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詠華山》教學設計

《詠華山》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詠華山》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詠華山》教學設計

  《詠華山》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並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並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今天,咱們繼續學習第25課《詠華山》(和老師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

2、複習生字詞:上節課,我們藉助拼音,熟讀了課文,認識了課文中的生字。這些生字詞,你還能響亮地叫出它們的名字嗎?(開火車讀,齊讀)出示詞語

詠華山沿着 艱難 山頂 吟誦 稱讚 宋代 山腰間與 一齊 七歲 情不自禁 寇準

3、回憶課文大意:上節課,我們通過讀課文,知道是誰詠華山的?(板書:寇準)

過渡:今天,咱們就跟着寇準一起去登華山,看看華山上是什麼樣的景象,好嗎?

二、精讀二——四自然段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小朋友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看看華山上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

讀後問:你覺得華山怎麼樣?(板書:高)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華山的高?

A:出示:啊!華山真高哇!指導讀好這句話。(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華山的高來。)出示華山圖:看,這就是華山,有12公里長,800層樓那麼高。看了這麼高的華山,相信這句話現在你一定能讀好!誰來讀?(你讀得真好,把華山讀得那麼高!)

B:他們沿着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這麼長的路,這麼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難、累、不容易……)書中用了一個詞,寫出了這種感受,就是(艱難)指導讀好這個詞。讀得真好,獎勵你把這句話完整地讀一讀。(指導讀好這句話)(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讀出來了,真棒!)

(你們真會讀書,從登山的艱難感受到了華山的高。)

C: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相機提問:藍天在哪兒?遠遠近近的山在哪兒?爲什麼遠遠近近的山都到了腳下?指導讀好這句話。(他讀得怎麼樣?誰來和他比比?)

D: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

相機提問:平時看到的太陽在什麼地方?太陽怎麼會顯得那麼近?我們平時看白雲在哪兒?現在白雲在哪兒?指導讀好這句話。

(2)小朋友們都很會讀書,很會動腦筋,從這些語句感受到了華山的高大。其實這些也就是蔻準登上華山山頂之後看到的景色。我們把它連起來讀一讀好嗎?

出示:他們沿着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啊!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

a、自由練習讀;b、指名讀;c、齊讀。

(3)讀得真好!獎勵你們看幾幅華山的風景圖。(展示圖片)看到這些美麗的華山圖,我看到許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發出了讚歎聲,這就是情不自禁啊!看完後,你想怎麼樣來讚美華山?(啊!華山真!)

(4)看到華山這麼高,這麼美,小朋友們情不自禁地發出了這些感嘆。寇準看到這麼高、這麼美的華山後,心情非常激動,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讚美起華山來。但他讚美華山的話不是“啊,華山真美啊!”,也不是“華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詩(出示圖、文):“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教師範讀,學生閉起眼睛仔細聽,想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讓你想到前面課文中的哪句話?(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時,想到了哪一句?(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什麼叫“舉頭”?什麼叫“回首”?誰來表演一下?這首詩和前面的課文,都讓我們感覺到,華山真(高)啊!誰願意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可以加上動作。(配樂讀詩,指導讀出韻味。)

過渡:你覺得這首詩寫得怎樣?寇準的先生是怎麼說的?

三、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齊讀第三段,重點指導讀好“好詩!好詩!”(誰能加上動作呢?先生會做些什麼動作?)

2、最讓人佩服的是寇準寫這首詩時才(七歲)。小小年紀就能寫出這麼好的詩,你想對寇準說些什麼?

3、齊讀三、四自然段,把對寇準的敬佩之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四、總結全文,朗讀全文

剛纔,我們一起去登華山,欣賞了華山的高與美,還學會了一首讚美華山的詩,收穫真不小!最後,讓我們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再一次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配樂朗讀全文)

五、課外延伸

華山的高和美,讓寇準小小年紀就寫出了這麼一首有名的詩。我國的許多名山大川,都給詩人不少靈感,比如說,杜甫登泰山後,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千古佳句,蘇軾看到廬山的千姿百態,發出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山的詩呢?回去找一找,讀一讀,背一背,我們下節課交流。

六、學習生字

1、出示:齊 與。

2、想想怎麼記住這兩個字。

3、指導書寫。師範寫、生描紅、臨寫。

4、反饋評價。

  《詠華山》教學設計二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2、學會10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識不寫的有4個。認識1個偏旁(門字框)。理解本課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努力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2、背誦古詩。

3、識字,寫字。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磁帶,投影片,大黑板上畫上背景圖。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今天我們學習(齊讀)24、yong詠華hua山指讀兩個生字、正音。

2、你讀了課題想知道些什麼呢?

