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 小編整理了《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歡迎欣賞與借鑑!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1

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課文記敘了身在異國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深深的熱愛,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文章的篇幅比較長,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情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從課題《梅花魂》入手,先質問學生課題《梅花魂》從字面上理解是什麼意思,學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這時我在課題魂字的底下批註精神二字,我緊接着問:"課文哪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梅花的精神 "學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讓學生品讀思考:"從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麼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通過思考,學生體會到了梅花是不畏嚴寒,寒冷對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對梅花則意味着生存。面對嚴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體會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

不僅如此學生還體會到了,這不僅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華兒女,無數中國人的精神他們頂天立地,從不肯低頭折節,構築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於是我問:"中華兒女千千萬,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數不勝數,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學生紛紛發言,列舉出了許多的古今我國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讓他們懷着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來有語氣的朗讀第十三自然段的時候。令我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同學在讀到"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這句話的時候,突然舉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覺得這句話中的"她"字用錯了,應該用這個"它"。從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昇華,體會深深的思鄉情。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2

品悟“梅花魂”,這是全篇重難點所在。此環節是爲了實現長文短教,抓重點,破難點而設計的。引導學生在找到並畫出體現梅花魂段落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及課件展示、資料擴充等手段,一步步引領學生在品讀中感悟梅花魂。

教學中,主要通過兩種教學手段實現對重難點的突破。

一是通過品悟語言文字,在讀中深入瞭解梅花秉性及其象徵意義。爲了讓梅花的形象深深根植於學生心中,我採取多種讀的形式,在讀中品、讀中思、讀中悟,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首先是自讀感知;接着是品讀感悟語言文字中蘊涵的梅花精神;然後是創設情境

——“北風呼呼地吹着,大雪紛紛地下着。這時,梅花迎着風,冒着雪,傲然屹立在風雪中,好像在說……”學生有感而發:“風,你刮吧!雪,你下吧!我纔不怕你呢!”這堅定的話語,頓時令人感受到梅花的不屈品格。我順勢一導:“哪些詞語體現了梅花的堅強不屈?”學生一下就抓住了四個“愈”及“風欺雪壓”等詞,在此基礎上的讀便融入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於是,深層次的朗讀由此產生。

二是資料的補充拓展是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挖掘文章內涵的又一手段。

補充展示的一組有氣節的中國人的圖片及詩一般的文字介紹,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身邊的愛國人士、民族英雄,梅花秉性與中國人的氣節合二爲一。在學生心目中,“梅花魂”就是高尚的氣節與不屈的行爲。“梅花魂”的理解實在,不空泛,可以說民族精神(梅花魂)與民族英雄(有氣節的中國人)已成一體。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3

《梅花魂》一課主要寫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熱愛祖國的幾件事,表達了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心。

我精心的備課,細心的製作課件,對上好這節課充滿了信心。我的教學環節是這樣設計的:

一、鞏固第一課時所學內容,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表達了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細讀課文,用“——”畫出表現外祖父思念祖國、熱愛祖國的語句,並和同桌交流你的體會。並說一說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這是本節課要完成的學習任務。

三、總結課文,總結寫法,昇華感情。

總結課文:讀一讀課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體會他們之間前後連貫,首尾照應的關係。這樣更加突出異國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心。

總結寫法:引導學生總結出外祖父熱愛祖國、思念祖國的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四、作業佈置,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事實上一節下來,我感到非常的失敗。爲什麼會出現相反的效果呢?我靜下來好好反思,總結有四方面的原因:

1、問題問得不明白。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回憶課文主要內容,結果一連幾個學生站起來都說課文主要講了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沒辦法我只好再問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學生說是通過幾件事表達出來的,接着又說哪幾件事。實際上我要問的問題是:課文圍繞梅花講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由於問題問的不明白,造成羅裏囉嗦的出現了幾個問題。本來3分鐘解決的導入卻花費了將近8分鐘時間,給自己造成時間和精神上的緊張。

2、在孩子們交流的過程中,引導不到位。在理解重點句、段的時候,總是把讀放在前面,問題放在後面,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不知道要幹什麼?比如,學習梅花精神一段,第一次讀的時候,指名學生單純去讀,沒有讓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這段話包含幾層意思。而是又讓學生自己讀,讀後和同桌交流有幾層意思。最後又讓學生齊讀,問從中又體會出什麼。本應該引導孩子帶着問題去讀,外祖父說這段話僅僅是對我說的嗎?其實他也在表達着什麼?請同學們有感情的讀一讀這段話。我確確實實感覺到學生不發言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我要把他帶到哪裏去。

