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教案模板六篇

【推薦】幼兒園教案模板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幼兒園教案模板六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體育活動,願意聽老師的指令來做遊戲。

2.通過學小袋鼠跳,練習雙腳併攏向前跳。學習連續跳過30釐米的墊子,往上跳30釐米。

3.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袋鼠的袋每人一個 積木(食物)若干 小墊子與人數相等 場地 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老師帶着孩子們進場,聽音樂《健康操》,孩子們跟着老師一起來做熱身運動,主要動動腳,腿。

2、要求孩子學跳小袋鼠。(袋鼠是跳着走的,你們知道嗎?)教師:“我們面前都有一個袋袋,我們像什麼小動物啊?” (教師請幼兒來試跳,請幼兒原地跳,老師在一旁講解要點:雙腳併攏跳)

 二、袋鼠跳。

1、教師:“剛纔呀,你們覺得兩隻腳併攏跳時,遇到了什麼困難呢?”或:“老師剛纔看到有的小朋友跳時兩隻腳沒有併攏,你們想不想和袋鼠一樣呀?老師想了一個好辦法,出示鈴環:“我們把它夾在兩個膝蓋的中間,來試試看!”(教師分鈴環,幼兒夾住試跳。

2、聽音樂和老師指令,有情節地學跳。教師:“我們去找東西嘍!”(放音樂)教師引導。(根據幼兒活動量,時而休息,時而跳)最後,在一邊草地上休息,吃東西。(現在變化場地)

三、小袋鼠送東西比賽。

1、教師:“小袋鼠們真能幹!袋鼠媽媽要帶你們去給其他的小動物送吃的,我們來比賽送,好嗎?”

跳着來到比賽場地的中間,教師爲幼兒分成四大組,介紹場地,說要求。四個一小組進行比賽練習,聽老師的口令,先找吃的東西,再來比賽送東西。(一遍先練習,第二遍的時候開始比賽)

2、比賽結束,教師給獲勝組來評獎。

3、我們也給其他小動物去送東西好嗎?(聽音樂學袋鼠跳出活動室)

幼兒園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引導幼兒感受輕快節奏,學唱歌曲是體驗秩序感並構成排隊的音樂活動,我班幼兒喜歡唱歌。

【活動目標】

1.體驗歌曲輕快的節奏感。

2.學習用柔和的聲音學唱歌曲。

3.引導幼兒隨錄音學唱歌曲,明白要排隊一個跟着一個走。

【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滑滑梯》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以談話的形勢開始,說說平時是怎樣滑滑梯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滑滑梯嗎?

是怎樣滑滑梯的?

(二)基本部分:聽錄音、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這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小朋友來聽一聽。

歌曲好聽嗎?

歌曲的名字叫什麼?

歌曲裏的小朋友是怎樣滑滑梯?

(組織幼兒隨錄音按節奏拍手跟唱兩邊)

(三)結束部分:教師總結學唱效果,表揚鼓勵認真學唱的幼兒。

延伸活動:戶外活動組織幼兒按秩安排對一個跟着一個滑滑梯,邊唱歌邊玩耍。

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活動目標:1.看到不同的色彩能想到不同的味道、感受和情緒。

2.能夠運用色彩構成的知識,運用豐富的色彩表達出不同的味道。

3.感受到色彩的神奇,體會用色彩畫出味道的快樂。

活動準備:色彩知識PPT、各種味道的食品(軟糖、話梅、辣條、蓮子心)紙、

油畫棒、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瞭解色彩知識

1. 出示圖片引發興趣(PPT課件)

問:小朋友,你們今天開心嗎?(開心)考考小朋友,哪幅圖代表開心呢? 看這顏色就很開心了。痛苦是哪個?憤怒是哪個?憂傷是哪個?輕鬆的是? 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色彩可以表達我們的心情。

問:這兩幅圖有什麼不同之處?(兩幅橙子的圖)你看了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一個熱、一個冷)

2.講解色彩知識

(1)講解冷暖色調知識

(2)(兩幅橙子的圖)問:看這兩幅圖的橙子,哪個更甜?爲什麼?

