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9篇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小班數學:認識“1”和“許多”

目的: 1、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感官認識“1”和“許多”。

2、認識“1”和“許多”,知道“1”和“許多”的關係。

3、培養幼兒觀察、分析和口語表達能力。

  準備:

創設遊戲宮情景(停車場、紅燈籠、提供數量是“1”和“許多”的物體)小兔胸飾每人一個,鼓一面。

  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天氣真正好,兔媽媽帶着兔寶寶到遊戲宮去玩一玩,看一看。我們開着汽車出發吧!”

二、認識“1”和“許多”

1、發門票

“遊戲宮到了,可遊戲宮不能隨便進去,要有門票才能進去。”師問:“你們有門票嗎?”(沒有)“那媽媽有票嗎?”(有)“有多少?”(‘許多’反覆說三遍)

提出要求:現在媽媽把票發給寶寶,你們要告訴媽媽你拿到了幾張票?票發完後問:“媽媽手中有票嗎?有幾張?還有的票呢?

小結:許多的票可以分成一張一張的票,也就是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

2、進遊戲宮

提出要求:進遊戲宮時不擁擠,請寶寶們把票交給遊戲宮的老師後才能進去(待幼兒全進去)。師問:“寶寶們,你們的票呢?”(全都交給遊戲宮的老師了)有多少呢?(許多)

小結:一張一張的票收起來放在一起就變成了許多張票,也就是一個一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1) 觀察停車場

師問:“停車場裏有什麼?(一輛大汽車,許多輛小汽車

(2)觀察燈籠

你們看,遊戲宮上面掛着什麼?他們一樣大嗎?有幾個大的?有幾個小的?

三、區別“1”和“許多”

1、請小朋友找找看遊戲宮裏什麼東西只有一個,什麼東西有許多?

四、遊戲:兔媽媽和小兔子

師:媽媽要看哪隻小兔子最能幹,看看媽媽跳幾下?再聽一聽媽媽敲幾下鼓?

現在媽媽要看看那隻小白兔聽的清做的對,媽媽敲一下鼓寶寶就挑一下;媽媽敲許多下寶寶就要跳許多下。(幼兒反覆練習)接着媽媽說:“你們看,菜地裏有多少個蘿蔔?(許多個)現在請寶寶每人拔一個蘿蔔”(強調每人拔一個)。問:“你們手上有幾個蘿蔔?”(1個)師:“請兔寶寶把蘿蔔放進籃子裏。”(待蘿蔔全放進籃子)問:“籃子裏有多少蘿蔔?”(許多個)

小結:許多蘿蔔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蘿蔔,一個一個的蘿蔔放在一起又成了許多許多的蘿蔔。

五、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在遊戲宮裏玩了遊戲,還學了本領,知道一個一個合起來就成了許多,許多個可以分成一個一個。寶寶們都很能幹,現在我們擡着大蘿蔔開着汽車回家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有一本美麗的圖畫書叫《我愛你》,書裏說:“愛要說出來……今天的作業是:練習說100遍‘我愛你’。……”於是,故事裏的小獾說了好多好多的“我愛你”……

小獾的愛包羅萬象,它暗示我們:愛自然,愛生活、愛世界,愛一切。書中的小獾以幼兒特有的不厭其煩的反覆叨唸,震撼着我們的心靈,能激發孩子對身邊人與物的關愛之情。

我們常常習慣於接受一切,認爲一切的所得都理所當然,於是我們的心靈一天天變得麻木與冷漠,冰冷的心更妄談溫暖他人。

一句“我愛你”它能柔軟我們的心,柔化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一句“我愛你”溫暖了世界,也溫暖了我們自己。

3-4歲孩子有着明顯的自我中心特點,更傾向於關注自身的需要,從此時對他們進行愛的啓蒙十分必要,而這個年齡天真爛漫的孩子也更能用天籟般的童聲發自內心地模仿小獾去說“我愛你”,我想借助這樣一個既能夠讓孩子,也能夠讓成人會心一笑、心頭一曖的好故事,體驗一種欣賞一切,包容一切的快樂!讓愛點亮生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地對自己的家人、朋友,對所有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幫助的事物深情地說一句:我愛你!