生提出疑問:"詠"是什麼意思?"華山"在哪裏,有多高呢?

"詠華山"是什麼意思?

誰在用詩讚美華山?這是一首怎樣的詩?

爲什麼這個孩子能寫出詠華山的好詩?

這個孩子是什麼時候的人,幾歲了?

二、初讀課文,讀準正音。

1、藉助拼音自由輕聲地讀一讀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讀生字,糾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註上音節)

登華山艱難爬上山頂沒着山路吟誦情不自禁

遠遠近近寇準古時候朵朵白雲連連稱讚山腰間

a自己練讀,看誰讀得準、記得快。

b擦掉音節,同桌練讀,指讀。

3、把詞語放到課文中,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4、標自然段序號。

5、分段指名讀,評讀:他是否達到老師的要求了?哪個地方值得大家學習?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剛纔,小朋友提出了許多問題,現在我們來討論討論這些問題。

1、華山在哪裏?

師介紹:華山在我國陝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險出名的,登上華上要花六小時左右,華山真(高啊)!

2、"詠華山"是什麼意思?

(生交流)師述:"詠華山"就是吟詩讚美華山。

3、誰在吟詩讚美華山?(寇準)

寇準是什麼時候的人?當時幾歲?(生交流)

師述:寇準是北宋時候的人,家鄉在陝西省渭南。從小聰明好學,長大後當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爲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齊讀最後一段課文。

4、課文講的是寇準七歲時的什麼事?(生交流)

齊讀第一自然段。

5、寇準寫了一首什麼詩?(生交流)

師引導學生看投影片:寇準和先生艱難地爬上山頂,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了什麼?(生交流)

師:我們一起跟着他們爬上山頂,那麼遠遠近近的山都在我們的--(腳下)。太陽離我們那麼遠,爬上山頂卻覺得--(近了),在山下看白雲覺得那麼高,現在卻只在--(山腰間)。華山真--(高啊)!華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動,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都說出來,就做了一首詩隨口唸了出來。誰來讀一讀這首詩?

6、寇準爲什麼能寫出這麼好的詩?

(是華山的雄偉壯麗感染了他。)(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

7、聽配樂錄音課文。齊讀課文。

8、今天,我們就討論到這裏,下節課我們再一起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

四、學寫生字。

看書,在田字格中找出獨體字讀一讀:與、更

1、看書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結構的字讀一讀:歲、華、齊、首。

2、學習部首:山(山字頭)、文(文字頭)。

怎樣記四個上下結構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書上筆順書空,書上描紅一遍。

4、逐個分析怎麼寫好?(說說主要寫好哪幾個筆畫,如起筆、走之兒、門字框)

範寫,生描紅1個,仿寫1個,臨寫1個。

5、學生再描紅1個,仿寫1個,臨寫1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讀題。

2、師生接說:課文主要寫了古時候,有個小孩兒跟先生--去登華山。這個小孩兒名叫--寇準,那年--才七歲。

3、過渡: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領大家跟着他們一起登華山,細細領略華山的雄偉高大。

二、細讀課文第二段。

1、師:(指黑板上背景圖)我們到了華山腳下,眼前的就是華山,你覺得華山怎麼樣?

師:華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險出名的,登上華上要花六小時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自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個詞語說明登華山非常不容易。(生找出"艱難")

"艱難"懂嗎?(困難,很難)

讀第1句時,讀出因爲華山高峻而十分難爬。(自由讀、指讀、齊讀)。

3、登上山頂後,看到了周圍的景物,又有什麼感覺?往下讀課文,"啊!……白雲。"

生答板書:高

出示:啊!華山真高哇!

(1)自已讀,體會一下。

(2)這時連用了兩個什麼標點符號?

表示爬上山頂後什麼心情?(驚訝、驚歎、激動)

(3)範讀,生注意師的表情。

自己讀,指名讀,做出表情。

4、華山到底怎麼個高法?

(1)看圖指名說:你站在高高的華山頂上,看到了什麼,會有什麼感覺?

(2)書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華山很高很高找出來讀一讀?

(3)出示第1句: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

A男讀

B指名上臺指出藍天、遠山、近山

遠遠近近:寫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離,有遠有近,也寫出了山的多。

這些山看上去怎麼樣(那麼低,那麼小),哪座山最高?(華山)

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們的(),()都在我們的(),周圍沒有哪一座山能和華山()。

指3個說自由說師:華山真高啊!