總結;色彩有許多祕密,它會讓我們感受到冷暖、還能讓我們聯想到味道,今天我們要用色彩來表示味道,下面讓我們看看常見的色彩讓我們聯想起哪些事物和味道。

(3)(逐幅出示紅黃綠色的幻燈片)問:紅色讓你們想到了什麼?(黃綠如是提問)

總結:紅色會讓我們想起喜慶的、浪漫的,想到甜甜的草莓蘋果和火辣辣的辣椒。(每張圖片後總結) 綠色會讓我們想到平靜的、舒服的、有活力的,想到酸酸的檸檬和青蘋果。 黃色讓我們想起溫暖的、華麗的,想到酸酸的檸檬、酸甜的橙子,還有梨。下面我們來嚐嚐味道畫畫色彩吧!

二、品嚐味道,教師示範

1、集體品嚐苦味。問:品嚐完味道後,說說你嚐到什麼味道,你想用什麼顏色表示?什麼樣的裝飾畫線條?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作範畫

3、強調作畫要求:用馬克筆勾邊,油畫棒塗色。 用兩種以上的色彩。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展示與賞析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用豆子一個緊貼着一個裝飾各種圖案的線條。

2、大膽想象創造,能根據自己的想法運用不同的豆類裝飾和別人不一樣的作品。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感受色彩對比。

活動準備:

黑豆、黃豆、綠豆、紅豆、勺子、圖案簡筆畫。

活動觀察:

伊菲小朋友進美工區後,選擇了一張蘑菇房子的簡筆畫,然後用棉籤沾了白乳膠,塗在房頂的輪廓上,然後挑了黃豆一個一個放在輪廓線上。

她放豆子的時候,一個接着一個,但是沒有一個挨着一個,有些豆子間還有空隙,而且有些豆子沒有放在輪廓線上,這時候,邱老師走過來,告訴孩子“這邊有點歪了,豆子要一個挨着一個”,說完,只見伊菲調整了豆子的位置,將放歪了的豆子放在了線上,再將豆子的間距縮小。

然後她在屋頂的圓圈圈裏塗上白乳膠,用勺子打了好多綠豆放在自己碟子裏,然後,用勺子打了一勺放在第一個圈圈中,太多了,散落在了圈圈外面,她用手把散落出來的撿回到圈圈中,圈圈中已經凸起來,很滿了,用同樣的方法完成第二個圈圈。

這時候,她站起來看看了別的小朋友做的,然後又坐下,準備做第三個圈圈,這次,她先將豆子塗上白乳膠,然後一個挨着一個放在圈圈的輪廓上,再用勺子打綠豆放在圈圈中間,不過還是太慢,凸起來。同樣的方法,完成第四個圈圈。

接着,她用膠水塗了石頭路,她選擇了紅豆,因爲石頭路的圈圈很小,所以她直接用白乳膠塗豆子,然後先圍輪廓,再一個一個將豆子放圈圈中間。

她選擇了黑豆做窗戶的輪廓,裏面填充綠豆,房子的大門也用同樣的方法,輪廓和填充都是綠豆,最後在房頂的空白處填充了黃豆,完成作品。

活動分析:

1、伊菲有自己的喜好,一到美工區,就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蘑菇房子,就開始動手操作了。

2、老師告訴她“歪了”“要一個挨着一個”後,她能馬上意識到,並進行調整。但是,她的調整方式不是效率最高的,她不是在空隙中直接填塞豆子,而是一個一個移動豆子的間距,花了很長時間。

3、房頂上填塞了兩個圈圈後,發現一直散落出來,太多,說明她打豆子的時候沒有去估算需要多少豆子的量,盲目打豆子,導致每次都太多。而且凸起的部分,她沒有將多餘的去掉,說明上課時,把老師講得步驟忽略了,上課沒有非常認真聽。

4、完成第二個圈圈後,她懂得借鑑別人的做法,先將輪廓填滿,在填充裏面,這樣豆子就不容易散落出來。

5、在房子的每一部分,她都選擇不同的.豆子,說明她對顏色搭配方面還是比較有講究的,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對於大圈輪廓和小圈輪廓是用大豆子還是小豆子,沒有進行思考,像兩扇窗戶輪廓用了大黑豆,裏面的線條就看不到了。

調整與對策:

