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八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遠離危險,不做危險的事情。

2、學習怎樣避免日常生活中常見意外事故的發生。

3、使幼兒懂得保護自己的常識,養成做事細心,注意安全的好習慣。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1.、小朋友在無蓋的井旁玩耍會有什麼危險?

2 、在馬路上踢球會有什麼危險?

3 、給陌生人開門會有什麼危險?

4 、在窗臺旁邊玩耍會有什麼危險?

5 、玩火、鋒利的刀具等會有什麼危險?

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生活中危害人們生命的圖片資料。如趴到窗臺上往下看而失足、趴在樓梯扶手從上往下滑而摔傷、不遵守交通規則出現交通事故、觸電或溺水造成死傷等。

2、教學掛圖一幅。

3、在小朋友們做遊戲或玩耍時做的不正確的姿勢打印出來讓小朋友門看。

活動過程

1、展示日常生活中打印出來的有關意外事故的圖片資料,引導幼兒討論。

(1)、提問畫面上的人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

(2)、問什麼發生這些危險的事情?應該怎樣才能避免這些危險的事故?

2、看教學掛圖,討論:我們身邊還有什麼危險?應該怎麼樣預防這些危險的發生?

(1)教師引導孩子觀察掛圖畫面,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發現圖中危險的地方。

(2)教師告訴孩子圖中的危險就存在我們身邊,讓小朋友們時刻注意危險就在我們身邊。如坐車不按老師或售票員的要去坐好,趴在樓梯扶手上向下滑,在戶外活動時猛跑,在滑梯上倒着或蹲着滑下來,用筆尖、剪刀等對人或物揮舞,給陌生人開門等。

3、教師設計安全標誌

(1)老師教幼兒認識這些標誌,教幼兒避免危險的發生,應該怎麼做。

(3)教師把自己設計的標誌粘貼到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提醒幼兒這些地方危險。

教學反思

教師編創自我保護反面的兒歌、故事,表演給小朋友們看提醒大家注意身邊的危險,掌握避免危險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安全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

小百科:危險是警告詞,指某一系統、產品、或設備或操作的內部和外部的一種潛在的狀態,其發生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的狀態,還有是一些機械類的危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悟故事創意,獲得閱讀快樂,產生持續閱讀的願望,

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2、引導幼兒嘗試用圖表的方式表達、遷移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建立初步的讀和寫的信心,培養幼兒的書面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好餓的毛毛蟲》。

2、毛毛蟲吃過的實物圖片一套,色彩標誌與數字卡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題(出示小毛毛蟲圖片)小朋友看,這是誰?(毛毛蟲)

這隻毛毛蟲又瘦又小,它是一直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小毛毛蟲餓了,它會自己找吃的嗎?它會吃什麼?吃多少呢?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呀?

二、猜想故事內容,幼兒翻看《幼兒習得手冊》,提醒幼兒從前往後仔細觀察畫面,猜猜故事內容。

三、幼兒討論故事內容,幼兒自由結組,和同伴一起看圖,討論故事內容。

四、集體閱讀,老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圖上畫了什麼?會是什麼意思呢?是這樣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願意爲維護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點:

幫助幼兒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教學難點:爲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錄像短片兩段(整潔和髒亂的小區環境錄像;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勞倫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放錄像(整潔和髒亂的小區)提問:“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爲什麼?”“垃圾從哪兒來?”“垃圾有何危害?”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提問:“垃圾可以分成幾類?”“那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環節三:遊戲——送垃圾“回家”

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垃圾桶內。

提問:你們認識這個垃圾桶嗎?爲什麼它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有害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標誌。

導入: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鼓勵幼兒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誌”,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

活動延伸:

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會用簡潔的語言,形象生動的仿編詩歌

3、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多引導幼兒多欣賞有關的文學作品。

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下雨錄音、音樂《動物狂想曲》

2、創設詩歌的情境:提供荷花頭飾、青蛙頭飾、大荷葉、荷葉傘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幼兒興趣教師扮荷花姐姐,幼兒扮演小青蛙。

二、談話導入主題 提問:剛纔發生了什麼事? 荷花姐姐把什麼當作傘送給了小青蛙?

