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集錦9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7K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集錦9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用水粉顏料塗鴉。

2、幼兒能夠用油畫棒隨意畫出點、圈和線條。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鼓勵幼兒大膽塗鴉,培養他們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油畫棒、調好的顏料盤、抹布、顏料筆。

2.紙箱“房”造型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紙箱“房”,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我們班有許多剛造好的“房子”,可是它們的牆面不漂亮,想請我們小朋友做粉刷匠,幫幫忙,打扮一下,好嗎?

2.教師介紹塗鴉方法(一):油畫棒畫圓點、圈、線條。

師幼探索畫法,幼兒劃空練習。(注意,圓點娃娃身體很小哦。鼓勵幼兒合作連線,線條不要太長。圈圈可以旋轉繞。線條可以幫它們拉拉手,可以橫着拉,可以豎着拉,也可以斜着拉。)

3.教師介紹塗鴉方法(二):顏料刷刷刷。

教師準備調好的顏料,蘸顏料在塗鴉紙箱上進行示範,師可邊念兒歌邊示範:水粉筆呀抓抓緊,顏料盤裏親一親,再到“牆上”刷一刷,“牆面”刷的真漂亮。提醒幼兒顏色少蘸一點,儘量不要流下來。選擇顏色時,顏料盤和筆的顏色要對應放。

4.分小組,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進行合作畫。幼兒操作時教師鼓勵並指導幼兒大膽選色。

師:一組那麼多小朋友在一起站不開,怎麼辦?(要排隊或找個空地方操作。)

5.欣賞作品。

師:看,小粉刷匠們把這些“房子”打扮得真漂亮。

和同伴說說你是怎樣打扮的。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大家還記得幼兒園哪些好玩的活動的呢,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春雨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活動前思考

1、教材分析

春暖花開的季節,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周圍都披上了綠的春衣,紅的春袖。讓我們感到了一股濃濃的春意。我班幼兒心中也下了一顆種子,他們渴望春雨快快落下來,滋潤種子發芽、長大。就如詩歌“春雨”裏描寫的“下吧!下吧!我要發芽。”無論是大自然的植物還是動物或者說我們人類,都急切地盼望着春雨的到來。我設計的“春雨”這一教學活動就是讓幼兒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重點:用擬人化的方式有規律地畫春雨。

難點:運用多種技能表現地面上的人物、動物或植物等在迎接雨點的快樂場面。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擬人化的方法有規律地排列雨點。

2、能運用遮蓋、連體等方法讓地面上的物體變得豐滿。

3、體驗春雨帶給人們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幼兒作品範例畫幾幅。勾線筆、蠟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討論與思考。

*集體朗誦詩歌《春雨》。

*提問:

師:春雨給誰帶來好處?還有誰也喜歡春雨?

(評析:讓幼兒回憶詩歌內容,說說春雨給大自然的作用,逐步分析概括事物的情感。發展幼兒的想象思維。)

2、嘗試與排列。

*嘗試。讓幼兒用小的長條紙嘗試畫出自己心目中“喜歡春雨的角色”。

*排列。幼兒將嘗試作品有規律地排列在展示板上。然後說說雨點降落是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

3、觀賞範例。

展示2—3件平行班幼兒的作品。

提問:

*還有誰也喜歡春雨?它們是怎樣迎接春雨的?

*你覺得這些畫面上的春雨怎麼樣?爲什麼可愛?你還喜歡畫面上的什麼東西?

(評析:讓幼兒觀賞孩子的作品,拓寬創作思路,激發幼兒的繪畫慾望。)

4、討論重疊

滴嗒!滴嗒!下春雨啦!植物娃娃和動物娃娃們都擠在一起出來迎接春雨的降落。瞧!下面的娃娃又大又多,都擠在一起了,怎樣畫出又多有大的植物娃娃和動物娃娃?

(評析:教師及時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討論遮蓋、連體等方法技法,使

畫面得以充實和豐富。)

5、操作要求:

*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小雨點的動態。

*提醒幼兒把雨點畫小一些,並要按照一定規律排列。雨點的四肢可用線條

表示。

*聯繫已有的技能和經驗,表現歡迎春雨的各種娃娃的動態。

(評析:在每次練習中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幼兒通過每次

練習都有新的進步。)

6、講評作品

*幼兒將作品貼在展示板上,講講自己的作品中所表現的想法。

*大家說說你最滿意的地方是什麼。你認爲哪張畫得好,爲什麼?