二、活動目標:

1、願意大聲說“我愛你”,體驗說出愛的快樂 。

2、知道表達愛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

3、能用“我愛你”表達對所有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幫助的人、物的感激。

三、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我愛你》繪本課件,小印章人手一個,愛心卡人手一張。關於愛的背景音樂。

(2) 經驗準備:有簡單的記錄經驗。

五、活動過程:

1、以圖畫書《我愛你》怡情。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可愛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小獾,我們來聽聽小獾的故事吧。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我愛你》。(講述至爸爸媽媽處)

提問:小獾都對什麼說了“我愛你”呢?

小結:他們都是小獾喜愛的,所以小獾就把心裏的愛都大聲地說出來了。這樣小獾很開心,長頸鹿老師、爸爸媽媽聽到了也很開心。

2、藉助圖畫書,扮演角色模仿學說“我愛你”。

師:我們來看看小獾還喜歡一些什麼呢,他還會對什麼說“我愛你”,現在請小朋友們來扮演小獾把愛大聲地說出來,可以嗎?

(圖畫書內容:吃飯的時候、洗澡的時候、上牀睡覺的時候)

小結:故事裏的小獾對他喜歡的很多人和東西都說了“我愛你”,原來有那麼多給他帶來了快樂和幫助呀。

3、遷移體驗活動“我愛你”

(1)提問:你們是不是也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呢?你想對什麼說“我愛你”?請幼兒大聲說出來。

你們有沒有喜歡的人?你想對誰說“我愛你”?請幼兒大聲說出來。

(2)示範用愛心卡記錄自己說的“我愛你”

師:現在我也像長頸鹿老師那樣,請你們去對你們喜歡的人和東西大聲說“我愛你”,當你對這些東西或者是人說“我愛你”的時候,也可以像小獾一樣,抱一抱,摸一摸,親一親,然後每說一個“我愛你”,在這張愛心卡上蓋一個章,就像我這樣(示範操作)。

(3)觀察幼兒遊戲體驗情況,個別引導。

4、總結評析幼兒體驗活動,引導幼兒瞭解有很多的人和物都給我們帶來幫助和快樂,應該懷着感恩的心去愛身邊的一切。

師:你們看現在的愛心卡,漂亮嗎?這上面有好多好多的印章,你們心裏有好多好多的愛呀,所以這一顆顆心都這麼漂亮!把心裏的愛說出來的感覺是怎樣的?開心嗎?說出愛的時候,我們自己會很開心,很快樂!

提問:你們剛纔都對什麼說了“我愛你”呀?爲什麼對他說“我愛你”呢?

5、結束:學手語-我愛你

老師還有一種特別的方式說“我愛你”,你們看我——做手語“我愛你”。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他們心裏也有愛,但是他們聽不見,也不會說話,他們就是用這樣的動作說“我愛你”的,我們一起來學一下吧。

跟隨音樂做手語大聲對周圍的人、事物說“我愛你”。

五、延伸活動:

1、帶幼兒到戶外去對更多的東西說“我愛你”。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更多地瞭解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幫助,學習除了說“我愛你”外,更應用保護、安慰、關心等行動去回饋“愛”。

3、提議幼兒每天說100個“我愛你”。

(新年教案)我們長大了

設計思路:新年快要到了,孩子們沉浸在迎新年的歡樂氣氛中,我們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放了焰火,認識品嚐了過年時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對過了年要長大一歲有了他們自己的疑問和想法,搞不清什麼叫“長大”?人爲什麼要長大,爲此非常有必要和孩子們來共同探討有關“人長大”的事情。 幼兒在關注周圍生活環境的同時,也非常渴望探究自己的生長過程。。對幼兒來說,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怎麼慢慢長大的是他們心中最想了解的一個迷。教師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小時候的服裝”等感性操作活動,來幫助幼兒從多方面的比較中瞭解和感受自己在身體、能力上的成長,體驗長大的快樂。 又希望通過新年的主題,讓幼兒體驗到“過年了,大家長大一歲了“,從情感上感到自豪與自信,進而喚起他們懂得既然長大一歲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幹的道理。 內容:語常活動:我長大 要求:

1 幼兒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衣服等活動,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2 願意較大聲、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 初步運用比較的方法,瞭解自己的長大,增強觀察能力。 準備:

1 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錄象。

2 各類嬰兒衣物等。 活動重點:幼兒通過操作比較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活動難點:激發幼兒爲自己的長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活動設計:

(一)情境感知:

1 教師創設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 請你找找哪張是你自己的?去認認還有照片上的朋友會是班中的誰呢?

