提出:“這難道是遙遠的夢景嗎?”

3、是對上面提出的問題的回答:馬背小學的教師爲他們帶來了希望。

(二)讀了詩歌,你能體會出作者寫這首詩是爲了告訴我們什麼?

一方面表達了哈薩克民族的人民渴望發展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達了知識是改變生活的最好方法。(學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

六、指導朗讀

朗讀全詩,找出自身最喜歡的段落,說說自身爲什麼喜歡,並讀給全班的同學聽。

七、想一想,馬背是牧區小朋友童年的“學校”,你的“童年學校”是怎樣的?

學生可聯繫自身的生活實際來談,生活是一所大學校,社會是一所大學校,你可以通過自身的觀察、考慮,在生活中得到豐富的知識。

八、作業:

1、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收集與本詩有關的資料:關於詞作家李幼容、哈薩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數民族的相關資料。

五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並能背誦默寫。

2。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

3。學會鑑賞詩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理解內涵。

教學難點:

學會鑑賞詩歌

教學時數:

1教時

教學方法:

邊讀邊議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多媒體展示一輪圓月掛在夜空的畫面,皓月當空,月色如銀,如此美景,會勾起你無盡的遐想,今天且讓我們跟着唐代詩人王建走進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緒。

(二)揭示本課的環節及任務

今天我們的中心任務就是一個字——讀,具體任務是:讀順、讀義、讀景、讀情、讀味、讀韻。

(三)六步闖關

1。大聲讀——把詩歌讀順暢。學生自由讀,小組內輪讀,熟讀成誦,毛遂自薦當堂背誦。

2。說讀——讀懂詩歌的意思。邊讀邊說,用自己的話把詩句的意思說出來。小組內輪流說,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發言。

3。默讀——仔細閱讀,摘錄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用恰當的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

(銀白的地面、熟睡的鴉雀、飄灑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學作業。

4。議讀——體會詩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邊讀邊議,小組互相討論:(1)從以上景物描寫概括詩歌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一幅安靜、悽清的秋夜景色,爲秋思創造傷感的氛圍)(2)結合景物意境揣摩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孤獨寂寞,對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5。品讀——品析詩味。咬文嚼字,用比較換詞法等品析詩中精美詞句。小組互相討論。

(1)詩人寫望月,卻沒有寫到月光,從何處體現?(“地白”:給人予積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從側面突出了月色皎潔)

(2)“樹棲鴉”從聽覺還是視覺來寫?寫鴉雀有什麼作用?(既是聽覺也有視覺,烘托夜的寂靜,襯托詩人內心的孤獨)

(3)“冷露無聲溼桂花”蘊含怎樣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詩人寂寞悽清的心理。)

(4)“落”換成“在”好嗎?(“落”寫出了愁思隨着月光的瀉落從上而下,富有動感,形象新穎)。小組充分討論後,學生自由發言。

6。美讀——讀出詩歌的韻律。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注意感情基調、朗讀語調、朗讀節奏、朗讀重音。

(四)課外延伸

收集有關詠月的詩歌。

板書設計:

景→境→情

銀白的地面安靜孤獨寂寞

(皎潔的月色)悽清對親人的

熟睡的鴉雀傷感的深切思念

飄灑的冷露秋色夜景

芳香的桂花

五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過程:課前音樂:《從頭再來》一、複習導入: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學生齊讀)2.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看一看,這些詞語會讀嗎?

出示:

家境貧寒博覽羣書

一襲破衫終日奔波

年老體弱奮筆疾書

翔實精彩明史鉅著

3.個別讀、齊讀

4.用上幾個詞語來說說談遷嗎?

5.教師後引入:同學們對談遷已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我們要一塊兒走近史學家談遷,看看他是怎樣戰勝厄運,又是如何在逆境中站起來的。

二、學習課文

1.談遷遇到的“厄運”是什麼?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

◇在我們看來偷走的是一部書,但對於談遷來說這意味着什麼?讀讀課文第二小節找一找。

2.出示:

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爲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

◇20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爲烏有,(板書:化爲烏有)那該是怎樣的心情?請用朗讀把你體會到的讀聽。

3.一本《國榷》,爲什麼說是談遷20多年的心血呢?自己讀讀課文第一小節,體會體會。

(沒錢買只得四處借來抄

爲抄一點史料竟然走一百多里路。一點史料,一百多里路,能成正比嗎?是什麼支撐着他如此心甘情願地走上一百多里路,只爲尋訪到一點史料?

