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五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合五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隨着天氣的變化,氣溫的突然下降,樹葉紛紛飄落纔將秋季的明顯季節特徵顯現出來,而這些變化也已引起孩子們的注意。根據我們班幼兒興趣與實際發展需要,結合季節特徵,我們正圍繞“多彩的秋天”主題開展教育活動。特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樹葉原有的形狀組合,拼貼圖案。

2、發展幼兒剪、貼、添畫的美工技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收集多種形狀顏色的樹葉,並進行壓制處理(葉子壓平整不要完全脫水)剪刀、膠水、雙面膠、畫紙。

2.粘貼畫範例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樹葉。

1、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風給我們送來了很多樹葉,前段時間收集了許多不同種類不同形狀的的樹葉帶到了幼兒園,老師把他們分裝在籃子裏放在了你們的桌子上。

請小朋友揀拿一片自己喜歡的樹葉,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葉

子和小朋友的葉子有什麼地方相同,有什麼地方不同?”

2、引導幼兒觀察樹葉,

誰能向大家介紹介紹你的樹葉是什麼樣子的?(提示:形狀、顏色、和大小)它像什麼?(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二、出示範畫,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粘貼畫製作過程。小樹葉真神奇,形狀不同,可以像那麼多東西!看看我們把幾張樹葉拼擺在一起會變成什麼呢?

1.出示範畫(金魚)

這幅畫是用什麼做成的?粘貼的是什麼?是用哪幾種樹葉粘貼成的?請幼兒仔細觀察並回答。

2.教師現場做粘貼畫一幅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手裏有一片什麼葉子(銀杏樹葉),它像什麼?可以用它來做成做什麼呢?

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自由的說。(有小朋友說像孔雀,像花裙子,像扇子)

“這麼漂亮的樹葉,老師想用它做一幅畫,小朋友們幫老師一起做吧!”引導並示範孩子怎樣用剪刀、膠水、雙面膠等粘貼添畫。和孩子們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圖畫。

(讓孩子觀察樹葉畫製作步驟,對過程有整體系統的印象)

三、幼兒製作粘貼畫

1、幼兒自由選擇樹葉,初步嘗試拼擺。

師:“小朋友,你最喜歡哪種樹葉,你想用樹葉粘貼什麼呢?”請幼兒自

由的選擇樹葉,構思自己的樹葉粘貼畫,在畫紙上拼擺,調整。

2、請幼兒跟同伴說說自己拼擺的是什麼,是怎麼做的?相互啓發更好的創意。

3、幼兒粘貼,完成作品。

請幼兒適當調整或重新組合好樹葉,進行粘貼,添畫,美化自己的作品。(提醒幼兒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膠水塗抹在葉子的反面,並塗抹均勻。樹葉要輕壓,防止碎裂。)

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分層指導。

四、欣賞作品。

將幼兒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幼兒之間互相評價欣賞粘貼畫作品,獲得美感與經驗。教師進

行評價指導。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辦成“會變的樹葉”作品展,讓大家欣賞。

大班美術活動《樹葉變變變》反思

秋天到了,許多的樹葉都變成了紅色、黃色,看着一片片的樹葉,這是多麼好的作畫材料,於是我們結合季節,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葉子,爲我們的《樹葉粘貼畫》活動做準備。

接連幾天幼兒入園時每人都交到了我手裏好多的葉子,我也親自到野外採集了一些比較特別的樹葉,一一地把它們夾在書裏壓制平整待用。豐富多樣的樹葉材料爲我們的活動成功地開展提供了前提。

爲了豐富幼兒的想象,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我事先製作了幾幅範例,又在網上搜集了一些粘貼畫圖片,做成了簡單的課件課件。

活動開始了,當我打開課件,那逼真的動物、人物、景物形象立刻吸引了幼兒的眼球。看到孩子們驚喜的表情,我知道這次活動選對了。於是我便開始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先以金魚爲例)“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它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你桌上的葉子哪一種可以來做金魚的身體?”“尾巴是什麼樣子的?”“再找一找哪一種葉子可以做尾巴?”然後依次引導幼兒觀察了幾幅作品課件。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幼兒在大腦裏初步掌握葉子的搭配。