2出示個別幼兒的照片讓大家認一認:這是誰呢?,怎麼和現在長的不一樣呢?

3小結:我們長大了,所以和現在不一樣。

(二)操作比較:

1過渡: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 (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

3 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講述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試穿、講述。)

4 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三)觀察發現:

1 幼兒看錄象一:小時侯的寶寶。 提問:寶寶在幹什麼?爲什麼要媽媽幫忙?

2 幼兒看錄象二:上幼兒園的寶寶。 比較:這兩個寶寶有什麼不一樣呢?

3 小結:第一個寶寶什麼事情都要媽媽做。第二個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引導討論:(1) 你們和兩個寶寶相比有什麼兩樣?你學會了什麼新的本領。 (2) 你們跟爸爸、媽媽、老師比呢?

5 小結: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孩子長大會自己做各種事情,希望你們長大後學會更多的本領,比老師的本領更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玩紙板,嘗試用紙板拖物、持物走,發展身體控制能力。

2、體驗與老師、同伴遊戲的愉悅和幫助他人的快樂。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紅、黃、綠紙板人手一塊,報紙做的紅、黃、綠紙蛋若干。

2、繫有繩子的小夾子人手一個。

3、紙箱做成的雞窩及紙盒做的倉庫。

4、錄音機,老鷹叫聲及紙板操音樂磁帶。

5、皺紋紙做的青菜地。

活動過程

(一)師生聽音樂同做紙板操。

師:今天李老師要帶寶寶們一起做遊戲了,每個寶寶去拿一塊你喜歡的紙板到我這裏來。讓我們拿着紙板先來鍛鍊一下身體吧!

(二)幼兒自由玩紙板。

師:我們的紙板不光好看還很好玩呢!咱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1、將紙板放在地上,雙腳併攏從上面跳過去。

2、輕輕向上拋起紙板並接住。

3、將紙板頂在頭上,保持紙板平衡,並慢慢移動身體。

(三)紙板大變身。

1、師:現在李老師要來變個魔術啦!看看這是什麼?(小夾子)我用手指爸爸和手指媽媽捏住小夾子,用力一摁,張大嘴巴“啊嗚”一口咬住小板子。哈哈!我的小板子變成小拖車啦!拖過來,拖過去,真好玩!(教師示範拖小拖車)

2、師:寶寶想不想把你的小板子變成小拖車?也像李老師這樣來變個魔術吧!(幼兒動手“變魔術”,教師個別指導。)

3、師:說說你是什麼顏色的小拖車?拖着你的小拖車走一走!

(四)創設情境,幼兒初次運蛋。

1、師:雞媽媽在外面捉蟲子的時候生了許多蛋,兇狠的老鷹想把她的蛋寶寶捉去吃掉,雞媽媽可着急啦!怎麼辦呢?她想請我們寶寶幫它一個忙,幫她把蛋寶寶運回家,好嗎?

2、交代要求:等會兒寶寶去找一找雞媽媽的蛋在哪裏,如果你是紅色的小拖車,你就去運一個紅色的蛋,如果是綠色的小拖車,就去運一個綠色的蛋,如果是黃色的小拖車呢?寶寶們一定要小心一點喔,可不能把雞媽媽的蛋掉在地上摔壞了!

3、教師和幼兒共同用拖車運蛋,教師邊拖邊提醒幼兒慢慢走,互相不碰撞。

(五)簡單評價,幼兒再次運蛋。

師:寶寶有沒有把雞媽媽的蛋掉到地上去呀?寶寶真能幹!這次每個寶寶再去幫雞媽媽運兩個蛋回來好嗎?

(六)情境:轉移蛋寶寶。

1、師:聽,什麼聲音?(鷹叫聲響起,教師作緊張狀。)誰來啦?(老鷹)蛋寶寶放雞窩裏也不安全,我們得把它們藏到倉庫裏去,那樣老鷹就捉不到啦!可是去倉庫的路是一塊青菜地,能拖小拖車嗎?怎麼辦呢?