經過20多年……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

4.出示:

經過20多年的奮鬥,6次修改,談遷終於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從這些數字中你讀到的是什麼?

◇同學們,你知道編史書他最重要的是?(真實)編史書難呀,何況是編這樣一部翔實可信的史書,讓我們把這些有生命的數字讀活。

5.爲了《國榷》,談遷熬紅了雙眼,熬白了頭髮,整整奮鬥了二十年,整整追求了二十年,可是——你來讀

出示:

20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爲烏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了。

◇這20多年的心血包含着什麼?

“轉眼之間化爲烏有”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體弱多病”你想到了什麼?

◇難怪——(生)讀

出示:“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地流淌。”

◇讀到這,你能用一個詞說說他此時的心情嗎?

◇20年啊,是智慧,是青春,是生命的全部啊。命運啊,你讓這樣一位體弱多病的老人如何承受得住啊?

◇很多人以爲他將再也站不起來了,《國榷》就此將一去不復返,但談遷卻給出了一個令世人驚詫的答案,他下決心——(生)從頭撰寫這部史書。板書:從頭撰寫

6.憑藉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談遷是怎樣重新編寫的呢?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有關句子說一說。

◇就讓我們一同去看看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他是如何使新寫的《國榷》更加完備的?

出示:

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蒐集前朝的逸聞,並親自到郊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蹟。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

◇自己讀讀,找找有關詞語,看看談遷怎麼做的?寫寫批註,想想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什麼?

◇談遷不怕累,不怕體弱多病,不怕孤單,是因爲他知道生命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用“因爲……所以……”讀這段話。

◇據史實記載,談遷爲了使這部《國榷》能夠更加完備,先後訪問了173人。想像一下,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請你選擇一句寫一寫。

出示練習:

那是一個風沙撲面的早上,他。

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晚上,他。

那一天他勞累過度病倒了,他。

……

◇學生寫後交流。

◇爲了使新寫的《國榷》更加翔實、精彩,談遷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讓我們再來讀這幾句話讀讀他的血和淚。

出示:

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蒐集前朝的逸聞,並親自到郊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蹟。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

2.他用血淚寫新寫成的《國榷》是什麼樣的呢?誰找到句子了,來讀一讀。

出示:

新寫的《國榷》共104卷,500萬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鉅著。

◇誰來讀出新寫《國榷》的價值來。讀好哪些詞能讀出新寫《國榷》的價值來?

◇談遷也因此——(生)名垂青史。

◇二十多年的心血化爲烏有,而後他又成功地撰寫了新的《國榷》,他靠的是什麼,你能不能用一個你認爲最合適的成語來說說。

板書:

(學生板書:鍥而不捨,意志堅定,持之以恆,不懈努力,堅韌不拔,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這些可貴的就是課文告訴我們的要有——(齊讀課題)

板書:

◇這課文的作者也有一些感觸。

出示: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

◇生齊讀。

◇對談遷來說“厄運”就是歷盡千辛萬苦寫出來的《國榷》被偷了,那對於在漫長人生旅途中的人們來說,“厄運”指的是什麼?

◇讓我們牢記這句樸素的真理,(再次齊讀這段話)人生旅途中,有崎嶇,有坎坷,請記住: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附板書:

化爲烏有

鍥而不捨

持之以恆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百折不撓

自強不息

……

從頭撰寫

五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寫自己喜歡或崇拜的人,提高學生寫人的能力;學會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

2、繼續鍛鍊、培養學生修改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品質。

【教學準備】

收集自己所喜歡或者崇拜的人物事蹟。

【教學時數】

二課時(其中一課時給學生習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揭題:今天,我們寫一寫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一個人。

2、指名彙報各自收集的資料。

二、說說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人。

(一)導語激趣。

師:把你喜歡或崇拜的人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二)提出說的要求:

1、想好要介紹的人有什麼特點,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現出了這些特點,他(她)長什麼樣?有沒有在說話、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樣的地方等等。

2、重點講清你爲什麼喜歡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歡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麼?

3、誰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歡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練習說。

1、先想後說。

2、小組練習說,然後選出一名代表準備參加班內比賽。

3、進行班內比賽,一人說,其餘評分。

4、師出示評分標準:(滿分5分)

a:能抓住特點介紹人物外貌,給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紹具體,從動作、語言、神態幾方面來展示人物特點。(2分)

c:事例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歡或崇拜。(1分)。

d:能按順序、有條理、較流暢地介紹清楚。(1分)

5、根據學生說的情況,給以相應評判。

6、選出本次說人物的冠軍。

三、根據所說,打草成文。

(一)、師相機點撥。

1、導語:大家拿起筆來,把你心中最喜歡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寫下來吧!