在引導幼兒操作時,我首先強調幼兒一定先把自己要粘貼的事物用葉子拼出來,然後再用膠水進行粘貼。

一節活動組織下來,我發現孩子們的能力以及他們的想象是遠遠超出教師所預想的範圍之外。因爲我擔心幼兒製作的作品都會仿照教師的示範做一些金魚、蝴蝶等物品,但當孩子們在拼貼時我驚呆了,他們對《樹葉變變變》這個活動很感興趣,個個都積極開動腦筋用樹葉拼擺各種東西,一個個美麗生動的造型躍然於紙上,有孔雀、蝴蝶、金魚、小兔、還有大樹、花草等等,真是讓

人讚歎不已。從這個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感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活動特別感興趣,探索慾望強烈,參與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完成的效果自然就好。有很多小朋友還用水彩筆進行添畫,使畫面更豐富,事物更形象、色色彩更明麗。平時表調皮的幾個男孩都表現的特別認真。當我組織小朋友欣賞評價完作品把他們的作品佈置在主題牆上後,小朋友們看着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悅,此時我心裏也特別滿足。

這次活動很成功,不僅僅是因爲孩子們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而更多的是因爲孩子們通過這次活動感受到了繪畫活動帶來的樂趣,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創造能力都得到了發展。當然,再成功的活動也有不足之處,而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在於在準備葉子時忽略了葉柄的存在,孩子們在拼貼時教師又一片片的去剪掉葉柄,這樣佔用了一些指導的時間;除此之外,如果再準備一些花瓣也更利於豐富畫面。

經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家園共育的重要,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我們不可能收集到那麼多那麼有特色的葉子,而這次活動也不會完美的結束。謝謝我們的家長朋友,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在家長的配合、支持下,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幼兒瞭解嘴巴的用處。

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重難點:

讓幼兒瞭解嘴巴的用處。

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

嘴巴模具、多媒體、遊戲道具(如氣球、吹泡泡用具、糖果、食品、玩具等)

活動過程:

導入(1分鐘)

(老師拿嘴巴模具,以“嘴巴”的吃導入)

小朋友們,我是嘴巴,我想和你們成爲朋友,你們想不想和我成爲朋友呢?(幼兒回答)好,今天,我就帶領小朋友們去參觀我的家,到我家去做客,你們願意麼?(幼兒回答)

(“嘴巴”以主人的身體邀請小朋友們去他家做客,引起幼兒的興趣,直接進入主題)

基本部分(18分鐘)(通過親身體驗,瞭解嘴巴的用處)

(一)

1、“嘴巴”帶領幼兒參觀他的家,並向幼兒介紹他的家,有食品、玩具屋。

2、幼兒自由去各個屋子玩耍,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遊戲。

3、幼兒遊戲後,“嘴巴”向幼兒提問。

你們都去哪個屋子玩了?你是怎樣玩的(幼兒可以邊示範邊玩,老師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幹什麼?

小結:我“嘴巴”真能幹,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你們要愛護我。

(此環節通過參觀“嘴巴”的家,讓小朋友們在愉悅的氣氛中知道“嘴巴”的作用,並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比如,我用“嘴巴”吹泡泡等)

(二)“嘴巴”的哭引起幼兒的注意,我剛看到有好多小朋友把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放進我的“嘴巴”裏,我好難受呀。

(播放多媒體,都是平時拍到的幼兒一些不良習慣的照片,如把手指、鉛筆、尖東西等放進嘴裏)

(通過看多媒體,讓幼兒更直觀,更真實的瞭解一些不良習慣,對嘴巴造成的傷害,從而讓幼兒知道保護嘴巴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討論(7分鐘)(通過討論懂得要愛護自己的嘴巴)

1、“嘴巴”和幼兒一起討論如何讓幼兒愛護自己?

2、“嘴巴”提問:什麼東西不能放進我的“嘴巴”裏?