三、出示課件,引導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課件畫面,幼兒觀看。

2、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 1)“剛纔畫面上是什麼地方?天氣是怎樣的?” 2)小雨點落在地上的聲音是怎樣的? 3)小青蛙用什麼躲雨?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4)得到幫助的青蛙心情怎麼樣?用什麼詞來形容歡快的心情?

四、欣賞詩歌,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1、教師朗誦詩歌。 2、提問: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聲好像在說什麼? 2)小雨點的“滴嗒嘀嗒”好聽的伴奏聲是送給誰的? 3)爲什麼要送給荷花姐姐?

五、學習詩歌

1、整體朗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2、再次朗誦,討論:“你最喜歡詩歌裏的哪一句,爲什麼?”

3、分組朗誦,啓發幼兒用動作表演。

六、編詩歌

1、提問:下雨時荷花姐姐還會把綠傘借誰?

2、出示動物圖片及背景,引導幼兒仿編。

3、分組仿編,鼓勵幼兒與同伴討論交流。

4、分享創編內容。

5、討論:“平日生活中你幫助過誰,心情怎樣?”

七、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將創編的詩歌畫下來,在區角活動時,說一說,演一演。

編輯:boluo

詩歌:借傘

作者:張慧

放學了,雨仍然下着,

嘩嘩譁,嘩嘩譁

小朋友的傘借給了老師,

老師喜得含着淚花忙說:“謝謝,謝謝”

小雨點敲着花傘來唱歌:老師,用吧,用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長梯的遊戲發展幼兒的平衡、鑽、爬、攀登的能力,提高幼兒的合作性和協調性以及應變的.能力。

2、培養幼兒機智、勇敢、果斷、互相幫助、臨危不懼的良好品質和自我選擇、主動參與鍛鍊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布娃娃若干。

2、長梯3把、車胎或其它物品3只

3、起火的高樓一幢。

4、紅布火苗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玩木頭人的遊戲四散站立,跟隨老師做熱身運動。

2、幼兒聽口令立刻集合。

老師說:“今天老師帶來一位新朋友給你們認識,它也想跟我們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小朋友想認識它嗎?”(想)老師又說:“它長得很特別的,身體有瘦瘦、果子高高的。你們猜是誰呢?”(引出活動器材——長梯)

3、把活動器材——長梯介紹給幼兒認識,並對幼兒進行提問:

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長梯嗎?長梯有什麼用呢?(引導幼兒講述長梯的用途,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說:“可是今天我們用長梯進行一種有趣的活動,小朋友想玩嗎?”

4、激發幼兒的興趣,鼓勵幼兒自由探索長梯的各種玩法。並請個別幼兒示範自己的玩法。

5、玩角色遊戲:(救火大行動)

(1)、由配班老師充當消防員前來作報告|說:“報告隊長,剛接到請救電話,某地方發生火災,請我們立刻去救火,報告完畢。”

(2)、主教師組織幼兒集合,進行分配角色,給他們發出命令:“第一組的消防員去救小動物離開火場。”“第二組的消防員把受傷的小動物送往醫院。”“第三組消防員去滅火”。

(3)、教師講述去救火的要求:1、小朋友注意安全,不能過急。2、要求幼兒去救火時要利用長梯。(發展幼兒做出各種爬行的動作。)

6、教師把幼兒分成三組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巡視幼兒的安全。並對膽怯的幼兒進行鼓勵。

7、幼兒聽信號集合,師生共同總結起火的原因,並對幼兒進行安全的教育。

活動延伸

對這次活動的勇敢小消防隊進行表揚。並組織幼兒去醫院探望受傷的小動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背景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彩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於是產生了設計這樣一個活動的想法,試圖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大班的孩子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操作、記錄以及合作的能力,當然這些能力都需要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加以鞏固和提高的。而對於科學活動來說,培養孩子正確的科學態度、方法和技能無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我有意識地在活動中設計了合作操作與記錄的要求,讓幼兒在學習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資源的同時學會交流與分享,從而獲得共同發展。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木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現“三腳架”具有穩定性。