2、教師和幼兒共同手捧小拖車運蛋去倉庫,提醒幼兒慢慢走,到達後把蛋寶寶輕輕放到倉庫中。

3、師幼共同慶祝運蛋成功。

活動反思:

我覺得我這節活動設計符合我班幼兒的發展特點。比如我在活動剛開始時,利用漂亮的紅、黃、綠紙板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節奏明快的紙板操既達到了熱身的效果,又是提高幼兒興趣的前奏曲,更爲後面的正式活動打下基礎。

之後我讓孩子利用之前孩子已經玩紙板的簡單經驗,創設了相應情境,來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的經驗,又增強了玩紙板過程的趣味性,如引導幼兒將紙板間隔排成一排依次跳“小溝”;將紙板聚攏後變成“小河”,引導孩子跨小河;將紙板向上拋起玩拋接遊戲。玩紙板的過程中,教師始終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其中,體現了和諧的師生互動。孩子們初步體驗了玩紙板的樂趣,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充分活動了身體,發展了跨、跳、平衡等能力。這符合《指南》中小班健康領域的目標中動作發展的典型表現。

活動第三步時教師以“變魔術”的神祕口吻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參與的熱情。生動形象的講解使孩子較容易地掌握了“變魔術”的要領,雖然有的孩子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共同完成,但是孩子的情緒是積極、愉悅和主動的。而讓幼兒分辨並說出自己小拖車的顏色,則爲下一環節“運相同顏色的蛋”這一要求作好了鋪墊。

第四步教師利用遊戲化的情境設計,這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心理年齡特點和喜好,使他們能夠感同身受,融入其中,當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雞媽媽的蛋成功運回家時,一張張緊張的小臉頓時綻開了燦爛的笑容。活動中師生融爲一體,在充滿童趣的情境中徜徉,而在遊戲情境中相應的教育目標和要求都得以巧妙滲透如:拖物走、顏色的分類、數量的感知等,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整合性。

在本節活動設計過程中,我利用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讓活動的過渡自然流暢,遵循了教育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新創設的巧妙情境要求幼兒手捧小拖車運蛋過青菜地,對幼兒的能力提出了高一層次的挑戰,充分鍛鍊了幼兒身體的平衡性和控制能力。這樣的設計避免了重複遊戲的枯燥乏味,使幼兒始終對活動保持濃厚的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本節健康活動過程中,有倆個小朋友參與不積極,其中一個小朋友是在幫雞媽媽運蛋時,拉小拖車的過程中由於速度掌握不好不小心將蛋掉在地上,有幾個小朋友笑他笨,這個孩子可能傷了自尊,就不去玩了:還有另外一個小朋友是在手捧小拖車運蛋的過程中手不停的抖動將蛋掉在地上,不想參加遊戲了。其實在遊戲過程中,因爲孩子的動作發展存在個體差異,發展的速度,時段不一樣,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後來我給孩子耐心講解動作的要領,並要孩子正確對待遊戲中的勝與敗,順利與挫折,這倆個孩子又迴歸到遊戲隊伍當中,繼續遊戲了。

小百科:雞蛋又名雞卵、雞子,是母雞所產的卵。其外有一層硬殼,內則有氣室、卵白及卵黃部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寶寶手眼的協調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的訓練。

2、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準備:

活動室內佈置服裝展(懸掛釦子較大(較小)的衣服若干)。兩名教師(一名主教師,一名助教師。)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組織寶寶坐好,談話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寶貝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服裝展,大家高興嗎?”

(高興)帶寶寶進入活動場地。

基本部分:

1、邊參觀,邊觀察。

教師:寶貝們,你們看,這些衣服都是什麼樣的?組織寶寶討論後,引導寶寶回答: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

教師:寶寶們看得真仔細,這些衣服都是扣扣子的。不過,它們的扣子都沒扣,老師想請小寶貝們幫忙扣好。

2、出示衣服,引導寶寶觀察釦子及釦眼,讓寶寶更進一步地瞭解鈕釦。

老師:寶貝們,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要穿的衣服,你們看,衣服正面兩側各有什麼?

寶寶:有鈕釦和小窟窿。

老師:噢,寶寶真聰明,知道有鈕釦和小窟窿。小窟窿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釦眼。

老師:鈕釦和釦眼本來是一家人,可是,老師不小心把它們分開了,請寶貝們想辦法幫他們重新組合在一起,好嗎?

