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9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在與正方形的比較中認識長方形。

2、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轉換關係。

活動準備

1、神奇口袋一個,內裝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

2、每個幼兒一張方形紙,正方形的邊長與長方形的紙的寬度等長。

3、《幼兒活動材料》每人一本,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知正方形

1、出示神奇口袋

請幼兒邊說兒歌邊摸口袋,告訴大家自己摸的圖形名稱。

2、讓幼兒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長得有點像,長方形就像伸長的正方形。

二、在操作中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

1、讓幼兒找出正方形的紙,用對摺的方法比較正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

2、讓幼兒找出長方形的紙,讓幼兒用同樣的方法比較長方形的四條邊,四個角。

使幼兒在操作中發現長方形的特徵。

三、導幼兒發現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導幼兒總結出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四個角一樣大。

2、運用摺紙的方法,請幼兒將正方形對摺出長方形(三角形除外),

長方形變成正方形,進一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

 四、連連看看

指導幼兒做畫冊上的練習,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發現周圍環境中有長方形特徵的某些物體。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向前跳躍,發展腿部肌肉。

2.激發幼兒大膽嘗試,不怕困難,勇於克服。

3.願意參加體育遊戲,體驗參與遊戲的快樂。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採蘑菇的樂趣。

5.鍛鍊幼兒堅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勞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雙腳併攏向前行進跳。

難點: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活動準備

1.小白兔頭飾、小籃子、蘑菇若干。

2.佈置蘑菇地。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幼兒頭帶“小白兔”頭飾,跟隨音樂,由教師帶領模仿小兔子蹦蹦跳進入場地。

二、 示範動作

1.寶寶們,你們長大了,告訴媽媽你們有什麼本領呀?(蹦蹦跳)

2.請幼兒嘗試跳:那我們來跳一跳吧!

3.個別幼兒示範跳,並觀察是怎麼跳的:剛纔我看到萱寶寶跳得特別棒,我們請她來跳一跳吧!小腳是怎麼樣的,膝蓋是怎麼樣的?

4.教師示範跳:我也來學學看(小腳並併攏,膝蓋彎一彎,輕輕向前跳)

三、 遊戲:採蘑菇

1.寶寶們,冬天就快到了,我們要準備足夠多的食物來過冬,們們願意跟媽媽到蘑菇地去採蘑菇嗎?(願意)

2.師講解遊戲規則:蘑菇地就在那邊,請兔寶寶們用我們剛剛學到的“小腳並併攏,膝蓋彎一彎,輕輕向前跳”的方法一個個跟着媽媽去蘑菇地裏採蘑菇。

3.幼兒遊戲:採蘑菇

教師指導幼兒用“小腳並併攏,膝蓋彎一彎,輕輕向前跳”的方法去採蘑菇。

數一數,你採了幾個蘑菇呀?是什麼顏色的?並把蘑菇放進筐中。

4.放鬆運動

孩子們,我們把蘑菇地裏的蘑菇全都收了回來,你們太棒了!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吧!

四、 結束活動

讓我們把採到的蘑菇帶回家吧。

教學反思

在今天的體育活動實施過程中,幼兒不再是原有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而是圍繞情景“準備過冬食物”這一主線,進行遊戲,並自由地表達與表現,教師只需要適時、適宜、適度地予以支持、引導。在活動的實施中,關注幼兒的多元化智能的表現,關注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的狀況。 在本次活動中,我也看到自己不夠的方面: 活動中自己的語言提示過多,阻礙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在採蘑菇遊戲中,要是能把幼兒分組進行採蘑菇比賽也會很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授課教師:劉莉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能認識一些簡單的水果;喜歡參與遊戲活動,特別是“開火車”遊戲;對兒歌的韻律、節奏非常感興趣;我抓住幼兒的這些特點,設計了此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兒歌、仿編兒歌、體驗樂趣。

活動目標:

1、 理解兒歌內容,能用簡短的語言回答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 願意與老師、同伴交流,能安靜地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話。

3、 樂於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音樂、PPT、小火車圖片人手一張,記號筆人手一支

活動重點:理解兒歌的內容

活動難點:仿編兒歌

活動過程:

1、 以遊戲進入情景,熟悉兒歌

(1)先聽聲音。聽!這是什麼聲音?誰開過來了?(播放《火車開啦》(伴奏)是火車開過來了(邊說邊出示火車)。原來是西瓜爺爺開着火車準備去旅行啦,我們和西瓜爺爺打聲招呼吧。(西瓜爺爺你好!)師邊說邊有節奏的拍手:“西瓜爺爺開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誰知道旅行是什麼意思?卡嚓卡嚓又是什麼聲音?(開火車的聲音)

(2)西瓜爺爺還請了其他的水果寶寶一起去旅行,我們來看看都有誰吧,(出示蘋果)是誰啊?(蘋果)老師要用好聽的話請蘋果寶寶上火車,小朋友們仔細聽:“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師幼一同請蘋果上火車)

(3)小朋友,穿着黃色的衣服,長得像月亮的水果是誰啊?(幼回答香蕉,教師出示香蕉)那誰會用剛剛我們學的好聽的話請香蕉上火車呢?(請個別幼兒回答後全體小朋友一起念一遍)

(4)老師這還有一個謎語,你們猜猜是誰來了。它長得圓圓的,有好多好多顆圓圓的,穿着紫色的衣服,是誰啊?(葡萄)原來是葡萄,那位小朋友用好聽的話請它上火車啊?(請個別幼兒回答後集體念一遍)

(5)西瓜爺爺請水果寶寶們坐上了火車,咔嚓咔嚓,水果寶寶去旅行。

2、播放PPT,完整欣賞兒歌

(1)西瓜爺爺請了這麼多的小客人去旅行,它可高興了,它一高興就給我們唱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他的名字叫《水果寶寶去旅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香蕉香蕉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水果寶寶去旅行。(師邊念邊播放音樂)

(2)小朋友們好聽嗎?現在,我們看着西瓜爺爺開的火車一起來學唱這首兒歌吧。(師

幼隨音樂同念兒歌一遍)

(3)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老師要請幾個小朋友們上來表演了?誰願意請舉手。(請個別小朋友上臺念兒歌)

3、仿編兒歌

(1)小朋友們你還想請什麼水果上火車啊?你們可要用好聽的話請它上火車哦。(請個別幼兒回答)

(2)現在老師給大家一人一輛小火車和一隻神奇的筆,你要用神奇的筆把自己喜歡的水果請上火車一起去旅行。準備好後老師還要請小朋友像西瓜爺爺一樣唱一首好聽的.歌。(幼兒繪畫後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活動反思:

在組織活動時,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將水果擬人化,整個活動生動、有趣,充分地吸引了幼兒,不但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我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經驗,將認知內容巧妙地融人各種遊戲之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啓發引導,探索發現,形成了“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教育效果顯著。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活躍了氣氛,拓寬了教學途徑,符合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充分地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說、敢說、願意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的環境。不足之處是,孩子仿編的水果有一定的侷限性,一般都是常見的、常吃的那幾種。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感受歌曲活潑、有力的情緒,會用歡快、跳躍唱法唱歌。

2. 愉快運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 熟悉歌曲內容。

1. 教師做鍛鍊動作,請幼兒猜。(搓手、跳、跑步等)