3、引導朗讀課文,感情欠缺。實際上我準備的很到位,但是操作不到位。比如:教我讀古詩詞一段,引導孩子帶着對祖國的思念之情讀一讀;學習梅花精神一段,引導孩子帶着對外祖父的敬意之情讀一讀,都沒有實施。

4、沒有完成學習目標,也沒有對課文進行整體迴歸。備課時準備引導孩子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看一看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以及這樣寫是爲了更加突出異國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心。因爲時間不夠省去了。目標中外祖父的愛國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是對整篇寫法的一個總結。外祖父的愛國情感就是通過五件事表達出來的,每件事又都有不同的表達方法,也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都因爲時間緊來不及說便放棄了。

總之,這節課失誤的地方太多。真的需要好好的反思,也希望各位聽課的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便改進我的教學方法,使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大有提高。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4

回顧課文《梅花魂》的教學,可以清晰地看到:課堂上教師努力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創設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教師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鼓勵積極發言,重視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小組討論、同桌合作,給學生提供自主的活動空間和交流的機會。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思想觀念。交流,讓學生獲取了新知,掌握了方法,交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懂得合作的力量。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引導學生多種方式朗讀,體會思想感情。本課以“梅花”爲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從中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對小學生來講,本課的難點較多。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讀的一些古詩詞;二是外祖父讚美梅花的一段話;三是課題。尤其是外祖父讚美梅花的一段話,語句含蓄,感情深沉。

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特別注重通過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到外祖父讚美梅花的一段話時,教師先讓學生根據問題自學:課文中對外祖父的語言描寫共有幾處?哪一處你認爲最難懂?找出來認真體會。使學生明確第三處最難,即外祖父讚美梅花的一段話最難,接着讓學生自由讀,放聲讀,邊讀邊體會。然後引導分組討論交流:通過剛纔讀書,你讀懂了這段話中的哪些語句?你想和其他同學相互交流嗎?之後彙報讀懂的語句,並個人表演讀相應語句。再齊讀:外祖父的話說得多好啊!你們願意來一齊讀一遍嗎?最後由學生推選一位朗讀水平高的同學上臺朗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本段內容的理解,而且也深刻體會到了“梅花魂”中“魂”的真正含義。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5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梅花魂》主要講述了身在異國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課文敘述的順序是: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過吟詩落淚、珍愛梅圖、不能回國傷心落淚、贈送梅圖、贈送梅絹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這部分是全文的重點,難點體現在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第十三自然段)上。最後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首尾呼應,結構十分嚴謹。

一、優點

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取在讀中感悟、聯繫實際的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教學重難點的基本要求,從而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落實課題思想。

1.設計思路新穎,層次清楚,抓住了重、難點進行感悟。

課堂上以背誦歌頌梅花的古詩入課,使學生感受到歷代文人墨客都很喜愛梅花,歌頌梅花。使學生產生疑問:爲什麼人們那麼喜愛梅花呢。帶着好奇心進入課文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隨後,整體感知課文,說說課文都寫了哪些事情,認識到這些事都和梅花有關,爲重點感悟做了鋪墊。再直插重點段(第十三自然段),讓學生進行畫批,讀一讀,滲透學習方法,對文字進行深刻感悟,找到人們喜愛梅花的理由是:喜愛梅花那不畏嚴寒、不怕困難的精神、品格,認識到梅花的氣節與品格,就象我們有骨氣的中國人一樣。先舉例說說有骨氣的中國人,再做四個愈的填空,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具有梅花一樣品格的人,爲此而感到驕傲,產生熱愛祖國的榮譽感,進而感悟到外祖父是想念祖國、熱愛祖國。通過有語氣地朗讀表達情感。再由重點段擴展到其內容,找一找哪還能看出外祖父熱愛祖國的,讓學生結合找到的句子,談理解,有語氣朗讀,體會到外祖父把愛國的情感都寄託在了梅花上。真正明白課題的含義,明白海外遊子的中國心。

2.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學習情境。

入課時,背誦學過的關於梅花的古詩,使學生感受到人們都很喜愛梅花,課文中的外祖父也不例外。講課過程中伴着老師的語言,使學生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爲身爲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自豪。結尾讓學生體會到海外遊子思念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不足

本人在課堂上的狀態不夠好,情感不夠投入,沒能真正放開,沒有能通過自身感染學生,使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好。