2.引導幼兒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慾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通過操作和記錄,發現、總結“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穩穩地支撐起物體”的科學規律。

活動準備

1.學具:遊戲棒、彩泥、記錄紙、筆、玻璃球、墊片等兩人一份。

2.教具:大記錄紙一張、話筒架一個、課件一份。

(活動初,“用什麼材料作固定”很讓我費了一番工夫,經過多次嘗試後,我從電線、橡皮筋、彩泥中選擇了彩泥,因爲它是最便於幼兒操作,也是幼兒最熟悉的一種物品。而活動最後一個環節中所使用的小墊片,則是機緣巧合,在幼兒區域活動操作時偶然發現的,在實踐中又非常實用。)

活動過程

一、讓彩棒站起來

1.出示彩棒:“這是什麼?我們平時是怎麼玩的?”“誰能讓這根彩棒站起來?”(幼兒自由嘗試)

2.提問:“你是用什麼辦法讓彩棒站起來的?”

(這是一個沒有什麼懸念的環節,幾乎所有的孩子看到桌上的彩泥後,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使用彩泥,並且都獲得了成功。設計這個環節,主要是爲了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把彩泥頂起來”。)

二、把彩泥頂起來

1.嘗試一根彩棒。

(1)師:“彩泥也想到上面去看看,試試這根彩棒能不能把彩泥頂起來。”(幼兒嘗試)

(2)示範記錄方法。

“你們用一根彩棒能把彩泥頂起來嗎?”(幼:不能)

教師示範在第二列第二行記錄方法(根據幼兒的喜好用數字或圖畫的形式記錄)、第三列第二行記錄結果(根據幼兒的習慣)。

(這裏,教師用幫助幼兒記錄操作結果的方法進行記錄講解,記錄用的又是幼兒喜歡的形式――用“√”“×”符號,或用笑臉、哭臉,或用五角星、三角形等等,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更易讓幼兒接受。因此,示範變得很自然順暢,淡化了“教”的痕跡。)

2.嘗試多根彩棒。

提出問題:“那兩根彩棒(邊說邊記在第二列第三行)能不能呢?(手指第三列第三行)再多一點呢?”

(1)交代操作要求。

“請你們兩個好朋友一起來試試,好嗎?”

“試一次,記一次,把成功的不成功的結果都記下來,看看用幾根棒能把彩泥頂起來。”

(操作要求必須簡潔明瞭:“兩個好朋友一起來試試”――合作;“試一次,記一次”――方法,使幼兒不至於漏記;“成功的不成功的結果都記下來”――便於發現和總結。兩句話,就能把所有的要求都交代清楚了。)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統計操作結果。

“你們用幾根棒把彩泥頂起來了?”(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發現棒必須撐開才能站起來)

“最少要用幾根棒?”

(在活動中我發現,總有幼兒會把棒都並在一起以至於實驗失敗的,他們也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及與同伴的對比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操作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這爲下面的總結打下了基礎。)

3.小結:小朋友們真棒!都把彩泥頂起來了。而且我們還發現了只用三根棒就能又方便又穩固地把彩泥頂起來。人們根據這個發現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們覺得這樣的架子可以叫什麼名字。(引導幼兒爲這樣的架子起名字)(孩子的想象都很豐富,他們爲架子取了很多名字,而且都很貼切,能與它的特徵相吻合,其中就不乏叫它“三腳架”或“三角架”的,這使得“三腳架”這個名字的出現也很自然。)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

1?出示話筒架:“三腳架在我們的生活中可有用了,看,這個話筒架就是一個三腳架,有了它,話筒就可以穩穩地架在上面,不再用手拿着了。”

2.提問:“你還在哪裏見過三腳架?有什麼用?”