2. 在教師語言提示下,幼兒模仿教師動作。

3. 教師與幼兒邊說歌詞,邊做相應動作。

二. 理解歌詞內容。

1. 教師範唱,幼兒傾聽。

2. 教師用問答方式說上半句,幼兒說下半句。

3. 師幼完整朗讀歌詞。

三. 學唱歌曲。

1. 教師與幼兒速度較慢完整跟唱。

2.引導幼兒唱時應跳躍些。

四. 根據歌詞表現動作。

1. 鼓勵幼兒邊唱邊即興做動作。

2. 教師注意瞭解幼兒表演願望。

3. 帶領幼兒跟着音樂磁帶邊唱邊表演。

小班音樂活動《誰餓了》

音樂活動:《誰餓了》

活動目的:

1、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嘗試創編簡單的歌詞並進行演唱,培養初步的創造性。活動準備:小貓、小兔、小猴、小ji等木偶各一隻。

活動過程:

1、幼兒律動入場。小朋友,你們聽——是誰在走路呢?我們一起來學它們好嗎?

2、組織幼兒練聲。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貓怎麼叫嗎?我們來學學小貓叫。老師還要問你們其它小動物是怎麼叫的,不過你們要唱着告訴我行嗎?

3、出示木偶小貓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一隻大貓出來了)它怎麼了?(肚子餓得咕咕叫)你們猜它看見誰了,那麼高興?(看見了小老鼠)大貓將老鼠怎麼了?(啊嗚,啊嗚吃完了)

4、師範唱歌曲。小朋友,老師唱一首歌給你們聽,你們注意聽唱了誰?它怎麼了?看見什麼?結果怎麼樣?

5、幼兒討論。剛纔聽到老師唱什麼?

6、組織幼兒學唱歌曲。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學唱《誰餓了》這首歌,你覺得它餓了會有什麼表情呢?

7、出示木偶(小兔、小猴、小ji)引導幼兒創編歌詞並演唱。小朋友,我們來看看還有誰餓了?怎麼唱呢?

8、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創編。小朋友,你們想想,還可以創編哪些小動物餓了?怎麼唱呢?

9、活動結束。小朋友,我們現在一起來模仿這些小動物邊唱邊表演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認識上下、裏外等不同的方位。

2、能運用方位詞描述彩蛋的位置。

二、活動重點:

重視引導幼兒運用方位詞描述彩蛋的位置。

三、活動準備:

1、掛圖第4號。

2、各種大大小小的彩蛋、大布袋一個。

3、藏彩蛋所需的相關物品,如盒子、籃子、毛巾等。

四、活動過程:

(一)找彩蛋

1、小兔要和朋友玩找彩蛋遊戲,它把彩蛋都藏在哪裏了?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彩蛋分別在籃子裏、在籃子外面、在報紙下等。

(二)摸彩蛋

1、小兔的大布袋裏還有很多彩蛋,想請外面幫它一起藏。

2、出示一隻大布袋,裏面藏着彩蛋,幼兒每人摸出一個彩蛋。看看摸出來的彩蛋是什麼顏色的,和旁邊的同步比一比誰的彩蛋大。

(三)藏彩蛋

1、請個別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將彩蛋放到指定的位置。如:請把彩蛋放到桌子上,請把彩蛋放到盒子裏,等等。

2、請一名幼兒去藏彩蛋,剩下的幼兒閉上眼睛等候。請個別幼兒猜一猜彩蛋藏在哪裏。如果彩蛋沒有找到,那就請藏彩蛋的幼兒去找出來,並告訴大家彩蛋藏在什麼地方。

五、活動延伸:可在平時區域活動時玩“尋找彩蛋”的遊戲。

六、附欄:

七、活動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一、作品分析:

《變色鳥》這個富有詩意的故事給了我們最基本的顏色概念,白鳥吃下紅色的果子,長出紅色的羽毛;吃下黃色的果子,長出黃色的羽毛;吃下藍色的果子,長出藍色的羽毛。當它又吃下幾種顏色的果子時,就成了一隻彩色的鳥。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構想出一個這樣美麗的故事,形象生動地告訴了孩子們色彩變化的原理(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能變出另外一種新顏色來)讓孩子感受顏色的奇妙變化。玩色活動是小班孩子所熱衷的,但作爲一個教學活動單純的玩色遊戲內容是不夠豐滿的。於是我將繪本《變色鳥》中白鳥吃三種顏色的果子於有趣的玩色遊戲相結合,使孩子們通過故事和遊戲感知顏色混合所發生的色彩變化過程。

