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漂流屋教案

幼兒園大班漂流屋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漂流屋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漂流屋教案

幼兒園大班漂流屋教案1

設計思路

《漂流屋》是大班語言領域文學活動中的一篇故事。作品內容寓意美好,語言生動形象。講述了一對小兄妹製作漂流屋與小動物們共同分享的美妙故事。

針對幼兒中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存在自私,霸道,不願與同伴分享玩具、圖書等情況而制訂本次活動計劃。根據教材特點,我設計了兩個教育環節“理解故事”和“製作漂流屋”,以集中教育活動的形式來開展。通過聽、學、討論等形式領會文學作品寓意、情感,知道美好的事物應該和大家共同分享。

活動目標

1、能領會文學作品的情感和簡單寓意,知道美好的事物應該和大家共同分享。

2、學習邊看圖書邊學講故事。

3、嘗試運用多種技能製作各種“小屋”,發揮想象和創造能力,提高動手製作能力。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1、教師利用柚子皮、泡沫板自制漂流屋。

2、音樂錄音帶、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貼絨掛圖(自繪)。

3、泡沫、小木片、雪糕盒、紙盒、礦泉水瓶、白乳膠、雙面膠、水彩筆、蠟筆、繪畫紙、剪刀、皺紋紙、及時貼、刻刀等材料。

活動過程

環節一:理解故事

1、出示水盆中的漂流屋,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小朋友快過來看看水裏漂來的是什麼呀?

幼:像個小房子;還有窗戶呢?

幼:老師,這個小房子是誰做的?

幼:這麼小,誰住得進去呀?老師,這給誰住呀?

師:小朋友有這麼多的問題啊!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漂流屋》這個故事好嗎?聽完小朋友就知道了。

2、音樂聲中,教師邊演示貼絨掛圖邊完整講述故事。

師:原來,這個小房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什麼呢?

幼:漂流屋

師:漂流屋就是一種可以在水上漂來漂去的小屋子,大家喜歡這個故事嗎?你喜歡故事中哪些人物?爲什麼喜歡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教師適當指導。

3、結合小圖書,幼兒學習邊看圖書邊學講故事。

師:小朋友翻開手中的小圖書,我們一起來邊看圖書邊學講故事好嗎?老師還有很多問題要讓小朋友們來思考呢?

提問(穿插於邊看邊學講故事中):是誰發現了漂流屋?青蛙有沒有獨佔了漂流屋?河邊的小動物分別用什麼做屋子?小動物們在漂流屋裏幹什麼?漂流屋原來的主人是誰?小兄妹發現漂流屋時心情怎麼樣?當看到漂流屋有了新主人他們心情又是怎樣的?

4、組織幼兒討論:

師:青蛙和光着腳丫的小兄妹有了美好的東西時他們是怎麼做的?

幼:小兄妹把漂亮的漂流屋送給小動物們。

幼:青蛙請朋友們一起住到漂亮的漂流屋裏。

師:對了,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大家以後要怎麼向他們學習呢?(教師指導幼兒講述)

環節二:製作漂流屋

5、組織幼兒在配樂朗讀的良好氣氛中嘗試製作漂流屋。

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漂流屋送給家人,朋友或是小動物呢?

幼:老師,我想送給您;我想送給小松鼠;我想送給爸爸可以嗎?……

師:大家可以自己製作,也可以找朋友商量以後合作來完成,使用剪刀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廢紙屑不亂扔,如果要使用刻刀,可以請老師幫忙。(幼兒動手製作時教師從旁指導協助完成)

6、欣賞作品,互贈作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以柚皮製作的精美小屋出現,引起幼兒強烈的興趣。幼兒聽故事非常認真,積極思考。幼兒學習邊看圖邊學講故事中穿插的許多提問,讓幼兒更易理解故事內容,明白美好的事物要和大家共同分享。

教師在活動中語言生動形象,自繪掛圖精美形象。對幼兒的回答適時地加以引導,使幼兒輕鬆學習,寓教於樂,掌握故事寓意。

幼兒園大班漂流屋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一)故事內容分析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吸引着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從而培養愛憎分明的情感,並把學到的好思想見諸於行動。故事能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