⑴壞的東西,髒的東西,(如:發黴的食物,壞的蘋果)還有小髒手指等等;

⑵尖的東西。(如:小刀、剪子等)會劃傷我的“嘴巴”

小結:“嘴巴”是小朋友身體的一部分,你們應該好好愛護“我”,一旦把“我”傷着,小朋友會很痛苦的。

活動延伸(2分鐘)

讓小朋友和家長一起收集更多有關口腔衛生的圖片,佈置有關口腔衛生欄目,讓幼兒進一步知道嘴巴的重要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第一個環節,通過嘴巴的模具導入活動,孩子們感覺很新鮮,一下就提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第二個環節,通過參觀“嘴巴”的家,讓小朋友們在愉悅的氣氛中知道“嘴巴”的作用,並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比如,我用“嘴巴”吹泡泡等,播放多媒體,都是平時拍到的幼兒一些不良習慣的照片,如把手指、鉛筆、尖東西等放進嘴裏。在第三個環節,通過看多媒體,讓幼兒更直觀,更真實的瞭解一些不良習慣,對嘴巴造成的傷害,從而讓幼兒知道保護嘴巴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最後一個環節,幼兒通過討論不僅懂得了如何保護自己的嘴巴,而且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整個教學過程秩序良好,每個孩子都集中精力在參與中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知問答歌的結構特徵。

2、藉助幼兒用書上的畫面,感知動物睡覺的姿勢,並通過問答的形式學習念兒歌。

3、能與同伴接說問答歌,體驗一問一答念兒歌的樂趣。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1、幼兒會念問答兒歌《誰會跑》,圖片:馬、鳥、蟲、魚。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

3、幼兒對動物睡覺方面的知識有一些認識和經驗。

活動過程:

1、複習問答兒歌《誰會跑》,引出問答歌《睡覺》。

-教師(出示動物圖片):這些是什麼動物?他們會什麼?它們會怎樣行走?

-採用教師問幼兒答的形式,師生合作念問答歌《誰會跑》,交換角色,重新念問答兒歌。

-教師:剛纔我們唸了問答兒歌《誰會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問答兒歌《睡覺》,請你們猜一猜,這首問答歌會怎樣提問和回答呢?

2、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感知兒歌的基本內容。

-幼兒人手一冊幼兒用書,啓發幼兒看圖說說:畫面上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麼睡覺的?

-請幼兒大膽講述動物的名稱以及動物睡覺的樣子。

-教師整理幼兒的講述,幫助幼兒理解兒歌中的詞語,講解詞語的意思。例如:絞成團、銜着鼻。並邊提問邊帶領幼兒一起講述動物睡覺的姿勢。

3、學習朗誦問答歌。

-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中問答歌,引導幼兒看圖,採用教師問幼兒答的形式念兒歌。-交換角色,幼兒問教師答,輪流接說兒歌。

-男孩子問,女孩子答輪流接說兒歌,再交換角色念兒歌。

4、啓發幼兒仿編問答兒歌。

-教師: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他們是怎樣睡覺的?

-整理幼兒講述的內容,並帶領幼兒念一念問答句。

5、我們想睡覺啦!

-教師:動物睡覺的姿勢是千姿百態的,小朋友,你睡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請你做一做給大家看一看!(可以讓幼兒睡在桌子上演示一下自己睡覺的姿勢)-教師(播放夢幻曲):小朋友,聽到這首輕鬆的夢幻曲,你想做什麼?

-讓幼兒坐在小椅子上,隨着音樂自主的擺出各種輕鬆的姿勢閉上眼睛做睡覺的動作。讓幼兒盡情地享受睡覺的甜蜜和放鬆。

活動反思:

中班散文詩《睡覺》是一首童趣盎然的散文詩,這首散文詩的語言亮點就是描述了各種小動物不同睡姿的動詞,帶給幼兒許多樂趣,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這首散文詩語言清新優美,淺顯流暢,緊緊圍繞"睡"展開描述,字裏行間流溢出恬靜的意境,特別適合中班幼兒欣賞和學習。通過聽聽、看看、講講、學學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欣賞和學習,並體驗在活動的快樂。

其中,多媒體課件是我本次教學活動的重要媒體之一,它能同時呈現文字、動畫、聲音等,做到視聽結合,以全方位的立體方式傳輸信息。這樣不僅能調節活動氣氛,創設學習情境,還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其求知慾。 活動中,幼兒反響積極,他們通過PPT、圖片和音樂感受到了散文詩的意境美、語言美。