D再讀上一句話:指2(評讀:讀出了華山高),齊讀。

(4)出示第2句: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

a、指讀

b、看圖:我們一擡頭就能看到(太陽),我們平時看太陽感覺那麼(遠),站在華山頂上看太陽是那麼(近),山腰間飄着一朵又一朵(白雲)。指名指出"山腰間"?我們平時看到白雲總是高高地飄在藍天上,現在只到華山的山腰間。對太陽和白雲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c、填空;一擡頭,太陽()。一回頭,看到()。(指3,齊)。

d、讀出來

(5)讀兩句話(書上)

a、師生接讀

b、指2,齊

(6)看板書練背。

5、我們站在華山頂上,感覺到華山如此雄偉、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動,簡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都說出來,就做了一首詩隨口唸了起來。

請小朋友往下讀課文。齊讀。

(1)出示:情不自禁什麼樣的感情不有控制?("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

(2)聽老師吟誦這首詩。指名吟誦。

(3)出示圖、聽詩意、生讀詩。(出示有關詩句,有意顛倒排列詩句。)

a只有藍天在我們的頭頂上,周圍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只有天在上

b沒有一座山能和華山一樣高。--更無山與齊

找一找哪個字說"一樣高"?(齊)

c一擡頭,太陽離我們很近很近。--舉頭紅日近

哪個字表示"擡起"的意思?(舉)沒有?(無)

d回過頭來,看到白雲很低,只在山腰間。--回首白雲低

哪個字是"頭"的意思?

(4)這首詩有問題嗎,誰來糾正?(學生按順序排列詩句)

(5)做動作朗讀詩,體會詩的意思。指名讀,齊讀。

6、你覺得這首詩寫得怎麼樣?孩子的先生聽了--連連稱讚真是一首好詩!大家豎起大拇指一同來稱?quot;好詩!好詩!"一個剛七歲的孩子爲什麼能脫口吟出這麼好的詩?(全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讀書時邊讀邊起,用心體會。我們也應該努力學好語文,少壯不努力--(齊說)老大徒傷悲,我今方少年,理當展翅飛。)

7、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動作)。

8、表演、朗讀第二段。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老師現在要請一位小朋友來扮演小孩,做動作吟育古詩,誰有這個本領。老師表演先生。其他的話由全體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爬山的艱難,想象爬上山頂後的感覺。

(二)小結:今天,我們去登了華山,還學會了一首寫華山的詩,收穫真不小。

請小朋友完整讀課文,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三、學寫生字。

1、在書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結構的字:頂、除、沿

2、學"頁字旁"。

3、怎麼記?分析結構,偏旁。

4、看筆順圖,指說書空

5、範寫講解關鍵筆畫的寫法。

6、學生描1、仿1、臨1。

7、教師根據巡視情況評析。

8、學生繼續練寫、教師巡視。

  《詠華山》教學設計三

課時目標

1、學生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書寫本課生字“歲、齊、華”。

2、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觀賞華山風光,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描寫華山高的句子,並能詩文對照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並能詩文對照理解古詩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簡筆畫(華山)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背課文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詠華山(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藉助拼音讀通了課文,知道了——(出示課件)古時候,有個小孩兒跟着先生去。這個小孩兒就是,那年。

3、比我們還小呢!小小年紀就會寫詩啦!瞧,這就是他寫的詩,誰來讀一讀?

(出示課件)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4、指名讀。

5、你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地方嗎?(出示課件:加“華山”2個字)

二、創設情境,細讀課文

過渡:看,這就是華山。(課件出示華山圖)它是我國的一座名山,你們想看看嗎?

1、捧起書,自由地讀讀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華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1)自由讀。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準的感覺就和你們一樣,誰來讀一讀?

(出示課件)啊!華山真高哇!

2、是呀,華山真高呀,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華山的高?請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讀一讀。

(1)自由讀。(師行間巡視)

(2)生找句子。討論:

(出示課件)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麼近,山腰間飄着朵朵白雲。

輕聲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討論)

你們想不想看看華山的美景?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錄像,加解說語。)

看完了錄像,再讀讀這兩句話,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讀一讀。

(3)指導朗讀。指名讀,評價(師畫簡筆畫,結合簡筆畫指導朗讀。)

(4)齊讀。

(5)指導背誦。

華山巍峨峻秀,高入雲霄,你們想不想把這兩句話背下來?生自由準備。

指名背。

齊背。(出示無字插圖)

3、在第二自然段中還有一句話也寫了華山的高呢,看看誰最細心,能把這句話找出來。

(出示課件)他們沿着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

(1)指名讀。

(2)(指黑板)是呀,難怪小寇準會從心底發出驚歎:

生齊讀:啊! 華山真高哇!