二、活動目標:

1.結合繪本《變色鳥》的故事情節,感知三原色混合所產生的色彩變化。

2.玩吃果子游戲,體驗色彩塗鴉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1.幼兒操作紅、黃、藍顏料各6瓶(顏料瓶)

2.棉籤若干(每三根用透明膠綁起來)。

3.小白鳥紙鳥人手一隻。

4.教具大紙鳥一隻。

5.紅黃藍果樹三棵。

6.鳥巢四個(用稻草做成)。

7.背景音樂。

四、活動過程(一)談話活動1.教師出示一隻大白鳥於胸前)看看我是誰?(小鳥)它是什麼顏色的?幼:白色的。師:今天我就是你們的白鳥媽媽。

2.師:白鳥媽媽也想和你們一樣有一件漂亮的花衣服,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它是怎麼做的?

(評析:教師創設了鳥媽媽的角色,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同時也引起了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興趣對於幼兒從事美術活動並得到發展至關重要,因爲幼兒只對他們能夠理解並符合符合他們發展需要的事物和活動感興趣。)(二)教師講述故事開頭部分,引出活動。

1.師:灰色的天空有白雲,灰色的大地有樹林,一隻白鳥媽媽向前飛,飛呀!飛呀!白鳥媽媽落在樹枝上,“啊嗚啊嗚”吃了幾顆紅果子,好香好甜哪!白鳥長出了一些紅羽毛。(老師用棉籤在“白鳥媽媽”身上畫上一些紅顏料)2.師:白鳥媽媽吃了一顆紅果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幼:她長出了紅色的羽毛。

3.師:哦,白鳥媽媽吃了一顆紅色的果子,長出了一些紅羽毛,真有趣丫!你們想不想也做一隻小白鳥跟着白鳥媽媽一起去吃果子呢?(想)4.師:瞧,鳥寶寶們都在鳥窩裏面休息,請你們輕輕的把他們拿出來。(教師帶領幼兒來到“鳥窩邊上”,每人拿一個小白鳥)5.師:小白鳥們,我們一起去吃果子吧。

(評析:故事的講述有一定的渲染力。當白鳥媽媽吃下了紅色的果子時長出了紅顏色的羽毛時這一“神奇”的現象引起了幼兒的關注,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在此情況下,幼兒能夠主動地學習。再者,教師在白鳥媽媽身上畫上一些紅色的顏料其實也起到了一定的示範作用。)(三)玩吃果子游戲,體驗色彩塗鴉的樂趣。(背景音樂)1.師:飛呀飛呀,我們飛到了一顆紅果子樹下面,吃了兩顆紅果子。好香好脆丫,“啊嗚啊嗚”!(幼兒拿着小白鳥“吃果子”)2.師:趕快讓小白鳥的身上長出了一些紅色的羽毛來。(教師引導幼兒認識紅顏料寶寶,並且利用棉籤將紅色的顏料塗在小白鳥的身上)3.師:白鳥寶寶們,我們要繼續往前飛咯,趕快跟上鳥媽媽哦,可別走丟啦!