2、請大家對照評分標準寫好本文。

(二)、生列提綱,師巡視。及時給予個別輔導。

四、修改習作交流評議

1、反覆朗讀細心修改

⑴、自主修改。

⑵、相互修改。

2、交流習作師生評議

⑴朗讀習作。

⑵學生自評。

⑶師生評價。

五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體會課文用詞貼切的特點,會用詞語造句。

3.感受洛迪對媽媽的愛和勇於跟自然災害抗爭,努力自強自救的勇敢精神

重點難點:

體會課文用詞貼切的特點,會用詞語造句感受洛迪對媽媽的愛和勇於跟自然災害抗爭,努力自強自救的勇敢精神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引人課題:"奇蹟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這是培根的一句名言。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講述了一個名叫洛迪的10歲小男孩所創造的奇蹟。

2.出示課題:媽媽,我們要活下去

齊讀課題

二、自學生字新詞o讀通課文。

1.放聲自由讀課文o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o摘錄文中表示對間變化的詞。

2.課堂交流。

(1)正音o抽讀文中生字新詞。

(2)讀下面句子o注意句中停頓。

(3)藉着閃電o他們看見小河變成了近200米寬的一片洪水。

(4)他們幸運地抓住了一道鐵柵欄o雖然鐵棍的斷頭將海倫左臂上的一片肉戳了下來而且露出了骨頭。

3.同桌互相檢查課文讀通情況。

4.交流摘錄的文中表示時間變化的詞o並按時間變化理清課文脈絡。

三、研讀課文第5、6、7節。

1."媽媽,我們要活下去"。這是文中的10歲小男孩對媽媽說的一句話,默讀課文,展開合理想象

出示:洛迪()地對淹倫說:"媽媽o堅持住!我們要港下去!。

(勇敢地、堅定地、頑強地、焦急地、急切的……,

2.「課文中並沒有直接這麼寫o你們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7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6節o特別讀好洛迪的話。

4.說一說課文第5、6節。

出示:在黑暗的激流中o海倫被捲走了。她怎麼樣。沿邊

怎麼想、怎麼做、怎麼"地說,"媽媽,堅持住!我們要話下去"

5.引讀第7節,按課文內容填空,再體會所填詞語往句中的作用。

(1)洛迪雙腳(),蹬水,空着一隻手()划水。

(2)洛迪()鼓起勁頭,堅持游下去……他保護着媽媽,在(  )洪水裏堅持了()3個小時!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7節,特別讀好括號中的詞語。

四、研究課文第8、9節。

1.師範讀第8節,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小洛迪怎麼也不願意離開媽媽的動作、神態、語言。

2.演一演媽媽與洛迪的對話。

3.齊聲讀課文第8、9節。

五、總結課文,拓展說話

五年級語文教案14

【知識與技能】

1.學會9個生字 ,認讀5個生字尤其注意“蕪”字的讀音,理解“荒蕪、荊棘、追慕、惋惜”等詞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脈絡,初步感知敘事文章的三部分——“起因、經過、結果”。

3.瞭解前後對比的寫作手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學寫寓言故事。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人物心情,體會文中蘊含的哲理,懂得只有腳踏實地地去做才能實現目標。明白要有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過程與方法】

1.課前預習,利用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查閱詞語的意思。

2.認讀課文,小組學習交流,使生字詞再強化。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4.快速瀏覽文章,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麼。

5.走入文本抓住人物語言的前後變化,找依據,談感受,體會事理。

6.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重點難點

抓住人物語言、態度、動作前後的變化,感受只是誇誇其談,不落實行動到頭來只能一事無成的道理。

 一、導入揭題階段

1.板書課題《荒蕪的花園》

2. 你眼中花園是什麼樣的?荒蕪的花園又是什麼樣的?

生:花園鳥語花香,生機勃勃。

生:荒蕪的花園沒有生機。

(師追問:荒蕪何意?生:本意指草長得多而亂,指田地、花園等因無人管理而長滿野草)

3.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荒蕪的花園,看看裏面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感知階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或生活、查字典理解。

2.再讀課文想想

課文圍繞“荒蕪的花園”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幾個人想讓荒蕪的花園恢復往日的美麗,但他們只說不做,結果荒蕪的花園,還是照舊荒蕪着。)

三、精讀感悟階段

1.默讀課文思考交流:

看到荒蕪了的花園,花園來客怎麼說怎麼做的?爲什麼花園還是照舊荒蕪着?