寶寶:好。

老師:誰願意來幫幫它?(指名讓一寶寶操作,在老師的幫助下寶寶完成了操作。)

教師小結:

剛纔這位寶寶幫老師把衣服上的扣子和釦眼重新組合在一起了,他完成的較好,不過,老師還有更好的辦法要教給你們。

3、主教師演示扣扣子的方法:一手拿釦子,一手扶釦眼,由裏向外掏出釦子。助教師引導寶寶觀察扣扣子的方法。

4、寶寶練習操作。

(1)分給寶寶每人一件衣服,讓他們獨立練習扣鈕釦,教師巡視糾正。

(2)寶寶練習扣好大釦子後,再扣小釦子,教師巡視糾正。

(3)扣扣子比賽。(可分組進行)

老師:小寶貝們都學會了扣鈕釦,咱們來比賽一下,看誰扣得又快又好。(完成好的及時表揚,鼓勵操作差的寶寶。)

5、總結遊戲情況。

寶貝們今天可真能幹,這麼多衣服都幫老師整理完了,而且做的又快又好。

結束部分:

表揚操作好的寶寶。

活動延伸:

讓寶寶回家後繼續練習扣不同類型的扣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

2.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感受幽默有趣的情節。樂意和老師一起分享故事。

  活動準備:

繪本書《好餓的小蛇》;課件;其他食物圖片(西瓜、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故事。

二、看課件,講故事

1.封面上有誰?小蛇餓了,它會找什麼吃呢?

究竟小蛇會發生一件什麼有意思的事情?

2.出示蘋果,小蛇發現了什麼?誰能用好聽的話說說是怎樣的蘋果?小蛇會怎麼吃呢

3.吃下蘋果的小蛇的圖片,蘋果到哪兒去了呢?誰來指一指

4.翻開香蕉圖片,小蛇又要去吃東西了,發現了什麼?它會怎麼吃?

5.翻開吃下香蕉的小蛇圖片,香蕉到哪兒去了?像什麼?

6.師:小蛇還要去找吃的呢!這次小蛇吃了什麼?

7.出示三角形的飯糰,原來小蛇吃了一個三角形的飯糰。真是一條貪吃的小蛇

8.原來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

9.出示菠蘿圖片。

10.出示一棵蘋果樹,小蛇會怎麼去吃呢?

11.翻開吃了大樹的小蛇圖片,小蛇到哪兒去了?

三.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好聽的故事就藏在這本圖畫書裏,你知道這個故事叫什麼名字嗎?

完整看圖書講故事。老師講,幼兒大膽表演

四.遊戲:

小朋友,你肚子餓的時候你會找什麼好吃的呢?我們也來學學小蛇,出去找東西吃吧!

老師帶領幼兒學小蛇扭啊扭的去找吃的東西,學小蛇“啊嗚”吃掉,說說自己的肚子變成了什麼?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來源】

衆所周知,水果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食物。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裏,水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說出幾種來。如:常見的蘋果、香蕉、橘子、葡萄、梨等。這些顏色不一,大小不一的水果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和好奇,設計蘋果分類的科學活動,能夠滿足孩子的探究願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認知,盡情暢遊在水果多彩的世界裏。又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活動目標】

1、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紅、綠顏色對蘋果進行分類。(重難點)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採蘋果和分蘋果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果園佈置,蘋果(大小不等,合計60多個,有紅色和綠色)

2、幼兒每人一個盒子,裏面放3個蘋果,放在椅子底下。

3、刺蝟頭飾、紅、綠顏色的籃子各一。

【活動過程】

一、摘蘋果。

教師做刺蝟媽媽,小朋友做刺蝟寶寶。

“孩子們,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媽媽帶你們摘果子去。”走進果園。

“果子長在那麼高的樹上,我們怎樣才能摘到呢?”“對,用力向上跳,孩子們跳跳看。”

摘好一個蘋果後請小刺蝟回家。

二、區別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寶寶們,看一看,你們摘到了什麼顏色的'蘋果?”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寶寶,你的蘋果是什麼顏色的?”(綠色的蘋果寶寶)那我們和綠蘋果寶寶問個好吧。“綠蘋果寶寶在哪裏?綠蘋果寶寶在哪裏?請把綠蘋果寶寶舉起來。”

你摘到什麼顏色的蘋果寶寶?(紅蘋果寶寶,方法同上)

重複幾次。

三、給蘋果寶寶分籃——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寶寶們摘到了許多的蘋果,媽媽想把這些蘋果來分一分,你們願意幫助媽媽嗎?(出示顏色標記——綠籃子和紅籃子)

2、把綠蘋果寶寶放到綠籃子,紅蘋果寶寶放到紅籃子。(分批擺放蘋果)

