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五篇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五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幼兒樂意自己動手操作、品嚐,瞭解生活中的常用2~4種調味品的名稱及味道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活動準備:

菜: 10盆左右 黃瓜片 海帶絲 胡蘿蔔絲 白蘿蔔絲 土豆絲 西紅柿片5盆少些 5盆材料多些少的調味品 多得不放調味品

調味盒: 4盒 每盒4格(醋 鹽 醬油 糖)

大勺子:20只 托盤 10只 小叉子若干 小勺子若干 空罐頭3只 垃圾盒3只 一次性毛巾12塊

活動流程:

自助式品嚐分辨調味品 自制涼拌菜

活動過程:

一、自助式品嚐

1師: 前幾天,廚房間阿姨爲你們準備了豐盛的自助餐,我們小朋友吃了以後都覺得味道好極了,還想嚐嚐是嗎?

蘇老師今天又爲你們準備了自助餐,你們想去嚐嚐嗎?那就每人從桌上拿一個小盒子,到後面的大托盤裏去選自己喜歡吃的菜,選的時候用公用的勺子,選好後回到座位上,拿一個小叉子品嚐(幼兒自助品嚐)

2你剛纔吃到了什麼菜? 吃上去是什麼味道的?(幼兒自由講述)

3這些菜怎麼會甜甜的酸酸的鹹鹹的呢?(幼兒回答)

4原來這些菜裏都放了東西,這些能使菜變得甜甜的酸酸的鹹鹹的東西,我們把它們叫做調味品,剛纔我們吃的菜裏都放了不同的調味品,所以我們吃上去會覺得鹹鹹的 酸酸的甜甜的,對嗎?(老師小結列出調味品)

二 分辨調味品

1師:那調味品是怎麼樣的呢?老師這裏有一個調味盒,一共有1—2-3-4格每隔裏放了一樣調味品,現在請我們的小朋友自己去想辦法,去認一認你們認識哪種調味品好嗎? 一組小朋友可以商量商量(幼兒分辨小組合作)

2 你認出了幾號調味品,你是怎麼知道的啊?

3 我們小朋友剛纔用看顏色,看形狀,聞味道和嘗一嘗的方法分出了1號是醋,2號是鹽,3號是醬油,4號是糖

三、自制涼拌菜

1 下面,我們一起動手做涼拌菜好嗎?先想想你想吃什麼味道的?該方些

什麼調味品,和剛纔一樣,拿一個乾淨的小托盤,去大盒子裏送菜再回到座位上來選調味品拌(幼兒自制)

2 你剛纔做菜時放了些什麼調味品?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只選用了5種調味品來製作涼拌菜,其實,平時燒菜時還會用到許多其它的調味品。讓我們以後再來看看,聞聞,嚐嚐,好嗎?

幼兒園教案 篇2

目標預設:

1、認識並瞭解秋天的季節特點,知道秋天有哪些農作物豐收,感受秋天的美好。

2、發展幼兒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培養合作意識,不怕困難的情感,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螞蟻頭飾每人一個。 泡沫小墊子人手一個、拱形鑽圈三個,小椅子若干。 花生、山芋、芋頭等糧食實物若干。

經驗儲備:

幼兒已經瞭解螞蟻到了秋天要搬糧食過冬的常識,並學會向小解放軍一樣敬禮、報告。

設計理念:

《綱要》和《指南》中指出,教師應及時捕捉幼兒生成點,引導幼兒樂意親近大自然,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隨着秋天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我班幼兒對周邊的環境變化有了明顯的感知。在一次收集落葉的活動中,偶然發現很多螞蟻正在搬運東西,幼兒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活動結束後幼兒積極主動地詢問了很多有關螞蟻的常識。於是針對幼兒這一生成點,我搜集了大量關於螞蟻的資料展示給幼兒,並做了課件讓幼兒知道螞蟻在秋天儲食過冬的自然現象。結合我園鎮江市級課題《民間童謠在幼兒園的開發和利用的研究》的深入研討,爲幼兒創設一個螞蟻搬運糧食的自然場景,重在使幼兒進入角色、融入活動。於是《螞蟻小兵》的活動由此產生,旨在使幼兒通過互相配合練習多人齊步走,協作完成遊戲;以及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互相合作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田野裏好多糧食豐收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滴滴——開着我的汽車,我們出發嘍!。

幼兒聽音樂《去郊遊》,做熱身運動。看看路上有什麼?(小花 蝴蝶 小鳥 小魚)

二、觀察:(事先佈置好場景)

1、師:你發現了哪些糧食?幼兒說一說。(水稻、玉米、花生、山芋等)這麼多豐收的糧食引來了誰呢?(請一位老師扮演小螞蟻:我是小螞蟻中的偵察兵,我來看看有沒有糧食?哎呀,好多好多糧食呀!我要趕緊回去,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喂,快來搬糧食啊!)哪位小朋友也想做小螞蟻偵察兵?幼兒個別表演,給他戴上頭飾。集體戴頭飾,集體表演。(指導幼兒怎樣觀察)

2、師:螞蟻小兵們,糧食豐收了,我們去把它們搬回家好嗎?(好!)現在我就是你們螞蟻兵團的團長!(戴頭飾)我們像小解放軍一樣排着整整齊齊的隊伍向田野出發!