處理隨機情況的能力有待於提高。有一個學生找到答案,我先處理前這一段,說一會兒再解決她那個問題,結果由於緊張給忘了,忽視了學生的學習。

教學機智少,駕御課堂的地方需要提高。當學生舉例說知道的有氣節的中國人的事例時,學生說了很多例子,隨後我梳理不夠明確,沒能與中心聯繫起來歸納,顯的這個環節有些偏題了。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6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裏,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文本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最後學完課文,我問道:“對於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後,我讓學生欣賞《鄉愁》,引領學生閱讀現代和古代詩人所作的幾首詩歌,一方面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後,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託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第四段,字裏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3、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7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課文以梅花爲線索,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文章以梅花喻人,結構嚴謹,前後呼應。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換課題,揭示“魂”。

教學中,我就課題進行解剖,直接導入課文中心,讓學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體上把握課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學伊始,熟讀課文,學生知道課題中“魂”實際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請你換個題目,我們可以換成什麼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換成“民族魂”“松樹魂”……通過換課題,學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

2.教學收穫(思得)

(1)拓展讀,悟情感。

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閱讀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本課教學後,讓學生聯繫王安石的《梅花》,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同時我讓學生欣賞余光中的《鄉愁》、李白的《靜夜思》、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學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張繼的“思鄉”和文中外祖父的“思鄉”有什麼不一樣,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2)學習寫法,學以致用。

本文中心突出,借物抒情,對於這一點,學生讀上幾遍,讀熟以後就很容易明白,那麼文章是怎麼借物抒情的?需要仔細探究,學生再次讀文就會發現,作者借梅花來抒發情感,用的是外祖父和梅花之間的幾件事來表現主題的。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着讀着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繡着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3.不足之處(思失)

回顧這堂課的教學,感覺有不少遺憾:這篇課文在其他教材中是用兩課時的,我們在備課時,把以前的課件拿來就用,沒有深入研究,精心準備,導致教學節奏按照兩課時標準教學,教學知識點抓得不準,致使部分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需要其他時間補充。

4.改進措施(思改)

精心製作課件。

在以後教學中,在導入課文學習時,就應該播放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歎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境狀況就會有一個清晰的印象。此時,我應在課文中心句出現的地方再用一次圖片展示,讓學生們再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昇華,使他們理解爲什麼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8

《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爲線索,重點段一大段是外祖父對"我"說的話,是對梅花和中華民族有氣節人物的讚譽,既有老人對孩子的希望和教誨,其實也是老人自己心靈的表白。

當我們談到梅花的精神時,學生能說出"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進而從"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中,體會到梅花的堅韌不拔,遇到困難不屈服。

我順勢提出:"外祖父僅僅是在讚美梅花嗎?他的一番話還讚美了什麼"他們立刻認識到:外祖父不僅僅是在讚美梅花,也在讚美我們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

然後讓學生回憶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時,將梅花和民族精神聯繫起來認真體會,對於理解老人的愛國心是水到渠成。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9

第四課《梅花魂》是一篇飽含深情地愛國之文,文章主要通過具體事件描寫,表現了外祖父雖身在異國他鄉,卻擁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

一、具體事件的描寫。課文主要通過描寫外祖父的“讀詩落淚”、“愛梅惜梅”“臨別增梅”等畫面的描寫,來刻畫一位身在異國,卻心懷祖國的老華僑的形象。

二、各種描寫手法的運用。文章運用多種描寫手法來刻畫豐富外祖父的形象。語言描寫,神態刻畫,動作烘托等多種手法的共同運用,是外祖父這位雖然地處他國,卻依舊擁有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三、首位呼應。小學階段的課文基本都採用這樣一種手法,前面交代的內容,在文章結尾的地方都一一得以體現。這篇課文也不例外,開頭交代看到梅花就想起了已經去世的外祖父,結尾再次交代外祖父送我《墨梅圖》其實就是表達自己的一腔拳拳的愛國之情呀!店面題目,別有深意。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10

《梅花魂》是一篇精讀課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們賦予堅強的品格,是歷代詩人和畫家所讚頌的對象,梅花精神也成爲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象徵。課文由故鄉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一個個小故事,爲我們勾勒出了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遊子形象,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於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一、教學效果

本課是略讀課文,重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在下列幾方面有所感悟:一是讓學生弄清了外祖父爲什麼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而且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就流下眼淚。二是弄清了外祖父愛梅花、送梅花圖和愛祖國之間的關係。