讀了這則寓言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由讀、悟,然後組織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2.重點部分預設:

(1)第六段,他們看見這座美麗的花園現出這樣的淒涼景象,幾乎要心痛的哭了。他們坐在快要坍塌的草亭中的破椅子上,談起這座花園以前的美景,個個臉上都顯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生:他們面對淒涼的花園很難過。

師追問:追慕何意?追慕什麼?

惋惜何意?惋惜什麼?

(抓住重點詞“追慕,惋惜”引導學生理解第一段至第三段,今昔對比,理解花園來客今天的惋惜心情。)

師總結:今昔對比,花園的荒蕪使來客痛心不已,爲他們後來的行爲埋下了伏筆。

品讀: 誰能讀出他們此時惋惜的心情?

(2)第七段,一個人嘆氣道:“難道我們就任它長此荒蕪了嗎?”其餘的人都毅然站起來,答道:“不!決不!我們大家應該努力把它整理好。”

生:他們下定決心整理花園。

……

師追問:“難道我們就任它長此荒蕪了嗎?”這是什麼句式?有什麼作用?

生: 反問句。起鼓動的作用,鼓動大家去重建花園。

師追問:其他人是如何響應的?

生讀:其餘的人都毅然站起來,答道:“不!決不!我們大家應該努力把它整理

好。”

師評價引導朗讀:

A.好,你讀出了他們毅然決然的態度。誰再來讀讀?

B.好,大家都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了!

師總結:那麼,花園來客們究竟做了什麼?

(3)第八段到第十八段,

生:他們開始討論如何重建花園。

師追問:他們是如何討論的?文中反覆出現了六次“討論”,兩次“辯論”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場景?

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他們討論時態度的變化

(先是細細地討論改造的方法,“悉心地討論”如何佈置,滔滔不絕地討論了整整一天,直到後來“相互辯論”到“謾罵、扭打”)

師:結果如何?

生:沒有一絲一毫的行動。

師:作者這樣大費筆墨的詳細描繪他們的討論,結果卻出人意料地滑稽。這樣寫有什麼含義呢?

生:更能吸引讀者。

生:有諷刺的意味。

師:那麼大家再讀一讀,看誰能將他們這誇誇其談的表現呈現給大家。

師總結: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刻畫了一羣空談者的滑稽表現,我們在讀中感受到了這種獨特寫作方式的魅力,大家在今後的寫作中可以模仿運用

3.品讀佳詞妙句,領悟作者的個性寫作手法。

文章運用了哪些獨特的寫作手法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讀幾遍,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對比的寫作手法:

(1)青蛙帶着滿肚的歡喜,由池岸下的石罅中跳出來聽;蟋蟀也暫時停止了他的悲鳴,由草叢中露出半個頭來,看他們討論。

(2)青蛙等得不耐煩了,哭喪着臉,不高興地,一步一步,慢騰騰地仍舊走進石罅中去。蟋蟀的希望也漸漸地破滅了。它不願意再看他們的爭鬥,終於把頭縮回草叢中,跑到牆角下,拖長它的音調,又悲鳴起來。

(3)一個人嘆氣道:“難道我們就任它長此荒蕪了嗎?“其餘的人都毅然站起來,答道:“不!決不!我們大家應該努力把它整理好。”

(4)荒蕪了的花園,還是照舊荒蕪着?

師:讀了這兩組句子,大家有什麼發現?

生: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

師:你能結合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嗎?

第一組:學生結合青蛙和蟋蟀的表情、動作、心理談感受.

第二組:學生結合剛開始花園來客毅然決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態度和後來一無所成的結果談感受。

師總結:對比的寫作手法本文中反覆出現,成爲文章的一大特色。使我們更體會到了作者的用心良苦:空談不如實幹,行動勝於雄辯。誇誇其談,只說不做,最終結果將是一無所獲

 四、課堂練習

這是一羣______的人。

允許學生多角度看,多角度談體會,總結本課的感受。

五、課後向生活延伸

1.寓言故事蘊含着豐富的哲理,它用我們易於接受的方式交給我們做人的道理,老師向大家推薦《伊索寓言》,希望大家用心讀一讀,寫寫自己的感受。

2.大家可以將自己感受到的或是取之於身旁的智慧火花試着編寫一則寓言故事,寫在小本本上。

五年級語文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說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纔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文開頭先寫一個商人因爲找不着走失的駱駝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聽駱駝的下落。