三、遊戲:螞蟻運糧

1.走到一片草地,師:螞蟻小兵們,我們來到哪裏了?(草地)。對,今天我們要像老師這樣,用單臂爬行,胳膊用力撐,左腿使勁蹬,(教師做示範)就像解放軍過草地。(全體幼兒在墊子上練習爬行)。

2.師:螞蟻小兵們真厲害!我們繼續往前走吧!(來到山洞),教師示範過障礙方法,並引導幼兒練習,掌握動作要領。如:鑽山洞(拱形門)要彎腰、低頭、不要碰到幼兒的頭。

3、來到小河邊,螞蟻小兵們,過橋的時候可要小心了,眼睛看好自己的腳下,保持身體的平衡,慢慢地走,千萬別掉到河裏去!

4、哦!終於到田野嘍!螞蟻小兵們,快去找找都有哪些糧食?來向我報告!

幼兒學着小解放軍的樣子報告:報告團長,我發現了田野裏有稻子……老師給前來報告的小偵察兵獎勵一個小勳章。

5、怎麼把這些糧食搬回家呢?先讓小朋友自己通過爬、推、背、靠、擡自己想辦法,然後集體交流討論,可以怎樣搬糧食。(師提供一些工具供孩子選擇,如籃子、方便袋、箱子)幼兒嘗試一個人搬,搬不動的情況下,想辦法和同伴一起搬。鼓勵幼兒團結協作,戰勝困難。(如:一隻小螞蟻搬運太吃力,引導幼兒想辦法,雙人合作運糧,自己背糧,用安全的辦法通過障礙,安全返回原點。引導幼兒將糧食袋放進對應的倉庫。指導幼兒按原路返回。一次搬不完,可以進行第二次、第三次。)

四、分享勞動成果。

師:螞蟻小兵們,你們真勇敢!真能幹!遇到困難會互相幫助。現在讓我們帶着我們的勝利果實去教室裏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兒歌《小螞蟻真有趣》

小螞蟻,真有趣,見面碰碰小鬚鬚。

你碰我,我碰你,報告一個好消息!

排隊走,一二一,大家去擡一粒米。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目標

1.能想像、設計一系列慢動作。

2.培養身體控制能力。

二、準備

1.一處較寬闊的場地。

2.一段卓別林電影的快鏡頭錄像,一段跑步衝刺時的慢鏡頭錄像。

三、過程

1.觀看錄像。

――觀看卓別林的快鏡頭動作,說說他的動作與我們平時做的動作有什麼不同。

――觀看跑步衝刺的,慢鏡頭動作,說說它與快速跑動時的動作有什麼不同。

2.模仿跑步動作,

――引導幼兒想像跑步時的樣子。

――請幼兒用慢動作表現跑步的樣子。

――請幼兒儘自己所能,用最慢的動作表現自己到終點處衝刺時的樣子,還可加上用身體碰觸終點線或雙手舉起歡呼的動作。

――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說說誰控制,慢動作最有辦法。

3.猜猜這是什麼運動項目。

――引導幼兒按自己的意願用慢動作來表演各種運動項目,如跳高、游泳、騎車、滑冰等,互相猜猜這是什麼運動項目。

――請幼兒聽到信號後做“凝固”狀,使身體保持剎那間的姿勢。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做慢動作的感受。

四、建議

1.該活動有益於培養幼兒的運動記憶能力和身體控制能力。

2.在用慢動作表現的時候,可引導幼兒不斷向自己挑戰,逐步用最慢的動作來表現,從而體驗快慢的相對性。

3.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慢動作的感受,有利於他們加深對快慢的感知。

4.準備錄像有困難時,可由教師事先練習一下快動作與慢動作,活動時表演給幼兒看。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小朋友看到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忙着採蜜,他們對蝴蝶充滿了好奇,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說:蝴蝶是從哪裏來?它怎麼會飛?它的衣服怎麼這麼漂亮等等?爲幫助幼兒能更好的瞭解蝴蝶,結合《美麗的春天》這一主題,我設計了這個語言活動,使他們對蝴蝶的生長過程有一個全面瞭解。

活動目的: 1、能理解故事的內容,瞭解毛毛蟲變成蝴蝶的基本過程。

2、學習量詞:個、根、顆、塊、片;學說短語:我吃了……

活動準備 圖片教具:毛毛蟲一條,一個蘋果、兩根香蕉、三顆葡萄、四塊巧克力、五片樹葉;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教師頭戴毛毛蟲頭飾,告訴幼兒,老師今天變成了毛毛蟲媽媽,做毛毛蟲可好玩了,你們想不想做毛毛蟲,一起來跟着媽媽爬一爬。

2、分段講述故事,運用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毛毛蟲爬啊爬,爬地很累了,肚子餓了,就要吃東西了,我們聽聽毛毛蟲吃了什麼?分段欣賞故事,邊講故事邊放多媒體。

毛毛蟲的肚子餓了,吃了什麼?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重點指出吃的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水果,複習顏色,數數,學習量詞:個,根,棵,塊,片。

第一天,毛毛蟲吃了什麼?吃了幾個?是什麼顏色的?