(評析:評價幼兒作品應立足於孩子的自我展示,聽一聽他們的.描述,看一看他們的妙趣。這樣才能激起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解折出牽牛花,促進幼兒動手動腦的發展。

2.能平整地翻出牽牛花。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感受作品牽牛花的美感。。

活動準備:

各色正方形彩紙、剪刀、牽牛花步驟圖。

活動重點:

會看圖解折出牽牛花並翻開花瓣。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激發幼兒興趣。

1.小小什麼花呀,開滿竹籬笆呀,一朵連一朵呀,吹起小喇叭呀。猜猜我是誰呀?

2.(出示牽牛花範例)牽牛花有幾片花瓣?牽牛花開在哪兒?藤蔓喜歡往哪兒爬?牽牛花會怎麼樣唱歌?

二、觀察牽牛花步驟圖,引導幼兒探索、交流。

1.觀察圖解,引導幼兒交流、探索折牽牛花的方法。

2.一個一個步驟引導幼兒嘗試折牽牛花。

3.教師重點解釋難折地方。

三、幼兒嘗試看圖解折牽牛花。

1.教師觀察,隨時適當指導和解釋示範。

2.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孩子。

四、幼兒欣賞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悅。

幼兒欣賞自己折的牽牛花,複習歌曲《牽牛花》,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小牽牛花呀,開滿竹籬笆呀……”

活動反思:

首先,我以猜謎引出牽牛花,孩子們很熟悉牽牛花一猜就對。接着我簡單介紹牽牛花的特徵,這樣孩子們對牽牛花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把牽牛花有幾個花瓣漏了,還應多熟悉教案。其次,我改變了以往邊教邊折的方法,而是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步驟圖,請個別幼兒一個一個步驟探索、交流折牽牛花。給了孩子強烈探索的機會,增添了孩子學習的慾望。

接着,幼兒製作牽牛花。在操作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折、剪等基本方法掌握的比較好,特別是在翻出花朵時,開始時有幾個孩子還在擔心請我幫忙,經過我的鼓勵大多數幼兒都能正確的製作出來。而且也越來越精細。

最後,展示作品,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因此多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就算一開始折得不算漂亮也沒關係,只要是自己的成果就行。

小百科;種植牽牛花一般在春天播種,夏秋開花,其品種很多,花的顏色有藍、緋紅、桃紅、紫等,亦有混色的,花瓣邊緣的變化較多,是常見的觀賞植物。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以大帶小”的共同合作進行分類。

2、能根據學具的不同特徵進行多維分類。

3、學會運用多種方式統計、記錄、分類的結果。

活動準備:

各種學具、記錄板、記錄紙、彩筆......

活動過程:

一、圓周活動:遊戲——搶圈

二、學具的分類:

1、引導幼兒觀察學具的特徵;

2、討論:“可以根據學具的什麼特徵進行分類。”

3、幼兒分組,進行分類活動。

(1)教師根據幼兒的分類情況,引導幼兒記錄分類結果。

(2)引導(大)幼兒運用數字統計記錄分類結果。

(3)引導幼兒進行多維的排序、分類的練習。

(4)鼓勵幼兒“以大帶小”共同活動。

4、每組幼兒講述分類的方法及結果。

三、小結

討論:更多的分類的方法、記錄的方法。

延伸活動:將各種實物進行多維分類,並用更多、更好的方法記錄分類結果。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揉、團、粘的方法制作成熟的“葡萄”。

2.體會手工製作葡萄的樂趣和美感。

3.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材料

1.豐收了的葡萄園圖片。

2葡萄圖片。

3.皺紋紙若干。

4.膠水、畫有葡萄葉子的畫紙每個幼兒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許多水果都成熟了,有蘋果、香蕉、梨、山楂、桔子、桃子,等等。今天,我要帶大家到美麗的葡萄園去看看。

2.感知葡萄的顏色。

誰來說一下,葡萄是什麼顏色的?許多種:綠色、紫色、黑色等。

3.討論葡萄的形狀。

誰來說一下,葡萄是什麼形狀的?圓圓的、橢圓形的,一顆顆葡萄都跟自己的好朋友緊緊地抱在一起

整串葡萄看起來:上寬下窄、上密下疏、像一個倒三角。

4.師幼共同探討製作葡萄的方法。

(1)你們想不想讓我們班的葡萄架上也結滿葡萄?