接着寫老人一一說出了丟失駱駝的特點,商人以爲是老人把駱駝藏起來了,然後老人說出自己是怎麼知道這隻駱駝的特點的。

最後寫商人在老人的指點下找到了駱駝。

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條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節是文章的重點。三段中老人說的話共有6句。2—5句寫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2句寫老人根據駱駝的腳印,知道駱駝左腳有點跛;3—4句寫老人根據路的左邊有蜜,右邊有米,知道駱駝馱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寫老人根據駱駝啃過的樹葉,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

老人通過仔細觀察,從一些不爲人們注意的現象中,經過動腦筋思考,對這些現象作認真的分析,判斷出那隻駱駝的三個特點,並根據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

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幫助學生理解老人怎麼會做出正確判斷的。

二、教學要求:

1.從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聯繫,進行分析和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忿忿、詳細、究竟、不緊不慢”等詞語的意思,用“詳細”造句。

3.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

三、教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教材,教學時可採用逆推法。從結果出發,推導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四、課前準備:幻燈片、圖片

五、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生字詞,理清文章脈絡。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重點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正確判斷,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習因果關係的句式幾種不同表達方法。

第三課時:總結課文,處理課後作業,練習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六、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生字詞

2.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講讀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問:商人最後找到駱駝了嗎?從課文中什麼地方看出來?

2.引讀第四段

問:“果然”什麼意思?說明什麼?

3.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問:商人丟失的駱駝有什麼特點?

板書:左腳有點跛

左馱蜜右馱米

缺了一顆牙齒

問:老人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嗎?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

引讀“對話部分”

問:在對話部分,哪幾句是老人問的?哪幾句是商人說的?

指名分角色朗讀

問:如果在這部分內容中加上“商人問”、“老人說”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讀(加上提示語)

問:哪種寫法好?爲什麼?

師:(兩人說話時,沒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語,在本課中省略提示語使文章語言簡潔,對話緊湊,更能表達商人急切心情)

問:從對話中看看商人說話的語氣有什麼變化?(着急—高興—生氣)

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忿忿”什麼意思?

指導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4.學習第三自然段

問: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有這些特點呢?

讀讀、劃劃、議議

問:老人說的話共有幾句?哪幾句是說老人怎麼知道駱駝的特點的?

板書:看見

又看見

還看見

幻燈:出示一句

(1)剛纔我看見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問:這句話寫什麼?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麼結論?

板書:腳印右深左淺

出示腳印圖片

觀察、思考、討論:

爲什麼腳印深淺不同?與腳跛有什麼關係?(可找同學做腳跛走路的動作,體會一下。)

問:老人怎樣從腳印深淺得出左腳跛的結論的?

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問:這句話的前後分句之間是什麼關係?

練習:加上“因爲……所以……”說這句話。

問:如果先說結果,後說原因該怎樣說?

幻燈:

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燈:

(2)我又看見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我想駱駝馱的一定是這兩樣東西。

自學討論:(方法同上句)

板書: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爲……所以……”說話

填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邊馱着蜜,右邊馱着米,那是因爲__。

幻燈:

(3)我還看見駱駝啃過的樹葉,上面留下了牙齒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顆牙齒。

分組討論:

這句話寫什麼?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麼結論?

板書:樹葉的牙齒印

出示樹葉圖片

觀察:圖片上的牙齒印與一般的有什麼不同?

問:從這個現象中老人想到什麼?說明什麼?

句式練習:(同上)

小結:從這三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老人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知道了駱駝的三個特點。

問:後來,老人怎樣指點商人的?

師:老人前面說的是駱駝的特點,後面說這隻駱駝往哪兒去了,在這兩個問題之間作者用什麼詞把它們連接起來的?(至於)

討論:老人爲什麼讓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如果根據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駱駝啃過的樹葉能不能找到駱駝?爲什麼?(雖然三個條件都可以作爲找到駱駝的線索,但最可靠的條件是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

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緊不慢”,讀出語氣)

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觀察插圖,敘述圖意。

(四)朗讀全文。

提問: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第三課時

(一)檢查字詞。

(二)處理課後作業2、3題。

(三)指導造句。

詳細

1.理解“詳細”這個詞的意思(細密完備)

2.找出課文中的原句

3.練習詞語搭配

4.練習造句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聯繫生活中的實際,舉例說明“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