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錦集9篇

【精品】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錦集9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感受節日熱鬧、歡樂的氣氛。

2、幼兒能以遊戲的形式感受爆色的樂趣。

活動準備:裝有各種顏色的小氣球、兩張畫有煙花筒背景的畫布、長鐵絲鉤人手一根、鞭炮聲的音樂、放煙花的小視頻。

活動過程:1、聽鞭炮聲音樂,讓小朋友感受放鞭炮時的熱鬧氣氛。

小朋友聽到了什麼聲音?你在什麼時候聽到過?你們感受到了什麼?(幼兒討論)

2、觀看放煙花視頻,感受煙花綻放的美麗景色。

①小朋友看看煙花在天空綻放時美嗎?那看看它們都有哪些顏色?(引導幼兒觀察煙花的顏色)

②小朋友都放過煙花嗎?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不一樣的煙花,我們來看看是什麼煙花?

3、出示“氣球煙花”,引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來看看,這是什麼煙花?(氣球煙花)你放過氣球煙花嗎?我們要怎樣來放氣球煙花呢?

4、示範放“煙花”。

現在,老師要放“煙花”了哦,小朋友可要睜大眼睛看清楚老師是怎麼樣放的哦?

5、請個別幼兒嘗試放“煙花”,根據幼兒情況提出放“煙花”時的問題並總結。

6、放“煙花”遊戲。

小朋友想不想放“煙花”呢?接下來,老師要帶你們到外面放“煙花”了,在放“煙花”前,老師有要求,小朋友要仔細聽哦!(用鐵絲鉤時,鐵絲鉤要向下,不要對着小朋友戳,也不要傷到自己;放煙花時,不推不擠,不拿着鐵絲鉤亂跑亂竄,聽到音樂是再放煙花,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

7、幼兒戶外放“煙花”,老師巡迴觀察指導。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瞭解什麼是花紋,及其花紋的基本樣式。

二、嘗試運用各種花紋裝飾“花瓶”和“手絹”。

二、活動準備:鉛筆 蠟筆(各種顏色蠟筆)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教師通過一個空白花瓶引發幼兒的興趣,希望幼兒能回憶自己見過的各種花瓶,並說說這個花瓶可以如何進行裝飾。

2、基本部分:教師通過一些圖片,引導幼兒去觀察各種類型的花紋,如何去設計花紋能讓花瓶更加漂亮,告訴幼兒幾種基本的花紋排列方式(“對稱”“圓形排列”“層次排列”“不規則排列”),並示範這些花紋排列的畫法。幼兒在事先準備好的“花瓶”和“手絹”用花紋進行裝飾。

教師巡迴指導,並在一些較有特色的花紋樣式上,給出相應的點評。

3、結束部分:選一些有特色的設計進行點評。(最好各種排列類型的花紋都進行點評)

活動反思:本學期的第一次美術活動是花紋裝飾,對於孩子們來說,花紋這個概念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爲在日常生活中,花紋裝飾隨處可見,陌生的是,該如何進行裝飾才能物體更美觀。考慮到多方面,我讓孩子使用鉛筆進行這次的美術創作,使用鉛筆第一是考慮到幼兒更便於修改,同時,鉛筆和白紙兩種顏色上的反差,一樣能有很好的藝術效果。

在整個活動的開始老師用花瓶引出活動,是希望幼兒看到花瓶後能引發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並,通過這樣的一個準備,是爲後面的花紋的排列方式及幼兒創作打下基礎。本次活動中我把花紋排列作爲一個難點,花紋的繪畫會與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但花紋如何排列則會讓幼兒比較困惑,因此我在活動中花了一些時間講了花紋的一些基本排列方法。

本次活動中,幼兒對花紋理解較爲透徹,孩子們除了利用了老師提到的一些花紋,自己也設計出很多別的花紋樣式比如“魚”“蝴蝶”,並利用多種花紋排列方式進行組合,幼兒都能繪畫出富有個性的花紋。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觀察哭和笑對五官的變化,並模仿哭和笑的表情。