二、成功之處

在執教的過程中,我圍繞課文展開了層層教學,學生們基本上能隨着課程的進展逐步深入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靈魂”“ 骨氣”。開課伊始,我讓學生欣賞完梅花的圖片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瞭解。在感受老人思鄉之情時,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淚和斥“我”污梅。在這裏,我設計了兩次想想情景說話,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在體會梅花精神時,我主要採用朗讀的形式。在指導朗讀“做有氣節的中國人”之前,我先讓學生談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圖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氣氛,爲朗讀做了鋪墊。最後《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所有海外遊子的心聲。縷縷梅花魂,悠悠愛國心,讓我們永遠銘記梅花魂。

三、不足之處

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得不是很到位。

四、改進措施

針對以上不足,我要是能通過欣賞梅花圖,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託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動學生。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11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課文以梅花爲線索,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文章以梅花喻人,結構嚴謹,前後呼應。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換課題,揭示“魂”。

教學中,我就課題進行解剖,直接導入課文中心,讓學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體上把握課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學伊始,熟讀課文,學生知道課題中“魂”實際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請你換個題目,我們可以換成什麼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換成“民族魂”“松樹魂”……通過換課題,學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

2.教學收穫(思得)

(1)拓展讀,悟情感。

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閱讀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本課教學後,讓學生聯繫王安石的《梅花》,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同時我讓學生欣賞余光中的《鄉愁》、李白的《靜夜思》、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學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張繼的“思鄉”和文中外祖父的“思鄉”有什麼不一樣,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12

《梅花魂》一文表現了一位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眷戀,這種眷戀是通過愛梅花、背古詩來體現的。教學時,我主要通過讓學生體會梅花的高潔和傲風雪,讓學生了解“外祖父”到經歷,來體會“外祖父”愛梅花的原因,體會梅花爲什麼代表那些有氣節的人物,梅花爲什麼也是民族魂、中華魂。

教學的難點是體會外祖父爲什麼如此酷愛梅花,我認爲,這與老人一生的經歷有關,也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有關。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補充了這兩個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梅花,學習有氣節的人物,同學們在課 文及老師的感染下,初步瞭解了那可愛而可敬的梅花給人的震撼,特別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梅花魂的理解,很是深刻。課快結束的時候,學生是帶着深深的感情讀于右任老先生的思鄉詩的。而最後,學生是帶着梅花精神吟誦“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我們,也深深感動了。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13

今天課上,講《梅花魂》,因爲依舊是去年的老教材,因此,面對着不同的學生,仍舊講得輕車熟路。

在進行到第二個故事的朗讀理解時,我與同學們突然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只見課文中寫道:“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可是,我隨口讀道:“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了的嗎?”孩子們也彷彿承認了我的這種讀法,(因爲這比較符合我們這個地區的口語習慣。)可是,一個怯怯的聲音冒了出來:後面是兩個“的”呢,沒有“了”。是啊,我仔細一看,才發現,真是這樣,孩子說得一點也沒錯。真是“玷污得的”!奇怪,去年教學的時候,怎麼沒發現呢?第一個印象是教科書印錯了,呵呵,發現問題總怪罪他人。這可不是我的習慣。可事實的確如此呢!我又反覆小聲地讀了讀,可還是感覺讀不順暢,索性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與我一起找找書中如此這樣寫的原因。

頓時,教室裏響起了一片練讀聲……大家都在認真地揣摩着這句話的正確讀音。到底該怎麼讀呢?看來,孩子們這次是真的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了。不一會,班裏的趙同學就找到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感覺:即,把第一個“得”讀重,實際的意思就相當於我們北方人的那個“了(liao)”表示可以玷污,而後面那個“的”讀輕,則是表示反問。於是,這樣一來,這句話有輕有重,意思表達得就十分明確了。接下來,同學們又聯繫預習內容,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長期生活在南方的歸國華僑,因而一些語言方式上表達與我們不同,也就可以理解了。

隨後,在趙同學的領讀下,同學們又反覆讀了幾遍句子。我知道,此刻,同學們不僅學會了這個句子的正確讀法,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細心,認真和反覆研究與探索的一種學習精神。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 篇14

《梅花魂》一課它有着十分用心的教育好處,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華僑十分珍愛墨梅圖,在回國之際把墨梅圖和繡着血色的梅花手絹鄭重地交給外孫女讓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透過讚美梅花來頌揚像梅花一樣有氣節的中國人,寄託了老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根據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思考和嘗試。以下就是我對在教學《梅花魂》一課時的收穫。