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在遊戲中學習的方法。在欣賞完第二遍散文詩後,我打破了“讓幼兒靜靜地坐在那裏聽”的傳統觀念,爲幼兒創設了輕鬆愉快,毫無壓抑感的環境。通過肢體語言來了解掌握一些動詞的含義,在感受散文詩的過程中,我通過讓孩子學學小動物睡覺的樣子來了解“趴”“鑽”“睜”等動詞的含義,師生互動,動靜結合,幼兒積極性很高,氣氛活躍。除此之外,我還創設環境,讓幼兒感受散文詩寧靜、恬美的意境。如:背景的創設、背景音樂的提供和教師的投入引導等,使幼兒對欣賞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幽靜的環境,閃爍的星星,彎彎的月亮,美麗的天空,配上優美的配樂散文詩……無一不將幼兒帶入一個寧靜、恬美的意境。

整個教學活動中,我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態、讚許的語言,鼓勵幼兒探索、表現。在理解動詞“趴”“鑽”“睜”的時候,師生互動,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幼兒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理解了動詞的含義,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幼兒知識積累很重要,活動前孩子對動物睡覺的習慣已有所瞭解,知道許多動物睡覺的習慣,因此在最後一個講述環節中,幼兒能大膽講述、表現,情緒及活動氣氛達到高潮。這個環節也爲幼兒在第二課時創編散文詩做下了鋪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觀察能力從來不可能通過傳授而獲得,只有在充滿興趣的、積極自覺地觀察中才能逐漸的發展起來。由於幼兒對球體的滾動很感興趣,也充滿了好奇,所以我讓他們在玩球的過程中,探索球體與圓柱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感知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徵,藉此培養他們的觀察力。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徵。

2、感受和體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3、引導幼兒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

4、能夠大膽地講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不同的物體:乒乓球、皮球、塑料球、彈力球、八寶粥桶、茶葉桶、擀麪杖、瓶子、正方體積木、長方體積木、圓形的紙片等。

2、大紙箱兩個,一個貼“球體”、一個貼“圓柱體”;

3、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和圓柱體的圖片。

4、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橡皮泥、膠棒。

5、剪刀、白紙、繩子、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探索活動:

1、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請你們找一找,哪些東西會滾動,把會滾動的放在大紙箱裏。

2、幼兒通過與伴交流、探索、尋找發現可以滾動的物體。

(二)討論球體圓柱體的特徵:

1、幼兒相互交流各自尋找到的可以滾動的物體,並演示證明這些物體可以滾動。

2、引導幼兒討論:這些物體滾動時都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讓幼兒再次探索,引導幼兒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

球體:小朋友你們仔細觀察觀察它是什麼樣子的?摸一摸有什麼感覺?像這樣圓圓的、沒有角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球體。

圓柱體:小朋友你們仔細觀察觀察它又是什麼樣子的?上面的圓和下面的圓是一樣大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像這樣長長的、中間一樣粗的、上面的圓和下面的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圓柱體。舉起你找到的圓柱體讓老師看一看。

4、請幼兒講述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從而感知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徵。

5、請幼兒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像球體?哪些物體像圓柱體?

6、小結:球體渾身都是圓溜溜的,會向各個方向滾動,而圓柱體有兩個圓、中間一樣粗、橫着纔會前後滾、豎起來時就能站的穩穩當當的。

(三)請幼兒翻開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4頁,教師按提示要求指導幼兒完成“找一找哪些是球體、圓柱體”的活動。

(四)製作圓柱體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的材料,請幼兒在這些材料中,選擇自己需要的製作材料,做一個圓柱體,幼兒在製作的過程中,教師巡迴指導。

2、同伴之間玩玩比比大家制作的圓柱體有何異同,再次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五)滾滾樂

1、球體和圓柱體的本領很大,它們會滾來滾去。我們學習一下它們本領,好嗎?

2、全體幼兒在地毯上自由的滾動,教師時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活動延伸】

在比較觀察中,幼兒總結了球體、圓柱體的體徵,爲了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觀察力,讓幼兒尋找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一次泥工活動,有的幼兒選的是沒用過的圓柱體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兒用的是用過的被團成球體的橡皮泥。很快孩子們之間就發生了爭執,有的說圓柱體的橡皮泥大,有的說球體的大。爭執無果,孩子求助於我。最後在我的啓發引導下,孩子們把橡皮泥都團成了球體並進行了比較,發現原來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樣大的。雖然解決了爭執,但由此我意識到,幼兒由於年齡小,邏輯思維能力差,對體積守恆的概念認識不夠,因而在實際生活中會出現許多認識上的錯誤,所以我設計並組織了該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體體積的大小不會因位置、方向或形態的變化而變化。