2.初步學習眼睛、嘴巴在哭和笑時的不同貼法。

活動準備:

1.兩幅情景畫及一個已做好的"神奇寶寶"。

2.膠水、眼睛、鼻子(人手兩份),空白的圓臉(正反兩面,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先後出示兩幅畫,導入活動。

1.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麼呀?那你們再仔細看一下,看看她在哭的時候眼睛怎麼樣的?像什麼?嘴巴怎樣樣的?像什麼?(同時在畫的旁邊出示一張空白的圓臉,幼兒一邊描述,教師一邊在臉上貼上眼睛和嘴巴,並強調哭時眼睛、嘴巴的樣子。)

2.老師請幼兒學一下哭臉,並請個別幼兒表演。

3.那她笑的時候呢?眼睛怎麼樣的呀?像什麼?嘴巴又是怎麼樣的呀?(同時也在畫旁出示空白的圓臉,幼兒一邊描述,教師一邊在臉上貼上眼睛和嘴巴,並強調笑時眼睛、嘴巴的樣子。

二、出示"神奇寶寶"。

師:它怎麼樣子的?(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神不神奇?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動動自己的小手也來做一個呀?

三、交代要求,幼兒貼畫,教師巡迴指導。

交代要求:眼睛在哪裏?嘴巴在哪裏?正反兩面,一面是"笑臉娃娃",一面是"哭臉娃娃"。

四、請幼兒拿上自己的畫,老師進行評價,並請問幼兒喜歡哪個娃娃?爲什麼?(因爲開心纔會笑),原來笑比哭好!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要求幼兒每天都要和"笑臉娃娃"一樣,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

2、把幼兒作品掛走廊裏。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鞋子是日常中不可缺少的。孩子從學走之日,鞋子就和孩子共生活同“成長”;隨季節的更換和方便起見,運動鞋,拖鞋,涼鞋,皮鞋,布鞋,雨鞋等不同質地,不同款式和不同作用的鞋子也隨之出現在每個孩子的生活中。平日裏,不少孩子偶爾因好奇或好模仿,嘗試着穿上大人的鞋子滿屋子走,開心極了。雨天時節,不少孩子偶爾發現鞋底的花紋在地上清晰地留下印跡時興奮不已,併成了他們快樂的遊戲……於是老師以“鞋子”爲題,把教育性,趣味性整合在一起,巧妙地設計成活動並引進幼兒的學習和遊戲之中,倍受孩子喜愛。

二、活動目標:

1、進一步瞭解鞋的特點和用途,體驗穿大鞋的樂趣。

2、嘗試用鞋子印畫,感受美麗的花紋並用印,畫等方式大膽表現藝術作品。

三、活動準備:

1、請家長讓孩子各自從家中帶來鞋子。

2、若干個鞋架上配有不同類別的鞋樣標誌及相應的文字卡。

3、大小不等的塑料拖鞋,顏料盤內各盛有不同顏色的顏料若干種,四開圖畫紙人均兩張以上,水彩筆,衣兜和袖套等

四、活動過程:

(一)看大鞋:瞭解鞋的不同類型。請大家打開袋子互相看看,你帶來了誰的鞋,是什麼鞋?

(二)穿大鞋,體驗其樂趣,感受鞋的作用

1、穿大鞋,體驗其樂趣:

(1)我們來穿一穿大鞋子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看看有什麼感覺?相互說一說

(2)大家相互換一換大鞋子再走一走,跳一跳,看看有什麼感覺?(配樂,《大鞋小鞋》)

2、談話,交流穿鞋的作用

(1)比較交流穿自己的鞋和穿大鞋的不同感受穿了大鞋再穿自己的鞋子有什麼感覺

小結:穿鞋子一定要穿合腳的,這樣才舒服,活動起來才方便

(2)相互交流大人們何時穿這雙鞋

(3)交流穿鞋的作用

(三)辦鞋展:分類

1、我們用這些鞋子辦個鞋展?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鞋架,鞋架上有標誌,大家仔細看你的鞋應該放哪裏?