一、從課題入手,激發興趣

《梅花魂》一課學生剛看到課題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疑問,教師就順勢以質疑入手,從課題“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內涵爲突破口,尋找貫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首先,老師提出“同學們見過梅花嗎?你們對梅花有哪些瞭解?”在學生簡單回答後,老師利用多媒體圖片向學生們出示了傲然風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課並要求學生自我讀課題質疑。學生普遍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究竟“梅花魂”是什麼?爲什麼用“梅花魂”做課題?這就很自然的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作者的回憶當中。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爲。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因爲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學資料有內在興趣。對這課我採用了從課題入手,激發興趣導入新課,教師利用精心設計的導語配合圖片的展示讓學生了解事件發生的大背景,從而對學生們陌生的時代裏產生的英雄產生好奇,激發了對這篇文章的學習興趣。

二、體味文意抓主旨深入學習

課文中的精彩片斷,作者藉助於語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來表達一種情感。教學時教師注意抓啓發學生用心思維,細細體味語段中含着的弦外之音,一旦學生理解這個意思,就能激發情感;例如《梅花魂》中,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爲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一的。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出眼淚來,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是透過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在開船時把繡着梅花的乎娟給了外孫女。

在導入新課後,我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你認爲文中的哪些資料,能解答剛纔的疑問,請把它劃下來。劃完的同學出聲讀讀你劃的語句,你從中感受出什麼了,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學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學生簡單的說出他們的體會理解後,教師結合課件中聲情並茂的傲然風雪中的梅花圖片引導他們感知梅花的特點。在充分體會了梅花“旁的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的特點後,再讀這幾句話,想一想這品格,這靈魂,僅僅是梅花的特點嗎?由此問題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梅花的的特點也就是中華民族的特點,是中國人的特點,是有氣節人物的特點。透過理解“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更進一步的體會了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愛梅情結。在這個環節上,學生又結合古代有氣節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同時補充了課外的資料。爲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愛國之情,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請你想象一下外祖父當時說這段話的情緒,你再讀讀這段話。”這不僅僅體會了外公的感情,也進行了一次有效的詞語積累練習。把第13自然段的資料理解體會後,對於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對容易一些了。

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進行了略處理,主要體會着老人的情緒讀一讀這樣思鄉的詩句,然後想象一下,外祖父除了給我講這些詩句,還會給“我”講些什麼,由此又鉤連上第7自然段的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外祖父是那樣的眷戀祖國,“我”提到祖國是那樣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能夠看出外祖父分外愛惜書房裏的那幅墨梅圖,“我”偶爾擺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留意在墨梅圖上方留了個髒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發了一通脾氣,然後“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淨”。透過閱讀體會“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用細綢子慢慢抹淨”感受對墨梅圖的珍愛。“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抓住這句話,問道:到底什麼是不能玷污的,再回過頭去讀一讀第13自然段,你對這句話又什麼新的理解?實際上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愛國心,正是這華僑老人對墨梅圖這種特有的感情證明了他對祖國深深的愛。因爲在華僑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純潔最有品格最有骨氣的,它是祖國的象徵,不能受到一點玷污。之後老師設計了這樣一段過渡語“是啊,再外祖父心中,這梅花就是民族氣節的象徵,就是祖國的象徵,是聖潔的不能玷污的。他是那麼的寶貴這幅圖,又爲什麼將她送給我了呢?”引導學生聯想外祖父的對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戀祖國的感情。

“在涼颼颼的臘月天,老人親自來到碼頭,淚眼蒙朧地把一個繡着血色梅花的手絹遞給了我”,這一情結是透過學生深情地朗讀來再現的。

三、創設情境昇華情感

當學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國的深情,那熱愛祖國的赤誠之心時,教師藉助多媒體課件,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結尾:“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豔,縷縷幽芳,總使我想起……。”這給了學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間。設計這以環節使學生積累了語言,同時發散了思維,拓寬了思路。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在這個問題的設計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見解,同時也在這個問題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積累了語言。

當然在此次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嘗試了對《課標》的運用,但幾個環節還有問題。如:在整體把握上,文章可略講的部分用的篇幅太大了,顯得“詳略”不是很恰當。在一些細節處理上還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的更充分。

總之,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注重對於學習新《課標》的嘗試運用,努力營造科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的多元性,重點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議”的方法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個性化學習,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對於閱讀教學研究和嘗試,我還是個初學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繼續摸索,使自我的教學水平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