(2)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把皺紋紙變成葡萄。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3)教師示範製作葡萄,引導幼兒把皺紋紙團揉成一個很像葡萄的樣子。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幼兒自取皺紋紙,團揉成球,並提醒幼兒用雙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團,用力把紙團緊,要從上往下粘。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引導幼兒把葡萄粒粘在硬紙板上做成葡萄串。

提醒幼兒要從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緊,下面要鬆,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

6.作品展示。

引導幼兒共同欣賞,體驗豐收的喜悅。

活動反思:

在美術活動中,激發幼兒聯想、創造,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的不同答案。活動中多多給予肯定、鼓勵和讚賞。幼兒通過本次的活動,生活和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周圍的事物都有了較好的認識。

小百科:葡萄(學名:Vitis vinifera L.)爲葡萄科葡萄屬木質藤本植物,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無毛或被稀疏柔毛,葉卵圓形,圓錐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發達,果實球形或橢圓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抱的動作中手與人的關係。體驗家人抱自己時的關愛之情。

2、能在繪畫中表現出抱的姿勢。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收集“溫馨的抱”的留影,並帶孩子欣賞、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愛的抱抱情感調查表;有人物畫的繪畫經驗,能夠表現人的主要特徵。

2、物質材料:繪本《大衛,不可以》ppt;背景音樂《人狼之戀》主題曲。

3、幼兒人手一份畫紙、畫夾、畫筆;塑料小筐若干;一個可以操作活動的紙形圖;展示平臺;投影儀;“溫馨抱抱”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大衛的故事導入,引導幼兒聯想被媽媽抱的感覺

幼兒看畫面聽故事,引導幼兒思考,大衛被罰坐角落時心裏是什麼感受?當媽媽對因調皮正在受懲罰的大衛說“寶貝,到媽媽這兒來,大衛乖,媽媽愛你”時,大衛心裏又是什麼感受呢?

二、探索各種抱的姿勢

請幼兒兩人一組,試一試可以怎麼抱、看誰的辦法多。

老師與幼兒一起遊戲,共同探索不同的抱的姿勢。(躺在老師的懷抱裏、坐在老師的腿上、被老師從背後抱起……)

出示家人抱孩子的溫馨圖片,欣賞各種抱的姿勢。(播放背景音樂。)