2、數一數,每個鞋架上有幾雙鞋?哪種鞋多(少),多(少)幾雙?指導能力強的記錄

(四)印鞋印:大膽創作

1、啓發談話,引出印畫活動

今天老師還爲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拖鞋。大家想想這些拖鞋可以做什麼/啓發觀察拖鞋背面的花紋

2、示範作畫,感受鞋底的花紋美,激發印畫的慾望

(1)示範印畫,瞭解印畫的要領

(2)欣賞畫面,引發聯想

3、幼兒創作,師指導

師關注幼兒的印畫情況,指導個別幼兒

4、師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並介紹自己的畫,結束活動

附,印畫改爲《鞋子找朋友》:爲不同季節或大小,男女服飾搭配鞋子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一:大目標。這是一個綜合了多領域教育因素的活動。我之所以把它放在藝術領域是因爲它是以美術活動的形式出現的。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孩子們的看看、聽聽、講講、玩玩來讓他們主動地發揮空間想象及抽象思維,感受藝術美。

二:說教材。現行的《綱要》要求我們所選的教育內容是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來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而《有趣的手影》這一美術活動正符合了這一要求。在大班下半學期的常識課中就有提到影子這一科學知識,這個活動的進行恰恰能成爲前一知識的後續,並且能讓孩子在玩中更好的掌握這個科學知識既光照物體產生影子。同時幼兒能充分展開想象通過說說、畫畫使他們的表現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整個繪畫過程中是需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這時繪畫的人手眼要協調而與其配合的人動作也應是協調好的。雖然這樣的繪畫方式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卻爲他們提供了一次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機會,所以這是一個綜合了藝術、科學、語言、社會等多領域教育內容的活動。就大班幼兒而言,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心理活動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現更爲明顯。觀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具體形象性思維較爲成熟,而抽象邏輯性思維則處於萌芽狀態。簡單地說他們的好奇心已不再僅僅是看別人表演而是想通過自己親身的實踐來得以滿足,所以當他們看到影子子可以玩時會覺得好奇感到有趣,從而激發了他們潛在的求知慾。由於教材難易度恰倒好處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所以使整個活動成爲他們滿足自己求知慾,讓他們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同時也自願自主的情況下達到掌握某種技能的遊戲過程。這也正是響應了《綱要》在藝術領域內容選擇中提出的能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三:設計思路。既然這是一個綜合性教學素材,那麼就不應浪費了其中的多種教育因素。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是我們一向都提倡的。考慮到現今實行的是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所以活動中我會從情感着手,以興趣爲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爲原本灰色的影子添上色彩,使其充滿活力,繼而帶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孩子是好動的,讓幼兒通過親身的看看、說說、畫畫使活動的主角充分的活動起來。這也是體現現行《綱要》藝術領域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態度。前面我提到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因爲要畫手影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在這樣一個配合要求較高的活動中,如果兩人的動作不能協調好畫出的手影質量也應是不會太高的,而反之就不一樣。所以,活動中就是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通過實踐明白這一道理,從而又獲得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我們都知道培養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是素質教育中較爲重要的一項。整個活動中運用的教具都是以使用爲主,因爲我想每個人都有一雙手,每一雙手都可以變出不同的手影來,那麼,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憑藉自己思維想象用自己的手來表現出自己美的感受。