而我選擇的《漂流屋》這個故事中一開頭就描寫了青蛙看到一座神奇的小屋子,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房子是誰的呢”?接着描寫青蛙並沒有想把它佔爲己有,而是去尋找屋子的主人,但沒有找到主人,他就想到了請螃蟹和自己一起分享這座房子,並邀請了小鳥和烏龜來跟他們一起玩。最後,故事又承前啓後地回到了開頭的疑問:漂流屋飄到了它的小主人跟前,小兄妹並不想將自己製作的小屋子留着自己玩,而是希望它找到自己的主人。

該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人物對話簡潔明瞭,但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我們不難發現,故事的主題就是——分享快樂。那故事中又是如何突破這個重點的呢:這則故事中再三描寫了青蛙看到房子不佔爲己有的無私精神,後又描寫了青蛙與小動物們一同分享快樂,繼而描寫了小兄妹樂於幫助別人。步步深入主題,而又在小青蛙與同伴分享住在漂流屋的快樂達到高潮。故事鮮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使幼兒受到很好的教育,生動淺顯的語言,又便於幼兒理解、記憶和模仿。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具體形象思維又佔優勢,因此,他們對文學作品,特別是童話故事較感興趣,也能接受和理解內容較豐富、表現手法較複雜的故事,並具有一定的傾聽和語言表達能力。上學期,我們以班級主題《童話谷》爲切入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班的幼兒也積累了不少的童話故事知識、童話作家知識和豐富的詞彙,培養了他們活潑大方、富有觀察力、好奇心,探究慾望強,有豐富的想象力,並喜歡把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但是,由於幼兒成長環境的影響,幼兒經常出現自私、以自我爲中心的現象,導致這些行爲成爲幼兒交往中的障礙。而故事是運用兒童文學作品向幼兒進行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

基於以上兩點分析,我選擇了故事主題明確、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淺顯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漂流屋》。

二、目標確定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目標和知道要點提示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理解故事內容,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講述自己的看法或評價別人的發言;

2、感受作品中比喻手法的運用,發展幼兒想象力。

3、通過活動,體驗與同伴分享帶來的快樂。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體驗與同伴分享帶來的快樂”,從第一、第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到最後互換禮物的情感體驗,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當然,培養幼兒懂得分享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累積過程的,因此,本次活動是先讓幼兒獲得情感體驗,是一個累積良好體驗的好機會,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活動將難點定在“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講述自己的看法或評價別人的發言”從以下幾點來突破:

1、問題設計富有啓發性,如: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你覺得他這樣做好嗎?你有不同的看法嗎?

2、集體與個別討論、回答相結合。

三、活動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相結合。

爲了讓幼兒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爲主動地吸收,我們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表演區、語言區美工區讓幼兒繼續探索。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了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以此,我們在區域中準備了:語言區:投放青蛙、螃蟹、烏龜、小鳥和小男孩、小女孩的圖片、各種背景圖、房子背景圖;美工區:訂好的空白紙張;表演區:投放青蛙、螃蟹、烏龜、小鳥和小男孩、小女孩的頭飾和背景圖、籬笆。

(二)知識準備:

1、幼兒在常識活動中已熟悉青蛙、螃蟹、烏龜、小鳥的生活環境。

2、已認識過許多兒童文學作品,初步瞭解了擬人和比喻的概念。

(三)物質準備

首先是爲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運用情景,給幼兒創設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故事的情景,所以進行了以下準備了:配有故事錄音的教學課件,幼兒可通過自己的感官感受,喚起他們的想象力。而創設一個環境,讓幼兒在情感體驗中將分享遷移到生活中來,我們準備了:幼兒每人自帶一份小禮物、磁帶、錄音機。使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獲得體驗。