師:我們又來到了什麼顏色的果樹下呀?幼:黃果子。

師:我們一起再來吃兩顆黃果子吧!“啊嗚啊嗚”!(幼兒一起吃黃色的果子)師:我們的羽毛變得更漂亮了!鳥寶寶們,我們繼續往前飛咯~4.教師引導幼兒繼續吃藍顏色果子。

5.師:吃了那麼的果子,我們請鳥寶寶們回到鳥窩裏面休息一下,好嗎?(引導幼兒將鳥寶寶放進鳥窩裏)(評析:通過幼兒喜歡的吃果子游戲形式,來體驗色彩塗鴉的樂趣,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發展的特點。一次吃一種顏色的果子,使在幼兒塗色的過程中自己發現顏色的變化,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性。在輕鬆的背景音樂下,幼兒們開始“變色”,此時的環境氣氛積極而又寬鬆使幼兒體驗到塗鴉的樂趣。但是教師在吃果子的過程中可能沒有關注到個別行動比較慢的幼兒。)(四)集體交流1.師:喲,你們太了不起了!瞧,剛纔的白鳥寶寶已經變成了一隻漂亮的彩色鳥啦。而且每一隻彩色鳥的衣服都是不一樣的哦!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的彩色鳥身上都有哪些漂亮的顏色?(請幼兒說一說喜歡那個彩色鳥)幼:有綠色、紫色、黑色、橙色……評析:活動的銜接比較自然。但有個別幼兒可能對於紫色還不是很認識,也可能是紅藍的比例關係,出現了“黑色”。

2.師:咦?剛纔我們一起吃了紅色、黃色、藍色的果子,怎麼會變出綠色、紫色的花?誰發現了這個祕密?(出示鳥媽媽)誰願意在鳥媽媽身上變出好看的顏色?

(幼兒1選擇了黃顏色的果子和藍顏色的果子,在鳥媽媽身上變出了綠色;幼兒2選擇了紅顏色的果子和和藍顏色的果子,變出了紫色。)師:原來兩種漂亮的顏色寶寶抱一抱、親一親,會變出另外一種漂亮的顏色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玩圈的興趣,嘗試多種方法玩圈。

2.練習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3.讓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

4.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5.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在遊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呼啦圈每人一個,平衡木一個,“山洞”兩個,懶洋洋頭飾一個,“狼堡”道具,灰太狼布偶一個。

2.背景音樂課件、動畫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設計背景帶領幼兒做熱身活動

師:天氣真好,到草地上玩一會。(學鳥飛、鴨走、青蛙跳、大象甩鼻子、小兔跳)

(二)嘗試多種方法玩圈,體驗玩圈的樂趣。

1.幼兒自由探索玩圈並互相學習。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呼啦圈)呼啦圈是什麼形狀的?(圓形)你們想玩嗎?咱們玩一玩吧。

(1)師:你是怎麼玩的?(圈立着轉)呼啦圈轉起來像個陀螺,真棒,我們試一試。

(2)師:你是怎麼玩的?(推圈)圈圈滾動起來像車輪子,我們玩一玩。

(3)師:你是怎麼玩的?(跳圈),像小青蛙跳,我們來跳一跳。(一個圈跳進跳出)這個圈還可以怎麼跳呢?咱們像小青蛙排隊連續跳,幼兒依次跳過。

(4)師:你幹嘛呢?(學小烏龜)老師帶領幼兒玩圈。

(5)師:你是怎麼玩的?(方向盤,開汽車)師幼一起隨音樂開汽車。

2.師幼探索玩圈。

師:圈圈還可以怎麼玩?(師示範從頭向下套)你們試試。還可以這樣玩(師用腰轉圈)。

3.合作玩圈,體驗合作的樂趣。

(1)開火車。

師引導孩子把圈圈一個套在一個的身上。

(2)鑽圈。

a.兩個幼兒相互鑽圈

b.鑽(地籠),進一步練習鑽的技能。

(三)遊戲——拯救懶洋洋,讓幼兒掌握鑽、跳、平衡等基本技能。

看懶洋洋被灰太狼抓住的動畫,師幼組成救羊小分隊拯救懶洋洋。

1.師引導幼兒觀察遊戲場地,講遊戲規則。

2.師帶領幼兒遊戲。

(四)結束部分。

師幼邀請懶洋洋跳舞,做放鬆活動結束課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雙腿夾物跳及投擲能力的練習,學習沙包多種玩法。