四:教學目標。根據的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認知、技能等三方面內容的目標。第一點是:通過手影製作激發幼兒對創造性表現藝術美的興趣。第二點是:在活動中讓幼兒明白協調好與同伴合作關係的重要性。第三點是:引導幼兒動手畫出不同的手影圖案並進行裝飾。因爲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綱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所以我把第一點作爲我活動的重點。這條目標將會體現在我整個活動當中。孩子是充滿好奇心的,我會抓住這一特點讓活動以不同於常的形式出現。比如:我會在課前帶孩子們玩“踩影子”的遊戲讓他們對影子有大概的瞭解。然後,演示各種不同的手影進一步引起他們對繪畫的興趣。而繪畫時不是單一的想象而是手腦眼多種感官結合來進行。這樣,讓他們在新奇之餘會跟着不自覺的作出幾個手影來。第二點是認知方面的由於整個繪畫是靠兩人合作完成的是與合作伙伴間配合好與否密切相關的。活動中難免發現問題。這時必須讓幼兒學會解決這問題,其中的道理是幼兒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時時會用到的也就是說可以被幼兒持續所用的。所以就把他當作一個具體目標來執行。第三點是我活動的難點。雖然,大班幼兒的美術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其小肌肉羣fa展還不夠完善。況且,幼兒的身體協調性也不夠所以要變出不同的手影是有些難度的,因此我把它當作難點來執行。具體繪畫中我不會強調幼兒所變手影的規範性及準確性,而是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在觀看教師的表演後憑藉自己的經驗與同伴適當的商量交流來嘗試變幻幾個不同的手影。

五:準備。應教學的需要我會在課前帶幼兒玩“踩影子”的遊戲;準備了足夠幼兒作畫的空間,好聽的音樂,照明工具及幼兒作畫的畫紙水彩筆或油畫棒。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就可以了的,而是與其前延後續密不可分的,所以課前知識的滲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藝術氛圍濃否對藝術活動的進行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要創設一個理想的作畫空間讓幼兒能輕快愉悅的進行作畫。首先應有一個足夠大的場地,然後還要準備適合進行手影畫的照明燈光及畫紙。當然,音樂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繪畫時放一些幼兒熟悉的極富表現力的音樂,幫助幼兒再現一些生動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兒想象的。

六:活動過程。根據教學需要,我把活動分成:欣賞引題,教師演示,幼兒操作練習,集體講評,及後延部分的遊戲等五個環節。其中整個活動的設制特別是環節一主要是爲目標既重點服務的。而第三個環節主要是爲第二目標服務的。我活動的難點主要是通過二和三這兩環節的活動來突破的。

第一環節的時候我會以演示變化的手影讓幼兒欣賞引出課題。比如,我可以“說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的本領可大了會千變萬化”這樣一邊演示一邊用語言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設想一個會動的又富於變化的影子是多麼的吸引人,而且一下子就進入了主題,又可以幫孩子把以往所學的光照產生影子的科學知識結合起來。起到知識經驗融合再現的作用。

第二環節主要是幫助幼兒理解繪畫中應掌握幾個要點。其形式是兩個教師之間的配合演示。因爲這種兩人合作的繪畫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教師簡單的演示是有必要的可以讓有對整個作畫過程有大致的瞭解,爲接下來的繪畫操作做準備。

第三環節是幼兒的操作練習。這裏我會留多些時間讓幼兒可以充分的發揮想象體現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繪畫過程中再放一些幼兒熟悉的又富於表現的音樂,促使幼兒再現以往的知識經驗,展開想象。同時利用集體教學中最好用的榜樣教學讓幼兒從別人好的配合例子中吸取經驗,手、腦、眼三位一體完成繪畫達到難點的突破。

第四環節是繪畫後對幼兒作品也是對整個活動的一個評析。《綱要》中提出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所以我不會過於強調他們繪畫的規範性,只是讓他們在知道這個繪畫形式欣賞自己的成果,在與同伴的作品比較下取長補短,這樣應該能促使他們下次畫得更好。

最後,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幼兒一起到戶外作個開心的遊戲《踩影子》再次體驗玩影子的樂趣並把活動推向另一個高潮使整個活動都讓幼兒在玩中學在身體驗後獲得經驗。