四、教學方法

本活動綜合主要採用了直觀形象法、語言討論法和環境體驗法。

1、本活動中有始到終貫穿的是直觀形象法:觀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於是,我選擇了運用電化教育手段。由於,兒童缺乏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以及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對故事所蘊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電化教育手段通過鮮明、生動的形象,容易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兒童理解和記憶。而且,我有效地將語言與幻燈片的演示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語言討論法:討論法是兒童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活動中,我以老師首先揭示或引發討論內容,然後由幼兒進行補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我多次讓幼兒討論自己對故事裏人物的看法,以“爲什麼”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並讓幼兒提出自己與別人不同看法,甚至讓幼兒反過來向老師來發問。討論法結合了《規程》的要求,爲兒童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其發展,而不是單一的教師講解,避免了兒童因說教、指導過多而產生的膩煩、牴觸心理和行爲。

3、環境體驗法:兒童因爲年齡小、知識經驗少,對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理解很難或很片面。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講大道理,就很難讓他們理解和接受。如:現實生活中很多幼兒是獨生子女,他們一直以自我爲中心,不能體驗到什麼是分享,分享又能帶來什麼快樂。於是,活動中採用了環境體驗法,提供了一定條件,讓幼兒通過自身的禮物交換、分享,從而感受和獲得體驗。這可以加身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思維和認識水平,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個設計突出了三個點:

1、教具直觀:語言與幻燈片的演示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語言引導:以往的語言活動經常會出現是大部分能力強的幼兒纔有機會說出他們的看法,而能力一般的幼兒會因沒有機會說而很快地失去興趣。因此,這次活動,我設計了引導性強的幾個問題讓幼兒有慾望說、敢說、有機會說。

3、環境體驗:讓幼兒在行動中感受某些品德的意義。主要表現如下:

(一)出示漂流房幻燈片,引導幼兒進行初步想象。

引入時,師以直觀的幻燈片,讓幼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幼兒直觀地看到了故事中漂亮的'漂流屋。極好地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並融入角色當中思考問題“這是哪裏來的”“撿到它以後要怎麼辦”。該問題把幼兒帶進一個思考想象的空間,創設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並讓幼兒初步產生拾金不昧、分享的意識,爲下面的故事做好鋪墊。

(二)聽、想結合,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分析綜合能力。

通過討論後,師的引導師幼兒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這個環節仍然給幼兒留有想象的空間,讓幼兒在剛纔的想象基礎上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語言美,通過頭腦中的想象故事中優美的意境“清清的小溪”、“像宮殿一樣的漂流屋”、“熱鬧而歡樂的爭吵”等。

(三)視、聽結合,發展形象思維。

此環節結合了語言和幻燈片,再次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以分段講述故事爲主要形式,通過一個一個的問題,找出了故事的重點,引導幼兒不段思考、探索、層層遞進,從而達到理解和記憶故事內容的目的。而擬人、比喻手法的運用是本故事的一個亮點,爲達到形象逼真的效果,作品中再三將漂流屋比喻成“宮殿“、”大雪糕”、“搖籃”。而對幼兒來說文學中採用的表現手法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我以問題“漂流屋像什麼”的提出加深有對比喻手法的理解。

(四)深入故事主題,引出教育意義。

作品中反覆提到了“小青蛙問遍所有的人尋找屋子的主人”、“不好意思獨佔這漂亮的屋子”“小兄妹看到小動物們時高興的心情”,意在教育幼兒懂得與別人分享,但是,教育一味地講大道理幼兒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而這個活動環節中以“你喜歡故事裏的誰?爲什麼?”讓幼兒直觀形象地感知,什麼是好的,該學習、模仿的是誰。這樣,他們很快就能弄明白道理了。而且,提出了“平時還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問題,讓幼兒將學到的道理延伸到生活中。

(五)分享小禮物,激發幼兒樂於與同伴分享的情感。

《綱要》指出:應以幼兒的情感態度的培養放在首位,本活動結合了第一、第四個環節,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的體驗中交換禮物、交朋友,感受到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心情。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多留意積極和別人分享的幼兒,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能使更多的幼兒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將活動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六)活動延伸。

活動的結束是暫時的,依據教育方式的整合,爲了讓幼兒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爲主動地吸收,我們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表演區、語言區美工區讓幼兒繼續探索。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了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教學反思: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爲重要部分。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爲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大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