第二天,毛毛蟲吃了什麼?吃了幾根?是什麼顏色的?

第三天,毛毛蟲吃了什麼?吃了幾顆?是什麼顏色的?

第四天,毛毛蟲吃了什麼?吃了幾塊?是什麼顏色的?

第五天,毛毛蟲吃了什麼?吃了幾片?是什麼顏色的?

根據幼兒回答重點學習量詞。

3、完整欣賞故事,理解毛毛蟲與蝴蝶之間的關係。(放多媒體)毛毛蟲吃了那麼多的東西,吃飽後它會做什麼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毛毛蟲吃飽了,肚子怎樣了?(不再咕嚕咕嚕叫了)它做了個什麼動作(結個蛹把自己包起來好好地睡一覺)老師做動作,幼兒模仿。醒來後它發現了什麼?(長出了一對美麗的翅膀)毛毛蟲就變成了什麼?(美麗的蝴蝶)小結:毛毛蟲吃飽後長大了,結了蛹,睡一覺後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

4、情景遊戲,複習故事內容。

1)毛毛蟲跟着媽媽一起出發。

2)第一天我吃了什麼?引導幼兒學說“我吃了…”,然後邊爬邊找相應的實物卡片,模仿毛毛蟲吃東西,第二天——第五天遊戲相同。

3)毛毛蟲吃飽了,做了什麼動作?跟着老師一起模仿毛毛蟲團緊身體結蛹然後變蝴蝶的過程。

5、活動結束:

我們都變成了美麗的蝴蝶了,來,我們一起飛一飛,天氣真好,我們到草地上去飛一飛吧。”帶領小朋友去場地上做“蝴蝶飛”的遊戲。

活動反思: 相對小班的孩子來說,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都是停留在表面上,思維特點是由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看到美麗的蝴蝶,想到的`也是自己所看到的表面上的、比較直觀的外表現象。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扮演毛毛蟲,在具體的情景中、在有趣的故事中讓幼兒知道毛毛蟲是吃了東西、睡了一覺才變成美麗的蝴蝶。活動中,運用遊戲法讓幼兒對毛毛蟲五天吃的東西有了一個量的認識,在爬爬玩玩中學說短語,既符合幼兒好奇的天性,提高了口語能力,又達到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掌握節奏×× ×× | ×× ×||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穩定的節拍。

2、 掌握兒歌《蘋果樹》,進行動作模仿和簡單的角色扮演。

3、結合打擊樂器,學會演奏簡單的打擊樂。

二、活動準備:

兒歌《蘋果樹》 雙響筒和三角鐵

三、活動過程:

(一)趣念兒歌,喚起幼兒興趣

教師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唸到“小猴爬上蘋果樹”時雙手做小猴向上爬的樣子,一直到頭頂上。“所有蘋果吞下肚”時兩手作抱狀,並伴隨一聲響亮的飽嗝,“蘋果布丁蘋果派,什麼水果你最愛”時,用手指逐個點幼兒,最後指到哪個幼兒,就讓他說出他最喜歡的水果,然後繼續念兒歌,只不過兒歌中的水果則變成幼兒所說的水果。)

(二)讓幼兒傾聽兒歌,激發參與感受節奏:

1、老師念一句兒歌,幼兒用手拍一句節奏,兒歌共四句,每句的節奏都是×× ×× | ×× ×|的節奏。

2、讓幼兒用手拍出八分音符的節奏,而在四分音符時用拍腿來表現,也就是每句兒歌的最後一個音用拍腿來表現。

3、完整地邊念邊把兒歌的節奏打出。

(三)節奏訓練,互動反饋

1、教師寫出×× ×× | ×× ×|的節奏型,讓幼兒嘗試打出節奏。

2、引導幼兒找出所打節奏與剛纔兒歌的聯繫,同時完整地把節奏打出。

3、教師可以用口型來表現兒歌的內容,而幼兒在心裏念兒歌,把注意力集中在打節奏上。

(四)嘗試用雙響筒和三角鐵合作演奏節奏

1、講解雙響筒和三角鐵的演奏方法,讓幼兒區別,並自行嘗試。

2、出示節奏演奏圖片,教師進行示範演奏。

3、讓幼兒分組,一組使用雙響筒,一組使用三角鐵進行演奏,教師在一旁邊念兒歌邊進行指導。

4、每個組選出一個做的比較好的小朋友在前面帶領自己組的小朋友完整演奏×× ×× | ×× ×|的節奏型。

(五)展示激勵

1、小朋友們一起上臺結合兒歌用雙響筒或三角鐵展示表演節奏型。

2、教師適時點撥表演、點評態度, 激勵小朋友大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