七:設計意圖。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活動開始我就從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情感態度着手,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是強調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爲中心培養幼兒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才能讓幼兒對下面乃至今後的藝術活動保持積極的心態,這種心態對幼兒以後的工作學習都是會有影響的是至關重要的。因爲在活動中要求幼兒手腦眼並用的活動起來,而兩人配合作畫的關鍵是要作畫的人與做手影的人之間默契的配合。這中配合說簡單也不簡單,對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說難也不難只要幼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難完成。在教師適時的引導和集體作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就讓幼兒手腦眼結合協調並用的,它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其潛移默化性,是比較適合幼兒。這樣既能面向全體又能保護好他們對藝術表現的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點撥。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到活動中。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活動名稱:漂亮媽媽

活動目標:

以畫像的方式表達愛媽媽的情感。

學習畫人物頭像,能表現出媽媽的主要特徵。

活動準備:

我愛媽媽——教師出示自己媽媽的照片,告訴幼兒這是老師的媽媽。

——請幼兒看看媽媽的照片,每個小朋友都有媽媽,看着媽媽的照片就像看見媽媽一樣,心裏特別高興。

——老師和小朋友都是媽媽生的,是媽媽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的,我們都愛自己的媽媽,引導幼兒對着媽媽的照片個別或集體說一聲“媽媽,我愛你”。

媽媽的畫——

——教師出示畫好的媽媽頭像,老師非常愛自己的媽媽,她雖然有點老了,但在我心裏她是最漂亮的媽媽,我爲他畫了一張漂亮的畫像,你們看看像嗎?

——通過照片和畫像的對照,引導幼兒從髮型、五官等局部特徵進行大致的比較。

我爲媽媽畫像——小朋友和老師一樣,都愛自己的媽媽。我們來爲媽媽畫張像,畫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不同的地方。

——同桌幼兒互相比較媽媽的照片,引導幼兒從髮型和是否戴眼鏡等處進行粗略比較。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教學重難點

重點:製作雪花

難點:按雪花的線條將雪花撕下來

教學目標

1。學習按線條將紙撕成規定的形狀,發展幼兒手指小肌肉羣的控制能力,鞏固對各種顏色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塗色能力。

2。瞭解冬季的一些季節特徵。

3。能積極參與活動並體驗活動的愉悅。

活動準備

紙做的各種顏色的雪花、油畫棒、小熊扮演者一名、瞭解冬眠的含義、歌曲《雪花》、自編故事《小熊的心願》

活動過程

1。瞭解冬季的季節特徵。

教師出示雪花並提問:

“小朋友,快看老師手裏拿的是什麼?”(雪花)

“什麼季節會有雪花?”(冬季)

“前幾天我們唱過的《雪花》你們還記得嗎?”

邊放音樂邊表演唱。

“小朋友看見過雪花嗎?在哪兒看見的?”

2。講述故事《小熊的心願》。

有一隻小熊今年快四歲了,從沒見過下雪,小朋友知道爲什麼嗎(冬眠)?熊媽媽告訴它下雪的時候會有“沙沙沙”的聲音。有一天小熊正在家裏搭積木,突然聽到窗外有“沙沙沙”的聲音,小熊高興的對媽媽說:“媽媽,媽媽下雪了”!熊媽媽向窗外看了看,原來是風吹樹葉的聲音。有過了幾天,小熊在家裏拍皮球,又聽見“沙沙沙”的聲音,小熊激動地對媽媽說:“媽媽,媽媽下雪了”!熊媽媽向窗外看了看,哦!原來是下雨了!再過幾天小熊就要冬眠了,它天天在家裏盼望下雪,可是雪一直都沒有下。

3。讓幼兒想辦法幫助小熊實現心願。(撒七彩雪花,提示幼兒我們可以做許多紙雪花,爲小熊來一次“人工降雪”。)

4。認識教師準備的紙雪花的顏色。

5。教幼兒製作紙雪花。

(1)出示畫好的雪花,教幼兒塗色(順着一個方向塗,不要塗到線的外邊。)

(2)教幼兒撕雪花。(用兩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紙,沿着雪花邊線一點一點地撕)