3、小結:寶寶們真能幹,幫媽媽分好了蘋果,媽媽真開心。綠蘋果寶寶放在綠籃子裏,紅蘋果寶寶放到紅籃子裏,真好。

四、幫助媽媽——在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分類。

1、媽媽這裏還有許多的蘋果,請寶寶們幫忙,給蘋果寶寶按綠色、紅色分一分。

2、每個幼兒椅子底下放一個小盒子,裏面放2—4片蘋果。

3、操作後簡單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五、延伸活動,激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1、請幼兒按紅、綠兩種顏色排排隊。

2、我們到外面去找一找還有哪些顏色的水果寶寶。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喜歡聽、願意講的願望。

2、能聯繫生活經驗大膽想象,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準備:

小老鼠皮皮,半個蛋殼實物,圖片五張。

 教學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半個蛋殼,並運用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蛋殼)對,是半個蛋殼。這半個蛋殼象什麼呀?(能力弱的幼兒可能會模仿別人的想法,教師適當啓發幼兒拓展思路。對於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引導他們說出這樣想的原因)。

  二、感受故事。

1、小老鼠皮皮它要去旅行,它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出示圖一)它會把蛋殼當成什麼了?(幼兒回答)

小老鼠皮皮到底把半個蛋殼當成什麼?(出示圖二)提問:

2、小老鼠皮皮把蛋殼頂在頭上當成什麼?師:皮皮把蛋殼頂在頭上,哈哈,可以拿來當蛋殼帽子。走着走着,前面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沒有橋沒有船,皮皮會想什麼辦法呢?皮皮會把蛋殼當成什麼呢?(出示圖三)

3、小老鼠聰明,它一下子就想到頭上的蛋殼,拿下來放到河裏,蛋殼輕飄飄,一艘小船開動了!小船劃呀劃,一會劃到河對岸。前面有座小山坡,小老鼠皮皮爬呀,爬呀,上山好累啊?下山怎麼辦?它會把蛋殼當成什麼呢?(提示:要是有輛小車多好呀?出示圖四)

4、皮皮坐上蛋殼車,劃下高山坡,皮皮心裏真快活。皮皮回到家?它會把蛋殼當成什麼?(出示圖五)你們看蛋殼怎麼了?爲什麼會碎的?(幼兒回答)

  三、完整欣賞故事。

1、師完整講故事。

提問:皮皮聰明嗎?它把半個蛋殼當成什麼?爲什麼要把它當成小車呢?

皮皮把蛋殼拿下 當椅子坐,不小心跌了一跤,蛋殼怎麼樣了?現在我們一起來講述這個故事。

2、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延伸部分:

這個故事好聽嗎?請小朋友將《半個蛋殼》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並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會響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聽樹葉發出聲音的樂趣,萌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觀察過落葉的顏色,踩過落葉。

2、教學掛圖,故事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會響的小路

1、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2、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這條小路爲什麼有聲音?

二、誰走過小路

1、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說說誰走過小路,發出什麼聲音。

2、請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走過樹葉小路的聲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

3、小刺蝟對風兒說了什麼?

4、爲什麼風兒要踮着腳尖輕輕跑過小路?

三、走樹葉小路

1、帶領幼兒來到戶外的樹葉小路。幼兒一邊踩樹葉,一邊注意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達“踢踏踢踏”等情景。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會發出什麼聲音?

活動建議:

1、在現場情景的誘導下,幼兒對“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這一問題非常樂意聯想和表達。由於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踏踢踏”,“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儘可能讓幼兒在自主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附:會響的小路

樹林裏有一條小路,路上鋪滿了金黃色的樹葉。

小刺蝟走過小路, ——像在散步。

小白兔走進小路,踢踏踢踏 ——像在跳舞。

小蚱蜢也跳進小路,他在樹葉上搖啊搖,吱嘎吱嘎 ——像躺在搖牀上做着甜甜的夢。

風兒來了,小刺蝟擋住風兒:“你別颳走路上的樹葉,樹葉的聲音多好聽呀!”於是風兒踮着腳尖輕輕跑過小路……(根據王曉明的同名故事改編)