2.嘗試用體積守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發展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座位擺成半圓形。

2.在科學活動區擺放積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備操作。

3.大蘋果、香蕉各一個,水果刀一把。

4.圖片、筆與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一、老師與幼兒一起玩遊戲“變變變”。

在指定範圍內大家邊走邊拍手說兒歌“我變我變,我變變變。”當唸到最後一個“變”字時,幼兒根據想象做任意動作並保持不變。如小兔、小狗等動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體,看書、做操等動態姿勢等。老師拍手,幼兒恢復立正姿勢,重複遊戲。

二、每一遍遊戲後請幼兒說說自己模仿的是什麼

並提問幼兒:雖然大家變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還原後你覺得自己有變化嗎?有沒有長高、變矮?有沒有變胖、變瘦?你有沒有多個小腳丫?有沒有少個小耳朵呢?(每次提問孩子們都會邊哈哈大笑邊說“沒有”,還用動作證實)

小結:原來不管我們做什麼樣的動作還原後都和原來一樣,沒有變化。

三、再次和幼兒玩遊戲“變變變”,一起變成小貓輕輕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講故事《蘋果變多了》(故事附後)。

教師邊講故事邊操作演示切蘋果。講完後根據故事提問:小熊的蘋果真的變多了嗎?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把切開的蘋果多次合起來再分開,以幫助幼兒判斷分析。

師幼一起討論、小結:雖然蘋果被切成了四塊,但合起來後還是原來那個蘋果,沒有變多,也沒有變少。

五、遊戲“變了嗎”。

1.先從正面觀察教室裏鋼琴、電視機、桌椅等,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最後回到正面,看看他們有無變化。

2.教師用五塊大型積木先後搭建成房子、小橋、汽車等,請幼兒判斷積木雖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積木的數量、大小、多少有無變化。

3.幼兒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個造型後就還原,看橡皮泥是否有變化,有沒有多或少。

六、幼兒看圖玩遊戲(圖示附後)。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兩個食物一樣大,在一樣大的後面打√。下面有五塊積木,看看哪兩座房子是用這五塊積木搭成的,把他們圈起來。

2.數方塊。下面是用許多同樣大小的積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兩組用的積木一樣多,把積木數量相同的造型連起來。

七、做完圖片遊戲的幼兒到活動區遊戲:玩橡皮泥、搭積木、切水果。在動手操作中鞏固對“體積守恆”的認識。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家幫爸爸媽媽分蛋糕、水果等,感知體積守恆。

2.請家長引導幼兒在家裏、戶外從不同角度觀察傢俱、建築、花草樹木等,感知體積守恆。

活動反思:

1.本活動的組織來源於幼兒生活,解決的是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實際需要。

2.活動自始至終都是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進行的,充分體現了活動的遊戲性,體現了“玩中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3.活動中教師不是單純的教授,而是以啓發引導爲主,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思考,尋求答案,使幼兒主動而非被動地參與活動。

4.活動注重幼兒的動手操作,爲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調動各種感官,達到活動目的。

附1:故事:蘋果變多了

小熊拿着一個紅蘋果和一個大香蕉,高高興興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饞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騙來吃,他眼珠子一轉想出一個壞主意。

狐狸對小熊說:“我能把你的蘋果變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說:“你也不是魔術師,怎麼變?”

“如果我能把你的蘋果變多,你就把香蕉送給我,怎麼樣?”狐狸說。

小熊點點頭答應了。

只見狐狸從口袋裏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蘋果一切兩半,問小熊:“你看現在有多少蘋果?”

“兩塊。”小熊答道。

他又把兩塊蘋果各切了一刀,問道:“現在是幾塊了?”

小熊說:“現在有四塊了。”

“原來是一個,現在是四個。我是不是把你的蘋果變多了?”狐狸又問道。

“真的變多了。”小熊開心地說。

“那你是不是應該把香蕉送給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來到小鹿家,把發生的事講了一遍,小鹿說:“小熊,你上當了! ”

“我怎麼會上當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撓着頭說。

小朋友,你們說小熊的蘋果變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