6。幼兒動手製作雪花,先塗色後撕,廢紙放在籃子裏。

7。遊戲“下雪了”。

(1)把幼兒和老師們的雪花收集在一起。

(2)到小熊家請出小熊一同到戶外看下雪。

請幼兒和小熊閉上眼睛,教師數完“一、二、三”再睜開,樓上 的教師將雪花撒下,幼兒歡呼雀躍“下雪了,下雪了”。

活動自評

《綱要》中明確指出:“

幼兒教育

各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的內容相互滲透”。“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創造的快樂,體現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熟感”。《七彩雪花》打破了傳統中白色雪花空中飛舞的思維模式,讓幼兒自主選擇表現雪花的色彩。有的'幼兒把一片雪花塗成了五顏六色的,有的幼兒則只用了一種顏色。整個活動通過幫助小熊實現心願爲線索,有效的激發了幼兒創作的慾望,體會到創作的樂趣,在幫助他人中獲得自我滿足,獲得成就感。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8

活動名稱:小燈籠

活動目的:

1、學習在一定範圍內大膽地進行作畫,並正確使用剪刀,剪出細長條,製作簡單的平面燈籠。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初步體驗製作裝飾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班級內架好相應的線,懸掛燈籠用。

2)、各種色彩的正方形和圓形紙若干。

3)、記號筆、雙面膠每人一份。

4)、各種形狀的小燈籠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們有幾個小朋友帶來了小燈籠打扮教室,你們看看,這些燈籠夠了嗎?不夠我們該怎麼辦?

二)、講解示範:

1)、提問:你看到過什麼樣的燈籠?

2)、告訴幼兒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

3)、請個別幼兒在紙上大膽作畫。畫前先請他說說準備畫什麼樣的燈籠,老師提醒幼兒

要把圖案畫大,以便讓人清楚地知道這是什麼燈籠。

4)、老師示範剪流蘇。

先將一個小正方形紙折一個細長條,打開後,用剪刀從下往上剪流蘇。直至剪到剛纔的折線處。

5)、將剪下的流蘇和幼兒討論後,貼在剛纔畫好的燈籠的下方中間處。

三)、幼兒操作:

重點:老師提醒幼兒要將圖案畫在紙的中間,並且畫大。

難點:流蘇儘量剪細。

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兒將自己做的燈籠懸掛在事先準備好的線上。然後相互介紹,和欣賞。

活動反思:

活動中,請孩子在示範時,老師重點強調了燈籠的圖案要畫大,讓人一看就明白是什麼燈籠。因此,孩子的作品都顯得很大膽,每個幼兒都畫出了自己喜愛的燈籠圖案。還有,活動中,老師讓孩子自己懸掛燈籠,這更激發起了孩子的興趣和自豪感、成功感,他們的情趣又一次被激發了起來,好多孩子禁不住拍起了小手,拉着同伴來看自己的燈籠。離園時,還有好多孩子拉着自己家長的手,請他們來看自己的燈籠,不停地介紹着。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9

一、設計理念:

在人們不斷製造生活垃圾和廢物的今天,廢瓶子、泡沫、紙板隨處可見。因此,在本堂課中我利用這些最常見習的生活垃圾,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巧妙利用。進行大膽地想象、誇張,設計。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用創造的眼光去發現美和創造美,大膽進行“變廢爲美”的藝術活動。

廢棄物造型不僅僅是環保教育,還爲學生展現了一種新的綜合性美術創作思路,傳達一種生活情趣。

二、教材分析

本課的目的就是根據不同的材質,選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現和創作。教科書中選取用廢鐵製作的雕塑《駝鳥》,用洗髮水瓶子製作的《奶牛》,綜合材料組成的房子、人物等,這些造型生動、設計巧妙、富有創意的作品,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作欲。在“製作步驟”中選用廢塑料袋,棉花、縐紙製作的小娃娃,簡潔明瞭,一看就懂,便於學生的臨摹和借鑑。在“想一想”和“提示”部分提供了較多孩子生活中經常丟棄的牛奶瓶、紙盒子、塑料袋、隨手可得的樹葉、廢紙等做成的小玩意,以多變的創意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想象。