2.培養幼兒大膽參與遊戲,體驗遊戲之快樂。

3.培養幼兒耐力,訓練幼兒動作協調性、靈敏性、準確性。

4.讓幼兒在遊戲中體質得到鍛鍊,能力得到培養。

5.促進孩子們智力和身體動作的發展。

  設計準備:

一人個沙包。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到活動場地,師生共同念兒歌“今天天氣真正好,小朋友們來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

2.每人到筐子裏拿一個沙包。

二、基本部分:

1.沙包有許多種玩法呢,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然後自己練習一下,你是怎樣來玩沙包的,看誰想的辦法多?注意觀察孩子們的玩法,隨時給以指導。

2.師生共同討論沙包玩法,讓幼兒展示自己與其他幼兒不同的玩法,讓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模仿,體驗遊戲的快樂。

小朋友們快告訴老師,沙包有哪些玩法呢?

現在請小朋友輪流來當老師,我們一起來跟着他學習一下他的玩法,看哪個小朋友學得最認真。

3.重點練習雙腿夾物跳、準確投擲

師幼一起玩沙包遊戲,《龜兔賽跑》:

幼兒分兩組,一組扮小白兔雙腿夾沙包,進行跳躍前進,另一組扮烏龜揹着沙包進行着地爬,兩組一起前進,途中如沙包掉落,可放好繼續前進,最先到達終點組爲勝。

  活動結束:

1.把沙包放回籮筐,整理場地。

2.聽音樂做放鬆運動。

  教學反思

初次接觸沙包,內心充滿了好奇,並且很容易就想出了各種各樣關於沙包的玩法,活動中老師沒有干涉他們的活動,給幼兒最大的自由發揮空間。由於沙包玩法多樣,孩子們興趣很濃。活動中以競賽的方式玩沙包遊戲。遊戲規則中的競爭意識調動了幼兒參與遊戲的積極性。讓活動進入了。

小百科:沙包是中國大陸地區中小學體育課上用以練習投擲的一種器材,一般在用厚布織成的小袋中填入幹黃沙,體積稍大於棒球。 沙包遊戲,不僅是一項體育遊戲,而且可以通過說、唱、畫、捏、數等認知活動來進行各種領域的教育活動,既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又可培養幼兒熱愛民間藝術活動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能控制聲音的力度變化,用優美是聲音形象地表現“人聲”和“回聲”;能分角色合作表現。

二、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播放這首歌,使幼兒熟悉旋律。

2、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爬山。

1、假日裏,天氣晴朗,我們一起去爬山吧!

2、教師播放音樂,引起幼兒邊聽音樂,邊作各種動作,表現爬山情景。如:背上揹包、擦汗、觀望、休息、喝水等動作。

3、到了山谷大家會作些什麼事,並用動作表示,如:雙手攏成喇叭狀,大聲呼喊。

(二)、回聲真好聽。

1、幼兒完整欣賞歌曲一遍,說說聽到了些什麼,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欣賞歌曲,引導幼兒聽一聽歌曲中哪些是小朋友的聲音,哪些是大山公公唱的?

3、怎樣唱才能讓人一聽就能分出是誰唱的?

4、重點學唱回聲句。引導幼兒學習控制音量,表現回聲由強變弱的過程。

5、山谷回聲很好聽又奇特,真有趣!怪不得小朋友哈哈哈的笑呢!讓我們一起來學一下大山公公是怎樣笑的。

(三)、與大山對話。

1、根據歌曲內容,讓幼兒按意願分成兩組,一組扮小朋友,一組扮演大山公公。

2、幼兒分角色演唱歌曲。

3、怎樣才能讓幾個人的聲音聽上去像一個人似的?

4、引導扮演小朋友的幼兒配上合適的動作,表演與大山對話時的情景。要求兩組幼兒配合默契,體驗合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