4、小朋友們都被華山險峻的風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發出了讚歎,這就是——(指課件齊說:情不自禁)。

三、借文悟詩讀演內化

過渡:小寇準也和大家一樣,情不自禁地讚美起華山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他寫的詩。

1、出示詩句:

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1)指名讀。

(2)你讀懂這首詩了嗎?其實,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課文中,趕快找一找吧。

(3)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的意思?(出示古詩和句意。)

(4)哪句話寫了“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詩和句意)

(5)理解“舉頭”、“回首”的意思。

(6)請女生讀詩句,男生讀課文中的句子。

2、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不用老師教都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讓我們一起好好地讀讀這首詩。

3、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練習。

(2)指名讀。下面老師爲你們配上音樂,誰再來讀一讀?(樂曲)

(3)指名學生配樂朗讀。

(4)指名上臺表演朗誦。

(5)站立齊讀。

4、點題,像我們這樣讚美華山就是——(指課題)詠華山。

5、是呀,小寇準小小年紀就能做出這樣的好詩,難怪先生連連點頭稱讚:(——出示第三自然段:齊說)

6、讓我們捧起書再一次詠華山!齊讀課文。

四、課外延伸

1、其實,描寫山的詩還有很多很多,你們想讀一讀嗎?

2、趕快拿出來讀一讀吧!好好練一練,待會選擇一首你讀得最棒的詩讀給大家聽聽。

3、指名朗誦。

4、關於山的古詩還有許多哪,課後你們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們生活會的時候,在班上交流。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小寇準7歲就能寫出這麼好的詩,這和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是分不開的。你們想不想和他比一比?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幾個新朋友。(出示)歲華齊

1、指名讀。

2、學習“山字頭”,領讀。

3、看一看,這三個字有什麼共同點?

4、你們看,這三個字在田字格的什麼位置?

5、小結,範寫。

6、生描紅,師巡視。

作業設計

必做題:

一、完成《習字冊》“歲、華、齊”的臨寫。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用課文中的詞填空。

(1)天上飄着。

(2)起霧了,的山都看不見了。

選做題:

一、熟讀老師提供的三首古詩,並記住其中一首。

二、結合《閱讀欣賞》中的課文《山》,試着寫一首兒童詩。

教學反思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語第二冊教材的一篇“文包詩”式的課文。由於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閱讀能力、識字能力,所以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努力體現以下三點思想:

一、讀中感悟,體會意境,培養語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從興趣入手,以華山的畫面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朗讀方法,品位語言,如在指導“啊!華山真高啊!”一句時讓學生反覆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到華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華山頂上的風景後,通過換位朗讀來體會華山的風景美;以讀促悟,運用學生已有的的生活實踐,來理解“情不自禁”,達到培養語感,形成積累的目的。

二、關注個體差異,倡導自主,培養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在學習古詩時,我讓學生自己讀讀議議,在課文中找找有沒有能幫你理解的句子。有了前階段教學的鋪墊,學生詩意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只要對個別字詞進行的點撥,如:“舉頭”、“回首”。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反覆吟讀,切實的讓學生感受到了古詩句結構的奇妙,體會到古詩的意境。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有人常說“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語文是一種載體,它與其他學科是息息相關的,有着密切的聯繫。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是現代課程改革的趨勢。在本課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充分感知華山雄奇險峻,我採用讓學生看“華山風光片”的辦法,讓學生在讀語言文字時產生的想象畫面與真實畫面進行疊加、驗證、篩選,從而感受到《詠華山》這一課的語言美、畫面美、情感美。再如,學生在朗讀古詩時,我爲他們配上古箏樂曲,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古詩的意境,使之受到了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在語文自主實踐活動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

教學中幾點不足:

1、這篇課文詩好,意境美,不僅讚頌了華山的高峻雄奇,也讚揚了寇準的才華出衆,給我們以深刻的啓迪。如果讓學生演一演小寇準和先生,加強了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教學效果會更佳。這樣不僅能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能促進了學生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使得雙向互動交流更爲充分。

2、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對學生的組織還不夠收放自如,在關注學生方面還需大大加強。我們只有真正走進學生,才能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