1、老師在指導時,不應該直接告訴她哪裏錯了,而是間接得去引導她,比如,你可以問她“你看,你的豆子都在線條上嗎?”“豆子和鄰居有沒有一個挨着一個呢”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去反思。老師直接告訴她了,她就不會去思考。

2、教師在講解步驟時,可以提問孩子“面比較大的是用大豆子還是小豆子?爲什麼?面小的呢?”這樣,孩子就會去想,哪裏該用大豆子,哪裏用小豆子不合適。

3、從孩子平時的表現,教師可以記錄下孩子的不足之處,哪些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平時上課時纔有所側重。

4、對於初學豆類黏貼畫的孩子來說,教師提供的簡筆畫還可以再簡單些,等孩子熟練後,再提供比較複雜的簡筆畫,最後可以讓孩子自己畫簡筆畫,再黏貼豆類。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5

一、活動內容:

會唱

二、設計思路:

託班幼兒年齡小,對色彩鮮豔的、有聲響的、會動的物品感興趣,喜歡重複擺弄物品。另外,幼兒手眼協調較弱,因此選擇此活動以發展幼兒的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協調能力。也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因此選擇《會唱歌的瓶寶寶》這個活動。

三、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小勺舀起各種豆子,較平穩地放入飲料瓶中。

2.發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3.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四、活動準備:

小飲料瓶(瓶口大些的)每人一隻,各種豆子分別放在幾隻小碗中,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小勺,磁帶和錄音機。

五、活動過程:

出示瓶寶寶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選一個瓶寶寶作爲自己的朋友。

引導幼兒比較(老師手上的瓶娃娃裝有豆子會“唱歌”)。讓幼兒思考怎樣使自己手上的瓶寶寶也唱起歌來。

六、幼兒操作興趣:

讓我們用豆子“喂”瓶寶寶,讓瓶寶寶吃飽了唱歌。

老師示範:擰開瓶蓋——用勺子舀豆——輕輕放進瓶內——擰緊瓶蓋。蠶豆一粒粒地喂,綠豆一勺一勺地喂。

讓幼兒自由選擇豆子,練習喂瓶寶寶吃豆子,最後擰上瓶蓋。

在音樂伴奏下,幼兒搖動.

七、活動延伸:

1.歌曲表演《瓶子操》。

2.把瓶寶寶投放到活動區,供幼兒練習用勺子舀豆。

幼兒園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高興”、“傷心”、“生氣”等詞意。

2.啓發幼兒根據三種表情聯想相應的事情,並說一句完整的話。

(二)人格目標

培養幼兒大膽發言和自信。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教具:“高興”、“傷心”、“生氣”三種表情的圖片各1張,與三種表情相應的掛圖各1幅,佈置一面牆。

2.學具:與三種表情相應的圖卡每人1張。

(二)知識經驗準備 談話活動中瞭解幼兒高興、傷心、生氣的情況。

三、活動過程

(一)進一步理解“高興”、“傷心”、“生氣”等詞的含義。

教師以遊戲的口吻分別出示三種表情的圖卡與文字卡,請幼兒說一說,學一學。

(二)引導幼兒根據各種表情聯想相應的事情,並學說話。

1.分別出示與三種表情相應的圖畫,請幼兒看圖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的表情是怎樣的。最後,引導幼兒運用相應的表情,把圖畫上的事情用一句話講出來。

2.啓發幼兒根據三種不同表情,自由聯想與表情相應的事情,要求能用一句話說出來。

(三)幼兒操作

1.請幼兒仔細觀察自己桌上的圖畫,要求邊看邊講述圖畫的內容。

然後,根據圖中人物的表情,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幫助語言能力差的幼兒學說話)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前,把自己圖畫的內容用一句話說出來。

(四)教師小結:表揚大膽想像和發言的幼兒,並教育幼兒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做事之前要先動腦筋想一想。

(五)延伸活動:請幼兒把手上的圖畫貼在與圖上表情一樣的娃娃下面。

四、各領域滲透 社會:利用日常談話時間,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在本班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練習,培養幼兒大膽完整地發言與說話。

五、生活中滲透 家長鼓勵幼兒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引導幼兒說出做事的想法,培養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六、環境中滲透 在活動室內張貼各種表情的頭像。

七、家庭中滲透 要求家長給孩子講一些高興和傷心的事情,教育孩子要保持好心情。

八、活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