3.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4.請幼兒回家再找找還有哪些有用的三腳架。

(實物――話筒的出現,喚醒了孩子們大腦中積存的無意記憶,“晾衣架”“攝像機架”“帳篷”等等,都被一一列舉出來,可見,孩子對三腳架的運用已經有了真正的認識。課件演示的則是一些不常見的物品,如求援架、鑽井架等,爲的是拓寬幼兒的視野,幫助幼兒瞭解其更多的用途。)

四、用三腳架把玻璃球架起來

1.“現在誰能用三根彩棒、一個墊片把這個玻璃球架起來?”“你們一起來試試吧!”

2.請成功的幼兒交流方法。

3.再次嘗試,感受成功的樂趣。

(這個環節是幼兒已有經驗的遷移和提升,是從實驗到運用的轉換。由於有了前面的經驗,雖然材料發生了變化,但是孩子們還是很快就在實踐中取得了成功,心理上獲得了很大的滿足。)

活動評析

《綱要》指出:幼兒園“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本活動就充分體現了教師對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操作貫穿始終,記錄操作結果的記錄表在幼兒的總結活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在活動中無論是對記錄方法的提示還是對操作結果的總結,都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爲孩子創造了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間,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從而真正成爲了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幼兒在合作操做過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又體驗了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從而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也更濃了。

附:記錄表

數量

結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1、活動目標

(1)根據同一事物的不同特徵分解畫面,學習8的第三組加減。

(2)能夠運用簡明的語言講述算式含義並能用算式記錄。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友好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2、活動準備:

(1)教具:

實物圖,放大的材料紙,記號筆,算式卡片等

(2)學具:

第一、二組:鉛筆,操作卡,記錄紙

第三組:點子房,筆

第四組:雙面翻卡,記錄紙,筆

第五組:口述應用題操作卡,記錄紙,筆

第六組:分和器,記錄紙,8個片片,筆

3、活動過程:

(1)師生共同遊戲“碰球”複習8以內組成分解

(2)出示口述應用題操作卡,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圖片,口述應用題並且列出算式,最後再讀讀算式,學習8的第三組加減。

(3)介紹各組材料,提出活動要求:

①拿到操作卡時,先要說一說圖上的內容,再作業,最後要讀一讀分合式和算式。

②做完作業後要將材料收放好再離開,保持桌面的整潔。

③幼兒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第一、二組:看圖填寫分合式

“先看圖,再填分合式、算式,最後讀讀分合式、算式。”

第三組:“點子房”

按順序填寫8以內數的分解組成式,並學會檢查。瞭解規律。

第四組:“翻片片並記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幼兒學會做書,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2、豐富幼兒知識,擴大幼兒的眼界,培養幼兒正確的閱讀習慣和書記的能力。

活動準備:

剪刀、膠水、各種圖片、空白圖片、彩筆、彩紙、訂書機

活動指導:

1、以小貓口吻引入:小貓的書店要開張,但是一本書也沒有,請小朋友都來當作者幫小貓出版一些書。

2、幼兒分組活動,讓幼兒做各種書籍,提高動腦動手能力。

1)數學組:做一本關於數學的書。

A、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能列出學過的算式,用小圖片表現出來,並裝訂成冊。

B、對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可讓其根據老師列好的算式排上小圖片。

2)常識組:

A、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能認識所的各種圖片,並能用自己喜歡的圖片裝訂成冊。

B、 指導能力強的幼兒自己畫己喜歡的物品。

C、 鼓勵能力差的幼兒能大膽的使用圖片做書。

3)語言組:

A、 師重點指導幼兒能將自己製作的書按順序講述出來。

B、鼓勵能力差的幼兒能使用老師的圖片製作圖書,並簡單講述出來。

3、引導先做好的幼兒可以再到其他組做書,教師也可讓先做好的幼兒將做好的書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出來。

4、讓家長與幼兒一同使用借書卡玩借書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