邊帶着小朋友們欣賞,邊隨機地問:媽媽抱着寶寶時臉上是什麼樣的表情呀?爸爸的手放在寶寶身體的什麼地方?寶寶是什麼樣的表情。

三、觀察分析“媽媽”抱“寶寶”時手的位置

在展示平臺上出示“媽媽抱寶寶”的紙形人,引導幼兒觀察:寶寶被媽媽抱着了嗎?爲什麼?誰能幫媽媽抱住寶寶?請個別幼兒上前嘗試。

四、幼兒繪畫創作

提示:小朋友都有過被家人抱的溫馨的時刻吧,你想畫誰在抱你呢?他是怎麼抱的?想好後畫下來與大家分享你和家人在一起的最美好、最溫馨、最快樂的樣子。

五、作品評賞

展示全體幼兒作品。幼兒互相觀摩,評價喜歡的作品,並請作品的主人講述自己的畫。最後鼓勵小朋友和身邊的同伴抱一抱,和周圍的老師們抱一抱。

【活動反思】

遊戲是幼兒學習的有效手段。天妃幼兒園的孫老師能結合幼兒愛玩的天性,設計了《愛的抱抱》這一活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體現了玩中學的教學理念。剛開始孫老師以快樂的兒歌音樂,可愛的小兔形象,從小兔跳跳、長耳朵彎彎、短尾巴扭扭中孩子們快樂而又準確的感知5以內的數量,在活動中我發現孫老師事先在場地上貼好圓圈標記,從而在遊戲中老師順利地讓小朋友自覺主動的沿着圓圈的邊邊站好進行遊戲。可見孫老師的細心準備了。這樣的熱身運動後導入到了第二環節“愛的抱抱,合作感知數量”,這是重要環節。在教師的層層深入中根據圓點數量和數字要求進行的“愛的抱抱”,讓孩子們在抱一抱中以小組的形式進一步感知6以內的數量。在介紹遊戲方法時,沒有交代的很清楚,後來在遊戲中教師逐步提醒、強調,幼兒纔會配合着玩遊戲了。同時爲了增加遊戲樂趣和激發幼兒的興趣,告知幼兒有大灰狼出現,我們要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讓大灰狼發現、抓走。既然有大灰狼這一角色,何不讓其它教師扮演,這樣遊戲的氛圍會濃郁,幼兒也就更投入遊戲了。同時孫老師充分利用現場的客人老師,與幼兒一起快樂互動,滿足多人次的組合。第三環節是活動延伸。快樂配對,感知7和8,利用數字卡和圖片卡,找到相對應的卡片朋友進行愛的抱抱。這一環節遊戲指導不是很到位。結束部分有點太快,幼兒還十分想玩遊戲呢。

以“幼兒園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爲理念,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並以他們感興趣的方式組織遊戲活動,讓幼兒園教育更有效地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需要我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深化和反思。

小百科: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爲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撕紙、粘貼等綜合作圖的方法。 能力目標:藉助學生對紙形有聯想,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體會想像的樂趣,發展美術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四、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課件、報紙、膠水。

學生準備:舊掛曆、舊畫報、彩色報紙、彩紙等;厚白紙、膠水或雙面膠。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新的繪畫創作形式——撕紙畫。撕紙畫是一種選用各色彩紙,通過手撕、粘貼的辦法而完成的畫。撕紙畫裝飾性強,新穎別緻,能表現出諸如剪紙、剪貼所不可及的獨特風格。

2、欣賞展示:

課件展示—套精美手撕畫樣本,作品有:《駱駝和羊》、《漁舟》、《海底的花魚》、《美麗的船》、《小刺蝟一家》、《美麗的花》、《我的媽媽》、《花瓶》、《老屋》等。

請學生分析這些作品的表現手法、形式特徵、構圖規律、色彩搭配等。(手撕的紙邊會形成一種毛茸茸的白邊,顯得粗糙,撕出的形象反而有一種“拙味”,不象用剪刀剪出的那麼規整,觀察撕口的千變萬化,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和感受不同的紙材的表面效果。)

師:這些畫漂亮嗎?對了,這些畫都是利用五顏六色的彩紙、舊掛曆紙等撕成的。它比用彩筆作畫更加自由、隨意,簡便易行,且更加生動、自然,更能體現稚拙、率真的天性。只要你按着下面的方法去做,保你同樣能撕出更加漂亮的撕紙畫,我們一起動手試試吧!

⑴色彩要求:主要用紅、黃、藍、綠、黑原色爲基調,追求強烈、明快、鮮豔的效果。注意紙的色彩冷暖和深淺搭配,使人賞心悅目。

⑵示範撕直線和圓弧,學生練習。提醒大家沿着線條的外面撕,從上到下,從裏到外,撕出自然的形狀,線條粗糙不要緊。通過撕扯紙張,形成自然斷裂殘缺,找出美感要素。

⑶確定畫面主題並用鉛筆起稿。想好要撕貼的內容,選好彩紙用鉛筆在背後輕輕畫好要撕的形象輪廓。力求每個學生都能發揮獨特的想象力,構思出與衆不同的畫面。根據畫面的主題和構思巧妙地選用有光澤的、粗糙的、平滑的紙張,適當地用在畫面中,使畫面富有肌理的美感。想好要撕貼的內容,並在選好的紙上用鉛筆在背後輕輕畫好要撕的形象輪廓。然後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按着輪廓線慢慢地撕。最好先撕畫中最主要的形象,而且要大一些。撕的過程中,不必被事先畫好的輪廓所束縛,可適當地“裏出外進”,不必過分追求輪廓的規整,撕紙畫就美在其中,妙在其中。創作撕紙畫時,可追求裝飾效果,加強不同色塊間的對比,造型不必過分追求寫實,可大膽地進行誇張和變形,使畫面豐富而生動。選用掛曆紙的時候不要讓漂亮的花紋和圖案過多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睛,主體形象要突出,背景的色彩不可過跳、過花,以免影響主體形象的表達。