小班語言活動課後反思:水果謎語

在《水果謎語》的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沒有我預想的好,在教學活動中我準備了三個謎語,在猜第一個時,“紅果子,麻點子,咬一口,甜絲絲,“猜一種水果的名字,一開始幼兒能有興趣的亂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進去,對於這樣的問題我也進行了引導而在與幼兒一起分析謎面的時候,發現多是我在講,給我的感覺是幼兒聽不懂,而且興趣也沒一開始好了,因此我也急於把答案說了出來。而在猜第二個謎語時,“兄弟幾個真和氣,天天並肩在一起,少時喜歡穿綠衣,老來都穿黃衣裳。”聽完謎面後,發現幼兒不是很積極的參與其中,幼兒的表現還是不會猜謎語,但是我還是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答案。可是還是沒有我預想的那樣。因此再一次的對謎面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我爲了吸引幼兒的興趣,出示了準備好的實物,邊講邊讓幼兒觀察,發現幼兒對實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我也發現幼兒還是不會猜謎,興趣沒有故事的高。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也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兒對猜謎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爲他們還不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所以謎底應是幼兒熟悉的,謎面描述事物特徵是明顯而生動的,用的比喻應和謎底實物相似的。 再次,教給幼兒解謎技巧,即讓幼兒仔細聽謎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徵,然後要求他們對每一句描述應引起聯想與分析,從事物特點上去猜。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猜謎活動之前,對於小班的幼兒教材的選擇很重要,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這樣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當然猜謎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學會的,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我也將在延伸活動中,飯後散步時以及教學活動開展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猜謎的遊戲,相信,猜謎會讓我們的孩子們愈來愈聰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傾聽《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內容,理解應該自己動手吃飯的道理。

2、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3、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編故事。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掛圖7號、事故磁帶 。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李老師跟你們上課高興嗎?老師今天帶了一位小客人,看看他是誰呢?(同時出示小河馬:內容小河馬流眼淚)

2、呀!小河馬他哭了,爲什麼呢?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小朋友們自由回答,老師總結)

二、教師利用立體圖片講故事第一遍,邊講邊提問問題。

1、小河馬爲什麼哭呀? (小河馬自己不會吃飯,總要媽媽喂。)

2、誰來幫助小河馬的? (青蛙出來幫助小河馬。)

3、他是怎麼幫助小河馬的? (青蛙用自己的小勺子喂小河馬吃飯。)

4、有了小青蛙的幫助,爲什麼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呢? (青蛙用的勺子太小了,小河馬吃不飽)

5、最後用了什麼辦法小河馬纔不哭的? (小河馬自己動手吃飯,很快就吃飽了)

6、再結合課件完整講故事一遍,培養幼兒安靜傾聽的習慣。

三、討論

1、現在小河馬在小青蛙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用手拿勺子吃飯了那小朋友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2、自己動手吃飯應該怎樣拿勺吃飯呢?找個別孩子試試,其他孩子學吃飯的樣子。 (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

3、我們的小手除了可以拿碗拿勺子還可以幹什麼呢?(電話鈴聲響了)創設情境:老師接電話:“喂,河馬媽媽呀,哦,啊,哦,好的。馬上就到”。“小朋友們,河馬媽媽邀請我們去它家做客,它已經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請小朋友也學小青蛙的樣子教教小河馬用小手做其它的事情好嗎?我們帶上小河馬跟着老師出發吧!”

4、小朋友進入河馬的家,每人選一件物品,進行動手。

操作,老師適當指導並且提出:“小朋友,你教小河馬做什麼呀?”。“我們小朋友真能幹,在河馬家玩的開心吧,現在請大家和小河馬再見吧!我們下次再來玩了”“河馬再見!”揮揮手,小朋友一起離開河馬的家,活動結束。

四、活動延伸

繼續將河馬家的操作材料投放在區域中,方便小朋友在日常活動中操作,進一步培養幼兒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反思:

在《不愛用手的小河馬》這個語言活動中,我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爲了能通過活動來達到第一個目標,我在第一遍講故事的同時就出示了圖片,想通過圖片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吸引幼兒傾聽,以此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可活動下來,事如願違。有較多一部分的幼兒只關注圖片上的動物,而忽視了對故事的傾聽。因此在提問時,許多小朋友沒能積極正確地回答問題。因此,我體會到,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第一遍故事時,應儘量不出示圖片,不在視覺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幼兒聽故事的注意力,給幼兒專心聽故事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養成幼兒安靜聽故事的好習慣,同時也能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再者我感覺到教師在語言活動中的提問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兒不能回答所提出的問題時,我們要以引導的方式進行追問,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孩子沒能回答出問題時,教師往往心裏比較急,自圓其說,不自覺地就自個兒把問題全回答了。因此孩子說的機會就比較少,自然對故事的理解也不會很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