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假如它是直的幼兒園教案

假如它是直的幼兒園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假如它是直的幼兒園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假如它是直的幼兒園教案

假如它是直的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彎曲性,瞭解常見物體彎曲的必要性。

2、學習觀察彎曲形狀物體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3、體驗彎曲的物體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準備

1、自制眼鏡一副,真正的眼鏡一副。

2、兩部電話線不一樣的電話機。第一部的電話線是彎彎繞繞的;第二部的電話線是直的。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實驗一:鏡腿直直。

1、教師出示兩副眼鏡,請兩個幼兒分別戴上然後與教師一起做遊戲。

(1)咦,這個小朋友的眼鏡爲什麼一直掉下來?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2)這個小朋友的眼鏡爲什麼不掉下來?爲什麼?(引導幼兒發現彎腿跟直腿的區別)

教師:哦,原來直直的鏡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來;真正的眼鏡有彎彎的鏡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來。

二、實驗二:電話線直直。

1、教師出示兩部電話機,拿起第一部電話機聽筒,邊做接電話狀,邊走動幾步,使彎繞的電話線伸長。

2、教師拿起第二部電話機聽筒,邊做接電話狀,邊走動幾步,由於直的電話線不能伸長,把電話機拖過來掉到地下。

提問:你們發現什麼了?爲什麼呢?(引導幼兒發現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和直直的電話線的區別)

教師:哦,原來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可以伸長,所以我們可以走來走去接電話,用起來很方便;直直的電話線不能伸長,只能在原地接電話,很不方便。

三、討論:假如它是直的

1、出示有山、汽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討論:這輛汽車能上山嗎?爲什麼?

2、出示圖片(衣架、躺椅……)提問:它是什麼形狀的?

討論:假如它是直的會怎麼樣?

教學反思

活動中發現孩子們對科學探索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在假設環節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覺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兒就體會更深了,現在光憑想象效果不佳。但儘管如此,孩子們還是很積極,都能參與到討論中。

假如它是直的幼兒園教案2

設計意圖:

現實世界中,絕大多數物體都以一定的形態呈現在人們眼前,體現物體的特性,彎曲就是一種富有變化的形態。在幼兒的視野中有很多物體都以彎曲的形態出現:彎彎的香蕉、月牙、媽媽的燙髮等等,這些都是幼兒在生活中常見卻不曾深入關注的。更值得一提的`有些彎曲的物體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假如它變直了,就無法發揮作用,如:身體部位、衣架、盤山公路等等。本活動從正向思維引領幼兒進入生活環境中的彎繞世界開始,再以一種逆向思維讓幼兒對熟悉物體的彎曲現象重新審視,引發全新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提升他們對周圍世界的關注及探索。

活動目標:

1、尋找生活中彎曲的物體,對彎曲的物體產生興趣與關注。

2、學習用假設和對比的方法來認知某些物體彎曲的必要性。

活動重難點:

重點:尋找生活中彎曲的物體,感知其重要性。

難點:用假設和對比的方法認知某些事物彎曲的必要性。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音樂、手臂套人手一份、眼鏡、衣架、釣魚棒等道具若干;紙筆等記錄材料若干。

教師材料:大圖示卡、筆、黑板

活動過程:

一、情境引入直接感知

1、播放輕快音樂。帶領幼兒彎彎繞繞地走入活動室。

2、提問:剛纔我們是怎麼走進活動室的?彎彎繞繞走路真有趣。

二、歸類梳理經驗共建

1、提問: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彎彎的東西?

2、引導幼兒分組共建經驗

3、出示表格,幫助幼兒梳理、歸類,並記錄結果。

4、教師小結。

三、遊戲設疑自身體驗

1、快樂舞蹈:手臂舞蹈。

2、提問:假如我們的手臂是直的,會怎樣?會是這樣嗎?

3、出示道具引出遊戲。

提問:假如你的手臂是直的……就……

跟進提問:我們的身體還有什麼地方不能變直?假如我的……是直的……假如它們都是直的,我們就動也動不了,什麼事情也不能做

四、創設場景對比再認

1、創設晾衣服、戴眼鏡、釣魚等生活場景。

2、分組體驗

提問:剛纔你完成任務了嗎?哪些小朋友沒有完成任務。

假如……是直的……所以,必須是彎的。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假如它是直的,不能彎曲,就會帶來麻煩。

五、媒體演繹拓展延伸

1、出示盤山公路、水管應用、隧道的頂等圖片

提問:假如它們是直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麻煩?

教師總結並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假如它是直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影響呢?請你回去再去找找。

活動建議:

在幼兒的視野中有很多物體都以彎曲的形態出現:彎彎的香蕉、月牙、媽媽的燙髮等等,這些都是幼兒在生活中常見卻不曾深入關注的。因此在活動開展前可以引導幼兒關注周圍世界中彎曲的物體。

活動反思:

本活動從正向思維引領幼兒進入生活環境中的彎繞世界開始,再以一種逆向思維讓幼兒對熟悉物體的彎曲現象重新審視,引發全新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提升幼兒對周圍世界的關注及探索。本活動體現了一個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發現學習的動態活動過程。環節一以最樸實的方式“彎彎繞饒走路”引發主題,讓幼兒直接感知。環節二讓孩子對生活經驗進行回顧,引發幼兒對周圍世界中彎曲物體的關注,並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將幼兒個體的零散經驗進行了整合式建構。環節三藉助舞蹈的對比學習,以親身體驗的方式讓幼兒感知身體彎曲的重要性,尊重幼兒的真實感覺,實現幼兒自主學習。環節四創設遊戲場景,從對自我身體的發現過渡到對日常生活的關注,提升孩子的認知。環節五媒體的演繹,讓幼兒多角度地感受生活中事物彎曲的必要性,對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延伸。整個活動難點把握準確、到位,通過自身體驗發現和語言輔助學習等方法較好地突破了難點。

對活動的後續思考:

1、科學活動中教師語言的規範使用。科學活動對教師的語言要求比較高,提要求要明確到位,做評價要具體準確,因此教師需要規範自己的語言,並機智地運用。

2、科學活動中操作常規的靈活處理。本次活動操作環節貫穿始終,要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因此在常規的處理上還需再思考。