⑷根據設計好的構圖,將一片片撕好的紙擺一擺、比一比,注意形象間的穿插和遮擋,找準合適的位置後逐一粘貼在白色底板上,成爲一幅完整的圖畫。

六、作業點評

把學生作業集中在一起,進行作品展示,評選出優秀作品。請同學對他人的作品提意見。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有了新的認識。讓學生來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並對作者進行鼓勵。在評價中學會發現美、欣賞美、熱愛美、創造美,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七、課堂延伸

鼓勵學生用多種形象組合粘貼成撕紙畫,貼在教室內或自己的房間內作爲裝飾,感知撕紙作品的特殊語言,隨時感受到這些美的存在。

八、教學總結

通過撕紙這一“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增強了對形狀和色彩的認識,激發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了藝術感知能力。在體驗中,產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通過撕紙,他們感覺到紙的厚、薄,或是嗅到紙張的香味,和聽到撕紙發出的聲音??從撕紙活動中產生並獲得美感。所以,撕紙對學生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美的享受。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魚的各部位組成及名稱。

2、嘗試用各種材料製作魚,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3、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美工活動的樂趣,並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有關魚的VCD片,各種魚的圖片佈置活動室。

2、魚的各部位分解圖。

3、魚的製作材料分三組:

1)美工紙、膠棒、圖畫紙、油畫棒;

2)毛線、圖畫紙、膠棒、油畫棒;

3)橡皮泥、泥板;

活動過程:

1、欣賞與討論

觀看魚的VCD,引起幼兒興趣後討論。魚是由哪些部位組成的?這些部位的名稱叫什麼?(魚頭、魚身、魚尾、魚鰭)並出示魚的各部位組成圖,讓幼兒知道一條完整的魚,缺一不可。

2、示範與講解

教師將三組材料的做法進行講解及簡單示範。第一組,用美工紙剪魚的各部位圖形進行拼貼,添畫;第二組,先畫出魚的形狀,用毛線粘出魚的輪廓再進行添畫;第三組,用橡皮泥捏出各種各樣的魚。

3、操作與指導

1)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製作魚,自由選組。

2)教師指導幼兒製作,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

3)製作過程中提醒幼兒要製作完整的魚,並豐富畫面。

4、展示與交流

將幼兒製作好的作品進行展示,幼兒間互相交流,看誰製作的魚最可愛、漂亮。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觀察感知葉子,發揮想象充分變形,借用葉子作畫。

2.嘗試運用葉子採用不同方式作畫。

3.動手操作、大膽表達、發展組合造型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樹葉,剪刀、雙面膠、彩色筆、水粉顏料、繪畫紙等美工材料,範例作品(粘貼類、拓印類、繪畫類)。

活動過程:

一、談話“奇形妙葉”,引出課題名稱

師出示葉子標本,引導幼兒觀察,提問:

1.這些葉子像什麼?(啓發幼兒自由想象)

2.你想和它們玩嗎?(激發幼兒興趣)

二、交代課題內容

1.範例欣賞。

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萌發試一試的衝動。

2.師引導幼兒通過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尋找自己喜愛的葉子。

3.師介紹美工材料,啓發幼兒自由選擇變形方式。

三、操作“葉子變變變”,幼兒自主選擇,進行變形活動

1、樹葉粘貼。

引導幼兒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拼出各種圖案或情景,粘貼到畫紙上,並根據自己的想法適當添畫。

2.樹葉拓印。

引導幼兒在自己喜歡的葉子上塗上水粉顏料,壓印在繪畫紙上,自主適當添畫。

3、樹葉繪畫。

鼓勵幼兒想象繪畫出“會跳舞的葉子”“葉子鳥”“葉子娃娃”等生動有趣的作品。

  四、展示欣賞“我的變形葉”

將幼兒作品佈置在主題牆上,幼兒互相欣賞,交流自己是用什麼方式將葉子變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