本課最具挑戰和創意的是開放式的學習活動。在積極發揮兒童的藝術直覺,強調尊重個性和創造力,自由獨特發揮的同時,選擇合適的美術工具、材料、技巧、表現手法,達到有機的統一,製作出新穎別緻的作品。

三、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通過了前一階段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手工技法與技巧,同學們也學會了配合與交流,在交流與溝通過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瞭解廢棄物造型藝術的神奇之處,體驗創造的樂趣。

2. 通過欣賞各種廢棄物組合的有趣的藝術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現效果,拓寬學生的視野,陶冶生活情趣。

3. 學生能利用收集的廢棄物,並根據不同形狀、材質特徵進行有效地分類,並製作一件美術作品。

4.感受環境保護帶來的樂趣,樹立一定的環保意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廢棄物設計製作有一定情趣的造型作品。

難點:根據廢棄物的不同材料,選擇合理的設計、創作方法。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採用“愉快教學”,抓住學生們的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從中找尋更多更好的創意點子。並用“身邊的媒材”“廢舊物品”想象並創作出各種豐富多樣作品。 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使孩子們的創造意識及動手製作能力得到了加強,真正體現出教者有心,學者有趣,使學生真正成爲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人。

七、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各種不同的廢棄物,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袋、瓶子、盒子、廢紙等;膠水、剪刀、繩子等製作工具。

(教師)一些廢棄物製成的作品;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材料。(課件 圖片)

八、教學過程

(一)動一動

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一起整理不同的廢舊材料,將材料進行分類(能說出不同類別中的一些具體的物品。比如卡紙,縐紙等)。

教師:同學們帶來的材料真不少!老師給每組小朋友帶來了一件禮物

大家在抽屜裏找一找是什麼樣的禮物(課前師在每一小組裏安放一件廢棄物造型的禮品)

(二)想一想,

它們用什麼材料?怎樣組合起來的?(把作品進行分解,多角度、多思路展示,以啓發學生的創作思路。)

(三)、說一說

討論一下廢棄物的加工方法,(工具:剪刀,膠水,鉗子??)

師簡單示範(剪、接、扎、粘、飾??等技法)學生補充

師小結:看,一些廢棄物,經過咱們動腦動手,轉眼變成了一件小小的工藝品!今天這堂課我們也要運用這些方法,把我們帶來的材料好好變一變。 板書揭題:廢棄物造型

(四)賞一賞

師出示課件:

(1)優秀學生作品欣賞。

(2)欣賞大師作品

要求:A、仔細觀察他們是用什麼材料?怎樣組合起來的?(把作品進行分解,多角度、多思路展示,以啓發學生的創作思路。)

B、覺得作品的哪個方面吸引你?

看廢棄物想象這是什麼?(通過現成的廢棄物思考想象,利用物品原有樣子進行想象。)

教師小結:巧妙應用廢棄物材質特性進行誇張、變形。

(五)、做一做

(1)組內討論:收集的廢棄物能加工成怎樣的作品

(2)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評一評

交流評議,展示作品。

(1)學生作品交流,進行介紹,相互評議。

(2)集中展示

教師總結: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夠表現,正如我們今天學習的廢棄物造型。只要大家做個有心人,積極動手動腦,就能創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藝術作品。

(七)用一用

有興趣的同學課後能應用廢棄物製作其他有趣的藝術品,來美化自己的房間或家

(八)理一理

課後整理:指導學生收拾好物品,養成良好的習慣。

九、教學反思:

本課設計適應“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素質教育的理念,發揮了美術教學特有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教學中,我能採用“愉快教學”,抓住學生們的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以遊戲的方式來體現合作精神。孩子們通過“玩一玩”、“變一變”的形式,將自身掌握的製作技法與夥伴共同交流,共同分享,從中找尋更多更好的技法。並用“身邊的媒材”“廢舊物品”想象並創作出各種漂亮有趣,富有創意的作品來,使學生懂得美術豐富多樣的表現力、懂得“變廢爲寶”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